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解读大秦政坛双星:吕不韦与李斯-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蒙恬毕竟是有丰富政治经验和军事经验的老将,他感到,秦始皇虽然有时候不讲道理,但对自己和儿子扶苏的基本看法还不至于太坏,让他和我一起率军戍边,说明还是信任他的。说不定还是有意让扶苏受到锻炼,增加实践经验呢!而自己一家从爷爷、父亲时起就任秦国大将,战功累累,对秦很忠诚;自己精心治军,全力戍边,没有过错。正常情况下,皇帝不可能轻易让扶苏、蒙恬自杀,这当中一定发生了什么蹊跷事。蒙恬越想感到问题越多,他不肯死,想要问个究竟。



使者连连催促:“快动手!”扶苏信奉儒家思想,讲究孝道,他对蒙恬说:“父亲命儿子死去,还要请示什么!”说完,趁蒙恬不备,拔剑自杀而死。



蒙恬长叹一声,还是不肯自杀,使者命令手下人将蒙恬捆绑起来,交付法吏,关押在上郡一个叫阳周的地方。



可以设想一下,蒙恬当时可能还没有意识到秦始皇已死,赵高已经篡权,李斯已经变节,形势已经逆转。如果他知道了真实情况,利用军队抗衡是完全可能的。



蒙恬不除,李斯、赵高等人心里不安,他们决定先除掉蒙恬的弟弟蒙毅;再收拾蒙恬。蒙毅是秦始皇的近臣,很受敬重,《史记》说他“位至上卿,出则参乘,入则御前。”他曾任执法,有一次赵高犯罪,蒙恬曾判他死罪,后被秦始皇释放,从此赵高十分憎恨蒙毅。这次赵高协同李斯发动政变,掌权后,要乘机杀掉蒙氏兄弟。



于是他们先派人将蒙毅抓了起来,胡亥以皇帝的名义宣布,蒙毅阻挠先皇帝立胡亥为太子,丞相李斯认为蒙毅最该族诛,我与心不忍,就对你赐死吧!



这里,胡亥搬出李斯,说明李斯与他们已成为一伙。而李斯是老臣,职位高,影响大,有李斯,赵高胡作非为就有了保护伞。



蒙毅不承认自己有罪,更不愿意轻易死去,反复表白自己冤枉,还是没有打动赵高、胡亥,终于被杀。



二世皇帝又派遣使者前往阳周,命令蒙恬说:“您的罪过太多了,而您的弟弟蒙毅犯有重罪,依法要牵连到您。”



蒙毅死后,胡亥又派使者到关押蒙恬的阳周,逼蒙恬自杀。蒙恬怎么也想不通,自己这样忠于秦王朝,却被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他说:“从我的祖先到后代子孙,为秦国累积大功,建立威信,已经三代了。如今我带兵三十多万,即使是我被囚禁,但是,我的势力足够叛乱。然而,我知道必死无疑却坚守节义,是不敢辱没祖宗的教诲,不敢忘掉先主的恩宠。”



蒙恬又隐约感到,自己被杀,朝廷一定出了问题。他说:“如今我蒙氏宗族,世世代代没有二心,而事情最终落到这样的结局,这一定是谋乱之臣叛逆作乱、欺君罔上的缘故。”但是这个叛逆作乱、欺君罔上的谋乱之臣是谁呢?他不了解真相。蒙恬无可奈何地感叹道:“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想了多时,似乎悟出了死因:“我的罪过本来该当死罪啊。我指挥修筑长城,西起自临洮,东接连到辽东,长达万余里,筑长城、挖壕沟,这中间能没有截断大地脉络的地方吗?如果说有罪,这可能就是我的罪过了!”蒙恬似乎找到了自己的死因,实际上他还没有看到政治上的变化,还没有看清赵高、李斯的这面目。蒙恬终于吞下毒药自杀了。一代名将,冤屈而死,令人惋惜!





第63节:第七讲 助纣为虐(4)




使者回来,将蒙恬已死的消息汇报,胡亥、李斯、赵高都非常高兴,《史记·李斯列传》说:“胡亥、斯、高大喜。”胡亥大喜,是因为本应该当皇帝的哥哥扶苏被杀,扫除了障碍,他可以名正言顺地当皇帝了;赵高大喜,是因为除掉蒙恬,他可以高枕无忧地独揽朝廷大权了。李斯大喜,喜从何来?你是丞相,和扶苏、蒙恬无仇无冤,蒙恬又是秦朝的功臣,你对他下毒手与心何忍?所以李斯“大喜”,这二个字告诉我们,他已经完全丧失政治立场和道德底线,沦为赵高政变集团的帮凶。



李斯为了保住地位和富贵,晚节不保,丧失原则,丧失立场,只有权力欲和保全自己富贵的私心,这对他来讲不是福音吉兆,而是灾难的开始!







