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再起 - 风云-第1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集群地位并不能构成威胁,当战车集群拥有战斗力后,程明海还会调回陆军,这里一切都要由冯少华说了算。明白这一点,冯少华自然很愿意当学生了。   程明海到了陆战队的战车集群心情也是相当不错,他又能和自己心爱的战车在一起了,虽然这些战车和东北虎式重型战车相比实在是小得像极了“水老鼠的甲克虫”。   由于军种之间彼此竞争的关系,关于战车,陆军对海军陆战队一直是保密的,但是无孔不入的海军很早就得到了陆军战车的设计资料(这也要感谢那些见钱眼开的承包商,在将战车设计资料偷卖给外国同时,对很感兴趣的海军,他们也是见钱就卖。),在最初对陆军庞大的无悬挂菱形战车就不感兴趣,实际上,陆战队希望有一种快速,大行程而重量较轻的战车,尤其是具有两栖能力的轻战车。几乎与陆军同时,海军陆战队就组织了“陆地战艇委员会”对战车进行研究,一九一零年初陆战队设计定型了一九一零型两栖轻战车,命名为“海狸”,该车首次使用了三角弹簧悬挂(据说该悬挂的产生受到了地阱炮起倒机构的启发)和三百六十度旋转的机枪塔,对一九一零型战车的实验表明,该悬挂对于提高战车舒适度,速度和越野能力具有极大的意义,三百六十度旋转的机枪塔则赋予战车极好的射界和火力机动能力,一九一零型战车的设计时速达到了陆军熊猫式或东北虎式战车时速的四倍,实际最大时速甚至接近五倍,但是由于履带强度问题,实用中一般不允许开到这样的时速。同时在试验中海军陆战队也发现,一九一零型两栖轻战车尽管拥有极高的机动性,但是也有很多问题,两栖能力严重限制了该战车加装重型火力和加强防护,尽管海军设法在该车装甲上使用了战舰装甲上应用的表面硬化技术,但是防护仍然不尽人意,所以在一九一零型战车还在研制的时候,海军就已经开始着手设计没有两栖能力的中战车,在一九一二年定型了一九一二型中战车,一九一二型中战车采用了一九一零型轻战车的大量成果,由于不需要两栖能力,该车的防护和火力都有了很大提高,并且模仿战舰指挥塔首次在炮塔上安装了有一定防护和观察能力的车长指挥塔,并在指挥塔上安装枪架,由于该车传统系统布置的缘故,该车首上装甲不得不安排成V型倾斜结构,这一安排在防护上带来了出乎意料的效果。   当一九一零型和一九一二型战车第一次在美索不达米亚出现的时候,远征军中大多数陆军这才头一回看到海军陆战队设计的战车,见识了东北虎式重型战车得威猛,再看看低矮单薄的陆战队战车,于是这种战车被陆军讥讽为“水老鼠的甲克虫”。   不管怎么说,程明海算是又和他心爱的战车处在一起了,陆战队的战车小是小,火力也没有东北虎那么猛烈,但是一九一二型(貂式)战车的快速机动性让程明海喜上眉梢。   在到海军陆战队战车集群前,程明海虽然离开了陆军战车营将近半年了,可他的遭遇让营里面官兵十分同情,只是在压力下面大家只能默默不语。克泰齐丰战役后,高上将自己被上下压力搞的焦头烂额,连带着高德申日子也开始不好过了。虽然高德申在战斗中身先士卒,勇猛直前,可他对诱人的勋章还是想都不要想了,只要没有处分,他就可以上香叩头——参加战斗的战车营官兵百分之八十阵亡,十二辆战车只有一辆撤下阵地,要是追究部队损失如此之大的责任,高德申想逃都逃不掉。战役结束后,大家彼此忙着推卸责任,这时候也没什么人对被冷落在一旁的程明海再感兴趣了,战车营幸存下来的将士这才可以光明正大和程明海来往。   从自己老部队那边,程明海了解到东北虎式重型战车在战场上被击毁,主要并非是重型野炮,而是由土耳其军队装备的二十五毫米小型野炮完成的,这是低射界,易于构筑工事,有射击屏障的火炮比重型野炮具有更好的穿透效果。   在国内时程明海他们就用各种口径弹头做过实验,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弹头穿透装甲的能力取决于弹头能量,即其重量和速度的平方已经某种程度上弹头穿孔大小的乘积。因为体积越大的弹头需要在装甲上形成更大的穿孔,所以它遇到的阻力也就更大。所以一枚体积更小,重量更轻的高速弹头比一枚具有同样能量但体积更大重量更重的慢速弹头具有更好穿透效果。只是要想使弹头达到较高速度,必须有一个又长又重的身管,同时要有能够承受产生速度的炸药所形成的后坐力的炮架。很显然,土耳其拥有的这种二十五毫米小型野炮就拥有那些特性。   二十五毫米火炮能击毁东北虎式重型战车,它也同样可以击毁海军陆战队的战车。只是从缴获的火炮上看,这种德国制造(土耳其自己是无法制造这种高性能火炮的,对土耳其军队来说,他所有炮兵都是奥匈帝国和德国所给予他的援助。