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温侯-第2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浩道:“第一便是推荐一员大将看守盂县—阳曲—晋阳的这条路的人选,主公若是信得过末将,便让那张扬出任。”
王匡疑虑道:“张扬与吕布交情深厚,这次吕布那厮前来进犯,两次俘虏却又是两次反走了他,这其中定然有些勾结,我不能信任此人。”
韩浩正色道:“此事末将也有耳闻,但却怪不得张太守,只是因为那文丑,沮授厉害,大意之中方才有如此一败,况且以其为人,却是不会投靠吕布,若真是如此,又怎么会带了数万军民前来投奔主公之后将所有的兵力交给主公处理,难道他张扬准备以一己之力擒拿主公不成,故而此人可信任,倒是今日堂上出言劝降主公的那些人却要多加小心,万万不可让他们里通外敌。”
“你是说陈震?”
“末将只是担忧。”
“不会的”,王匡闻言笑道:“陈震跟随我久矣,我深知其为人,况且他家中田产皆在太原,如何敢叛我,只是因为文人惧战,故而如此,元嗣还是放心吧。”
韩浩也不愿多言,反倒会让王匡猜忌,便也得作罢,说起第二件事:“主公,可还记得那高顺?”
王匡目中一寒,冷声道:“这个叛将”
韩浩暗叹一口气,却是继续道:“当年主公为了争夺雁门郡太守一职,想要扶植穆顺上位,使人告知丁公高顺家中那妻妾身份,虽然做的隐秘,但是难免为人知晓,而现在高顺出入冀州,掌有一军,而且深得那吕布的器重,以兄称之,可见他二人的情义,若是让吕布,高顺二人知晓当年的所作所为是主公一手安排,如何能绕的主公,故而他人皆可降,唯有主公不能降。”
当年还是新兴郡太守的王匡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恰逢雁门郡遭受鲜卑人的攻击,当地太守猝不及防之下意外身亡,其后高顺,张辽等人出兵相助。因为当时张辽不过是二十岁的小将,虽然深得丁原器重,但还是不被王匡看重,所虑者唯有高顺一人。故而王匡使人向丁原透露高顺家中妻妾的鲜卑身份,以此打击,最后成功赶走了高顺,只是没想到后来丁原身死洛阳,自己倚重的穆顺居然在虎牢关前被张辽斩杀,虽然自己最后还是最大的赢家,可是现在看来若是当年收服高顺,如今又何必惧怕吕布这厮。
王匡叹道:“当年之事便不再提,想来军中也只有寥寥几人知道,应该不会传入高顺的耳中吧。”
韩浩冷笑道:“主公还是有投降之意啊。”
王匡面色一暗,却是不能反驳。
韩浩继续道:“知人知面不知心啊,主公若是真的投降了,难免有些人为了邀功,知道那高顺与吕布情谊深厚便去告发,如此不但顺了吕布心意诛杀主公,更可不惧诸将联合反攻,对于吕布来说,于公于私都是留不得主公的。”
王匡闻言,心中大寒,这才下定决心对韩浩道:“元嗣放心,便是死了也绝不降那吕布。”
好歹得了王匡的允诺,韩浩多少放心,又是说了几句,行了一礼方才告退,留下王匡一人暗自思量。

第一二六章:密室三人论日后,措不及防遭枭首

却说堂中提议王匡投降的最为明显的便是那谋士陈震,如今却是心中郁闷,本来就可以说服王匡,不想在这关头居然杀出个韩浩来,不但事情失败,更是让王匡对自己多少产生了怀疑,只怕日后行事多了几分无谓的困难。回到府邸后,陈震夜不能眠,只能叫人送上茶水,在厅中看会书,却听得下人回报说是有人求见。
陈震心情正自不爽,闻听有人求见,便不耐烦的问道:“是何人啊?”
那人回答道:“一个是董昭董大人,另外一人小人不识,不过年纪在五十开外,气度也是不凡。”
本来陈震听到董昭的名字不想接见,但有听得随行还有一人,便起了疑心,暗自想道:董昭与我本来说好一起说服王匡投降,半途却是负我,如今深夜造访,看来必是有事,而且他带了一人前来,也必不是等闲之人。于是陈震对下人道:“去请他们进来,顺便准备好茶点。”
下人应了一声,连忙下去安排。不一会儿,在他的领路下,果有二人前来。
陈震本自生气,要好生责问董昭,但见他后面那人,却是一惊一喜,忙屏退了下人,上前问候道:“不知先生前来,未曾远迎,还请先生莫要怪罪。”
那人笑了笑,淡然道:“客气了。”
却听董昭笑道:“怎么,兄还在责怪小弟今日在堂中那番话不成?”
