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幻之盛唐 作者:猫痞(起点vip2013.09.21完结)-第7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兵又冲进重围,与留守部下里应外合,反而把围攻的那些团练兵,杀的四散而逃,随后拔营不知所踪。

  最后小丫头出来召集忠于朝廷的军队援洛,他厫下的教导第一营已经出现在洛阳西面待机,在那里遇到了出逃的神机军所部,也是教导营派探子混入乱兵,观察出叛军中枢的所在,在神机营残部的配合下,最先杀进上阳宫,将参与密谋的文武官员,一举成擒的。

  因此这次诸将他加爵的最多,隐然成为龙武军三巨头之下,独当一面的大将之一。

  此外,

  河东道天平军的李正己,云中道成德军的李宝臣,平卢道相卫军的梁崇义,泾原军的高晖,河北道魏博军田承嗣,先后有代表前来拜见。

  如果不出意外,作为最先自请检校的地方部队,又在洛阳事变的及时表态,站队正确,就算部分人没有赶上最后的会战,但他们仍将获得枢密院重点扶持的资格,按照乙等军的标准,获得大量人员,军械、物资、战术的追加投入,最终改造成为新军制下的典范部队。

  河南道寿州鸡鸣岗通渠工程也将开工,虽说这只是这些年众多工程中,并不算规模最大,也不算投入最多的一个项目,但无论当任河南都督的那位守城专家,还是主持河槽的宰相第五岐,都寄予了相当大的期望,因为在南平开拓中,已经基本运用成熟的土方爆破技术,将以某种方式,正式出现在世人眼前。

  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后,大致可以缩短南方淮水到北方的汴河、鸿沟之间,将近三百里水路的漕运距离,节省一天半的时间,不要小看这一天半的时间,这只是运粮的速度,如果用来运兵的话,足够改变南北格局的很多事情。意味着洛阳朝廷政令对南方,更快的反应能力,更短的输送距离和效率。

  ……

  新年的第三天,刚在洛阳大内,接受大礼朝拜完的皇帝,此刻正在听鱼朝恩念来自各地的文抄摘要。

  这也是他自东宫就开始,并在登基后继续保持的一个习惯,随着各地文抄的兴起,定期自然会有专人把当地刊发的谷价米市供需消长之类的世情,做成一帖简报,秘密送到皇帝案前,美名其曰“内参”,也算是官方渠道之外的一个补充。

  来源主要是朝廷直辖广、扬、益、楚等的十二府,以及二十六道治所首府,还有一些繁华显赫的名城大邑等。

  这次简报,主要是根据市面上的情形,对各地可以额外收到的粮食成数,进行评估参考,在洛阳宫变中,含嘉仓城被叛军陷没,其中仓储有大半都化为乌有,让朝廷手中掌握的资源,一下便的紧巴巴起来。

  “剑南米价近期涨的很快啊,成都府斗米十五钱,巴州和渝州已经涨到了二十钱……”

  “剑南道不是又是一个大致的丰年么……怎么谷价还会上涨”

  皇帝奇道,

  龙武军在在剑南,收拢流民,开路修渠的工程做的不少,经营的也不错,在加上剑南是仅次岭南,最先推广新五谷作物的地方,因此近年来哪怕又经过有几次水患,哪怕是在北输最紧张的年头,剑南大致上产出却是在稳步上涨,

  “因为有人在市面上大肆收粮……”

  “一般情况下新米和麦的涨价不高,主要是陈仓米和豆薯涨的比较厉害……都是那些剑南商户在票卖,输往平定不久的南平府,以换取当地物产的交易和经营份额……”

  “涨的最厉害的是靠近南平的戎州啊,斗米三十八钱……输送的粮车络绎前往,却依旧在继续上涨啊……”

  “难道是南平有事……”

  皇帝想了想,又摇摇头。

  枢密院和兵科房不可能一点消息都没有,毕竟作为西南路的重中之重,成都府,乃至剑南道可算是那位大人起家的地方。

  “小的有消息说……”

  鱼朝恩眯眼低头想了想,还是把话说出来

  “南诏的残裔正在南下用兵,而剑南有人在向他们输粮,而且数目不小的……”

  “输粮……”

  皇帝小白顿了下,这可是形同资敌了,其中还要穿过南平府广大的控制区。

  ……

  “坏了,龙武军的人又来了……”

  “警报警报……”

  “关门放狗……恩放人”

  刚才还熙熙攘攘的衙门内顿时人声匿迹,只剩下几个看起来眼花耳聋,风一吹就会倒的花白老吏,在哪里诺诺的洒扫。这也是被逼出来的权宜之策。

  作为摊上一个强势老大的龙武军,本朝之内还没有多少人敢拖欠他们的粮饷拨付,虽然他们有自己的军资来路,但是这种东西没有人会嫌少的,于是与他们交涉的衙门,就变成一件相当痛苦的苦差事。如果稍有拖延推诿的迹象,三天两头有人找到家里问候,家人动不动被可疑人士尾行……