而德国在俄罗斯战场上已经遭遇过中国卖给俄罗斯战车的)能击毁战车的二十五毫米野炮重达半吨,这种重的火炮需要卡车或者马匹来牵引它,机动性虽然比大型火炮要好,可也好不到哪里去。所以它需要费劲的机动,并且花费很长时间才能投入战斗。当陆军的战车营进攻土耳其既设阵地,这等于自己找上门去和这种火炮决战,如果战车营在遭遇突然打击,能马上转移进攻方向,朝没有火炮的阵地冲过去,这种火炮想重新堵住战车进攻方向,显然不大可能,除非战车前进道路再次遭遇火炮埋伏。这种二十五毫米野炮可以迅速准确地对暴露的战车进行射击,而战车,哪怕这种火炮没有修筑掩蔽工事,想要对它进行射击也是极为困难的。   对付这些火炮形成的威胁,答案只能是要么加厚装甲,让装甲厚的足以使打过来的炮弹失去作用;要么依靠机动力绕过火炮正面进攻。东北虎式重型战车威猛是威猛了,可它的机动性能实在太差,最快时速不过七公里,比走路快不了多少,要想在敌前进行机动,而使敌人没有充裕时间变更部署,显然困难大许多。而海军陆战队的貂式战车,它那最高每小时二十五公里的速度显然将战车和火炮对决所有的劣势转化过来。   所以程明海在到陆战队战车集群后,对冯中校提出的战车作战第一信条就是机动,机动,还是机动。良好的机动能力是取得作战胜利取决定意义的因素,作为当代重骑兵,如果将战车应用于定点防御,这只能是蹩脚的、自求失败的做法。战车应用应该是集中,而非分散,没有集中手头所有战车之前,应该绝对避免将战车一点一点投入到战斗中。为此陆战队的战车集群必须要在油料得到保障情况下,尽最大能力让各连协同更加密切些,在进攻中各个战车要保持战斗队形,必须彼此之间能互相照应……在视察了陆战队战车部队后,程明海朝冯少华一口气林林总总说了一大串,什么战车三要素,机动、火力、防护,最重是机动,听着让冯少华感觉头疼。   按照程明海的建议,冯少华的战车集群很快投入到训练中,这种训练不再是停车定点打靶了,在战场上,对战车而言,任何目标都是随机出现的,你不可能事先知道它距离你有多远,它也不可能在你第一发炮弹打过去后还傻等在那边等候紧接着飞过来的第二发,你也不能希望自己停下来打出一发炮弹后停在原地上好炮弹继续发射,而敌人的炮弹不会在这段时间落在自己头上。为此程明海认为打靶是需要的,问题是不能将大好时间都浪费在靶场静止射击里,对战车兵来说,学会在运动中急停射击然后继续开动等待下一次机会显得更重要。   战车整天奔驰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中,油料消耗不用多说,机械磨损也不是一般战车部队可以承担的,幸好海军对自己的战车部队当成了宝贝蛋子十分宠爱,在油料、战车备件上只要部队需要,海军就会想方设法满足他们。不然经过半年训练,到现在九十辆战车将不会有几辆剩下来。就是这样冯中校也为程顾问大手大脚的作风惊讶不已,他总担心自己的部队还没上战场,这点家当就已经被程顾问挥霍一空了。今天见黄龙滚滚,那些参加“游行”的战车又开了回来,冯少华自然怀疑一路上又会抛锚几辆战车。   “首长,欧阳上校来了。”冯少华正插着腰,迎接回来的战车,集群联络参谋一路奔跑过来,站在他身边小声说道。   “哦?他来干什么?怎么事先也没通个电话?”冯少华不解地自言自语道。“……请他在会客室稍候片刻,我马上就到。”   “是!”联络参谋敬过礼转身朝里面跑了进去。   “程兄,你和我一起去见上校吧。也不知道上校今天过来会有什么事。”   程明海也不答应一声,只是低头整理一下被风吹皱的衣服,拍了拍身上尘土,跟在冯少华身后慢慢朝里面走去。走了一会儿,程明海开口道:“中校,您说上校今天来是干什么来了?”   “我?上校总不会又跑到我们这里看训练来吧?这里他都不知跑了多少趟了,我们那点东西,要我说,他早就看厌了……说是通知我们打点行李准备上战场?”冯少华有些不肯定地说道。   程明海点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上校要是来看训练,事先他应该先给我们打声招呼,这么多日子接触下来,突击检查可不是咱们这位欧阳上校乐意做的。也许上面觉得咱们现在太轻松了,想要让我们活动活动筋骨。如果真是这样,参加战斗的事情自然不能通过电话传达了。”   “天!咱们战车到现在还没完全训练好呢!”冯少华毕竟没有参加过陆战,虽然战车集群由程明海负责训练,现在看起来训练卓有成效,可一想起要带领这些没战斗经验的部队上战场,冯少华心里就有些发憷。   “半年多时间,训练的也差不多了,应该可以让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