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幻之盛唐 作者:猫痞(起点vip2013.09.21完结)-第8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他们的旗帜是赞普的禁卫军,诺尔堪布昂素……”

  有人应声回答道。

  看着那面飘摇着十二条染着金粉的牦尾大旗,代表王室的大幡。我率领的中军,和吐蕃人的本阵,终于在战场上面对对面了。

  与之而来的是更加惨烈的拼杀,吐蕃人少而精锐善战,唐军人众而新兵众多,唐人的列阵不断的被击穿打散,吐蕃人的攻势也一次次被遏制,减缓下来。

  突然战场望哨传令的气球,挂出一只代表援军的旗色。在战场偏向吐蕃人一侧,出现一只打着河西义从藩军旗号的骑兵,猛然朝着吐蕃人本阵的插过来,将吐蕃列阵的一角碾碎践踏而过,在唐军的阵营中引得一片大声叫好。

  随即这只生力军,趋势未减的冲进唐人的车阵队列中,那些将士正想拉开车阵,给他们让出一条通路,,却惊愕的纷纷被砍到踹翻撞飞。

  “该死,是吐蕃人假扮的……”

  一片怒骂叫喊声中,这些突然杀出的生力军,已经狠狠插进正在调整和队列展开的左翼,几乎是近三个营十一个团,当场被猛击的溃散开来。

  我轻轻叹息了一声,这些新编军的战斗力,还是有些不尽人意啊,就地结振立寨打硬战,还能不输人,但面对战场的临机反应要差上许多。

  随着急促的号声响过,作为中军直属预备队,一直坐在地上的左右虞侯军的五个营,也终于动了起来,这些全身披甲,用大枪长槊和火器武装起来重装营团,迅速抵住了吐蕃骑兵的锋锐。吐蕃骑兵的脚步一旦被停止,大量车弩和弹射器,就轻易将他们覆盖进去,留下一脱团狼籍的血肉肢体。

  但是压制正面战场的投射一旦减弱,那些深陷在防线中吐蕃步军再次发力,又突破了两重车阵,几乎是脚步不停的越过然后的火墙,哪怕身上带着沾染灼烧的吱吱作响的火团,一头栽进唐人的后队中。

  他们的死伤殆尽后,露出的是一些全新面貌的吐蕃骑军。

  “居然是吐蕃的红牌卫士……”

  这些位于攻击列阵最中央的吐蕃骑兵,连人带马统一的黑色环铁甲,紫红色的璎子,像是旗帜一样的在空中招摇着,在流星火雨下踏着坚定而沉重的步伐,像黑潮一样,从吐蕃士兵用血肉填平的缺口中蜂拥而入,沿着唐军新构筑防线的内侧。

  与那些一波波浪潮前赴后继的吐蕃士兵不同,他们更像是滚动磐石,坚决的用手中的武器碾碎任何阻碍,甚至用沉重的高头大马,将作为内侧防线的大车,连头后面士兵的撞翻拖倒,然后象一个不知疲倦和畏惧的杀戮机器,冲进放线后的唐军中继续步战。

  “吐蕃人忍了这么久,终于着这张最后的王牌给放出来了……”

  我深深吐了一口气,对神机营下令一个命令。

  作为赞普直属的王军,必须是“伦”或是“尚”的雅砻旧族出身,直到前代赤松德赞时,才放宽到土谷浑等内四族招募的建勇之士,招募的青壮,被称为“果”,但按照传统,只有保持蛮荒蒙昧习俗和生活,阿里之地的族人,才能作为红山宫的守卫。

  阿里曲地,是连吐蕃悉补野本部,也要畏惧三分的存在,最原始的氏族,代表的凶暴和残忍,手裂虎豹的存在,据说当年作为吐蕃人始祖的神猴与罗刹魔女交合后,天神降下五谷和金银指示他们的后裔,与附近的母猴结亲,繁衍生息至五百人,其中一部分为智慧种,天神降下五谷和金银,教授他们种植和交易,成为悉补野人的祖先,另外的则是酷爱血食的野蛮种,他们的后裔就是阿里曲地。

  这些在赞普行宫和大帐内执勤的精锐卫士,被授予血色的木牌,被称为红牌禁卫,也被称为“射雕者”或“捕天的勇士”,以骑射着于吐蕃诸族,强悍富有勇力,常常为赞普“冲破高山,横断深水”的,

  率领这些红牌禁卫,是一名全身黑甲的吐蕃大将,不断有人用身体挡下飞下他的箭矢和火焰,灵活而坚决的在唐人的车阵中左冲右突,

  “来着何人”

  不知道第几次吸气的少年雍王,发问道

  “那是吐蕃宗室名将,白狮子阿果东赞的旗号……”

  随着红牌卫士的出阵,吐蕃人的本阵也再次推进,与我的中军越来越近

  “中军就在这里,哪里也不去……”

  我打发走第五次请求将中军稍稍后退的要求后,最前沿厮杀的那些吐蕃禁卫的面甲,不用咫尺镜,也能看的一清二楚了。

  “下令龙鳞队接应,各营后退一百五十步……”

  我再次下令道

  “什么……”

