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寒门天下-第1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备,终究还是登上了天下这个舞台

大概天下人眼中刘备实力不济,但他绝对不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

刘备在幽州时就素以仁义著称,乐善好施,他做过的官都很小,可他以民为重,但凡百姓有难,他都会尽其所能地施以援手,这在郭嘉眼中是小恩小惠,能改变为数不多百姓的命运,但无法从根源上令百姓的处境改善刘备的举动为他积累了民望,以至不少百姓对刘备至死相随,其中还夹带着一些杂胡外族人,可见刘备聚揽人心的能力多么强大

让刘备真正声名鹊起,拥有登上天下舞台这个资格的,是三件事

黄巾兵逼洛阳,刘备参与了救援

北海孔融遭黄巾围城,刘备去救

曹操大军压境眼看徐州沦陷,刘备来援

第一件事中刘备并不起眼,因为力挽狂澜的不是刘备,但是救孔融和救陶谦,就是刘备展露枭雄潜质的事迹

刘备有强将,但无雄兵,救孔融和救陶谦,他都是送死一般前去,换了别人敢吗?刘备不计成败,不顾生死,在别的诸侯坐观上壁时,秉持大义公道毅然赴死般驰援,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刘备的作为,称得上英雄

汉室后裔多如过江之鲫,落魄皇族并非屈指可数,刘备从前是一个小人物,但他一步一步爬上来,用他的行为注释仁义之道,怎能不让天下有志投效明主的才士刮目相看?日后坐实了皇叔身份的刘备是有了强大的政治号召力,一个枭雄的兴起,不可能仅靠武力

盛夏酷暑难当,阴雨绵绵,郭嘉饶有兴致地在府中后院凉亭款待一位意想不到的客人

在亭中对坐的二人,一人是英姿勃发的郭嘉,另一人样貌平凡,年近四旬,气质谦虚,面色淡然

拿出府中储量很少的醉仙酒来待客,郭嘉亲身斟酒,将倒了八分满酒水的酒杯推到对面之人眼前

“文和丈夫,请”

这位特殊的客人不是别人,正是从长安辞官离去的贾诩,贾文和

贾诩端起酒杯闻闻酒香,浅尝一口,显露淡淡笑意,说:“莫非使君待客都是用醉仙吗?”

曾经醉仙酒千金难求,现在是有价无市

郭嘉端起酒杯也小饮一口,浅笑道:“丈夫说笑了,醉仙虽是好酒,却也只有与丈夫这样的大才共饮,才有味道”

他从来都不会对有才华的人吝啬溢美之词

贾诩有才华吗?这个问题无须争辩

听到郭嘉如此赞他,贾诩却显露一丝愧色,望着酒杯中澄净的液体,淡淡道:“使君应知,李傕郭汜之所以祸乱长安,是因在下”

对于贾诩为李傕郭汜出主意攻打长安控制朝廷,历史评价对贾诩是非常贬低的

杯中酒还有一半,但郭嘉再次给贾诩倒满八分,轻声道:“可我也知道,若没有丈夫,羌胡首领们会秽乱宫廷,以至比董卓愈加恶劣丈夫劝李傕郭汜打入长安,实为自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丈夫的处境,将心比心,我能理解”

王允不赦免李傕郭汜,贾诩也是董卓旧部,王允会不会赦免他?难说,所以贾诩是为了自保而劝李傕郭汜攻打长安,换了郭嘉,在同样处境中,八成也就这么做了

而贾诩在长安中不知多少次拦着李傕郭汜大开杀戒,又因李傕郭汜攻打长安时邀羌胡部曲的首领们做助力,许诺给他们皇宫中的美女,贾诩眼看那些首领们要进宫抢掠后宫嫔妃侍女,于是用计劝退了羌胡首领们

贾诩离开长安的原因很简单,不是李傕郭汜对他不好,而是长安的局势,让他感到了危机

从前长安是李傕郭汜樊稠三人相互牵制,三人鼎足,局面是平衡的,因为二人相斗,第三人就起了关键的制衡作用,相互忌惮,反成微妙和平局面,可李傕杀了樊稠之后,三足鼎立的局面变成二虎相争,那就是不死不休了,形势一发不可收拾,贾诩为求自保,辞官遁走

选择来益州,是因为郭嘉如今已经是益州牧,天下人无论谁投效郭嘉,不存在大是大非的挣扎,只有郭嘉值不值得投靠,才士之辈能不能一展所长这样的考量

最关键的是益州太平,在益州可安枕无忧,贾诩出身卑微,他也能够去刘表那里避难,但刘表未必会用他,相较而言,他相信同样出身寒微的郭嘉,因为郭嘉在益州的所作所为,已经证明了他的用人是能者居其任

“使君为在下开脱罪责,诩感激不尽”

贾诩苦笑连连,长安朝廷的文武百官背地里如何议论抨击他,他不用猜也都知道,却很少有人能设身处地为他想一想,乱世求得自保,也有错吗?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

郭嘉不为贾诩辩解,功过是非他没有资格来品评,他说的话都是在开解贾诩罢了

“丈夫,自黄巾之乱起,天下大乱,诸侯割据,枭雄并起,依你之见,汉室,还有希望吗?”

