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隋帝国风云-第1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亡后,某家大人因秦孝王和崔氏而入中枢。”
薛德音把崔氏与帝国三代皇统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做了一番详细的解释。
崔氏因第一代皇统之争而倒,薛道衡也是一样,而且他因为与崔氏是姻亲,与太子杨勇、秦孝王杨俊都扯上了关系。今上继位后,他再次因为崔氏的关系被卷进了第二代皇统之争,而齐王杨暕失势的背后与这位文翰泰斗、时任司隶大夫主掌巡察京畿内外的台阁大臣有着直接关联,再加上薛道衡反对新政,激怒了今上,试想他不死,谁死?
萧皇后只有两子,一个是元德太子杨昭,一个是齐王杨暕。中土的继承制度中,遵循的嫡长制,就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其中第二句的意思就是不论年龄大小,必须以尊贵者之子做继承人,比如正妻无子,那么嫔妃之子中,就以地位最贵者之子为继承人。杨昭薨亡,理所当然由杨暕继承皇统。然而,在中土分裂的时代,法度严重缺失,篡位谋国都成了家常便饭,更不要说继承制度了,所以,崔氏和那些当初坚决支持太子的世家权贵考虑到自身利益,坚决不让齐王杨暕入主东宫以免将来遭到报复,更有甚者直接提出让皇长孙燕王杨倓继承皇统。
围绕着皇统所展开的“搏杀”,皇帝难道不知道?他这一代五个兄弟中,为了争夺皇位,老大和老三都死了,老四和老五废黜为民终生禁锢,而陪葬的贵族官僚和无辜百姓更是不计其数。难道第二代皇统的争夺还要重演当年兄弟阋墙的悲剧?皇帝决定等一等也是对的,他正值春秋盛年,不出意外的话还能活不少年,等到新政步入正轨,世家权贵对帝国的影响力日趋削弱,他在帝国只手遮天一言九鼎,皇权空前强大,再定皇统也不迟,最起码可以减少很多因皇统而产生的政治风暴,最大程度地稳定帝国,而稳定是推行新政所必须的条件之一。
皇帝当然不会把他的真实想法说出来,但皇统迟迟不定,东宫始终无主,这对帝国是个潜在威胁,也更容易酿成惊天风暴,尤其在当前恶劣的政治环境下,假如二次东征再败,皇帝和中央的威信再遭打击,那么皇统就必须提上日程,否则国祚一旦动摇,后果不堪设想。
皇帝让崔赜出任越王杨侗的老师,出任越王府长史,辅佐越王留守东都,而今日的东都实质上已经代替西京长安成为了帝国的政治经济中枢,这时假如把越王、崔氏和京都这几个关键条件集中到一起,不能不让人产生无穷联想,皇帝是不是有意要立越王为储?
越王杨侗是皇次孙,其母亲的地位和长孙燕王杨倓的母亲地位一样,都是良娣(良娣是仅次于太子妃的太子姬妾),距离皇统的确是非常的遥远。
假如皇帝不是有意立储,那就是故意设局了,要以皇统为诱饵,牺牲越王杨侗,打击以崔氏为首的大世家大权贵。
崔氏当然恐惧,尤其崔逊在东征开始之后突然接到皇帝的命令南下黎阳督察粮草,更凸显出这其中的反常之处。就在这个时候,他遇到了薛德音,与故人相逢,而这个故人不仅仅与崔氏关系亲密,利益一致,更重要的是,他给崔氏逆转局势带来了一线希望,试想,崔逊岂肯放弃这线希望?又怎会不拿出百分百的诚意,以同病相怜之苦,说服薛德音再一次加入崔氏的生存大战?
伽蓝接受了薛德音的解释,而薛德音则继续追问,问不出裴世矩的谋划,最起码要知道伽蓝为何突然建议崔氏利用眼前这个机会拉开争夺皇统大战的帷幕。
“伽蓝,上次东征,崔赜随驾左右。此次东征,陛下却命其辅佐越王留守东都。”薛德音说道,“上次东征,黄台公(崔弘升)承担了战败罪责,崔氏受到重创,但仅过两个月,陛下就把崔赜放到了越王身边,这其中隐藏的深意不言而喻。”
“你怀疑陛下有意一箭三雕,要把崔氏、杨氏和游氏一起铲除?”
“伽蓝,你当真不能给某一个答复?”
“你认为裴阁老会告诉某多少?”
薛德音暗自苦叹,神情既失望也沮丧。
“不论形势如何发展,崔氏都必须主动出击,以便掌控主动权。这是取胜的根本。”
薛德音摇头,“伽蓝,你知道东都形势有多么复杂吗?你知道越王和崔赜根本调动不了军队吗?你知道杨氏在东都隐藏着多大的实力吗?某可以断言,只要杨玄感举旗,直杀东都,东都必定陷落。”
伽蓝当然知道,杨玄感之所以非常自信,就是因为杨氏的门生故旧遍布天下,他的确有实力,只是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一说,就如百万雄师远征高句丽,不也奇迹般地失败了吗?伽蓝知道杨玄感也失败了,之所以为何失败,他也不知道具体原因,但肯定与世家权贵们有关。
“崔氏是否参与了杨玄感的叛乱?”
薛德音思考了一阵后,狐疑不定。他离开中土三年多了,对西京和东都的事都很陌生,不过他知道崔氏和杨氏早在崔弘度和杨素时期就怨隙甚深,两者之间应该没有合作的可能。
“某相信他。”薛德音郑重说道,“现在,某能相信你吗?”
