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外国中短篇科幻小说1000篇 (第五辑)-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它就是“地外信号探测系统”,简称为ESDS。它慢慢地转动着,不断调整着天线的方向。它有一幢三层楼房那么高,样子笨拙难看,一大堆碟形天线和其他的设备以奇怪的角度向外伸出,看上去就像一个浮动着的垃圾堆。它是太空中的倾听者,倾听着来自银河系各个角落微弱得只有几毫微瓦的信号。这些微弱的信号难以捕捉,普通的射电望远镜无法探测得到。ESDS以十亿个不同的频率搜索着太空,将极微小的信号放大到几微伏特,并以强大的人工智能计算机对其进行分类和分析,从数十亿个信号中寻找智能生命的信息。 
  有两次发现了值得进一步探索的信号,信号被转发到木星轨道附近的无线电转播卫星上,转播卫星将放大的信号发送到月球上位于克拉维斯环形山的天文中心。只是这两次收到的信号后来都被证明为判断失误。第一次的信号来自一个古怪的脉冲星,第二次的信号源于卫星本身电路的偶尔异常,后来从克拉维斯天文中心通过遥感技术对其进行了校正。 
  根据原子钟的时间,2134年10月15日1点34分,ESDS将它的主天线对准了太空中尚未探测过的部分,在微波范围内测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信号,为此进行了多次测试,确定其本身的线路没有问题后,对该信号进行了分析。根据信号里含有标准代码这一点。可以确定信号是由智能生命发出的。ESDS向木星中继站发出了警告信号。 
  第一批信号传送到克拉维斯天文中心是在几个小时之后,接收装置将信号记录下来,并按响了IMR(智能生命信息接收)警报器。 
  克拉维斯天文中心,ESTI(外星智能生命探索)部门狭小的空间里,马修·哈丁正坐在那里看一本平装本的科幻小说。他的工作很轻松,可以说什么也不用干,等着拿工资就是了,只是没事做太闷人了。在过去的两年里,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和有关人员说上几分钟的话(他们的工作总是让他很施心的),检查一下设备仪器运行是否正常,然后就坐上几个小时。什么事也没有。 
  当警报声在屋里响起来时,哈丁喃喃道:“出什么事了?”他舒展一下身子,在房间里走动起来。只见ESTI接收器亮起了红灯,他按下报警复位按钮,关闭了这令人心烦的声音,然后查看正在闪亮的指示灯下的文字,上面写着“收到信号”。 
  这可是空前的事情,信号来自ESDS。他急速拉出抽屉,从里面拿出操作手册来。他要不折不扣地按程序做,这事太重要了,得打起十二分精神来。他看着操作手册上的说明: 
  “如果信号接收指示灯亮,按以下步骤操作:按下报警复位按钮。”这一步骤他已经做了。后面还有警告: 
  “不得按动任何其他控制按钮。”第二项步骤是立即通知“外星智能生命搜索”部门主任。 
  电话铃声响了好几下,一个睡意蒙陇的声音响起:“哈啰。我是亚伦·华纳。” 
  “天哪。那太好了。什么都别动。我马上就赶来。”咔哒一声,电话挂了。 
  哈丁回想起前两次向月球误报收到外星人信号的事情。“嗯,不会是第三次误报吧。”他自言自语道。 
  几分钟后,华纳主任风一般地冲了进来,满脸激动。他身上胡乱披了件衣服,头没梳,衬衫扣子没扣,脚上袜子也没顾得上穿,身后跟着两位研究地外生命的科学家。凯特·哈奇威和鲁东。这三人进来后对哈丁视而不见,径直奔向SETl接收器。华纳轻轻按动了两个开关,紧张地点燃了一支烟,虽然按规定在天文中心里是不允许抽烟的。只见他们三人焦虑不安地看着计算机屏幕,电脑的扬声器发出各种噼啪声和无线电波的嘈杂声。 
  哈丁从华纳的肩后看过去,屏幕上一排排的数据缓缓向上滚动着。 
  “发生什么事了?”他问,“真是外星智能生命发出的信号吗?” 
  华纳咧嘴傻笑着,耸耸肩:“暂时我们还无法确认。我已将信号传送到主楼的超级计算机上去了,它得咔哒咔哒算上几个小时后我们才能确定。如果真是外星智能生命发来的信号,那真正有意思的事情还在后面呢,我们得花上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去破译那些信息。” 
  接下来的三年里,来自世界各地最杰出的数学家、密码专家以及语言学家都加入了破译外星人密码的工作。现已确定信号来自250光年之外尼哈尔恒星系的外星智能生命,但所知道的也仅限于这些了。 
  该信号每四小时重复一次。部分数据由简单的质数级数组成,而接下来的信息就让人莫名其妙了,没人能摸得清一点门道来。众多译解密码的高手、语言学专家和数学家们绞尽脑汁也研究不出个所以然来。没多久,官方终于放弃了破译外星密码的努力,最后,外星信号也终止了。一个月后,ESDS发生故障,于是,整个“外星生命搜寻”计划的资金投入也从克拉维斯天文中心的预算表中被划去了。   
  已被记录在案的外星信号资料作为奇异时间档案被封存起来。在以后的岁月里,许多专家和一些业余太空爱好者仍然一直在尝试破译这段外星信息,但都像最早的研究者一样,没有任何结果。 
   
