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食王传-第3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霖泊带回去的人并不仅仅有霍米艾米岛人,还有这些日子来,风闻到大唐水军开来后,找上mén来的同样和图虎族人一样,说是故老相传,他们的祖先也是从大陆迁移来的其他岛上的岛民代表,这些岛民在唐军到来后均有派了族中子弟过来探查情况,见大唐兵士并不扰民,大多也表达了臣服的意愿,毕竟,有个大朝廷在后撑腰,他们以后的安全能有很大的保障。

留下的这三百军士里,有王霖泊特地挑选出来的一百多建州和福州出身的兵士,占了近一半的数量,领队的校尉虽然不是这两个地方人,但其母却是建州人,有这一层关系在,这支队伍基本就是个会听奉议郎话的队伍,又告诉他们,奉议郎很重视霍米艾米岛及周边岛屿,就能很大限度的防止扰民事件的发生。

三百兵士,加上充足的弓弩,每人还特地的多了一把备用的刀,配上艨艟快船,再加上岛上的青壮,已经是这一片海域里超然的存在,没人敢轻易来mo老虎屁*股了,在下一拨前来接替的兵士到来之前,他们还需要在霍米艾米人的协助下在岛上建起一个小城,以后,这将是大唐水军再往南往东扩张的一个跳板。

临从福州出发的时候,王况就给王霖泊去了信的,说是以后岛上的驻军一年一轮换,每年要在北风和南风jiāo替之时完成换防任务,等到以后新楼船建成,就将会在霍米艾米岛上驻留一艘楼船。第一批的兵士辛苦些,驻扎的时间要比较长,但也不是没有好处的,他们回到大陆后,两州镇将李业嗣将会为他们上表朝廷,论功行赏。

二月末,正是开始备耕的日子,王况的县伯爵位到手了,不过并不是开国县伯,而是辅国建安县伯,同样是正四品上,建安就是他名义上的封地,只是名义上的而已,真正属于他的封地,依旧是王村的土地,只不过是除了今后不用再jiāo税了外,其他并没什么区别,那点税,对王况来说,还不放在眼中。

王况和其他县伯不一样,其他封了县伯的人,基本上都是靠食邑七百户的收入,而且大多是靠的农田收入,做生意的也不是没有,但哪个能如王况这般,不做则已,一做就是别人没有的,是独家生意,天下仅此一家,别无分号。

其他人做的生意,大多都是存在ji烈的竞争的,即便是靠了自家的声望,也是能勉强压人一头,是绝对做不到王况这样没有竞争,自己随意定价的,又加上皇帝的默许,不闻不问,所以王况想做什么生意,都是做了再说,并不用担心是不是会受到朝廷的斥责。

因此,当王况封了辅国建安县伯的消息传出,不少家族纷纷派了族中有分量的人物前来表示愿意依附,长安林府mén前更是比以前还要热闹三分。但最终他们全都失望而归,王况知道李老2最是痛恨豪mén大阀对朝廷的影响力,哪里肯去触碰李老2心中这根敏感的弦?

林家也早得了王况的信,林老太爷干脆装病不起,林翰则丢下长安的生意,跑到建安来避风头,要不是考虑到林老太爷年纪大了,估计林家这会人都要走空了,就只是为的躲避那些不死心的,天天守在坊街口的人。

建州已经宛然成了江南东道一颗璀灿夺目的新星,冉冉升起,许多州都派了官员前来学习建州的经验,道监察史也也是三番五次的借了巡视的名义来建安打秋风。

贞观年间的道,并没有设立道总管一职,天下十道,主官都是监察史,但是只有监察权而没有行政权,连带着下面设立的各衙mén都是如此,各州的民事,是直接对朝廷负责的。道只有相对独立的军事权,也就是说,道内各州的镇军,都是在各道镇军府的直接领导之下。

但这个格局,如今也被建州打破了,现在名义上建州的镇将府还是属于江南东道镇军府管,但实际上,江南东道镇军府却是无法直接对李业嗣下令,而是必须要通过朝廷,通过兵部行文才能调得动建州和福州镇军,这也是李老2考虑到海外回归诸岛的特殊xing而下的旨意。

与江南东道镇军府相反,王况却能调动建州和福州的镇军,这却不是李老2的意思了,而是有李业嗣在,王况想调动镇军做事,相对容易许多,王况的影响力在这两州的镇军将士心里,还是很高的。对于王况经常找他要军士干活,李业嗣答应的都是很痛快,只要王况不做谋逆之事,朝廷对王况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明眼人都可以看出来,朝廷卡住江南东道镇军府对建州福州两州镇军的行兵权,就是为的方便王况可以随时随地“借兵”,自然也不会有人去说三道四,皇帝明明知道都不吭声,底下人怎么会跳出来呢?

