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朝夕之间-第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了一场大雪,山城满目银色,很叫人兴奋。关隐达有了踏雪的兴致。但他没时间去满足自己的雅兴,他得干自己该干的事情。很久没有放松自己了。踏雪的记忆很遥远了,那还是小时候,在自己的家乡,那个美丽的山村里。那时候下一场雪往往十天半月融不了,小孩子们就成天在雪里疯。
  关隐达坐在自己办公室,望了一会儿窗台上的雪花,便打开了手中的文件夹。又是下面呈上来的关于开会的报告。最近上面几乎天天有会,都要求有关县级领导和相应的部门领导参加。而每从上面开了个会回来,县里就得依葫芦画瓢开一个会议。这么一来,县里天天开会都开不完。关隐达打算改革一下会风,不再上下对应,一个会套着一个会开,而是等到一定时候,多个会议一并开。会议精神很紧急的,就先由有关部门按上面的精神办着。他想好了这个思路,正准备签意见,电话铃响了。一听,是地委组织部来的电话,要求他马上赶到地委组织部去,地委领导找他谈话。这个时候谈什么话?关隐达不由得有些紧张。
  陶陶听说他这个天气要上地区,很担心。“天寒地冻,路上不好走,你要小心啊。”关隐达说:“没事的,小马已将车轮上了铁链。路上走慢些就是了。”
  一路上关隐达总猜不出这次上地委会是什么事。
  路上跑了七个多小时,赶到地委时已是下午三点多了。地委书记周一佛亲自找他谈了话。周一佛说:“你这几年在黎南,特别是当县长和书记以来,干得不错,很有成绩,地委是非常满意的。”听了这话,关隐达心里就开始打鼓,知道自己只怕又要挪地方了。领导开始总结你的成绩,不是要提拔你了,就是要调动你了。他知道这会儿绝不可能提拔他。
  果然,周一佛高度评价了他的工作之后,宣布了地委的决定,调他到地教委任主任。“对你的安排,地委是很费了一番考虑的。你在黎南干得很好,那里也需要你。但地教委需要一位文化和理论素质高的领导去,我们反复酝酿,只有你合适些。这个动议,地委是考虑好久了,近两年前,还是在秋山同志手上,就想安排你去啊!”
  看来没有价钱可讲了,关隐达只好服从地委安排。听周一佛这口气,好像地委是非常看重他的,左思右想才选了他这么一位高水平的同志去教委管知识分子。可谁都明白,一进教委,只好在那里退休了,政治前程也就此打住了。周一佛也很老练,还巧妙地照应了一下前年要调他去任教委副主任的事,暗示地委一直是器重他的,并不是对他有什么成见关隐达不急着回去了。他叫小马和小顾安排房间,说住一晚再走,天黑了路上不安全。
  晚上关隐达以为自己会失眠的,却安安稳稳睡了一觉。吃了早点,从从容容上路。一会儿就有了倦意,关隐达叫小马把空调开大一点,就靠在座位上打瞌睡。他太累了,要好好休息休息。
  回到县委机关,他发现干部们的眼神很怪异。心想这么快县里就知道他要变动了?

()好看的txt电子书
  回到家里,陶陶问:“说你要走,是真的吗?”
  “这就怪了,我人还没有回来,我要走的消息就回来了。”
  关隐达说。
  “哪里啊,你人还没有到地委,这里有人就在传这消息了。
  我昨天下午去上班,就有人问我。“陶陶说。
  关隐达就不说什么了,心想现在根本就无组织机密可言。
  陶陶又问:“你真愿意走?在这里干得好好的。”
  关隐达叹道:“要说愿意,我现在愿意回老家,可是身不由己啊!”
  下午,关隐达仍去办公室。走到路上,关隐达突然意识到自己已不属于这个地方了。他有一种奇怪的感觉,眼前的一切似乎都罩在一个弥天漫地的大玻璃罩里,而他一个人站在外面。在这个玻璃罩子里面,他分明经历过无数的日子,而这一切不再有任何印迹了。在黎南的历史记载上,只会有简单的一行字:某年某月到某月,关隐达任黎南县委书记。历史就是这样空灵而抽象,全不在乎你个人的感受是如何的真实而具体。
  第六章
  孟维周任地委书记不久,西州地区改作西州市。孟维周从县委书记走向市委书记,只用了四年多时间。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有人背地里叫孟维周孟公子。据说全省有四大公子,都是最年轻的地市委书记。孟公子最小,还不到四十岁。人们只在私下里叫他们公子,都因公子二字意蕴太丰富了。
  西州叫市了,老百姓跟着兴奋。尽管工人仍是没事儿干,尽管农民仍被城管队赶得满街跑。老百姓外出打工,说起自己是西州市人,自我感觉好多了。最幸福的大概是农民,他们大清早醒来,突然就由乡巴佬变成城里人了。
  老百姓自顾自己高兴着,没想到官场的人们因为地区改作了市,比任何时候都忙碌了。孟维周经常强调,西州要紧紧抓住地改市这个大好机遇,加快发展。孟维周的指示,大小官员们算是心领神会了。平时官场的人惯用的问候语是:忙吗?西州最近变了规矩,很多人见面就说:抓住机遇!彼此还得客气:哪里哪里,你抓住机遇!知己的朋友碰了面,表情就更加神秘:这回你可要抓住机遇哟!也有人调侃别人:你抓住机遇啊!对方就以牙还牙:他妈的你调戏老子,你才抓住机遇哩!
