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绞缬城绮谭-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绩这话虽然失礼,但王式并不以为意。

  “你说的没错,聪明的盗贼是不会挑上我家的。而且这个人看起来不像是为了钱犯罪的穷人,大概是奉谁的命令来的吧。”

  “会不会是和绞缬城有关的人,派来的人呢?”

  王式同意地点点头。

  “最近这几天,我在调查绞缬城的事情,朝廷里许多高官和长安城里的富豪已经有所耳闻。我想大概是有人不希望我插手这件事,所以才会出此下策吧。”

  李绩意有所指地看着王式说:

  “我看你根本就是故意要引蛇出洞,而我们只是你用来引诱敌人的饵吧。”

  王式听了只是笑笑,没多说什么。他把宗绿云介绍和李绩辛谠他们。李绩刚听到绿衣女的名字时只觉得有点耳熟,过了半晌才恍然大悟似的看着她。大概是太过诧异,所以原本到嘴边的话又吞了回去。

  至于马概那边,驴子无视于人类的骚动,只是津津有味地舔着徐珍的手心。由于它是发现纵火贼的大功臣,所以徐珍用梨花蜜来犒赏它。

  Ⅲ

  “十八史略”中对宣宗的评语是“总察强记”,意思是头脑聪明、洞察力高、记忆力强。不管是宦官还是朝臣,没有一个能够蒙骗过宣宗的眼睛。

  在夹城的刺杀事件中,有两名太监遭绞缬城的刺客杀死,当初即时带兵前来救驾的人是张泰。

  在宣宗登基之前,还有皇太叔的身份时,张泰就是服待他的太监之一。张泰对于人称“不慧公”的宣宗有如此巨大改变也感到相当诧异。如今,他对宣宗的主政能力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谁愿意待奉一个不能令人信服的皇帝呢。恕小的斗胆,当今皇上可比先帝(武宗)懂得励精图治呢,真是社稷之福啊。”

  过去宣宗在镇压宦官时,对宦官还多所顾忌,如今他们却成了宣宗的得力助手。毕竟,宣宗也希望招揽一些能力强又忠实的宦官帮他处理政务。

  宣宗下令厚葬在夹城事件中丧生的两名太监,并且封赏有功的张泰。他把张泰叫到书房,这天晚上正好也是王式家失火的当夜。

  张泰到了皇帝的御书房之后,宣宗缓缓地说:

  “基于你救驾有功,我原想擢升你为内常侍,不过这样好像还是不够。”

  “皇上,小的承担不起。”

  “这样吧,我允许你收养子。”

  因为宦官是净身(去势之身),既不能娶妻更遑论生子。既然有了地位和财富,当然希望后继有人,将来百年后也需要有人祭祀。但是收养子是需要经过皇帝批准的,所以宣宗的恩赐让他感到既惊又喜。

  “谢皇上。其实小的有个老朋友,他家里有个三岁小娃,我答应他要收为养子。小的可以收养那个小孩吗?!”

  “他只有乳名,正式的名字还没取呢。”

  是吗?宣宗点点头,随手拿起笔在纸上写了“承业”两个字,然后递给张泰。

  “就用那个名字吧。意思是继承养父志业,如何。这名字不错吧?”

  “谢皇帝恩宠!我们父子定当肝脑涂地,以报答皇恩。”

  张泰感激地在地上直磕头。

  宣宗和张泰当然没有预知未来的能力。不过张泰收养的干儿子——张承业,在长大之后当了宦官,而且还是历史上的名臣。他凭着杰出的政治手腕和无私的忠诚心,让面临毁灭的唐帝国重新点然一丝希望。当然,这是好几十年以后的事了。

  张泰欣喜地退下后,宣宗又开始看文案上的书。看了前两卷的时候,神色显得凝重而忧愁,当他看到第三卷时,脸上的愁容才稍微开朗。就在这个时候,一名太监恭恭敬敬地端上了一碗热汤。

  “皇上,该吃药了。”

  “好,先搁着吧。”

  宣宗的视线没有离开书卷,他正在阅读一名叫毕诚的朝臣所写的奏章。内容是坦述他对北方边防的看法和建议,而这些想法正好和宣宗不谋而合。毕诚写的文章不但条理分明,而且对事理分析得非常透彻。宣宗看完之后深深地叹了口气。

  “明天宣此人上殿吧,这件事千万不可忘记。”

  “小的遵命。”

  太监颤抖着声音回答。照理说,以宣宗的机警,应该会发现太监神色有异,但是现在,发掘人才的喜悦和兴奋让宣宗的警觉心打了折扣。他脑海里想的都是明天接见毕诚的时候该问些什么问题。

  “皇上,请喝药吧,凉了就不好喝啦。”

  太监再次劝进,宣宗习惯性地点了点头,准备伸手去拿研究会。太监眼神闪烁地注视着宣宗的脸。不过,当宣宗把茶碗拿到嘴边时,外面突然有人大喊。

  “皇上,那药喝不得呀!”

  三名太监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分别是王归长、马公儒、和王居方,他们都是宣宗的心腹。端汤药进来的那名太监见事迹败露。仓惶地要往外逃。不过张泰早已带着三十名的武装侍卫在门口等待。

  “什么事?你们为何如此骚动?”

