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解读大秦政坛双星:吕不韦与李斯-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和李斯同时受业于荀子,是荀子得意的门生。(图片:韩非像、《韩非子》书影)



前236年,李斯奉命出使韩国,督促韩国投降,在这次出使韩国过程中,李斯见到老同学韩非。韩非送给李斯自己的文章《孤愤》《五蠹》等,李斯看后,把作品带到秦国,传至秦王手中。



秦王嬴政读了韩非的文章,非常有兴趣,爱不释手。他说:“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意思是:“哎呀,我要见到这个人并且能与他交往,就是死也不算遗憾了。”足见他对韩非非常欣赏。最初秦王以为韩非是位古人,后来听李斯说,这是我的同学,才知道是韩国的公子。于是非常想得到韩非,希望他帮助自己振兴秦国。怎样才能得到韩非呢?嬴政用军事的手段,于前234年出兵攻打韩国,这次出兵不攻占韩国的土地、城市,就是指名要得到韩非。韩王不得已,便命韩非入秦。秦王非常高兴,立即把韩非安置下来。



韩王为什么答应派韩非到秦国呢?两个原因,第一,从军事实力上看,韩国不是秦的对手,硬打,韩国肯定吃亏,不如答应秦国的要求,同意韩非入秦,避免吃亏。



第二,秦国对韩非有兴趣,而韩国却不以为然,为什么?因为韩非在韩国时,与韩王的政见不同,韩非见到韩国日益衰弱,痛惜韩王不能用法制治理国家,不能凭借权势来驾驭臣子,也不能任用贤能之士,反而任用那些夸夸其谈对国家有害的文学之士,这怎么能治理好国家呢?他“数以书谏韩王,”屡次上书,建议韩王实行改革,但韩王没有采纳他的意见。致使韩非内心十分郁闷。韩非在这种情况下来到了秦国。



李斯和韩非是同学,同受业于荀子,从关系上说应该是没问题的,不过李斯认为自己的学识比不上韩非。尽管如此,如果李斯真的敬重韩非,看重同学的情谊,即使才识不如韩非也没关系,实际上二人各有所长,李斯善于实践,韩非长于理论,二人取长补短,齐心协力,共同辅佐秦王,这对秦国的强盛无疑会有帮助。然而,李斯心胸狭窄,嫉妒韩非,担心韩非会威胁自己的权势。于是他在秦王面前说韩非坏话,李斯说:“韩非是韩国的贵族子弟,现在大王要吞并各国,韩非到头来还是要帮助韩国而不是要帮助秦国,这是人之常情呀。如今大王不任用他,在秦国呆的时间长了,再放他回去,这是给自己留下的祸根呀。不如给他加个罪名,依法处死他。”



秦王认为李斯说的对,就下令给韩非定罪,将韩非关进监狱。韩非入狱,李斯见陷害韩非的时机已到,就派人给韩非送去了毒药,让韩非吃下,韩非身陷牢笼,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他非常想见见秦王,当面陈说是非缘由,但没有人替他转达,他很悲哀,无奈之下,终于绝望了,痛苦地吞食下了李斯送来的毒药,战国最杰出的法家思想家韩非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韩非死去的消息秦王并不知道,不久,秦王突然想起了韩非,后悔当初不该将他下狱,于是派人到狱中赦免他,但发现韩非已死,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秦王对此事没什么表示,不了了之,对李斯暗害韩非一事也未加追究。







韩非不是秦王动用军队,攻打韩国,好不容易才从韩国得到韩非的吗?秦王又这么佩服韩非,甚至表示能与韩非交往,死亦无憾,为什么在韩非到秦国后又没有重用他?为什么得知韩非死的消息他并不气愤,也不追究李斯的责任呢?难道背后还隐藏着更深层的原因吗?





第41节:第二讲 力谏逐客 陷害韩非(6)




我认为,是有原因的。首先,韩非到秦国为什么没有被重用?我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他到秦国后写了一篇文章《存韩》,上书秦王,主张先伐赵而缓伐韩,遭到李斯的反对,也引起了秦王的不快,他心里想,你韩非来到秦国应该替我出力,帮助我统一天下,你怎么还想着韩国呀?因而失去了对韩非的信任,也没有使用他。



第二,韩非攻击姚贾,再度引起秦王不高兴。姚贾原来是魏国看守城门人的儿子,曾在赵国做过小官,后到秦国,成为谋士,他出身不高但办事的能力很强。据《战国策·秦策五》记载,前233年,燕、赵、吴、楚(先生杨宽在《战国史》一书中认为是赵、魏、燕、楚。)联合攻打秦国,秦王政召集群臣,询问对策,姚贾毛遂自荐,愿意出使四国,解除四国联合,消除兵灾。于是,姚贾带着礼物,到四国游说,成功地完成了任务,四国没有联合打秦国。秦王政很高兴,封姚贾食邑千户,拜为上卿。