  ……

  安西都护府治所——伊逻卢城,居山而上的牙城都护府内,正在召集一场紧急会议。

  “大食刚从北方调回重臣赛马伊,以呼罗珊兵扑灭了泰伯里安息遗民的反乱……却陈兵边境不退……说是要清剿出逃越境的叛逆”

  “宁远国送来紧急通报,附庸大食的吐火罗三国有异动,已经在发布了冬季征集令,怕是大食人试探的前驱啊……”

  有人转向上首的安西大都护郭昕呈请道

  “都帅,可否将南下兵马稍缓……”

  “不可……”

  马上就有人斩钉截铁的喊道

  “这一万三千兵马,不可不去……”

  “失却了碎叶疏勒,我们还有龟兹、丢了龟兹,我们还有高昌,但若是河西断绝了……我们与朝廷的根子就断了啊”

  另一个人接口道。

  那是一段断绝大部分音讯和后援,只能凭自己手段周旋内外,苦苦挣扎的岁月。

  “南下之事,毋庸再议……”

  郭昕有些疲惫的按住眉心,这些日子的殚精竭虑,好容易让安西的局面有所改观,却时不遂人愿,先是西南的吐蕃后是西北的大食,坏消息几乎是接踵而来。

  “可惜还是人手不足啊……再多些时间就好了……”

  他叹息道

  十年前高仙芝的恒罗斯之征,先大胜后惨败,损失了大量有经验的精干老兵,七年前奉诏内戍勤王,又带走刚刚恢复编制的安西军最后一些经验丰富的人马,其中就有那只威名赫赫的陌刀军。剩下的都是要么年龄太小要么年纪太大,不利成行的戍卒。

  郭昕虽然带来了朔方河西军的一些善战健儿和老兵,以此为构架重组了安西军,但是他们掌握军队,熟悉对方,形成战斗力,还需要时间啊。

  “边塞苦远,本来就不是那么好戍民的,而安西最近的军镇,也距离长安千里之遥,大都护能带着三万多军民填户,一路浩荡过来,已经算是一件壮举了……”

  “唐人的口民不足,本来我们还可以扩大招徕流人,归化别族来补足……不过眼下确实赶不上了……”

  “其实我们可以,安西都护府发布征召令,将直接在内外西域列国中,直接招募健儿,组成新的拓揭军。”

  本地出身的安西长史杨干,突然开口道

  “什么……”

  众人眼睛一亮,虽然没有足够的青壮,但是却有相对充裕的兵器和物资。这些士兵来源及其复杂风俗信仰也不尽相同,很难抱团形成足够的力量,

  “秉都护……”

  外面传来虞候的通报

  “道路封冻前,最后一批军械已经到了……”

  半响之后,众人已经在内城军营的大校场内,

  “八千件新制陌刀,还有一万只配套的稍杆……请大帅查验无误”

  押送的校尉奉上书册。

  新开封的箱子里露出用麻布裹油的硕长刀刃,郭浠拿起一只,之觉得有一种黑灰的寒光直接从布套中滑落出来,据说这种陌刀,是枢密院按照前方战事的反复使用,批量生产出来的减重版,兼顾了身体素质和兵器的效用,更窄更坚韧,只有十二斤,因此可以武装起更多的人。

  用来搭配的稍杆,却是一只只的标准铁管,头尾还有螺旋加工的凹槽,可以按照装配上斧刃变成长柯斧,装配上锤头变成铁骨朵,装配上枪尖,变成短钩枪等各色轻重兵器。



【长安篇】第五百二十章 河西、临高

  关内道,夜晚中灯火通明的村落,和举着火把赶路的运输队伍,成为八百里秦川上的一道风景。

  军屯庄里一天可以吃三顿,若是业余参加工场之类集体劳作的,还可以多吃一顿夜食,相比大多数两餐糊口,天黑舍不得点灯普通百姓,是天壤之别。

  因此很多人直接住在工坊中,饿了就吃,累了就倒头被抬下去睡,昼夜不停的将各庄子贮备的大量物资,迅速变成积满一个个库房的军用品。

  ……

  河西道北部,

  密集射出的箭,在淅淅沥沥的雪点,依旧去势不减,中雨点一样斜斜暴打在城头上,一些贯穿了垛口后的人体,一些撞在坚硬的城垛上,叮叮当当的弹跳飞跃开来,还有一些经过弹射转折之后,重新插入人体和板墙,泼洒下滚热的鲜血,然后迅速冻结成酱色的污渍。

  藏在大排后面的手推皮炮,也开始接二连三的吐出黑烟和铁渣,在城墙上打出点点碎屑和凹点,皮革烧灼的焦气和鲜血沉积的腥味,弥漫在空气中。

  “换管子……加铁膛”

  “浇水……降温”

  “已经烧坏了,重新上外裹……”

  “一斤铁渣,三号药……”

  随着清洗炮膛的醋酸水,蒸腾起刺鼻的白烟,一个沉甸甸的布裹被塞进皮扎的管子里,插入火线

  “见鬼,没响,马上丢掉,用雪埋上……”

  ……

  河西西路,鄯州宝平镇,其实是由驿站改造成的粮院所,更像是功能齐备微缩城邑,也是商旅往来络绎的望要,现在只有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