  原来地区改作市了,各级领导班子都会有所调整。
  很多人吃过晚饭就急不可耐地看手表,等着天黑下来。偏是夏天,天黑得迟。好不容易捱到天黑,他们就一溜烟跑进市委机关。他们爬上桃岭,尽量低着头。桃岭早已不见一株桃树,桔树已长得很茂盛。人们却仍习惯叫这桃岭。这大概是给老地委书记陶凡留下的惟一纪念。桃岭的路灯很灰暗,桔林黑漆漆的。可上桃岭的人仍嫌一路上太亮堂了。他们恨不能成为土行孙,钻进地里丝溜溜地跑,突然就在孟维周或别的市委领导客厅里冒了出来。这些行色匆匆的人,就是上市委领导家去抓机遇去的。
  哪里都有喜欢操心的人,专爱理些别人不想让人知道的事。有人发现,自从地区改市的消息越来越明确了,往孟维周家跑的人就越来越多了。孟维周的脾气就越来越大,有次在会上发了火:有些人,天天往市委领导那里跑。有什么好跑的?
  共产党的官是哪个可以跑下来的?但是,桃岭一直就没冷清过。有人讲得夸张,说到了晚上,往桃岭跑的人,多得就像蚂蚁搬家!
  孟维周刚当地委书记时,有人担心他压不住台。他毕竟太年轻了。可是没想到,他坐上这把交椅,居然很能服众。有些老干部怎么也想不明白,孟维周年纪轻轻的,哪来这么高的威信?他们忘记建国初那会儿,自己当上地市级领导也才三十出头。年轻干部却很佩服孟维周,他们对五十年代干部年轻化不清楚,倒是知道西方很多国家元首年纪都不大。就说:孟书记要是生在美国,这个年纪当上总统都说不准!这种人多半碰不着孟维周的面,他们遗憾自己没法当着孟书记说这些话。
  西州有句很世故的俗话:欺老不欺小。意思是说,得罪谁都行,别得罪年轻人。年轻人谁说得准?弄不好明天就发达了。孟维周三十二岁就是县委书记了,不到三年就出任行署常务副专员,才一年半工夫,又从副专员位置一步爬到地委书记。人们说起官员的晋升,常用一个字:爬。生动又形象。可这个字用在孟维周身上,就不太贴切了。他是在飞。
  西州人都料定孟维周还会飞得更高的。西州本来就早被省里干部叫做机场了。说这里是省级领导起飞的地方。省委副书记张兆林、副省长宋秋山、省委组织部长周一佛,原先都是西州地委书记。最近四任地委书记,只有陶凡就地退下来了。外地人不服气的,就说难怪全省人民富不了,省里领导都是从贫困地区来的。有些干部背地里竟把省委叫做西州省委。
  孟维周好像更牛市,光是他的年龄,别人就竞争不过,更不用说他上面有张兆林。早些年,谁上头有人,别人当面不会说他什么,私下里会说这人不过就是抱了条粗腿。现在变了。
  上面有人,反让人高看许多。没人做思想政治工作,大家也都想通了:朝中有人好做官,本来就是国粹。
  孟维周他们体重多在一百五十斤上下,可他们到了省委领导眼里,似乎都成了微缩景观。省里说研究干部,习惯叫定盘子。据说西州的盘子还没有正式定好。那一个个彪形大汉,都想成为省委领导盘子里胡萝卜雕的凤凰,或是一片小火腿肠。
  西州的盘子省里定,西州各县市和部门的盘子孟维周几个人定。好几个月了,西州上上下下很多人都在跑。跑西州、跑省里、跑北京。只有市委书记孟维周和代市长郭正没怎么跑,他俩早就定在盘子里面了。
  有天晚上,市财政局长王洪亮跑到孟维周家。孟维周见他敲门进来,就发火了:“洪亮,你还要跑什么?我早就同你说过,你不动。”
  王洪亮笑笑:“孟书记,我想汇报个想法,请你能够同意。”
  孟维周说:“这话怎么说?我还不知道你是什么意思,就先要我同意。除非你想当市委书记,我让位就是。别的,我不敢笼统就同意了。”
  王洪亮仍是笑:“孟书记尽开我的玩笑。我何德何能,敢觊觎这个位置?我是想辞职。”
  孟维周吃了一惊,问:“洪亮,你这是什么意思?”
  王洪亮说:“请孟书记听我汇报清楚。我有个同学,在国瑞证券当老总。他鼓动我多年了,要我去给他帮忙。只因孟书记你太关心我了,我不敢答应。这次他又找我,我就不好意思了。”

()好看的txt电子书
  孟维周问:“他准备怎么安排你?”
  “给他当副总。”王洪亮说。
  孟维周笑笑,说:“洪亮啊,你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