  2155年7月7日 
   
  雅克·罗杰是一位专修古代语言的研究生,兼修混沌理论和密码学。罗杰选择了这几门艰深的学科,因为他喜欢这方面的挑战。他特别擅长在一些混乱无序的信息中发现其固有的模式。他的同学送他一个外号叫“天才雅克”。当天文系的一位朋友对他讲了来自外太空信息那件事之后,他就一头扑了进去,就像饥饿的蜘蛛扑向苍蝇一样。这正是他所喜爱的那种挑战。 
  他设法得到了有关资料的存储卡,包括ESDS发来的原始信息、SET顾目的研究日志以及解码研究中产生的各种记录和资料。不过他感兴趣的只有原始数据,就是出现在计算机屏幕上的那一排排数字。他发现。只要将这些数据分成若干组,就能构成一定的模式。接连两个星期他几乎废寝忘食地将重新排列后的数据资料转换成各种不同语言字母表中的字母,对紧跟在质数级数后面的数据进行研究,试图找出其中的线索。 
  有天晚上,他梦见自己生活在古代的巴比伦,醒来时,突然计上心来,冲到计算机前,将某些数字组合替换成代表各种语音的符号。很快他就发现,它们无论从词语上还是从语法上都与古代的人类语言有些类似。两天后,他已经破译出了其中的大部分,但他几乎一直未能合眼,累得筋疲力尽,连饭也没顾得上好好吃,只是胡乱往肚子里填些东西就算了,胃也在向他抗议了。他将破译出来的资料存好后,倒在床上一口气睡736个小时。 
  在那一个星期即将结束的时候,他将得出的结论发给了一家语言学杂志。他的“论文”包括外星信号破译后的文本以及破译的过程。文章发表后,他所获得的成就令整个学术界为之震惊,他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 
  对那些对外星人有兴趣的人来说,他所破译的信息本身会令他们很失望的。里面没有关于外星人外貌形象、历史、文化、哲学、技术以及心理的任何信息,只有一些含义模糊的内容,隐隐提及了一些神秘的生物、神、怪物,以及一些奇怪而匪夷所思的事情。少数人认为这信息是一种危险即将来临的警告,多数人却觉得它像是一种宗教宣传。但不管怎么说,至少发出信息的所在位置已经确定:来自尼哈尔恒星系,一颗G型星,离太阳系大约250光年。 
  10年后,一个机器人探测器发向了尼哈尔星,它的速度已达到了光速的一半,照此推算,500年后探测器可抵达目的地,然后再用250年时间将探测报告发回太阳系。尽管如此,科学家、工程人员以及这一探测活动的支持者都认为,当外星人的信息到达之时,他们早已不在人世间了,不过他们会给未来的子孙后代留下了一笔极为重要的遗产。 
   
  2179年4月30日 
   
  事情的发展出乎当初的预料,外星信息的破译使人们对外星探索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兴趣,光速旅行的速度飞跃了一大步。当探测器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抵达外星星系发明出来的时候,当年的好几个科学家尚健在。 
  早在2177年,量子驱动技术已经发明,有了这一发明,恒星飞船可以在瞬间进入50光年半径范围内的任何坐标点。没有人,甚至连它的发明者也无法确定它是如何做到的。这可能与宏观层次的量子跃迁理论有关。物理学者的理论是:恒星飞船穿越了一个或者多个维度空间,而不是我们所熟悉的四维空间。 
  2177年底,一艘名为“外星人探索”的恒星飞船建造成功。量子驱动技术的一个美中不足之处是需要大量的燃料。每一次跃迁需要一吨氢与一吨反物质氢相碰撞后产生的能量。这意味着每跃迁一次就要带上两吨氢,其中一半转换为反氢。因此,到外星恒星系的往返旅行,光是量子驱动就需要10吨氢做燃料。除此之外。还要加上飞船系统内脉冲发动机所需要的燃料、生命保障系统和反物质转换器所需要的电能等。虽然太空船的体积极其庞大,但大部分空间都用来储存燃料了,相对较小的前面部分放有反物质转换设备和量子驱动设备等,而最小的那部分才是飞船机组人员的活动空间。飞船最后面是燃料补给站和脉冲驱动设备,一个用于行星探索的穿梭机安放在恒星飞船的外壳上面。 
  第二个缺点是:每一饮跃迁后,量子驱动设备都需要经过一个月的冷却才能重新使用。这意味着在向目的地进发的过程中,每跃迁50光年之后。就有一个月的空闲时间。 
  恒星飞船在木星附近建成后,从巨大的木星虹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