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海魂-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历1271年,日本海军偷袭那霸港,战争再度爆发。而唐帝国国内动乱已经平息,而且有了十多年的修养机会。战争进入第三阶段,决定胜负的阶段。
唐历1273年,唐帝国海军取得第四次琉球岛海战的辉煌胜利,日本海军几乎全军覆没,唐帝国海军夺取了西太平洋制海权。唐历1274年,鹿儿岛海战爆发,日本海军残存战舰几乎全部被摧毁,唐帝国海军开始封锁日本沿海,并且一度杀入日本内海,炮轰日本沿海工业重镇,封锁日本内海港口。唐历1277年,唐帝国远征军登陆九州岛,拉开了全面反攻的序幕。唐历1281年,唐帝国海军舰队杀入东京湾,炮击日本皇宫,当年秋,日本天皇宣布投降,日本承认战败。
实际上,唐帝国与日本的战争的本质仍然是唐帝国与西方列强之间的战争。西方列强在遭受了一次惨痛的教训之后,知道在实力不够强大的情况下无法正面抗衡唐帝国与波斯帝国。因此,西方列强选择扶持日本,鼓动日本的野心来对抗唐帝国。在整个唐日战争期间,西方列强向日本输送了大量的战争物资,并且通过贷款等方式向日本提供了数十亿元的战争经费。特别是到了战争后期,几乎所有的日本海军主力战舰都是由西方列强提供的。换句话说,西方列强是借日本之手在消耗唐帝国的国力。相比而言,唐帝国并没有在这场战争中向波斯帝国求援,因为历史上,东方的海洋就是唐帝国的势力范围,唐帝国绝不允许任何列强到东方来与自己竞争,就连盟友也不例外!
唐帝国再次赢得了胜利,却也只是一场惨痛的胜利。到唐历1281年战争结束的时候,唐帝国已经是遍体鳞伤,这一年唐帝国的经济水平仍然维持在唐历1150年左右的样子,也就是说,在长达130年间,唐帝国几乎没有得到多少发展!相反,在这130年间,西方列强的经济翻了至少二十倍,而几个主要西方列强的经济总和甚至超过了唐帝国。虽然在一战爆发前的十多年时间里,唐帝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可以用奇迹来形容。到唐历1295年,唐帝国占了全世界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超过了西方列强的经济总量。但是不可否认的时候,此时的“日不落帝国”已经走向了夕阳时期,唐帝国将要面临最严重的挑战了。
  
唐历1285年(公元1903年),大英帝国,法兰西王国,俄罗斯帝国,以及日本四国秘密达成“倒唐同盟”,共同将矛头指向了唐帝国与波斯帝国。
这四个新兴帝国都谋求获得等多的海外利益,并且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要求唐帝国与波斯帝国这两个最古老,最强大的帝国均分世界利益。大英帝国的主要述求是唐帝国与波斯帝国的海外殖民地,以及全球贸易份额。法兰西王国的主要述求是欧洲大陆的霸权,俄罗斯帝国则想得到乌拉尔山脉以东的广袤土地,日本则仍然在谋求西太平洋上的霸权地位。
这四个国家的主要对手都是唐帝国,以及在唐帝国支持下的波斯帝国。四个国家通过达成战略同盟,以及实际上的军事同盟共同向唐帝国施加压力。世界局势再度紧张,唐帝国面临着历史上最大的威胁。
唐历1287年(公元1905)年,唐帝国与波斯帝国,德意志帝国结成三方同盟,共同对抗另外四个帝国的威胁。德意志帝国因为要对抗法兰西王国,俄罗斯帝国,以及意大利王国这三个强大的国家来自陆地上的威胁,因此并无多少海外利益,国家安全更为重要。因此,德意志帝国与唐帝国同盟,共同应付法兰西王国与俄罗斯帝国。
至此,第一次全球战争的格局基本成型,世界上最强大的七个国家开始了紧张的扩军备战。从唐历1285年开始,到唐历1296年,七个主要帝国的军费开支一直在以每年近两成的速度增长,而且军队规模一直在扩大。特别是海军方面,历史上,这十一年时间被称为“造舰十年”。除德意志帝国与俄罗斯帝国之外,其他五个帝国在这十年总建造的战舰总吨位,超过了过去一百年间建造的所有战舰的总吨位。
这是一个疯狂的时期,到唐历1295年的时候,唐帝国的军费开支已经占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三成,波斯帝国为三成五,德意志帝国为三成,日本为三成五,俄罗斯帝国为三成五,法兰西王国为三成,大英帝国为二成五。换句话说,这七个国家所支出的军费,占到了当年世界总产值的近两成了。战争已经无法避免,而最后所欠缺的,只是一个引发战争的导火索而已。
唐历1296年(公元1914年),唐帝国皇帝与内阁首相先后批准了战争计划。当年初,唐帝国以日本为能履行“唐日战争”后所签订的条约为由,正式向日本宣战。次日,波斯帝国正式向日本宣战。两日后,大英帝国,法兰西王国以及俄罗斯帝国先后向唐帝国与波斯帝国宣战。同时,唐帝国与波斯帝国也向大英帝国,法兰西王国,俄罗斯帝国宣战。次日,德意志帝国向四个国家宣战。第一次全球战争爆发了。