“当然。”伽蓝毫不犹豫地说道,“某从突伦川把你救出来,当然不会再把你推上绝路。”
“但某不相信裴阁老。”薛德音毫不避讳地说道。
伽蓝明白他的意思,薛德音还是担心这是皇帝和裴世矩给崔氏设下的一个“局”,而自己就是把崔氏推进这个“局”的幕后黑手。
“你担心甚?崔氏措手不及之下,必定一败涂地,唯有先做准备,即便不能主动出击,也要守住东都。”
薛德音摇摇头,质问道,“你知道东都留守、民部尚书樊子盖吗?”
伽蓝没有说话。
“南阳樊氏你知道吗?”
伽蓝还是没有说话。
“你不可能不知道樊子盖,但你或许不清楚他的出身来历。某可以告诉你。”
樊氏起自西汉开国功臣舞阳侯樊哙。其后有一支迁居河南南阳,迅速繁衍为南阳大姓。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外祖父樊重就是出自樊氏。东汉建立后,樊氏为皇亲国戚。有樊鯈(tiao)精通儒学,授徒三千,时人称为“樊侯学”。有樊英精通异术,兼通五经,著有《易章句》,研究星算占卜图谶等学问,世称“樊氏学”。汉明帝永平年间,樊氏与外戚郭、阴、马三家共掌朝政,时称“四大姓”。西晋永嘉年间,樊氏为避战乱,或北迁山西,或南迁淮南,或避难江左庐江,樊氏子弟遂遍布中土,效力于南北两朝。南北朝后期,关中北周、山东高齐,江左梁国、陈国都有樊氏显赫人物。
樊子盖的祖先就在江左庐江,在南朝梁国为刺史。侯景之乱,奔逃山东北齐。高齐亡,樊子盖在周国为刺史,是高齐旧臣中继续得到重用的少数人之一,这与他荆襄世家的背景有直接关系。先帝开国,樊子盖辗转各地出任太守、刺史。
今上继位,重用山东江左贵族,樊子盖因为其家族本堂在荆襄,家族分支在江左庐江,却是高齐旧臣,与关陇、山东和江左三地都有关系,身份极为复杂,深合今上心意。当时正值经略西土之期,樊子盖去西北凉州担任刺史,就此与老朋友裴世矩重逢于西陲。
裴世矩借助经略西土之策重返中枢,樊子盖也调任民部尚书同进中枢。当年突厥泥厥处罗可汗东进长安,与薛世雄一起去河西相迎的就是这位民部尚书樊子盖。
裴世矩、樊子盖、薛世雄,这三位当朝重臣都曾在西北任职,而且都在河西,都是今上经略西土的功臣。伽蓝是裴世矩和薛世雄的亲信,岂能不知樊子盖?岂能不知道樊子盖与裴世矩隶属同一个派系,都是朝堂上山东贵族势力的领袖级人物?
让一个山东权贵集团的领袖级人物民部尚书樊子盖留守东都,又让一个关陇权贵集团的领袖级人物礼部尚书杨玄感坐镇黎阳督运粮草,接着又让一个山东权贵集团的重量级人物治书侍御史游元到黎阳监察军政官员,这种布局在杨玄感举兵叛乱之后,必会造成关陇权贵集团和山东权贵集团之间的惨烈厮杀,两败俱伤在所难免,然后皇帝率军南下收拾残局,坐收渔翁之利。
这种局面下,越王杨侗和崔氏不可能置身事外,更无法独善其身,必定被卷进厮杀。也就是说,黎阳肯定是皇帝设下的一个“局”,其目的肯定是为了打击权贵集团,而原因就是因为第一次东征失败后,皇帝和中央的权威急骤下降,国内矛盾一触即发,国内局势岌岌可危,所以,皇帝和他的追随者们疯狂了,打算一次性解决所有的问题,东征要胜利,威胁到帝国和皇权的权贵集团更要打击,如此才能最大程度地挽救帝国于即倒之中。
伽蓝当然知道樊子盖,不仅知道,他还认识樊子盖。当年在敦煌的时候,樊子盖数次到圣严寺拜访慧心和尚,也曾与裴世矩举酒笑谈于老狼府,在他因为伊吾道一战生机尽绝之际,樊子盖还与薛世雄一起见了他一面,具体询问事情的真相。
他和樊子盖的交情仅只如此,他也从未有过深入了解的想法,所以他虽然知道东都留守是樊子盖,却不知道樊子盖的出身来历,更不知道樊子盖属于什么派系。如今给薛德音这么一说,他愈发肯定了自己的想法,黎阳极有可能是个陷阱,而挖陷阱的可能是皇帝和裴世矩等中枢核心大臣,也有可能是三大权贵集团的某些重量级人物。
“现在,你知道东都局势的复杂了?”薛德音叹道,“陛下授予樊子盖便宜行事之大权,他掌控了全局。越王和崔氏若想化被动为主动,首先就无法越过樊子盖这一关。”薛德音望着伽蓝,缓缓说道,“伽蓝,如果这都是前期布局,那么杨玄感阴谋叛乱一事,可能早已泄露。”
“如果早已泄露,陛下早就出手了,岂会把自己置于危险之境?”
伽蓝迟疑良久,还是否决了。这种生死悬于一线的布局,诸如裴世矩等核心大臣都未必敢冒险一试,毕竟这不仅仅关系到帝国利益,也直接关系到了各自所属权贵集团的利益。相比起来,三大权贵集团却是胆大妄为,他们都把自身的利益置于帝国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