  宣宗蹙着眉说。他很快地恢复往日的敏锐度,眼神锐利地看着那名太监。

  “这个人八成和前几天在夹城偷袭朕的那些刺客是同党吧。”

  王归长等三名太监听到宣宗的问话,吓得跑地磕头。

  “幸、幸好及时赶上了。小的罪过,居然让这种歹徒接近皇上的身边,小的真是罪该万死!”

  “……这是……毒药啰?”

  宣宗拿起茶碗凑近鼻子嗅了嗅。味道和平常太医所煎的药差不多。

  “马上把这件事查清楚。对了,你们是怎么发现的?”

  “自从发生刺客的事之后,我们就暗中进行搜查。我们发现这个人行动诡异,于是偷偷地监视他。”

  太监们低着头,惶恐地回答。还说,当他们在搜查过程中,知道有人要行刺皇上时都吓了一跳。

  “你实在是太笨了。”

  太监们苍白着脸指责那名太监骂道:

  “皇上现在和咱们宦官的关系处得不错,虽然我等不能再插手国政,但是我们的身家财产都受到保障,而且皇上待咱们不薄啊。”

  “居然想要行刺皇上!这下我们都会遭到砍头啦!你看看仇士良!当年他如何权倾一时,如今一个家人也不剩啦。”

  “好端端的,为什么要做这种傻事呢!其中一定有什么理由!”

  以宦官的身份来说,的确没有行刺宣宗的理由。就算有,也丝毫没有胜算。对他们来说,安分地过着风平浪静的日子是最好不过。或许,将来出现另一个昏庸的皇帝时,他们又可以干预国政啦。

  这群宦官们的“期待”就落在宣宗的嫡长子身上。宣宗的这位大儿子名温,被封为郓王,十六岁。此人虽然生性不恶,却好逸恶劳,看在宣宗眼里是个十足的不消子,所以迟迟没有封他为皇太子。

  “温的想法太单纯了!他以为整天吃喝玩乐就可以当天子吗!”

  但不管怎么说,宦官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得不出现阻止这项阴谋。

  “先将他押入地牢审问!这个人很可能就是夹城的幕后主使者!”

  “如果他就是幕后的主使者倒还好。”

  那名试图毒杀皇帝的太监被卫兵们押着,像死人般垂着头不发一语。宣宗走近他,语气严肃地问:

  “是有人威胁你?还是你被收买?哪一种?”

  “……”

  “还不快回答!”

  被这大声斥喝,太监吓得哭了出来,看他的模样并不像个会行刺皇帝的狂妄之徒。太监支支吾吾地说,三年前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买了绞缬巾,从此之后绞缬城的人便不断胁迫他,不但榨光了他的家产,还威胁要他毒害皇上。

  “原来如此,你是受到绞缬城那批歹徒的胁迫,所以才下药毒害朕。绞缬城的人实在是卑鄙无耻。”

  宣宗严厉地看着王雪长等三名宦官。

  “传令下去,为了让朕可以安心睡觉,这二天内所有的太监都要重新调查。这是你们的工作!”

  王雪长等人再次磕头谢罪。

  当夜,在天亮之前,又有四名宦官畏罪自杀,其中一名因为被捕的宦官而咬舌自尽,另外三人则是服毒自杀。

  Ⅳ

  天亮之后,一名叫王居方的宦官奉宣宗之命,前去拜访王基的宅邸。王居方在永宁坊也有自己的房子,平常没在宫中的时候都呆在家里,所以他和王式也算是邻居。

  王居方向王式报告了前晚在宫中发生的灾厄,他手上端着菜,叹了口气说:

  “这次的事真的很棘手。虽然皇上并没诛连其他无辜的太监,可是年纪轻一点的太监们都怕得不得了,有些人担心会被杀,整天提心吊胆的。我真不明白,究竟是谁要置皇上于死地呢……”

  其实,过去的确曾经发生过宦官杀害皇帝或是宦官之间发生对立,展开杀戮的惨剧。主要的原因就是,宫中所设立的神策军的总指挥是由宦官担任所导致。

  李绩忿忿地说:

  “宫里简直就是人妖的巢穴!光是用听的,就叫人心里发毛。你们俩个慢慢聊吧,我不奉陪了。”

  说完,李绩便站起来走出书房,因为他答应过徐珍要教他使用剑。李绩离开之后,王居方这才低声地问王式说:

  “你知道,圣上最近老是召他在民间的兄弟们进宫聊天呢。”

  “这件事我早已有耳闻。皇上都召谁去呢?”

  “有十七郎、十八郎、十九郎。而且,皇上还分封他们为王呢。另外还有隶王、彭王、信王。”

  “这的确很不错。”

  “皇上已经替二十郎想好封号了,叫荣王。是正一品、七百石的俸禄。”

  王居方小口地啜着茶,假装若无其事看着王式的表情。

  “怎么样?你愿去劝劝二十郎吗?王大人。”

  “可是二十郎曾说过,他宁愿当个布衣。”

  “当个布衣的确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