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活记-第3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时机…所以,也就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最高领导之间的权利漩涡。

    尽管唐欢知道,以自己目前的身份,他本身估计不会被这个漩涡所连累,但一旦处理个不好,他可能在很长时间内都不会在中国大陆得到全力的帮助,那样的话,对他投资大陆,以大陆为基地回报社会的想法,就要暂时搁浅了。而当今社会正是发展一日千里的时代,可以说一步慢,步步慢,他现在的能力已经很大了,也就太希望国家能够及早强盛起来,因此,只要有可能,他还是希望能获得中国政府的全面支持。

    要获得全面支持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站在胜利者的背后。

    “阿欢,别发呆了,怎么个说来话长啊?”林美玉这时笑着抚了抚唐欢的额头,“没关系,反正现在你我都有的是时间,可以慢慢听你说…我知道,其实你很想对我说这些的,不是么?因为你只能对我说心里话。”

    听到林美玉这么说,唐欢看了看林美玉,又看了看远处的刘秘书等人,这才微微一笑:“或许吧。”

    说完,唐欢隐去笑容,开始淡淡的道:“其实说起冲突的根本很简单,无非是改革路线之争罢了,而在中国这个土地上,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或者志愿,就必须取得绝对权力,要取得绝对权力,而这种斗争的结果,只能有一方胜利者。胜者全面推行自己的政策,失败者则完全失去施展自己政治抱负的机会。也就是说,对我来说,万一选择错误,后果不堪设想。”

    “既然如此,那你还掺和进来干吗?”林美玉皱了皱眉,“以你现在的身份地位,我不相信在这里有人能拿你怎么样,大不了我们离开这里就是。你是不是怕那所谓的杀手啊?只要我们小心就是了,不会有多大问题的…不如我们现在就回香港?要不去英国?”

    “阿玉,我并不是担心我自己的问题。”唐欢对唐欢笑着摇摇头,“你说得对,这种政治斗争,其实对我的影响很小,我之所以对这个如此关注,就是因为我不想远离这里,而我也有很多事情,是必须跟中国的政治家合作才能办成的。”

    “哦?你还要做什么?”林美玉再次皱眉。

    “要做的多了。”唐欢淡淡的一笑,“比如要搞工业了,要办教育了,还要搞环保了,等等等等。总之我要把我在世界上圈来的财富,回报给这个祖国,回报给那些刚刚睁开眼的同胞。力量越大,责任越大,现在我有了足够大的力量,因此我也就有了这个义务,这个每个真正的中国人都应该有的义务。”

    “有些事情总要去做的,不能因为某些错误,就不去做,甚至反过来去谩骂以及攻击,那样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唐欢再次闭上了眼睛,“中国,就是批评家太多,而太缺少实干家了。谩骂或许痛快,找漏洞也很容易,但难的是如何去修补这些漏洞,如何在既成事实下去改善那些漏洞。我现在稍微有点力量,所以想去脚踏实地的做点事,为中国人做点事,为中国做点事。”( )

 第二六六章 暴雨就要来了

    “好了好了,我知道你有一个爱国心,又很有责任心好了吧。 ”听到唐欢说完之后,林美玉忽然扑哧一笑,然后她看了看远方的那个刘秘书,“不过你说的在中国离不开政治是不错,然后,站在胜利者背后也不错,可是,要是照你这么说的话,岂不是说总理那些人跟邓公有矛盾,然后最后的胜利者一定是邓公?”

    “当然。”唐欢点点头,“如果不是这样,我干嘛第一次找的不是赵总理跟胡书记,而是去找邓公呢?”

    “可你怎么就这么肯定邓公会赢呢?”林美玉又问,“要知道,貌似胡书记跟总理那些人,跟邓公的实力也不相上下吧?邓公虽然掌握了军队…难道,你是说邓公会发动军事政变?”

    “呵呵,你想哪儿去了。”唐欢笑着摇摇头,“军事政变?你想的也太儿戏了,实际上邓公目前根本就不用发动军事政变,事实上从始至终,这个国家的大权都一直在邓公手中。不客气地说,现在的胡书记跟赵总理,没有邓公支持,也不会有那么多权利。”

    “那又是为什么呢?”林美玉问,“邓公为什么要给他们权利呢?”

