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艺术家-第4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时我们还直接上舞台对峙了不是?布莱德发出的挑战。”埃文贝尔笑呵呵地说到。他和林肯公园认识于舞台,结缘于舞台,虽然双方的交流总是没有太多,可是却不影响他们的友谊。通过音乐来进行交流,他们也有着不逊于普通朋友的交情。

“不不,那不是挑战,是切磋。”查斯特贝宁顿笑呵呵地说到,“不过,如果换做今天的舞台,那就是我们挑战了。百老汇可不同于音乐舞台,不要说表演,估计让我站在上面,我都会傻了。”

查斯特贝宁顿对于自己的舞台有着绝对的掌控力,可是让他跳舞?埃文贝尔仅仅是在脑海之中浮现出一个画面,就不由哈哈大笑了起来。

“埃文,那里有一位老人一直看着你,是你认识的吗?”查斯特贝宁顿透过埃文贝尔的肩膀看了过去,似乎察觉到了一个注视的目光。

埃文贝尔回头看了一眼,在走廊中间的藤椅上,有一位老人安详而恬静地坐着。这个场景如果是半夜十二点的话,就十分诡异了。毕竟走廊中间放置的藤椅虽然是给演员上台之前休息使用的,但很少人会坐在那,大家都更愿意原地活动一下,要坐也会进入休息室入座。再加上坐在藤椅上的是老人,穿着白衬衫黑西装的绅士标准装扮,优雅而从容。恍然之间,颇有些让人毛骨悚然。

发现埃文贝尔回头的目光,老人微笑地点了点头,十分友好。埃文贝尔也不由点了点头。回过头时,脑海里却是在回忆这个老人的模样,雪白的络腮胡,一头白发整齐伏贴,那双深邃的眸子炯炯有神。似曾相识,却又无法寻找出确切的画面。

“你确定不用过吗?他好像是在等你。”查斯特贝宁顿挑了挑眉,眼神还是越过埃文贝尔的肩头看了过去。

埃文贝尔又再次回头看了看,再次对上了老人友好的视线,看来真的是来找自己的。“我过。那明天你自己过去录音室吧,我和他们说了。”

查斯特贝宁顿发出“恩”的一声,“等你周末有空了,我们再一起录音。麦克对于你录音室里的设备早已经是迫不及待了,就连和女人约会的时候,都在谈论你的录音室。”林肯公园这次过来主要就是为了录制“催化剂(the。catalyst)”,当然,充分使用一下埃文贝尔那先进的录音室也是目的之一。

最近杰森玛耶兹参加巡演去了,他还是喜欢像流浪音乐诗人一般,在巡回表演之中寻找音乐灵感。所以王子街十号的录音室算是闲置的状态,林肯公园要使用,埃文贝尔自然是没有任何意见的。

埃文贝尔和查斯特贝宁顿告别之后,然后就朝那位老人走了过去。老人看到了埃文贝尔走过来,脸上的笑意又深了一些,视线也锁定在了埃文贝尔身上。显然,他的确是为了埃文贝尔而来的。

“晚上好,请问我有什么可以帮助你吗?”埃文贝尔走到了老人面前,礼貌地询问到。

“你好,贝尔先生。我是希德甘尼斯。”这位老人优雅地站了起来,微笑地伸出了自己的右手。埃文贝尔握住了老人那充满沟壑的右手,两个人的掌心贴到了一起,然后轻轻摇了两下,就松开了。“我只是想过来表达我的敬意,今天晚上的表演十分精彩。”

埃文贝尔面上表情不显,但心中却是在回忆了起来,希德甘尼斯?这个名字好耳熟。“能够赢得观众的喜爱,这是我的荣幸。”埃文贝尔一边说着客套话,一边回忆着。

希德甘尼斯似乎察觉到了埃文贝尔的疑惑,也许他没有从埃文贝尔的表情上揣摩出任何痕迹,但是人老成精,他的社会阅历就足以对情况作出一个判断了。但是,看来希德甘尼斯没有做解释的打算,他只是笑了笑,说到,“看你在百老汇舞台上的演出,就可以感觉到你在表演之上的激情。这让我想起了你在‘狙击电话亭’和‘改编剧本’里的演出。就我个人来说,我更喜欢你在‘狙击电话亭’里展现出来的热情。”

想起来了!虽然希德甘尼斯没有给予任何提示,但是埃文贝尔却是灵光一闪,想起了这位老人的身份!