换个话题,让贾诩不要沉浸在长安旧事

贾诩这回拿起酒杯一饮而下,爽快地吐出口酒气,胸中郁结散去大半,道:“能为汉室拨乱反治的人,从先帝殡天到今日,只有三人,却都自误而亡第一人,何进,第二人,董卓,第三人,王允”

郭嘉再次为贾诩满上酒,笑意淡淡道:“汉室分崩之兆早已显露,州牧权重总领军政,已如往昔周天子分封诸侯,黄巾之乱,各地豪杰公然募兵,以公利私,养兵自重先帝殡天,何进身为执掌天下兵马的大将军,却只顾朝堂争权夺利,他却看不到,若他能一心为公,在诸侯割据初期时号令诸侯一同平叛剿匪,不但可扫平黄巾,还能趁机削弱各地诸侯,廓清四海后,他何进想要的功名利禄,唾手可得,以至流芳百世”

贾诩端起酒杯朝郭嘉一敬后满饮下去,在郭嘉想要给他倒酒时抢先给郭嘉先倒满酒杯

“使君所言不虚,何进自误是因私心,董卓自误是因野心董卓不臣之心昭然若揭,可他的确有机会做大汉人人敬重的忠臣英雄,他秽乱宫闱,擅自废帝,枉杀朝臣,又无视百姓死活,这是自寻死路,众叛亲离啊”

贾诩的话让郭嘉情不自禁点头赞同,董卓败亡,究其根本原因,是董卓把所有阶级都得罪光了,他擅杀权贵,得罪了士族,他无视百姓死活,又得罪了平民

譬如高祖刘邦夺天下,立足关中要与民约法三章,遍收民心后来进一步摧毁奴隶制,解放奴婢,以及轻徭薄赋,得到了百姓拥戴,天下,不是光靠打仗打出来的

第九十一章特殊来客

第九十一章特殊来客

 第九十二章 贪生怕死

/ //第九十二章贪生怕死

郭嘉与贾诩在凉亭对饮,推杯换盏,畅所欲言中伴随着豪放大笑声

酒逢知己千杯少,郭嘉与贾诩一见如故,畅谈之中相互能跟上对方的思维,各抒己见,乃人生乐事

他们都没有再品谈王允自误,因为相互都明白,王允落得被灭门的下场,不是因为王允有私心,有野心,王允是忠臣,但他没有力挽狂澜的能力,三公又如何?平天下治乱世,所需非常之人

“使君在益州休养生息,是在静待天时?少字”

贾诩摸清了郭嘉的脾性,言谈并不避讳与保留

指着贾诩摇头轻笑,郭嘉敬他一杯,饮罢之后点头道:“的确如此,先生应该明白,当年我入益州既是逼不得已,又是形势所迫,如今嘛,形同困兽,天时不现,寸步难进”

贾诩抚须浅笑,说:“只需使君雄心不减,十年之内,必出益州”

悄然摇晃着酒杯,郭嘉没有接话,他现在要做的就是等待良机出现,只需不被风花雪月磨平了斗志,他就不会满足屈居益州一隅

“先生日后有何打算?若有志为官,益州府随时恭候先生”

郭嘉目光温和地望着贾诩

贾诩面不改色,心中却在苦笑:与这年轻的人主谈天论地,有时也暗藏机锋啊

如果郭嘉真的有心要贾诩出仕为官,那就不会出口问,间接任命就是,贾诩接受还是拒绝,那是贾诩的选择

可是郭嘉恰恰把这句话说出来了,贾诩要是应承下来,不免落了下乘

贾诩能够理解郭嘉,因为郭嘉选才用人是通过科举,假如间接任命贾诩进入益州府为官,会落人口实

一句从郭嘉口中说出来带着招揽之意的话,实则拒人千里,贾诩怎会品不出这个意思?

沉默中,贾诩表情如常,心中却已打算转道去别的诸侯帐下了,他纵然惜命,却也不是安贫乐道的人,满腹才华也想有施展的机会

难道等到明年益州科举吗?贾诩已年近四旬,不想浪费一分一秒

“先生,若无意仕途,我倒是有个不情之请”

就在贾诩沉默时,郭嘉却又浅笑着说了一句话

心思一转,贾诩有些明白郭嘉的意图了

郭嘉想要他的投效,但也要名正言顺

“哦?使君请讲”

贾诩想看看郭嘉有什么折中的法子

郭嘉转头命下人去将郭烨带来,不多时,满头大汗的郭烨昂首挺胸,步履稳健地来到凉亭外,瞧他喘着大气的样子,先前应该是在练武

“先生,这是我的长子,名叫郭烨,我想请你做他的先生,我平日公事繁忙,疏于管教,这孩子如今中规中矩,太过老实,我担心他日后吃亏,所以想请先生教导他”

贾诩没想到郭嘉竟然给他这么一个差事

这个差事说好不好,说不好却又极为令人羡慕

问题是郭烨不是郭嘉的嫡子,贾诩去当郭烨的老师,日后要是郭嘉不喜欢这个儿子,贾诩的处境岂不是很尴尬?

不过贾诩也知道郭嘉在这个时候如果不喜欢郭烨,也断然不会让他来教导郭烨

而且,做了郭烨的老师,等同就是给郭嘉效力,没有实权和官位,能不能参与机要在模棱两可之间,关键是郭嘉的态度

郭烨小小年纪,神色之间不骄不躁,作为郭嘉长子给贾诩行礼时极为郑重,眼神清澈,丝毫没有敷衍与虚假

初次见面的印象,贾诩对郭烨十分满意,仔细思考之后,他同意了郭嘉的提议

作为郭烨的师长,贾诩能够居于幕后,不致成为焦点,所谓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贾诩要施展才华,但也想低调

现在,贾诩明白了郭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