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斯芬克斯之谜-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困了,伏在爸爸背上睡得又香又甜,梦中印象最深的是爸爸宽厚的脊背和坚硬的
肌腱。父辈的强大使“那个”小孩睡得十分安心……梦中倏然换一个场景,衰老
的父亲躺在白瓷浴盆里,忧伤深情地看着他,他正替父亲洗澡,父亲瘦骨嶙峋,
皮肤枯黄松弛,眼白浑浊,一蓬黑草中的生命之根无力地仰在水面上。那是邓家
生命之溪的源头啊,他至今记得父亲松弛的皮肤在自己手下滑动的感觉,和自己
的无奈和悲哀。

    手机的铃声把他唤回现实,不过一时还走不出梦境的怅然。人生如梦,转眼
间自己也是66岁的老人了。

    去年他从公安局局长的位子上退休,感觉自己在一天之内就衰老了,健忘,
爱回忆往事。妻子早就为他的退休作了准备,买了昂贵的碳纤维杆配凝胶纺丝的
日本鱼竿,现在他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垂钓上。不过说实话,他至今没有学会把
目光盯在鱼浮子上,他只是想有一片清净去梳理自己的一生。

    是现任局长龙波清的电话。他问老局长退休后过得可安逸,垂钓技术如何,
还嬉笑着问老局长,用不用到市场上买几斤鱼去充自己的战果。邓飞不耐烦地说
;“少扯淡,有正经事快说,别惊了我的鱼。”

    龙局长笑道:“为了充实老局长的退休生活,使你继续发挥余热,我为你揽
了一件任务,我想你一定感兴趣的。”他的声音变得严肃起来,“告诉你,咱们
设的那根‘海竿’的浮子已经动啦。晚上我到你家里谈吧。

    挂了电话,邓飞发现水面上的浮子在轻轻抽动,他忙小心地拉紧钓丝,觉得
手上分量不轻。水中鱼儿开始挣扎逃走,他赶紧放线,大概经过半个小时的溜鱼,
他总算把一条三四斤重的鲤鱼拉上岸。看着鱼在草地上弹动,他笑着说,这看来
是一个好兆头。

    那根“海竿”已经设置27年了,邓飞那时39岁,是刑侦处一名科长。有一天
他接待一个远道而来的客人,他叫刘诗云,复旦大学生物系的权威,七十多岁,
银发银须,身体十分衰弱,走路颤颤巍巍。他是专程来武汉的。

    “来不来这儿我犹豫很久,我不愿因自己的判断错误影响一个极富天分的年
轻人。我的根据太不充分。”刘老沉重地说,递过来一本生物学报,让他看首篇
文章。标题是《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与DNA 信息的传递》,作者萧水寒。邓
飞看过文章的第一印象是,世上竟有人能写出、能看懂如此佶屈的文章,实在令
人赞叹。直到现在,尽管自那根海竿设置之后,他也曾努力博取生物学知识,算
得上半个专家了,但那篇文章对他仍相当艰深。当时刘老告诉了文章的大义,说
是论述DNA 微观构造的精确稳固的信息传递,向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提出了
挑战。

    “这是一篇深刻的论文,如果它确实出自二十岁青年之手,那他无疑才华横
溢,是生物学界的未来。但我有一点驱之不去的怀疑。”

    刘老沉默了一会儿,继续往下说:

    ‘我曾有一个学生孙思远,生前是蓬莱生命研究所所长。实际上,我们的师
生关系是挂名的,他的学术成就早就超过我,生物学界认为他是李元龙——生物
学界的教父——的隔世传人。不幸的是,五年前他去阿根廷探亲时,竟然离奇地
失踪,那年他刚刚50岁。一个杰出科学家的失踪曾惊动了国内、国际警方,但调
查迄今毫无结果。“邓飞也回忆起这桩案子,但不知道它与手头这篇文章有什麽
关系。刘老说:

    “孙思远生前曾和我有一次闲聊,可以说,这篇文章的轮廓,在那次闲聊中
已经勾画出来了,两者完全吻合。当然,单是这种吻合说明不了什麽问题,科学
史上有不少事例,不同科学家同时取得某一突破,象焦耳和楞次,达尔文和华莱
士等等。但有一件事使我很不放心。”

    他看着邓飞,加重语气说道:

    “我与孙共事多年,对他的行文风格已经十分谙熟,他的思维极其简捷明快,
行文冷静简约,与李元龙的文风很相似,其内在力量是别人无法模仿的。奇怪的
是,青年萧水寒的文风却与他十分相似。”

    那天晚上,邓飞向刘老要了几篇孙思远的文章,强迫自己看下去。第二天会
面时,他小心地告诉刘老,他看不出刘老所描绘的绝对的一致性。刘老苦笑着说


    “我绝不是贬低你,你在自己的专业中一定是出类拔萃的专家,但在判断论
文风格时,请你相信一个老教授的结论,这一点不必怀疑。”

    邓飞问道:“那麽,按你的推断,萧文是剽窃孙的成果?——而且恐怕不仅
仅是剽窃,很可能他与孙的离奇失踪有某些关联?”