希德甘尼斯,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成员,二十一年学院董事会的经历,让他成为了学院之中的老资格之一,说话举足轻重。这位今年已经六十三岁的老人,是学院派内部老派势力和新派势力融合的交接点,他既能够体谅老派势力的保守,也能够加入新派势力的创新,总他个人来说,他还更倾向新派势力一些,因为他的个性总是喜欢冒险。

埃文贝尔只所以会记得这个名字,是因为在今年奥斯卡颁奖典礼落幕之后,媒体一直在炒作他和学院的矛盾,有不少学院老派势力强力抨击了他,而希德甘尼斯则是支持埃文贝尔的学院成员之中资历最重的一位。他公开在媒体面前,表示了对埃文贝尔的赞许。

没有想到,这位对埃文贝尔有无限好感的老人,居然又出现在了百老汇。从刚才老人的话语之中,可以感觉得出来,这位老人的确很欣赏埃文贝尔。

弄明白老人的身份之后,埃文贝尔不由好奇起来,不过他没有着急,而是先回到,“就我自己而言,我也更加喜欢我在‘狙击电话亭’里的演出。因为‘改编剧本’耗尽了我所有的精力,那种溺水的感觉可不是美好的回忆。”

埃文贝尔的直率,让希德甘尼斯露出了笑容,紧接着埃文贝尔询问到,“甘尼斯先生,如果记者发现你今天过来观看我的演出,新闻可又要热闹一番了。”更重要的是,新闻爆料之后,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内部老派势力和新派势力势必又有一番争论。

希德甘尼斯轻轻晃了晃头,“贝尔先生,观看百老汇演出,这是我个人的举动。只是表达了我对百老汇的喜爱,这可和其他事情没有任何联系。”希德甘尼斯知道,埃文贝尔已经猜出了自己的身份,但他也表明,今天观看演出只是他的个人行为。“现在娱乐圈里,已经很难看到又有个性又有天赋的演员了,你在屏幕上表现出来的热情,总是让人佩服。”

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虽然是电影界最为传统的专业人士,但学院的组成也是依靠人组成的,只要是一个人,就有个人喜好。学院派的喜好,只是更加专业更加传统一些罢了。就希德甘尼斯个人而言,他对创新、冒险的喜好,也影响了他对演员对电影的趣向。

“那么我很荣幸,能够得到一位资深专业人士的赞赏。”埃文贝尔顺着希德甘尼斯的话题往下说,赢得了希德甘尼斯又一个赞许的笑容。

今天继续爆发,求推荐,求月票,求订阅!

*

 540 学院公关

今天第二更,

奥斯卡公关是什么?

要想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之上有所斩获,如何赢得拥有投票权的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近六千名成员的欢心,就是关键。  //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句话在世界各地、各行各业都是适用的,电影界的这个江湖,也有着属于他们自己的行业规则。

每一年,在全世界各地上映的电影就有几千部,仅仅在北美市场上映的就有一两千部。其中赢得口碑的优秀作品,没有一百也有八十。但是,要在这八十部优秀作品之中找出真正值得嘉奖的作品,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颁奖季之中,那些专业人士们就承担了这个责任,他们靠依靠自己的专业眼光、专业知识,对电影做出判断,从而将奖项颁发给相应的作品。

那么,专业人士仅仅是“专业”吗?不,他们的“专业”之前,必须是一个人。是一个人,就有自己的喜好。没有任何一部作品,可以赢得所有人的喜爱,因为完美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如果一部作品认为,自己拥有绝对的优势,优秀到可以让所有人都不得不将手中的票投给它,那么这部作品就注定了失败的结局。所以,专业人士们每一年、每一个颁奖季的喜好走向,就成为了奖项走势的决定xing因素了。

金球奖,是由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评选出来的,代表着外国记者们的喜好;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自然代表的就是美国国家评论协会成员们的喜好;同样,导演们的喜好得到了美国导演工会奖,演员们互相的评选推出了美国演员工会奖还有纽约影评人协会、洛杉矶影评人协会、

o士顿影评人协会………………而奥斯卡,代表的就是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喜好。

奥斯卡之所以受到如此关注,原因有许多,其中之一就是学院派的权威xing。近六千名成员,涵盖了娱乐圈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他们的投票,不管牵扯到了专业、知识,还是政治、时事终究难逃个人喜好这个影响因素。

所以,所谓的奥斯卡公关,或者说颁奖季公关,其实归根结底,就是要和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成员们打交道,希望成员们能够对电影、对演员有更加深刻的印象,赢得成员的个人喜好,然后实现投票。

对颁奖季志在必得的电影为什么选择年末上映因为可以使得学院成员印象更加深刻,在报名截止之前纷纷上映;学院不断在修改规章制度,避免电影公司与学院成员攀交情、走后门、暗地拉票,但小规模放映会依旧十分密集、提供给学院成员的免费电影票也总是交际的好办法、圣诞节前后络绎不绝的聚会派对宾客名单上总是可以看到学院成员的名字……

学院可以禁止电影公司拉票,但无法阻止学院成员观看电影:因为这就是他们的工作,同时也无法阻止学院成员的个人交际:因为这是成员们的si人生活。

一句话总结其实奥斯卡公关,和所谓的“公关”没有任何区别,就是打交道、攀交情、拉近距离、增加印象分。从而影响电影在学院成员心中的分量。当然,电影本身也还是要有质量才行,否则就算媒体将“爆冷”的名号安在获奖作品的头上,民众不相信,那么奥斯卡的“权威”就必然不复存在了。

所以,真正需要运营奥斯卡公关的,往往是拿奖热门的几部影片此时就看各个电影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