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远征-第1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一个相当恐怖的数字,以这个生产能力,一旦把工具和农具的生产,改为武器的生产,那么每天可以装备出一支1000力完整装备的青铜军队。

    可以想象,这样高效生产的青铜军队有多么的恐怖。别说区区上万装备落后的土匪兵,就算是NPC人口高达十万的令支国,要推平它也不是难事。

    当然了,把多达六万的奴隶用于挖矿,每天就要消耗掉六万斤的粮食。周水部落虽然已经拥有了一些青铜农具用于耕田,但是远远没有达到普及的水平,农田依旧贫瘠,勉强满足自身农民和士兵的需要,养不活这样多的奴隶。

    如果不是通过长途贸易从蓟城、渤海、辽西等地获得了大量的粮食,恐怕玩家们早就难以负担这样沉重的粮食压力。

    秦小白现在已经不敢将这六万奴隶的规模再进行翻倍扩大,万一粮食补给跟不上,奴隶发生暴动,整个鹰手矿区、北水泉,甚至周水城寨都会陷入灾难。

    与其单纯的增加奴隶的数量规模,还不如注重提高奴隶的工作效率。只有这样,粮食消耗才不会增加,而生产能力却能够大幅度的提升上去。

    目前秦小白、血杀、千里不留行等人正在筹划把主线轮轨,从鹰手矿区延伸到五十里外的北水泉,再从北水泉延伸到一百一十里外的周水城寨。让这两个地方的矿物、草药原材料,都能通过轮轨直接运输到城寨。把这段路程用于背运原材料的上万名奴隶劳动力节省出来,大有可为。

    目前周水城寨的轮轨、木车作坊的生产规模已经很大,不需要多久就能完成上百里轮轨的铺设工作。

    另外,血杀和千里不留行也投入了不少的资金,用于研究采矿技术,在“采掘、装载、提升、排水、照明、矿石破碎、运移”各个方面进行改进。甚至研究出一种“火攻法采矿技术”,用木炭在矿坑内炙烧,破碎矿石,加快开采。

    采矿的工具,也使用质量更优良的巨型青铜钻、青铜重锤等等,几名奴隶一起才能使用的动。加上青铜斧、铖、凿,翻土工具木锨、木铲,装载工具竹筐、竹簸萁,提升工具木辘轳,木钩,各种各样的青铜和木制工具。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改进了奴隶们挖矿的效率。

    随着NPC匠人的知识积累和智能的提高,分析出不同铜矿的品位,也已经开始变得可行了。铜矿存在不同的品位,但是因为之前匠人对矿石的辨别能力有限,一直无法进行明确的区分。现在,这项工作开始变得逐渐重要起来。对不同的矿石进行选,有助于提高铜的产量。

    这是鹰手矿区在采掘挖矿方面,近段时间的发展情况。

    通往蓟城的马路这方面。在司徒大人的指挥下,五万NPC农民工人进展神速。短短的九天时间里,已经把宽三十米的石马路铺到了二百里的蓟城。沿途的大大小小多达七条桥梁也先后架设完毕,整个道路通畅无比。

    从周水城到蓟城,通过这条平坦的铺石马路,运输马车、马匹可以在一日时间内快速抵达。不论是下大雨还是下雪,对这条石路的影响都不大,除非大雪把整个马路给掩埋了。

    两个城寨之间的大大小小的商人,也不用特意组成大规模的商队,直接坐着一二辆运输马车便可以快速来往。这条路上的玩家劫匪并不多,甚至可以说非常少。毕竟这里是燕国的腹心地带,对犯罪打击十分严厉,劫匪很难在这里生存。

    不过为了安全起见,大规模的商队还是会带上不少的护卫兵力。只有那种无法支付保护费,想节省开支的小成本商人玩家,才会冒着风险,独自单骑、驾运输马车在两个城寨之间跑运输,做小本买卖。

    两个城寨之间跑运输的商人多了,路上大大小小的商队往来十分频繁,单个的玩家喜欢跟随在大商队的后面走,变相的得到某种保护。劫匪也不敢朝单个的玩家商人轻易下手。

    这条路的修通,繁荣了城寨之间的经济,燕国国君姬哙非常高兴,特别下诏嘉奖了大酋长姬职,令燕国上下各个城寨的大酋长向姬职学习,加紧把各地之间的道路修通,方便各地的商贸往来。

    嘉奖里虽然没有物资奖励,但是这样的嘉奖明显提升了姬职在燕国的政治地位。甚为燕国公子,政治地位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他在燕国的前途。

    这才是姬职对修通这条马路十分重视的原因。

    姬职高兴之余,嘉奖了修通马路的司徒,给了不少钱帛奖励,并且勉励他把新城池也筑起了。司徒哭笑不得,恳求缓上几天,等财政上的钱更多一些再动工。修马路,玩家们可以提供一定的便利,免费出人力。但是修新城池,则必须是财政出钱出粮了。