战争初期,唐帝国制订的基本战略是,先东后西。先消灭东面的日本,在西面的陆地战场上采取守势,由德意志帝国牵制住俄罗斯帝国,波斯帝国从南面进攻俄罗斯帝国。而在大西洋上,唐帝国的舰队以开普敦为后方基地,先拖住大英帝国与法兰西王国的舰队,等到帝国海军收拾掉了日本之后,海军舰队进入大西洋,从海上威胁大英帝国与法兰西王国,迫使两国投降,最后在陆地上收拾掉俄罗斯帝国。
这一战略计划与唐帝国当初对付西方列强时的计划有很大的相似性,即竭力避免大消耗,大损失的地面战争,尽量发挥帝国海军的实力,通过控制海洋来获得最后的胜利。整个战略核心是围绕着海军展开的。不过,这已经不是一百多年前的世界了,唐帝国还过低的估计了对手的战争决心,低估了日本的抵抗能力,导致了唐帝国在后面的一系列惨痛失败。
战争进入到第二年的时候,地面战场上的情况变得对唐帝国一方极为不利,特别是在欧洲战场上,局势正在迅速的恶化。
大英帝国与法兰西王国首先集中力量在欧洲大陆上对付德意志帝国,战线一度被推到了莱茵河东岸,进入了德意志帝国本土地区。最后,德意志帝国投入了150万地面部队,数万门火炮,在莱茵河上稳定住了阵脚。一年之内,德意志帝国就与两个强大的对手打了三场大规模战役,其中科布伦茨战役,德意志帝国损失24万人,科隆战役,德意志帝国损失21万人,韦瑟尔战役,德意志帝国损失18万人。虽然最后德意志帝国在西线稳住了局势,不过代价是极为惨重的。当时德意志帝国陆军的455个师中,有320个部署在西线战场,或者是本土的西部地区,七成火炮也都投入到了西线战场上。结果就是,德意志帝国无法按照唐帝国的战略计划,在东线上牵制住俄罗斯帝国,反而要应付俄罗斯帝国的猛烈进攻。
俄罗斯帝国也将重点首先放在了德意志帝国身上,不过俄军的战斗力并不强。双方的战线一直稳定在维斯瓦河一线。德意志帝国用90个师挡住了俄罗斯帝国两百多万地面部队的进攻。不过,问题是,德意志帝国只剩下了不到50个师的战略预备队,就算不陷入三线作战的境地,只要这一情况持续下去,德意志帝国都将因为没有足够的预备队去顶替损失惨重的前线部队,而在一年之内战败。
在此情况下,唐帝国与波斯帝国迅速修改了战略计划,加强了对俄罗斯帝国的地面进攻,迫使俄罗斯帝国将战略重点转移到东线与南线上来。半年之内,唐帝国在奥伦堡到阿特劳这条战线上投入了120万地面部队,取得了两次重大胜利,一度将战线推进到了萨马拉到阿斯特拉罕一线,迫使俄罗斯帝国不得不将原本用来去增强西线进攻的地面部队投入到东线战场上来。
同期,波斯帝国大军翻越了高加索山脉,连续攻占了巴库与马哈奇卡拉,数十万波斯帝**队向罗斯托夫方向推进。俄罗斯帝国不得不在南线战场上增兵50万,以应付波斯帝国的进攻。
唐帝国与波斯帝国的进攻在很大的程度上缓解了德意志帝国受到的压力,到后来,德意志帝国仅在东线部署了不到40个师,抽调了50个师作为预备队,巩固了西线战场。
同期,唐帝国海军在西太平洋上与日本海军围绕着济州岛,与屋久岛这两座岛屿的控制权爆发了两场海战。虽然最后唐帝国并没有能够攻占这两座岛屿,而且也没有给予日本联合舰队重创。但是,这两次战役稳住了唐帝国在西太平洋上的霸权地位,并且迫使日本海军转为内线防御,放弃了在琉球群岛与唐帝国海军争夺制海权的意图。
战争进入到了第三年,大英帝国与法兰西王国的联合舰队首次在大西洋上挑战了唐帝国的第四舰队与独立舰队。虽然数次海战都不算激烈,唐帝国海军的强大舰队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住了在大西洋,特别是在中大西洋与南大西洋上的制海权,不过大英帝国与法兰西王国的海军舰队已经对帝国在大西洋上的存在构成了巨大的挑战。
年初,大英帝国与法兰西王国远征军攻占了唐帝国在地中海的唯一据点——直布罗陀要塞,数千帝国守军几乎全部阵亡。随着直布罗陀要塞沦陷,大英帝国与法兰西王国的大西洋舰队可以方便进出地中海,从而威胁到波斯帝国的西部地区。战局也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巨变。
同年中期,大英帝国远征舰队进入马尔马拉海,炮轰伊斯兰堡。随后大英帝国,法兰西王国的远征军在伊斯兰堡附近登陆,切断了波斯帝国与其欧洲部分领土的陆上通道。大英帝国远征舰队进入黑海,炮轰被波斯帝国占领的塞瓦斯托波尔要塞,波斯帝**队被迫撤出克里米亚半岛,撤退到了大高加索山脉北面的克拉斯诺达尔。同时,波斯帝国将主力转移到了小亚细亚半岛,投入了数十万大军与大英帝国,法兰西王国的远征军争夺伊斯兰堡,努力打通与欧洲领土的联系通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