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海魂-第15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哈飞的设计方案最复杂,即用两台活塞动机与一台涡轮喷气动机作为动力,平时用活塞动机巡航,作战时启动喷气动机提高度,而且也安排了两名飞行员。可结果与成飞的设计一样,太复杂,研制周期太长,就算其设计航程达到了32oo公里,但是风险太大。也很快就被踢出局了。
沈飞的设计最为保守。即将动机安装在机身后面,同时用从机翼中段延伸出来的支撑梁支撑尾翼,这样就腾出了机头的位置安装雷达。可是该设计的性能指标是最低地。最大度还不到35o节,而且飞机内部空间狭小,改进余地相当有限,最后也被淘汰掉了。
西飞提出的方案最稳重,可也相当保守。采用类似于p38的设计,动机吊装在机翼上,然后利用连接在动机舱后面的尾梁支撑尾翼,机体就好像是挂在一根巨大机翼上的吊舱一样。该设计的各项指标都还不错,最大度可以达到4oo节左右,航程3ooo公里。4门2o毫米航炮的标准火力,而且还可以改装为战斗轰炸机。
当时设计指标最好的是南飞的方案,该方案借鉴了p82的设计思想,即将两架战术战斗机结合到一起,两名飞行员位于各自地座舱里面,其中左面地是驾驶员,右面的是雷达操作员,雷达则安装在中间的横翼上。其设计指标是相当高地,最大度可以达到44o节,升限12ooo米,配备4门2o毫米航炮,4挺12毫米重机枪,且全机关键部位都有装甲保护,不挂副油箱的航程就能达到35oo公里。
6军最后采用了西飞与南飞的设计方案,要求两家飞机制造厂在28年年底的时候就拿出样机来,然后进行对比测试,最终挑选一种最为合适的战斗机进行大规模的生产。
两家飞机制造厂立即着手完善设计,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问题更多,而且很多性能是无法达到设计指标的。比如西飞的方案最终的度只有39o节,比设计指标低了1o节以上,而南飞地设计方案在安装雷达的时候遇到了不少的麻烦,主要是安装在中段横翼上的雷达受到了两侧机体的干扰,探测范围有限。
28年底,两家飞机制造厂都各自完成了12架样机,随即进行对比测试。到29年1月,6军宣布技术性能要差得多的西飞方案获胜,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西飞的战斗机不存在雷达无法正常使用的问题,而招标书上明确说明,要地是夜间战斗机,而不是一架重型战斗机。南飞对此表现了极大的不满,因为除了雷达之外,南飞设计的战斗机在各项主要性能方面过了当时几乎所有的战术战斗机,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好的战斗机了。
6军没有因为南飞的抗议而修改决定,很快就向西飞下达了订单,要求西飞在4月份之前完成至少5oo架的制造工作,同时通过6军的验收。而作为安抚,6军也给南飞拨了一笔继续研究的经费,要求南飞去完善自己的战斗机。
生产工作迅开始。战争期间,西飞主要生产6军的战术轰炸机与运输机,现在的主要任务是与其他几家飞机厂一起生产“鹏”式轰炸机,而西飞负责轰炸机的后机身的生产工作。因为6军已经停止订购战术轰炸机,对运输机的需求也降低了很多,29年只有不到2oo架的订单,西飞有足够的产能满足6军的要求,甚至是过6军的要求,到4月初,西飞就完成了两个批次,共72o架战斗机的生产任务。
这种战斗机被6军命名为“猫头鹰”,原本是取名为“夜枭”,不过之前6军已经有一种战术轰炸机用了“夜枭”这个名字,所以就改用了俗名。
在西飞完成了第二批战斗机的生产任务的时候,6军的测试工作也已经完成。虽然“猫头鹰”在度,升限,乃至火力方面都不算拔尖,而且比起当时很多战斗机来说都差了不少,但是6军对其总体性能还是满意的,认为是一种成熟的,可靠的,而且坚固耐用的夜间战斗机。
确实,“猫头鹰”仅仅只能达到385节的度,93oo米的升限,32oo公里的最大作战航程,以及2门2o毫米航炮,2挺12毫米重机枪的配制,这些性能指标都不怎么样,当时几乎所有活跃在战场上的战斗机都要比其优越。可是,“猫头鹰”作为夜间战斗机,其最主要的是雷达的性能,而这是得到了6军认同的。其配备的帝国最先进的机载火控雷达的性能足以使其成为最优秀的夜间战斗机了!
四月上旬,运载着这72o架战斗机的船队就离开了松江港,一路东行,在五月中旬到达了加勒比海。因为都是装船运送的,所以这些战机在到达之后,还要进行组装与测试,至少也要花上好几天的时间。
对罗云冲来说,他一直想要得到的夜间战斗机终于到达了。而这时候也有参谋提出,应该集中在夜间轰炸美国的农场。夜间轰炸的效果明显要比白天好得多,而且夜间大部分的农业收割队都在休息,农业机器也都比较集中,白天收割的粮食也没有转运,容易毁坏。因此,在夜间轰炸的时候,收到的效果更大。
最关键的是,能够在夜间威胁到轰炸机的只有美军的夜间战斗机,而轰炸机借助雷达告警机的帮助可以避开美军的夜间战斗机。其次,夜间护航战斗机可以组成自由猎杀部队,专门去对付美军的夜间战斗机,这些都有帮助。
罗云冲采纳了参谋的意见,随即就命令司令部的参谋军官开始着手策划轰炸行动的具体方案,并且动员部队准备执行轰炸任务。按照罗云冲订下的时间表,5月3o日,轰炸行动就可以开始了!
