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纪病魔-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啊,像我这样坐下歇歇吧!”马特向身后的蜘蛛网瞥了一眼,脸上现出厌恶的表情。

  “这只该死的恐龙要把我们带回到B站去。”
  “它一点也不该死,约翰。”
  “哦,对!它是我见过的最丑的东西。”
  安摇头笑了笑。她有点同意约翰的看法,这只不寻常的兽脚亚目恐龙确实很难看,“不知道帕科和阿罗沙医生现在是不是已回到站里在等我们?”
  窃蛋龙这时又停下来,把嘴戳向地面,像是在嗅着什么东西。
  “怎么又停下了!”约翰有气无力地靠着一棵针叶树坐下来说道。此前,窃蛋龙已停下过两次,所以,约翰知道它接下来要做什么:用嘴在周围的苔藓、蕨和残枝败叶中拱来拱去,寻找可吃的东西,“它究竟在找什么呢?”
  “蛴螬?植物的球茎?谁知道还有什么!它根本就没有牙齿。”
  “唉!它肯定又要把那地方全折腾一遍。”约翰把身子斜靠在古树的根部,安仍站在他的身边。约翰向上望着她,被她的倩影所吸引。约翰现在越来越喜欢安了。她在很多方面令约翰信服,特别是她知识广博,乐于把自己的知识讲给他听。
  “是的,它的嗅觉非常奇特,尤其对于恐龙来说更是如此。在这方面,它那特殊的头冠可能起到了某种作用,里面也许装着精密灵敏的嗅觉器官。扫描器也证实它的嗅觉十分灵敏。
  约翰用手背抹了一把前额上的汗珠。傍晚时分的热带雨林更加闷热和潮湿,至少要等到夜间,这种闷热才会减弱一些。到天黑还有几个小时呢。
  安还在滔滔不绝地说着话,”有一点很值得注意,那就是在地球上出现这批庞大的陆上动物的同时,还出现了类似这样小的食草动物,而大多数人一听到恐龙,首先想到的是那些巨大的动物而不是这些小动物。
  “是的,你说得对。我在认识这个小东西之前,只知道有震龙。”
  “说到震龙,不知道它们现在在做什么?”约翰耸耸肩,“在吃树梢的嫩叶?”
  安皱了下眉头。
  “我既不敢肯定它们现在仍在吃树梢的嫩叶,也不敢肯定它们能否长时间地那样做。
  “你说什么?”安轻声笑了笑,她准备解释一下人们对类似梁龙那样的蜥脚类恐龙普遍持有的另一种误解,“我的一些同事认为,有几种巨大的螨脚类恐龙最多只能把它们的脖颈和脑袋从地面上抬起10度左右。他们在对几种特定的蜥脚类恐龙的颈骨化石进行检验后得出了这种推断,这些恐龙的牙齿类型也证明了他们的推断。一些恐龙,其中也包括震龙,其牙齿与猪的牙齿相类似,更适合于吃白垩纪时期生长迅速的低矮植物,这就使脖颈结构论更具有说服力。”
  “你的意思是不是说,那些震龙无法竖起它们的脖颈去吃树梢上的嫩叶?”
  “哦,震龙也许能做到这一点,因为它们不是真正的梁龙,震龙与梁龙稍有区别,其人字形脊椎骨的底部呈桨形,而梁龙的脊椎骨则是平直的。从侧面看,震龙的四肢比梁龙显得粗短,盆骨也略小些。尽管存在着这些差异,我们还是无法确定它们的脖子到底能抬多高,这需要作进一步的观察,所以争论也必将持续下去。你看,所有的梁龙都已进化为很自然的吊桥式身体结构。”安把手指放在嘴上,示意约翰不要插话,并接着说,“这种吊桥式的骨骼和肌腱结构对恐龙大有益处,它起到了某种平衡作用,使梁龙的脖颈和尾部得以大大地加长,脖颈可以自如地转换方向,用不着挪动地方,便可吃到周围很大范围内的食物。”
  “我听不懂你的话。”
  “你可以这样想,把震龙的前腿和后腿看作支撑桥梁的四座桥墩,把它的前胸和下腹看作桥面,把脖颈和尾巴看作通向桥梁的引桥,两者之间相互保持着平衡,同时还为恐龙起到了降温作用,这回你再来看它像不像是一座吊桥?”
  “噢,我想,它需要长长的尾巴去抵消长长的脖颈的重量,这两部分同时又起到了散热装置的作用,对不对?”
