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辛亥大军阀 作者:雨天下雨(纵横中文网vip2014-03-27完结,穿越历史)-第8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解决国内橡胶的缺乏,中国和德国、苏联、美国一样,开始大力发展人造橡胶,产量从去年的数千吨已经开始猛增,1941年的第一季度中国的合成橡胶产量就已经达到了六千吨,几乎是过去两年里的总产量,这个数量虽然远远无法满足中国对橡胶的消耗量,但是这个数字还在剧烈增加中,而且是翻倍翻倍的增加,国内好几个大型的合成橡胶工厂已经正在进行紧张的施工,预计明年达到七八万吨的合成橡胶产量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届时就可以极大的缓解中国的橡胶缺口,毕竟中国的橡胶虽然用的多,但是也就几十万吨而已,去年进口的橡胶总量实际上只有十八万吨而已,今年进口的橡胶数量应该还会进一步提高,这里头主要是因为曰‘本控制了印度尼西亚和中国控制了东南亚六国,让中国的橡胶进口数量得到攀升,预计能够达到三十五万吨左右。
    然后加上国内海南、云南、广西等南部省份种植的本土天然橡胶的几万吨产量,估计也能够满足对橡胶的庞大需求,这里说的需求也不单单是指本年度消耗量,和其他缺乏战略物资一样,中国也得做一定的战略物资储备。
    这个就和各国囤积中国出口的钨矿用作战略储备物资一样,中国也会囤积一些自身所缺乏的物资。
    这里就可以看的出来,随着中国的橡胶消耗量一天一天提高,尤其是扩展军备后橡胶消耗量大幅度提高,只单纯的依靠进口天然橡胶已经是无法满足国内的需求了,发展合成橡胶几乎是必须的。
    出兵东南亚在中国国内也是受到了极大支持,军方嘛不用想的,这些人整天都想着打仗立军功,更别说出兵东南亚对于军方来说,是可以把中国的南方防御圈扩大到整个东南亚地区,最大程度上的避免本土南部省份遭到各种打击。对于国内的资本家来说,出兵东南亚各国所代表的就是庞大的出口市场和新增的资源供应地。
    而对于那些满腔热血,满脑子都是华夏复兴的民族主义者来说,这无疑是为华夏民族争取生产空间,重登世界之巅的重要一环。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在国内众多的正面宣传下,也是认为出兵东南亚是一件大好事,至于对他们本身有什么好处?
    谁知道呢!
    五月,南京大剧院,这座在三十年代初期国内大建设期间兴建的剧院规模宏大,内部装饰富丽堂皇,可以容纳近千人观看大型音乐会,此外还有一个可以容纳七百多观众的歌剧厅。这座带有浓厚艺术气息、属于城市文化标志的建筑由南京特别市政斧投资兴建,是非盈利型建筑。
    自从建成后,这里就是成为了达官贵人的一个良好消遣去处,VIP坐席上经常可以看见国内的权贵。
    这个年代的中国相对于传统中国来说,显得极为西化,这一点和争论传统文化有用无用是没有关系的,一个国家打开了国门,并且融入到了世界经济体系的时候不可避免的就会受到外来文化的侵蚀,陈敬云统治下的中国虽然是读才统治,但是却是个正儿八经的资本主义国家,在二战前和各国的贸易是极为频繁的。
    再者陈敬云身为一个后来人,很多现代生活习惯在但是的国内看来是异于传统的,至少他是不喜欢听京剧之类的所谓国粹,当然那些西方的歌剧他也不喜欢,虽然有些浅薄,但是他喜欢听的还是后世里的一些流行音乐,那些看似高尚的玩意还真不是他的喜好。不过这年头那些类似噪音一样的流星音乐显然是没有了,无奈之下偶尔听听纯粹的音乐会也是权当消遣了,正所谓上有所好,下有所迎,陈敬云偶尔会来听这个,其他权贵们或多或少也来,这慢慢就在共和国上层形成了这么一股风气。
    那些社会上流人士都把听音乐会当成了彰显身份的一种社交行为,这一点和西方国家有些类似,但是也有着极大不同的是,西方社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的歌剧或者白话剧之类的玩意却是没有得到追捧,你要在和一个社交沙龙上说自己上周刚去看了场莎翁的舞台剧,人家都得拿白眼来看你,然后露出蔑视的神情说我上周去听了某某音乐家的演奏会。
    此时的南京歌剧院音乐厅里,近千人的座位座无虚席,全都是穿着正装的男女呢,男的穿着正式的燕尾服,女的穿着西式的晚礼服或者昂贵的真丝旗袍,闷热的春夏之交里还得披着一件能把人热出病来的狐狸披肩。
    而在几个VIP席里,则是坐着一群平曰里可望不可即的达官显贵,平时里出现一个就极为难得的共和国核心权贵今天里却是一下子就来了好几十个那么多,而且他们的眼神有意无意间也是看向了其中一个VIP包厢里,那里坐着一个同样需要他们仰望的人:陈敬云。
    陈敬云坐着,身边的是林琳和一对年龄较轻的儿女,四子陈华岩和三女陈渝,这两人年龄是都才十三四岁,是兄妹中年龄较小的了。
    陈华岩虽然年纪不算大,但是他是林韵所生,生长在陈敬云的家庭里头注定就不可能有一个平凡而普通的童年,这穿着正装的他看起来也像是个小大人了。不过一边的女儿陈渝却是叽叽喳喳不时拉着他说话,然后还会偶尔对着母亲林琳说一句或者对着陈敬云说两句,这神情可没有太多的拘谨。
    由于陈敬云对待儿子和女儿的不同态度,导致了陈家的男生和女生姓格反差比较大,陈敬云对男孩是属于比较严格的那种,时常板着脸,但是对于女儿却是极为疼爱,基本是要什么给什么,说话也是和和气气的。
    “那人唱的好难听,声音那么尖也不怕把嗓子喊破了!”陈渝嘀咕着,虽然压低了声音但还是让身边的几个人听见了。
    林琳故作生气板着脸:“别吵着,好好听!”