蒙氏兄弟已死,李斯、赵高、胡亥认为除掉了心腹之患,于是马不停蹄地赶回咸阳。回到咸阳,李斯向朝臣展示了那份假诏书,宣布立胡亥为秦二世,大臣先是鄂然,一会儿又连忙高呼万岁。当时肯定有人对这件事怀疑,但谁也不敢讲呀!接着,在李斯指挥下,举行了规模空前的丧礼——为秦始皇下葬。



从现有资料看,秦始皇陵是李斯主持修建的。他曾给秦始皇上书,说:“丞相臣斯昧死言:臣所将徒隶七十二万人,治骊山者,已深已极,凿之不入,烧之不燃,叩之空空,如下无状。”这说明秦陵的规模又深又大,内部已被凿空,究竟里面放了些什么?秦始皇的尸体是怎样安放的?目前有许多猜测,真是神秘无比。 (图片:秦始皇陵)



秦二世胡亥在秦始皇的儿子中排行18,当时大约21岁。这时,李斯还是丞相,赵高则升任郎中令。



郎中令是九卿之一,掌殿中议论、宾赞、受奏事、宫廷宿卫之事。此官职虽然不是很高,但是可以在宫中活动,是皇帝左右亲近的高级官员。



赵高担任此职后,将秦二世胡亥控制在自己手中,在朝廷上飞扬跋扈,说一不二。李斯则变得圆滑又乖巧,他察颜观色,看赵高和秦二世的眼色行事,其棱角和锐气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可以想象,70岁的李斯每天蜷缩着身子上朝,虽为丞相,但大气不敢喘,不仅不敢得罪赵高,甚至还要让他几分。他的目的是保住自身的富贵和地位,别的都无所谓。



赵高是个野心家,他的目的是除掉他认为碍手碍脚的人,独自掌控秦朝大权。扶苏已死,蒙恬、蒙毅兄弟也被杀掉,下面将是谁的人头落地呢?李斯的命运将会如何呢?从赵高的计划看,李斯目前还是他的挡箭牌、代言人,还有利用的价值,也就是说目前还不能杀掉他,但一个新的杀人计划在赵高心里形成了。他要杀谁呢?他在伺机而动。这一天,机会来了。



秦二世在宫中闲居无事,就把赵高叫来一同商议事情,胡亥对赵高说:“夫人生居世间也,譬犹骋六骥过决隙也。”意思是,人活在世上,就如同驾驭着六匹骏马从缝隙前飞过一样短暂。胡亥接着说:“我既然已经统治天下了,想全部满足耳目方面的一切欲望,享受尽我所能想到的一切乐趣,使国家安宁,百姓欢欣,永保江山,以享天年,这种想法能行得通吗?”



赵高见胡亥只贪恋享乐,就乘机把自己的谋划说出,他说“您想享受人间的一切乐趣,这对贤明君主来说是能够做到的,而对昏乱君主来说是应禁忌的。我冒昧地说一句不怕杀头的话,请您稍加注意一点。您还记得吗?当年,咱们在沙丘的密谋策划,所干的事各,现在各位公子和大臣都有怀疑,各位公子和大臣都有怀疑,而这些公子都是您的兄长,这些大臣都是先帝所安置。现在陛下您刚刚登皇位,这些人都心中怨恨不服,恐怕怕他们要闹事。我之所以提心吊胆,只是害怕会有不好的结果。陛下您又怎么能为此而行乐呢?”



秦二世说:“这可怎么办呢?”赵高说:“我建议,实行严峻的法律和残酷的刑罚,把犯法的和受的牵连的人统统杀死,直至灭族,“灭大臣而远骨肉;贫者富之,贱者贵之。尽除去先帝之故臣,更置陛下之所亲信者近之。”意思是:全部铲除先帝的旧臣,疏远您的骨肉兄弟。让原来贫穷的人富有起来,让原来卑贱的人高贵起来。重新任命您信任的人并让他们在您的身边。





第64节:第八讲 李斯之死(1)




赵高说:“这样做就使他们从心底对您感恩戴德,根除了祸害而杜绝了奸谋,群臣上下没有人不得到您的恩泽,承受您的厚德,陛下您就可以高枕无忧,纵情享受了。没有比这更好的主意了。”



赵高建议胡还将自己的兄弟和老臣全部杀掉,秦二世一听,认为赵高的话有道理,那些秦始皇时代的老臣和自己的兄弟不就是妨碍自己无拘无束的享乐吗,对;杀掉他们!于是重新修订法律。宣布群臣和公子们有罪,交付赵高,由他审讯法办。于是,秦始皇的十个公子在咸阳街头斩首示众,十二个公主也在杜县被分裂肢体处死,财物没收归秦二世所有,还有许多人被连带一同治罪。



《史记·李斯列传》记载,胡亥的一个哥哥,公子高想外出逃命,又怕被满门抄斩,就上书说:“当年先帝活着的时候,我进宫就给我吃的东西,出宫就让我乘车。先帝还经常赏赐我内府中的衣服;宫中马棚里的宝马,先帝也赐给我。我本该与先帝一起死去而没做到,这是我做人子的不孝,请允许我随先帝死去吧!希望能把我埋在骊山脚下。”此书上奏以后,胡亥见到这封信,非常高兴,答应了公子高的请求,赐给他十万钱予以安葬。这样秦始皇时期的老臣和胡亥的兄弟姐妹几乎全部被杀。 上世纪8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秦陵东侧的临潼县上焦村发现了17座秦代墓葬,经过清理,发现墓内有男有女,肢体分离,身首异处,经过骨骼鉴定,年龄大约在二三十岁,有的头放在箱盖上,考古工作者认为,这些人很可能是被杀后埋在这里的,虽然尸骨分离,死得很惨,但陪葬品很豪华,考古工作者认为,这是“秦始皇的宗亲或大臣”的墓。很可能就是被赵高杀的秦公子和秦公主。



面对赵高和秦二世疯狂的屠杀和胡作非为,李斯胆战心惊,不寒而栗,他不敢劝谏,而且意识到,大野心家赵高的屠刀已经快逼近自己了,自己的末日已将不远。



第八讲 李斯之死







由赵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