  “对,而且,由于有超长的脖颈,它就不需要向前挪动身体便可吃到周围很大一块地方的植物,而通过脖颈的前后伸缩还可把头扬起或降低,这样就可吃到更多的植物。但我的同事们却推断,这类恐龙只能把头从地面上抬起一点点,所以只能吃到低矮的植物而无法吃到高处的植物。”
  约翰陷入沉思,他在努力理解这些新知识。
  “现在,如果我们再来看看长臂龙,情况就不一样了。长臂龙可把头抬得像非洲长颈鹿一样高,享用最高的树枝上的嫩叶。然而,它们为此也不得不丧失一些能力,那就是无法将头降到地面上。事实上,很多人认为,当长臂龙要从溪流里喝水时,就不得不把四肢全都曲下来。长臂龙的牙齿也是匙状的,这说明它主要吃坚韧的植物,如你所知,针叶树就比较坚韧。”
  “所以,长臂龙可把头抬得很高,而震龙可把头降得很低,是这样吗?如此说来,震龙来回晃动那棵无花果树,就是因为它们够不到树顶吗?”安冲着约翰笑了笑。她知道,约翰正试图搞清近两天来遇到的所有古生物学上的问题。她以一种柔和的施教口吻回答她的问题:“似乎是这样。我已经讲过了,有些问题我们确实还没搞清。我本人倾向于相信震龙可以向上抬起它的脖颈,但不会抬得像长臂龙那样高。不过,不要把我的看法完全当真,目前还有很大的争议。你想,今天的古生物学家试图把的瓜多万年前发生的事重新拼合起来,大多数推断就只能靠猜测得出。他们完全不知道确切的情况,于是就先想办法把恐龙化石组合起来,然后再试图描绘出恐龙的形态和生活习性。这就必然要引起争论,因为某人提出了一种理论,有人赞同也会有人反对。”
  “噢。”
  “事实上,在古生物学理论研究中争论最大的是:恐龙是怎样灭绝的。其原因可能是:环境的变化,巨大的流星击中地球,或是在迁徙过程中产生了疾病。”
  “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所有恐龙的死亡?”
  “嗯──在这个问题上,我倒是比较赞成罗伯特。贝克尔最近提出的蛙论。很可能是因为疾病!噢,说到疾病,顺便问一下,你感冒好些了吗?”
  “感觉好多了。蛙论是怎么回事?”
  “按理说,蛙是一种对环境特别敏感的动物。因此,它们必定无法忍受世界范围的环境灾难,如流星击中地球,或大范围的火山活动。在气温骤然下降的条件下,它们也难以生存。在很多方面,蛙都像恐龙。然而,蛙却延续下来,至今已有数千个亚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安停顿一下,看约翰知不知道答案,然后又接着说,“蛙为什么比恐龙活得久远呢?为什么比后来的毛皮动物猛犸活得久远?是什么东西杀死了恐龙而留下了蛙?是因为蛙做了些什么而恐龙和猛犸没有做吗?好啦,让我告诉你。蛙只待在一个地方,从不迁徙,而恐龙则迁徙。而且,白垩纪的小型哺乳动物后来之所以会演化为较大的动物,原因也在于此。因为,弱小的身体不适于像巨大的恐龙那样不断进行迁徙。”
  “那么,是什么杀死了恐龙呢?”
  “是疾病,在长达5万年甚至500万年的时段内,不断迁徙过程中产生并蔓延的疾病。”
  “哦!那是一段漫长的时期。”
  “是的,这是支持因病灭绝论的另一种证据。一个物种的灭绝不可能像流星击中论者所说的发生在一个短暂的时间内。”安喘息了一下,又接着说,“恐龙无法抗拒这种由病菌带来的看不见的麻烦。我们今天的一些动物在迁徙中也会出现类似情况。事实上,连我都可以列举出几种物种,在穿过北美洲与亚洲间的陆地桥后几乎灭绝的例子。此外,科学界一致认为,19世纪末牛疫的流行曾危及40多种非洲羚羊的生存。而牛疫病毒本身也是由于动物的迁徙由亚洲蔓延到了非洲。”
  “嗯,你说得对。我看过一次这方面的教育节目──现在我想起来了,报告中说,有几位探险家到热带雨林中探险,发现了一些远古时代的部落,回来后却染上了某种病毒──”
  “约翰,窃蛋龙又开始移动了。我们走!”约翰站起身来,调整一下背囊,“你知道震龙何时开始灭绝的吗?”安低声笑了起来。
  “你笑什么?”
  “实际上,人们曾认为,震龙在白垩纪初期就灭绝了,然而,2007年出土的部分震龙骨架表明那是一只白垩纪中期的震龙。由于那次发现,以前被认为是准确无误的结论却被推翻了。”
  “你认为我们能不能也推翻几个这样的结论?”
  “我们已经在做了。”
  “我们?”
  “是的。这些震龙生活在白垩纪的晚期。”

  窃蛋龙把约翰和安带回到伪装的交通车附近。这只丑陋的兽脚亚目恐龙停在空地的边上,用嘴拱着周围的苦藓,还不时用一对小爪子扒开地面,挖出一段段朽木,从中寻找甲虫和蛴螬。
  约翰和安惟恐把这只杂食动物吓跑,绕了一个圈子,小心翼翼地向B站走去。这是安的主意,约翰早就在低声抱怨浪费了他这么长的时间。如此难得的机会,他连一分钟也舍不得浪费。
  “我们回来了!”约翰在门外喊道,“里面有人吗?”
  没有人回答,两人打开门走了进去。
  “糟糕!他们还没有回来。”
  “我打赌,他们一定出事了,说不定落入圈套或是受伤了。”
  约翰点点头,“这下更麻烦了。”
  一进门,安就穿过过道,一下子瘫坐在一把长毛绒转椅上。不停的跋涉早已使她精疲力尽,两条腿疼得有点挺不住了,“我的腿疼死了,你呢?”
  “也一样,可肩膀更疼,可能是因为一连几小时都用这边肩膀扛东西的缘故吧。”约翰一边说着一边走向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