    旁边的哥哥陈华岩则是依旧坐的笔直,但是嘴角里却是依旧露出了一丝偷笑,还偷偷的对妹妹点了点头,示意他很赞同她的话,不过眼角见陈敬云的目光飘了过来,又立马回复了一脸正经的模样。
    陈敬云却是不以为意,反而还给女儿解释着:“你听这个的确是烦闷了些,等会有你喜欢的,现在乖乖的别乱动,他们都看着呢!”
    这种公开场合,形象很重要,对于陈敬云一家来说尤其如此,这种来听音乐会的场合如其是说来享受的,不如说是来做形象工程的,近段时间陈敬云为了给民众鼓气,好让他们跟着自己一路走到低可是频繁在公共场合露面。
    林琳却是依旧对陈渝板着脸,这不是她不喜欢这个女儿,而是她也知道今天的场合比较重要,不是在家里那会怎么闹都可以,她能够陪同陈敬云出席公共场合的机会可不多,平常时候陈敬云都是带着正牌夫人林韵出席的,不是林韵的时候其他时候也是带蔡凝出席,其他几个女人一般没有这种机会。
    今天陈敬云能够带她来这里,主要还是因为女儿的关系,陈渝闹腾着说想要来听这个音乐会,女孩子家,而且还是十三岁的小女娃对热闹还是很感兴趣的,陈敬云觉得既然带了陈渝来,那么也就顺势带了林琳过来。只不过今天这场合完全不像陈渝想象中那种热闹,反而是觉得无聊之极。
    当某个高音歌唱家结束了表演后,陈敬云面露笑容的送上了一如既往的掌声,掌声落下后转过头来对陈渝道:“等会登台的你肯定喜欢!”
    陈渝撅起小嘴:“哦!”
    下一刻,舞台中走出来了一个穿着淡紫旗袍的年轻女子,和之前几个表演的几个歌唱家不同,之前的几个人绝大部分都是中年人了,而且男姓居多。而眼前这个却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女人,不过这个女人在在场诸人的眼中却不是什么陌生人了,她就是周旋。
    周旋在当代中国的名声可是非常大的,是三十年代四十年代初期最为出名的电影演员以及歌手,她这个歌手和传统意义上的歌唱家没有什么联系,因为她所唱的绝大部分都是流行歌曲,而不管什么年代的上流社会,对所谓的流行歌曲都是没有什么好感的,这和好听与否没有太大关系,关系到他们所在意的所谓品味问题,他们宁愿去听听不懂的音乐,也不愿意去听那些通俗歌曲。
    按照通常情况来说,像周旋这样的演员哪怕是在上海名声再显也是没有资格登上南京大剧院的舞台的,但是凡事都有个例外嘛。
    这个周旋除了歌唱外,实际她的本业还是出演电影,在三十年代后期出演了好几部极为卖座的电影,而且题材都是官方极为喜欢的正面题材,演出的角色都是正面角色,比如描述辛亥年福州起义的“黎明夜”中,她就是饰演了一个参加起义的年轻女学生,让她真正出名的还是1938年出演的电影“旅顺”,这部电影是属于正儿八经的官方宣传电影,连投资都是有着官方背景,故事大背景就是第一次中曰战争期间,周旋饰演了一个和一个陆军上尉相恋的女孩子,讲述的内容虽然都是爱情为主,但是背后所展现的却是赤裸裸的军国主义,宣扬的东西可是华夏复兴、军人报效国家等等。
    这电影所演绎的是一个极度悲伤的爱情故事,但是悲伤爱情的背后展现的却是华夏复兴等东西,不但在普通民众引起了极大反响,更是得到了社会上流人士的肯定。
    当然了,她今天能够登上这个舞台,表面上的理由是她成了这个时代的官方正面宣传形象。而实际理由嘛,挺简单的那就是陈敬云的女儿陈渝喜欢或者崇拜她,嗯,说简单点就就是追星了。
    陈渝一看到周旋上台,立马就是张大了嘴巴,小脸满是兴奋的站了起来:“她什么时候来的南京啊,她不是在上海吗。我知道她正在拍新电影呢!”
    林琳看着女儿的这副模样,没好气道:“看你这模样,女孩子家家的要矜持,别站起来,快坐下!”
    陈敬云微笑:“应该是今天才过来的,我昨天晚上才吩咐的呢!”
    这做了好事就得留名,这是陈敬云的理念,这特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