没想到,韩非却在秦王面前说姚贾坏话,说他利用秦王的金银财宝与各国搞搞私下交结,还说姚贾是魏国的大盗,赵国的逐臣。秦王把姚贾找来要问个究竟,姚贾一一回答,很圆满,秦王也满意了,而韩非说话不利索,肯定越解释越说不清,这就越发引起秦王的不满。



韩非为什么说姚贾坏话呢?其实他不反对离间四国联盟,他主要认为姚贾人品不好,是魏国的大盗,赵国的逐臣,不应该派这样的人出使四国。韩非这样做,不能不说是个失误,他太求全责备了。他得罪了姚贾,姚贾也在秦王面前说韩非坏话。



此外,还有材料说明韩非入秦并非那么简单。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韩非在离开韩国之前,曾受到韩王秘密召见,“与韩非谋弱秦”,即商量削弱秦国的计策。我们推测,会不会韩非到秦国另有秘密使命?韩非虽然没被韩王重用,但是他在内心深处还是爱韩国的,他又是韩国公子,不希望韩国灭亡。从他到秦国后献上文章《存韩》,说明他对韩国还是有感情的。



结合以上韩非的所作所为,处事精明的嬴政会不会发现韩非的某些蛛丝马迹?也许韩非的行为并没有危及秦国的安全——只是说说而已。但嬴政失去了对他的信任,把他放在了一边,即没有重用也没有驱逐。但是,李斯和姚贾却乘机说韩非的坏话,李斯更是推波助澜,添油加醋,终于使韩非入狱。



韩非之死可能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在韩非子文章中,有许多篇目讲的都是帝王治天下的道理。比如他写的“六反”是论严刑峻法对于治理国家是如何重要的; “主道”、“扬权”是告诉君王如何牢牢掌握大权的秘诀,“三守”是告诉君王怎样才能坐稳第一把交椅而不被人颠覆的,“亡征”是告诫君王,国家要亡就会有四十七种先兆。 韩非还讲“八经”,告诫皇帝如何防范大臣作乱,如何管理、监视大臣。韩非还讲“八奸”,讲的是导致君王大权旁落的八种奸邪手段。



由于韩非分析君主掌权、用权太透彻,太深刻了,把君主集权的秘诀都抖落出来了,致使嬴政对韩非产生了嫉怕。这样的人留在自己身边太危险了。既然他知道君主的各种集权、用权方式,那么也就可以用其他方式对付君主。本来,从君主防范臣民的心态角度看,“邦之利器,不可示于人,”你把君王玩弄于股掌之间而又不愿意对人说出的权术秘诀都说透了,君主便感到没有神秘感和威慑感了,他们会害怕因此危及自己统治稳定性和合法性。这对说者就有生命危险了。



聪明的韩非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说:“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未必其身泄也,而语及所匿之事,如此者身危。”意思是:行事能保密就成功,言谈之中泄露了机密就会失败。这不一定是游说者本人有意去泄露机密,而往往是在言谈中无意说出君主内心隐藏的秘密,像这样,游说的人就会身遭灾祸。



在专制时代,如果表现得比君主还高明,还有本事,甚至还想教育教育君主,当君主的老师,客观上也把自己置于危险境地。韩非就犯了君臣关系的大忌,从他死后秦王表现得并不气愤,也不追究李斯的责任可以看到这一点。再从韩非自己吞下毒药,也可知他可能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第42节:第三讲 助秦统一(1)




如此看来,对韩非之死的原因,虽然不能全部推到李斯身上,但李斯的责任也是不能推卸的。他利用秦王嬴政在任用、留弃韩非问题上的犹豫,乘机和姚贾诋毁韩非,推波助澜,落井下石,达到了他排斥异己,惟我独尊的目的。正是受这种人生观的驱动,使李斯既为秦创造了辉煌的业绩,立下了显赫功劳,又暴露了他狭隘的心胸和自私的心理,使他的人生并不光彩。



第三讲 助秦统一



公元前237年,李斯针对秦的逐客令写了著名的《谏逐客书》,劝阻了秦王的逐客行为,保证了秦国人才没有流失,对于秦国的强盛起了重要的作用。



从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开始,秦开始了灭六国的战争。这场战争打了十年,到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先后灭掉韩、赵、燕、魏、楚、齐六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建立了统一的专制集权的秦王朝,中国历史进入了新时期。李斯策划参与了灭六国的战争,并在统一之后帮助秦始皇规划政权建设,制定巩固统治的各项制度。这一时期,李斯的年龄从50岁到60出头,正值年富力强,政治经验丰富,他的政治才干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在秦统一前后,李斯参与的重要活动是灭六国的战争。



李斯曾这样说他参与灭六国的战争:



“我刚到秦国时,秦国的领土还很狭小,土地不过千里,士兵不过几十万。我用尽了自己微薄的才能,小心谨慎地执行法令,暗中派遣谋臣,资助他们金银珠宝,让他们到各国游说,暗中准备武装,整顿政治和教化,任用英勇善战的人为官,提高功臣的社会地位,给他们很高的爵位和俸禄,所以终于威胁韩国,削弱魏国,击败了燕国,赵国,削平了齐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