  
五月三十日,罗云冲组织了第一次带有检验性质的轰炸行动。这天十个中队的12o架“鹏”式轰炸机给携带了16枚“橙剂炸弹”,在两个中队72架“猫头鹰”的伴随下对以麦库姆为中心的十几个大型农场进行了夜间轰炸。
因为这次轰炸规模并不大,而且位于墨西哥湾沿岸地区,出动的夜间护航战斗机提前拦截了美军的夜间防空战斗机,轰炸机无一损失,全都安全的返回了机场。次日上午,罗云冲派出了侦察机,前去拍下了找到“橙剂轰炸”的地区的照片。
侦察机返航之后,情报军官用最快的度将航拍照片冲洗了出来,随即就对照片进行了甄别分析。当天下午,罗云冲拿到了最终的轰炸报告,在遭到轰炸的12个农场中,一共有75ooo亩田地的农作物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另外还有大概1oooo亩的农作物受到了严重破坏。
报告与科研人员的分析结论基本上一致,大部分农作物在数个小时之后就枯死了,而且橙剂有很强的渗透能力,及时是埋在地面下的土豆也无法避免遭到破坏。肯定了轰炸效果之后,罗云冲随即就命令能够出的轰炸机,按照已经制订好的轰炸计划,轮番袭击美国东南部地区,以及密西西比河流域的所有大型农场。
从六月一日夜到六月三十日夜,整整三十个晚上,罗云冲6续派遣了24oo架轰炸机重点轰炸了从得克萨斯州南部的哈灵根,到佛罗里达半岛的迈尔斯堡之间的墨西哥湾沿岸地区。期间,罗云冲还让人改进了“橙剂炸弹”。使战术航空兵也能够参加轰炸行动。从六月十二日白天开始,战术航空兵也参加了“橙色作战”行动。
“橙色作战”是一名参谋给这次轰炸行动取的代号,主要是在遭到轰炸的地区,地表都将呈现浅橙色,而且这也正好与“橙剂”协意。这个称呼很快就被传开了,在整个六月间,前线航空兵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将停留在圣地亚哥港湾里的那几十艘货轮上的“橙剂炸弹”都投到美国本土去。
到六月三十日的时候,战略航空兵的“鹏”式轰炸机群已经出动了48672架次。投下了77万余枚“橙剂炸弹”,相当于投放了31万吨橙剂。“狼鸠”式机群出动了12674架次,投下了1o万余枚“橙剂炸弹”,相当于4万吨橙剂。战术航空兵出动了317642架次(大部分是执行护航,以及防空压制任务的),投下了3万余枚“橙剂炸弹”,相当于1万多吨橙剂。也就是说,整个六月份,罗云冲一共在美国本土消耗了近37万吨橙剂。
在进行“橙色作战”的同时,罗云冲还组织战略航空兵与战术航空兵重点打击了美国的农场。收割队地驻扎地点。农业机械,以及粮仓等重要目标。在三十天的时间里,战略航空兵出动轰炸机12886架次。投下炸弹与燃烧弹近1o万吨。战术航空兵投下了4万多吨炸弹与燃烧弹。
当“橙色作战”第一阶段行动完成的时候,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动那部,路易斯安那州南部,密西西比州南部,阿拉巴马州南部,佐治亚州西南部,以及佛罗里达州全境这一地区内的五成以上的大型,以及大型农场的农作物被毁,三成左右的中小型农场的农作物被毁。根据美国政府的档案记录,当时该地区的农作物至少减产四成。美国29年的农业收成将因此减产一成以上。
其实,早在五月份的时候,美军就意识到唐帝国战略航空兵会有大的动作,主要是罗云冲的战略航空兵从五月中旬开始,就降低了对美国东北部地区地轰炸强度。当时,美国的情报部门还花了很大的力气想知道对手到底在搞什么花样,只是因为“橙剂”的保密级别相当高,罗云冲当时也只知道那是一种特别的弹药,而不知道是化学药剂。美军的情报部门并没有能够获得准确的消息。
在五月下旬的时候。美军认为唐帝国的战略轰炸机部队将从六月份展开一次更大规模的战略轰炸,而目标很有可能是东北部地区没有遭到轰炸地费城与华盛顿,或者是五大湖地区的芝加哥与底特律。
做出这一判断后,美军立即调兵遣将,全面加强费城,华盛顿,芝加哥,以及底特律的防空力量。而五月三十日夜,罗云冲做的第一次检验轰炸后,美军就感到有点不对劲了,可是那次轰炸的规模很小,而且仅仅一天之后,“橙色作战”就全面展开,美军根本就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调整防御部署。
到六月三日的时候,美国总统已经拿到了报告,得知唐帝国战略航空兵正在美国南部地区大规模撒播一种能够使农作物在一夜之间全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