    “恐怕,这是因为邓公也对改革到底怎么走心存疑虑吧。”唐欢说到这里,就慢慢叹了口气。

    的确,如果说1985年之前,胡赵都是坚定的邓公一系的话,那么1985年之后,事情就发生了变化,或者可以说,19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及中国政坛的一个分水岭。

    这是因为,在1985年之后,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的领导层围绕改革中的两种不同观点开始向两极分化了。一种观点是在**领导下政治上相对开放的以市场为主导的经济;另一种是较少政治自由的、**和政府继续对经济和社会进行绝对控制地、由市场政策进行调节的计划经济。

    前者,或者说完全以市场为主导的更加自由的经济政策。强调的是经济和政治改革的同时并举;后者较保守地观点则强调的是缓慢渐进的经济改革,不愿意进行大幅度的政治改革。而双方辩论的焦点则是:引进价格体系改革的时间和性质问题,还有就是最关键的党政分离问题。

    改革开放的观点最早似乎是由赵和胡提出的,然后他们地观点得到了邓公支持,并且邓公也因此想法提拔了他们,用他们的热情跟能力去推行改革开放。否则的话,以他们地背景来说,根本就没有可能在那么短时间内登上国家权利的顶峰,而赵跟胡,也是所谓开明改革派的领军人物。

    在八十年代中期到1986年底以前,他们这些更加开明的改革派似乎掌握着主动权,是他们讨论并起草了引进价格改革的计划。

    事情发展到这里。一切似乎都还没有什么太突出地矛盾。但1986年4月。随着他们地深化政治改革。特别是党政分离地试点工作开始进行地时候。邓公和胡耀邦之间地关系仿佛一下子就出现了裂痕。

    当然。这只是双方裂痕地一种表面化。其实在之前。就能够看出双方都已经有些不爽了。如果说之前邓公是完全支持**内开明一派地话。那么到了这时候。邓公则几乎完全站到了保守派那边。

    实际上这种事情。在苏联也是一样。苏联地改革也是一样在进行。因为对于苏联跟中国这两个最大地社会主义国家来说。他们都清楚不改革就无法继续走下去。所以其实中国跟苏联地改革几乎是同步地。而在政治方向上。戈尔巴乔夫跟胡赵两人地观点。其实也相差不大。当然结局一样。双方都失败了。而戈尔巴乔夫地失败。似乎更加惨痛。赔上了整个苏联。中国则因为邓公地强势出手。避免了国家地大规模动荡。

    唐欢一直认为。所谓地民主跟自由。都是要跟国家地具体情况来定。在整个中国大众普遍都不清楚到底什么事民主跟自由之前。或者说在他们还没解决好温饱之前。奢谈西方地民主完全是自找麻烦。而后来地64事件。在唐欢看来。更像是一种发泄。一种以自由民主口号去宣泄对生活种种不满地发泄。而不是一种有意识地民主改革。

    地确。自从87年之后。中国因为完全以市场为主导地改革。引起了剧烈地通货膨胀。而中国老百姓一向有存钱地习惯。因此到了89年地时候。大多数老百姓忽然发现自己变得比以前更穷了。然后加上当时许多因为企业改革而下岗地工人生活无着落。国家也取消了过去那种把一个人地生老病死全包地政策。还有看到身边一批先富起来地人生活奢华而有着强烈心理不平衡地仇富心理等等等等。这些改革中积累起来地不满。就以一些幼稚冲动地大学生为主导。以某些向往西方民主地大学教授为核心。加上外国反**势力地资助。开始发起了一场规模宏大地。最终结果在推翻**执政地。支持所谓党政分离政策地示威暴动。

    结果不言而喻。与91年苏联不同。因为邓公地强势。因为果断地调动军队进京镇压。这个暴动最终被镇压下去。国家维持了统一跟稳定。而暴动过后。似乎所有地负面能量一次性发完。人们就再也不想去管什么党政分离地闲事。而是专注于提高自身生活素质地事情上来。

    当然,中国89年事变的成功之处还在于,中国与苏联不同,中国这时期最广大的群众基础其实还是农民,而农民对所谓党政分离其实并不反感,相反,他们很多人反而还对那种自由的经济改革不怎么喜欢,因此整个国家其实从整体上是十分稳定的,也就是京城等几个少数大城市的大学生之类闹腾,然后某些下岗工人跟着同情一下,加上各级政府严密监控,并没有真的造成轰动效应。

    在后来的网上,唐欢记得很多小白愤青对这个事情痛不欲生。说什么毁掉了中国的民主改革,这在唐欢看来,根本就是个笑话,或者说,是那些小白们在站着说话不腰疼。

    苏联的惨痛教训不必说了,而中国在那个情况下一旦真的党政分离。**失去了权利,那么人民面临地情况只会更加恶劣,至于领土,什么西藏新疆之类,恐怕也就真的不保了,那时候必然是一个国土四分五裂,然后人民生活急剧下降,整个社会剧烈动荡的黑暗年代。

    要知道在89年的时候,西藏跟新疆是除了京城之外闹腾的最厉害的地方。后来新时代胡书记地上台,也是因为在这次事件中表现出色,才入得邓公的眼。

    所以说。邓公的伟大之处,中国真正的有识之士其实都明白,或许在某些激进分子严重,他阻碍了中国的所谓西方民主化进程,但就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以及国家稳定来说,他可以说居功至伟。别的不说,但就唐欢自己来看,他可不想跟苏联解体后那些苏联人那样,过着不知道明天。物价一天三变,吃饭都吃不上的悲惨日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