    司徒在发愁,修好这座新城池,钱库、粮库里还能剩下多少钱粮。

    大酋长这次没有强求,只是让司徒尽快动工,不要拖延太久

第二卷 铜器时代 170 造船和大学

    在周水湖畔建立的船坞,研究造船方面进展同样飞快。

    二十多名NPC专门搞研究的匠人,只用了三天时间便熟练掌握了各种不同规格的木板舟的技术,重型运输舟、轻型冲锋舟为两个不同的研究方向。

    舟轻便快速,远比木筏好使。不过,舟的缺点也很多,就算载重量最大的舟,也很容易翻船,平稳性不够。目前已经在舟的基础上开始研究造舱船。舱船体型比舟大了很多,多了一个内舱、甲板层,里面专门用于承载货物。

    花了五六天的时间,匠人们实验了多种型号,造舱船技术上基本成熟。因为周水河的部分河段水太浅,为了避免船只搁浅,所以舱船无法造太大。

    充分考虑了速度、平稳性、载重量三个指标,他们研究出了一种标准的轻型号运输船,使用船桨划船。一次性可以载100,或者是1万的货物——这样的载重量,是一辆普通运输马车的十倍。船速虽然比马车慢了一点,但是这样的载重量足以弥补速度上的差距。

    秦小白成立了一个周水造船厂,专门用于造这种轻型号的运输船,并且将轻型运输船只卖给周水其它的商人玩家。负责主持研究船坞的迷财青牛,主动请求担任造船厂厂长。

    秦小白有些哭笑不得,他本来打算让迷财青牛主持周水学府的“技术投资部”,但是现在迷财青牛显然对造船更感兴趣。把大量的精力都花在造船上,而不是主持技术投资部门。

    秦小白考虑了一下之后,既然迷财青牛乐意干这事情,那就让他来干好了。因为造船厂同样十分重要,并不比技术投资部更差。技术投资部让其他适合地人来干。

    他把迷财青牛在技术投资部的1%股权,转移到了造船厂。他自己对造船厂进行投资,拥有99%的股权。

    迷财青牛非常振奋,造船厂从周水学府技术投资部购买下成熟的造船技术,开始大量的造船,并且销售船只。

    船只只能在周水湖和周水河航行。而周水河,是朝南面的渤海延伸的。也就是说。船只只能往南面走,沿着众多复杂的水系河道进行贸易。

    前往西面的蓟城。使用马车和马路。前往南面渤海,则使用船只和河道。这两种商运方式,迅速在周水城推广开来。购买船只大批量运输货物的商人玩家,渐渐增多。

    普通地舱船,只研究了“轻型运输船”这一种型号。这样的一艘轻型运输船,针对地客户是商会,市场销售价为2枚铜币。这个价格也不算贵。周水城寨小型以上的商会组织都购买得起。用这种运输船跑两趟长途运输,就能挣回买船地本钱。周水城大大小小的商会觉得这船比马车运输划算的话。多少会购买几艘来用。

    接下来,则是直接对帆船的研究。

    舱船的动力来自木浆。

    而帆船使用了帆,借助风为动力。在开阔的湖泊(周水湖)和海域快速行驶。帆船并不适合在周水河这种小型的内河水道航行,周水河道狭窄弯曲,大风一吹帆船容易撞上岸去。

    现在就研究帆船,不是为了在周水河使用,而是为了将来进入渤海,以及从渤海圈进入黄河等地方时候,在那种地方用绝对好使。

    为了研究出单桅单帆地帆船,先期投入了约5枚铜币进行研究。

    可是二十多个匠人把桅帆安装在甲板上,实验了五次,却连续发生桅杆折断、帆船被风力掀翻、船沉等等,愣是没能研究出任何进展,有一次还差点把几名宝贵地造船匠人给沉到湖底下去了。幸好这些匠人已经学会了游泳,扑腾着游上岸来。

    这个惨败的结果,把迷财青牛惊得面色如土,5枚铜币可不是小数目,直接给打水漂了。他不敢继续往里面投钱,立刻把帆船研制遭遇挫折地研究状态通报给了秦小白。

    秦小白接到这个情况,也没说什么,而是亲自来到湖边的船坞基地,查看帆船的研究情况。了解了几艘帆船沉没地经过,还有NPC匠人的描述。

    秦小白:“在甲板上安装桅杆的位置是否正确?”

    匠人茫然:“不知道。”

    秦小白:“制作的风帆的张力有多大?”

    匠人茫然:“不知道。”

    秦小白问了很多,也听了很长一会儿的时间,逐渐明白了过来。

    “老大,你看这个情况是怎么一回事?”

    迷财青牛非常不安,损失了5枚铜币,把他卖了也抵不回这么多钱。造船厂才刚刚开张,卖出的运输船只有十几艘,才刚刚回笼最初投下的研究资金。

    现在在研究帆船上又损失了这么多钱,回本的速度更慢了。

    秦小白笑着安慰了一下迷财青牛,“这个跟你关系不大,跟这些匠人的关系也不大。这些造船匠人的研究能力已经达到极限,无法取得更多的突破了。你派人把沉到水底的那几艘船打捞起来吧,暂停帆船的研究。”

    迷财青牛惊讶,“暂停帆船研究?为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