陈震冷哼一声,却是不答,领着二人分坐,待下人送上茶点退下后方才道:“先生有所不知,今日我等依照先生之言,由我先言,再有董昭等人附言,即便不能当场说动王匡,也可消其锐气,可是没想到董昭他却半途而废,真是气煞我也。”
那先生与董昭对视一眼,却是大笑。
陈震感到奇怪,若是董昭笑倒也罢了,怎么这司马先生听了也是这般。
原来此人正是欲要出卖并州与吕布的司马防,自在潞县教唆韩暹献城作为见面礼后,又是入得太原郡,召集一批心怀异志的家族人氏进行暗谋,先前都是商议好的。
司马防笑道:“孝起真老实人,如何不知变通,其实公仁这番作为就是为了应付当中出现的意外事情而准备的。”
董昭笑道:“孝起可真是冤枉小弟了,若不是得了先生之言,如何能那般,切莫忘了我家中田产等物也在并州,这王匡,张扬等辈可是依靠不住的。”
陈震闻言这才明白过来,面上也是多了笑意,先是向董昭行了一礼,笑道:“误会公仁了,误会公仁了。”
三人说笑一阵,方才切入正题。
因为随人入内的只有董昭一人,故而由其开头道:“这次韩浩他们主守中都—京陵—都县—晋阳一带,韩浩与缪尚分守中都与京陵二地,薛洪守都县,这三人都是铁了心要与吕布作战,看来是不能说服了。”
“这些武人”,司马防哼了一声方才道:“我早就看出这些武夫不可能这般轻易的交出手中的兵马,故而必定要与吕布他们交战,这次幸好有公仁混入他们,日后行事可就有靠你了。”
董昭笑道:“这是当然,只怕韩浩再是精明,也想不到我也是反对交战那部分。”
原来陈震,与董昭等人皆是司马防的人,大家约定劝说王匡投降,但是为了防止有不同的声音超过他们,故而让善于急智的董昭变招,混入主站方那边,一次随军而去,再寻找机会与吕布军里应外合。
“不知王匡会选何人去抵挡那占得三郡的吕布大军?”说了几句,司马防想起一事便是问道。
陈震言道:“应该是高干吧,此人虽然与吕布军交战以来一直处于下风,但是他在军中威望还是不弱的,况且手中的数千人马也是属于精锐,由他去应该是有把握的。”
“我看不然”,董昭闻言摇头道:“高干虽然有勇力,但是屡战屡败之下,只怕早就被吕布打怕了,至于他手下的那几千所谓的精锐难得还比得起吕布的狼骑不成,我看应该派遣一个善守且不惧吕布之人。”
陈震问道:“现下吕布如日中天,兵势正盛,在这北方难道还有人可以不惧怕他吗?”
董昭笑道:“便是那两战皆被俘的张扬张太守了。”
“是他”,陈震大为疑虑,不由问道:“此人不是比高干败得还惨,如何就能出任?”
董昭道:“张扬虽败,但却是败在情理之中,手下有用之将甚少,兵力虽多,却是不及精锐,用于守城却是大为不妙,不过依仗地势,藏于山林险峻,却是正好发挥他们的作用,而且吕布军中大半是骑兵,只怕也无法用于这次的交战。而张扬虽然两次被俘,却依旧不降,这番气度却是比王匡高上不少了。”
司马防却是叹了一口气,言道:“当日丁公身死洛阳,却是留下莫大的隐患。这些年,各郡郡守谁也不服谁,纷纷交战,生生的把并州百姓们害苦,其实说起来若是让张扬来统领并州,虽不能想丁公那般时候,也比不上冀州等地,但也不至于现在四分五裂,徒然拼杀。”
闻言,陈震,董昭二人也是叹道:“可惜张扬虽有勇名,且爱民如子,但是缺少铁腕手段,让这王匡得了先,其后再难行事,我等就算有心相助张扬,只怕他也是下不了决心去攻打他郡。”
司马防道:“迂腐,迂腐,若是张扬当年趁局势不稳,突然发兵,我等从旁相助,这并州又何故至此。”
这个话题却是有些沉重,三人只是说了几句编就各自住口,良久方才听董昭言道:“先生便可在此,我便先去了,若是让王匡的人觉察到,只怕会坏了大事,而且也会拖累到二位。”
陈震,司马防起身送别董昭道:“公仁,一路走好,那日出军之时,恐怕不能相送了。”
董昭笑道:“有孝起呢,公尽管安坐就是。”
三人又说了几句方才散会,留下陈震为司马防安排住房,并研讨日后如何行事。
两日后,韩浩,董昭等人带着从晋阳王匡这里得到的大量军资与人马前往中都一线。
临行前,韩浩再次劝告王匡万不可轻易言降,到了紧要关头须得下定决心诛杀几人以安军心。
王匡事事听从,口中言道:“元嗣尽管去就是了,我自知。”
其后按照事先安排的那样,韩浩,董昭兵三万守中都,缪尚兵一万守京陵,薛洪兵一万守都县,而令人出乎猜测的是前往曲阳等地驻守的却是那张扬。
人群中得陈震闻听,大赞董昭之谋,果然如他所料还真是这屡次被俘的张扬出任主将一职,因而寻了个间隙前去告知司马防。
却说韩浩与董昭领军驻扎中都之后,每日只是操练兵马,收集防御所用的长木坚石,至于对文丑等人的动向却是好不关系,因为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守住中都城,不叫文丑越雷池一步。
不过此时韩浩说的豪言壮志,却是不想身边居然潜伏着那么大的一个不安因素。
占据并州最二大的上党郡后,周边的各个城镇已经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留下高顺在上党郡处理事务,在大局安定的情况下,文丑带着自己的“忠”字军与沮授“仁”字军,共计两万人马兵发中都城,连日叫战,可惜那守将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