    刘老点点头,阴郁地说:“我多少作了一些调查,萧水寒是3 年前从国外回
来的,独力创办了天元生物工程公司。在此之前,他在生物学界籍籍无名,也没
有任何学历。你看,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生物学家,这不合常情。”

    但除此之外,刘教授不能提供任何有价值的线索。临走时,老人再次谆谆告
诫:

    “我知道自己的怀疑太无根据,我是思想斗争很久才下决心来这儿的,希望
此事能水落石出,使我的灵魂能安心去见孙思远先生。他的过早去世是生物学界
多么沉重的损失啊。如果他是被害,我们绝不能让凶手逍遥法外。不过你们一定
要慎重,不能因为我的判断错误影响一个青年天才的一生。”

    他的话透露出他的矛盾心境。邓飞也被他的沉重感染,笑道:“这点你尽可
放心,文化大革命已经过去一百多年啦。”

    刘老对故友的责任感使邓飞很感动。但一开始,邓飞并不打算采取什麽行动,
单凭一篇文章的相似风格就去怀疑一个科学家,未免太草率了。那天邓飞没有听
出老人话中的不祥之音,回上海后不久,老人就去世了,他为了故人情意,临终
前还抱病远行,这使邓飞觉得欠了一笔良心债。于是,他不顾别人的反对,在此
后的27年中,对萧水寒作了不动声色的耐心的监控。不过调查结果基本上否定了
刘老的怀疑。

    在对监控材料作出推断时,邓飞常想起文学界的一桩疑案:有人怀疑萧洛霍
夫的名著《静静的顿河》是剽窃他人。这种怀疑之所以有市场,是因为萧洛霍夫
自此后确实未写出任何一部有分量的作品。但萧水寒则不同,此后的27中,他确
实没再写过有分量的作品,但他在生物工程技术中有卓越的建树,他的学术功底
是无可置疑的,在国际生物学界也不是无名之辈。在这种情况下,谁还会怀疑萧
水寒的处女作是剽窃他人呢。

    实际上,随着时间的推移,邓飞觉得自己几乎成了萧水寒的崇拜者。他常羡
慕萧先生活得如此潇洒,他多才多艺,能歌善文,既有显赫的名声,又有滚滚的
财源。他品行高洁,待人宽厚,在研究所和生物学界有极高的声望。邓飞曾疑惑
萧水寒为什么一直不结婚,不过几年前他终于有了一个美满的婚姻,他的妻子是
一个水晶般纯洁的女人。

    但是,在一片灿烂中,邓飞总觉得有那麽一丝阴影:萧水寒的来历总是罩着
一层薄雾。尽管在电脑资料中,他在国外的履历写得瓜清水白,但由于种种原因,
邓飞一直没有找到一个“活”的见证人。而且,他太完美,太成熟——要知道,
当他被置于观察镜下时,只是一个20岁的毛头小伙,在这个年龄阶段,因为幼稚
冲动犯错误,连上帝也会原谅的——但萧水寒却是超凡入圣,他似乎是与生俱来
的圣人和楷模。

    对萧的调查从未正式立案。这是一个马蜂窝,鉴于他的名声,稍有不慎,就
会引起轩然大波。但为了刘老生前的嘱托,邓飞一直在谨慎地观察着。他退休后
由龙波清接下这项工作。

    晚饭时,龙波清对女主人的烹调赞不绝口,尤其那条脆皮鱼使他大快朵颍。
夸了女主人,又夸邓飞的好运气,因为竟有这样的傻鱼咬邓飞的钩。酒足饭饱后,
他们来到书房,女主人泡了几杯君山银毫后便退出去。龙这才开始正题。

    “银行的马路消息,”他拿着一把水果刀轻轻敲打着茶几,看着茶叶在杯中
升降,富有深意的瞟着邓飞。邓飞知道这句话的含义。他们曾通过非正式的途径,
对萧水寒夫妇的财政情况建立了监控。严格说来,这是滥用职权的犯罪行为,所
以他们作得十分谨慎。“萧水寒夫妇最近取出自己户头上的全部存款,又把别墅
和一艘豪华游艇低价售出,这些总计不下一亿二千万元,全部转入一家瑞士银行。
听说他们已提出辞职,说他们工作太累了,想到世界各地游览一番。经查,他们
购买了5 万元的国内旅支,两万英镑的国外旅支。”

    邓飞品着热茶,把这些介绍一字不漏地记在心里。老龙说:“按说,现在不
是他旅游的日子。他结婚六年,妻子第一次怀孕,如今已五个月了。”

    邓飞点点头说:“在对他监控时,我发现邱风对小孩子有极强烈的母爱,这
个得之不易的孩子,她一定会加倍珍惜的。再说,萧的事业正处鼎盛期,这时退
隐很不正常。”

    “是的,不过证据太不充分,根本无法正式立案,最好有人以私人身份追查
这件事。”他狡猾地笑着,“我知道一抛出这付诱饵,准有人迫不及待地吞下去,
是不?”

    邓飞笑笑,默认了。听到这个消息,他身上那根职业性的弓弦已经绷紧,想
起27年前刘老的沉重告诫。龙说:

    “如果你决定去,局里会尽量给你提供方便,包括必要的侦察手段和经费。
不过我再说一句,你是以私人身份进行调查,如果捅出什麽漏子,龙局长概不负
责。这是几句公事公办的扯淡话,我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