  左右一片愕然声。

  虽然那些正在作战的将士同样引起不小的疑惑,但是战场上对令行禁止的本能服从,还是让他们层层叠叠的抛投着火油弹后,整体交替的后退起来。只留下一地残破不全的防线工事。

  随着接触面的扩大,吐蕃人的伤亡迅速在扩大,但是也突入的更深。

  然后唐人的本阵在命令下再次后退,吐蕃人的王旗在欢呼雀跃声中再次前移,如此反复数次之后,当吐蕃人的流矢,都能够落到台下的时候,就算是我的本阵之中隐然有些迟疑低沉,或者说士气不稳起来。

  我这才转过头来,对满肚子牢骚和疑惑的雍王道

  “我请你看回烟花……”

  如海水一样被劈开,又涌动着拼命想弥合起来的军阵中。突然传来几声沉闷的声响,像是滚雷一样的越过正在鏖战厮杀双方将士的头顶,正在拼死逼近,并且成功的对着那面触手可及将旗的吐蕃前锋,在一种莫名的心悸中,不由自主的转头向后,

  在他们的后方和来路上,代表吐蕃王姓的大旗已经不见了,无数人的肢体和血水,像是涌泉一样,随着蒸腾起来的黑灰烟云,象四面八方喷洒的到处都是,在吐蕃本阵中心位置,留下数个血红狼藉的巨大放射状的大坑。

  后续爆开震荡的冲击波,像水面激起的波纹一般,扩散着掠过吐蕃人冲杀最酣的队列中,携带者无数的铁渣和碎片,撕扯开无数碍事的血肉,继续吹飞掀起一大片人体,撞到那些厮杀纠缠的小部分唐军,灰头土脸的滚成一团。

  这算是龙武军的爆炸武器,自汴州攻守之后,第二次在正面战场上现身。

  有时候改变战局,不需要特别战术或是压倒性的优势,只要某种新兵器的突然性和震撼性。



【长安篇】第五百五十七章 余漾、再起

  夹道的欢呼和致礼,并不能掩盖战后胜利的气氛中夹带的那些惨淡的味道,只是家园被毁失去亲人的坳哭声被鼓动起来的希望和期许,所暂时取代而已,

  毕竟吐蕃人不少的后旅游,大败吐蕃人的代价是,以临时中军为核心的众多军屯庄,在激烈的攻守中被毁,更别说关西今年大半的收成恐怕是没有指望了,由于大量青壮被抽出来辅助军队和参加协助输送,结果在意外的情况下被卷入战场,和新军一起战斗而死伤累累。所以总体伤亡的人数,要比杀伤的吐蕃人更多的多。

  先前为了支援河西作战,龙武军多年经营和积累,都被调用起来,而此次为了关中之战,最后一点底子都被翻出来拼命了。光是估计出来的巨大的抚恤和重建清单,就足够主持善后的韦韬,很长一段时间都头痛不已。

  但古时的老百姓就是这么简单,他们的怨恨只会留给那些入侵者,并且把这种情绪转变成同仇敌忾支援官军的热情和动力。

  现在他们依靠我创造的这个体系为生,荣辱前程都维系在这个群体内,如果没有意外的话,他们的子孙后代也将在整个体系内成长,在体制内接受教育和培养,在体系内寻找伴侣,生下儿女由体系内代养,接收体系的保障最终在体系内劳作和奋斗一生直到终老,把事业一代代的沿袭下去。

  偶尔也会遇到成群结队押着吐蕃俘虏的退役老兵,或是稚气未脱的年轻学军,他们虽然大都身上被染血的绷带和缠纱包裹着,却依旧昂首挺胸的站在路边接受我的巡礼,相比之下,那些失去斗志的吐蕃人,想羊群一样温顺的被绳子穿起来,死气沉沉的蹲伏在地上。

  “制令已经发下去了……”

  我突然转头对同骑随后的杜佑道

  “户曹和功曹有司已经开始清点计数……”

  对方微微点头道。

  “人手不够的部分,已经从两学三附的学堂中抽调……”

  我已经签发了转授令,战斗中战死的将士、团练、义勇、民夫,可以他他们的身份和待遇,推恩转授到家族的男性身上,由他们荫补,如果没有成年的男子,就由军中代养,成年后追补,如果没有子嗣,就将配偶吸收进工场,确保不至于失去家庭的顶梁柱而流落在外。军屯庄和附庸傍户的伤亡也照此办理。

  “从剑南和荆南军府紧急调集的谷米,也已经起运……”

  他继续道

  “剑南、山南与本军有往来的诸行、社……愿意不要抵押,为我们提供一大笔盐铁绢酒的实物借贷。”

  “此外登州商团在长安的河南会馆递信来,他们可以提供三百万缗左右的贷记,利息也可以不要,只是希望能够参加西北路经营的竞投……”

  “势如破竹,势如破竹啊……”

  初上战场的小屁孩亲王,雍王李适在马上有些忘乎所以的手舞足蹈道。

  这次出战的经历对于这个皇子,将会是生命中影响深远和重要的一笔,参加了一场大战,并且获得了胜利,这在皇位的竞争序列中,是让人无法忽视的资历。

  “你们到底用了多少分量……”

  我事后问了战斗工程军的总队校尉,这是一个五短身材手脚都是厚茧,看起来像寻常老农一样憨厚的老军头,因为我甚至看见在天空上经久不散的小团蘑菇云。

  “按照攻城的标准,就十几车而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