去年是新耕种法在大唐的水稻种植区推广的第一年,年底的消息传来,各地都取得了大丰,有的地方稍微差些,没有达到亩产翻番,却也有五成的增产量,而池州一地是比较耀眼的了,竟然达到了亩产六石,是除了建州和福州以外亩产最多的州了,初时朝廷自然是不信的,但派人去核实后,情况确实是如此,这也要赖池州人对王况的信任,王况教给池州人和江豚合作捕鱼的法子,让池州人对王况有莫名的好感,一听说这新耕种法子是从以前的宣德郎,现在的奉议郎那传授出来的,就选择了绝对的相信,凡事全按新耕种法来,也正因为如此,才能获得大丰收。

而其他州呢,除了和建州相邻的州外,大多对新耕种法的接受程度不是那么高,只是既然衙mén这么说,就这么做,要不是衙mén说了,按新耕种法耕种,若有比去年亩产低的差额可以抵消税赋的话,恐怕还会有人固守着老法子耕田,但即便如此,他们对新耕种法子也是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农田积féi也没那么积极,在一些细节上,还是按照传统的做法,因此产量提高就没有池州那么耀眼。

 第二九六章 巧克力的替代品

第二九六章巧克力的替代品

长安,越王府。///

还是那个老huā匠,还是那个草庐,还是那个小泥炉,布置没变,不过变了的是炉上不再煮茶,而只是烧水。

老huā匠呷了一口茶,叹道:“还是不行啊,连林家的茶都比不上,更别说王二郎的茶了,某倒真想尝尝王二郎泡的茶。”

那个家将依旧是懒洋洋的靠在假山前假寐,越王府的管家则陪了笑,小心翼翼的问到:“既然如此,先生为何不去建安走一遭?想来那王家二郎当不至于认出先生来。”

“某老啦,走不动啦,怕是经不起路途的劳累了。让你去办的事情可有办妥?”

“先生吩咐的,下面的人哪敢大意思,只是那地方看守太过严密,下不得手啊,已经去过几拨人,都是无功而返。”管家脸sè一黯,偷偷看了看那huā匠,见其脸上没有不悦,又补充道,“日间人来人往,是不好动手的,但到了晚间,竟然有猎户常常巡视,且那物又沉,抬了跑不快,因此几次探查下来,怕惊扰了那些猎户,若是消息走漏,怕坏了先生大计,故没敢动手。”

“嗯,小心也是好的,只是要抓紧了,还是那句话,莫要惊动地方。下去吧,某要干活了。”老huā匠手轻轻一挥,再也不看那管家一眼。

家也识sè,轻轻弯下腰里,准备做个揖告退,那老huā匠突然睁眼瞪了他一下,他赶忙的直起身,转身就走,仿佛那老huā匠真的只是个种huā的下人。

发生在越王府的一幕,王况自然是不知道,他正在试验一样新东西,麦芽糖。后世闽北的一个过年零嘴,王况突然很是想吃起来,这便是叫做“米焦”(直接按闽北话音译过来的)的,还有一样是同时做的,那就是芝麻糖。

要做这两样,必须要有麦芽糖才好吃,当然用蔗糖也不是不可以,但用纯蔗糖做出来的发硬,不脆,还粘芽。

要做麦芽糖,少不了番薯或糯米,其中以糯米做出的麦芽糖最好,但成本比较高,而用番薯做出来的则麦香没那么浓,也比较清透,好就好在成本低,但现在对王况来说,成本不是关键的,关键是怎么做出麦芽糖是甜的而不会发酸,所以就只能试着做,看能不能成功,这个季节,正好是麦子可以催苗的季节,有的是大量的麦苗可以供他实验,要是冬天,他就不敢做了,大棚里能催的芽是有限度的。

做麦芽糖,必须将麦子催芽到有三寸左右高,第三片叶子还没完全chou芯出来时,将麦芽切碎。同时,要将十倍于催芽的小麦种子数量的糯米碾碎蒸熟(糯米需要泡水,番薯则直接蒸,也可以用超市里买的碎yu米,比用番薯的好,尤其是能买到糖度高的粘yu米,则其质量可超用糯米做的)晾凉到不烫手,然后将切碎的麦芽拌入其中,上覆巾帕让其发酵三个时辰左右,这中间要保证温度不低于人体温度,也不能高过太多。

发酵好的胚子经过压榨,榨出的汁液经过熬煮到水份基本挥发完毕后,就是麦芽糖了,基本不含水份的麦芽糖和冰糖差不多硬,可以保存至少两年以上不带坏的,和蜂蜜可以保存至少三年有的一拼。书mi群2而含水量越高的麦芽糖则发稀,保存时间就越短。

最理想的麦芽糖则是和橡皮一样的硬度,手按上去不粘,还能缓慢的恢复形状,通体红褐sè透明,这样的麦芽糖为上品。

麦芽糖后世到处都有卖的,不过买来的多数是掺了白糖的,纯度不高,有不良商家甚至掺的白糖比例远超过一半,而且含水量很高,保存期不长(颜sè越浅,掺的白糖越多,没掺白糖的麦芽糖sè泽如琥珀,因此麦芽糖也叫琥珀糖)。

王况一连试验了十几次,huā了他近半个月的时间,这才试验成功,做出了满意的麦芽糖来,也得到了满意的配比,今后再做麦芽糖,就只需要两天的时间足够了。

麦芽糖做得了,接下来就是米huā的制作,这个需要的时间比较长,要先将糯米(籼米也成,只要是米都可,不同的米有不同的味道,不同的口感,糯米做的比较松软,籼米做的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