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惜崇祯二年野猪皮就要进关了,这绝对等不起的。

“陛下,说说您的看法。”孙承宗有点疑惑,带着凝重的问道。

“这三种要素组成一个完美的组合,目的就是把军队的杀伤力投送到敌人身上,先说说组织吧,十个普通的小兵由一个小旗管理着,5个小旗上面有一名总旗,总旗上面有百户,百户上面有千户,千户上面有指挥使。这就是组织,没有了组织,任何军队都不叫军队了。纪律吗,一只军队纪律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这支军队的战斗力,比如岳家军的纪律就非常强,宁可睡在街上,也不会进百姓家里,比如本朝的戚大帅的戚家军,可以站在雨中一两个时辰不动一下。纪律就非常的强,强悍的纪律可以使他们在战场上忘乎所以,只记得纪律二字,可以在敌人的铁骑冲锋之下仍然按照规定列队,搏杀,只管向前,他们的战斗力也将非常强,例如安营扎寨,守城冲锋,这些都是纪律的一种体现,可以视为战争纪律。意志,一只军队的战斗力(杀伤力)靠的是战斗意志来释放的,尽管是一只很强的军队,但是如果没有很强的战斗意志,那也是没有多少战斗力的,最强的意志是信仰,愿意为某种信仰,信念去自愿牺牲,去战斗,例如保家卫国,这样的意志力是最强的,接下来才是金钱,物质方面的,充裕的物质保障,比如月钱,烧埋钱,赏银,这些都是增强作战意志的手段,强烈的作战意志,能保证一支军队在只有一个人的时候依然在战斗。有了这三样,这只军队已经是一只强悍的军队了,如果再配给足够杀伤力的武器,将会是一只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强军……”

……

孙承宗沉默了好一会,才道:“陛下果然是天纵之才,对于兵法居然有如此的看法,实在是令老臣汗颜,老臣已近没有多少东西教你了。”孙承宗也挺郁闷的,皇帝才读了几天的兵书,既然比自己读了几十年的兵书还要厉害。这皇帝怎么忽然变得如此厉害了?

“孙师傅,朕准备练新军,但是没有合适的人选,所以想请孙师傅帮忙。”

“新军?难道陛下认为现在的军队已经不能用了吗?”

“孙师傅,难道你觉得现在还有那只卫所那只军队有战斗力?”

“呃!这……”孙承宗本是文人,但是在军中混得久了,对于目前大明朝各个卫所的军队多少有些了解。要说还有那只军队很有战斗力,孙承宗自己也不相信。

“孙师傅,大明朝已近是积重难返,卫所军的战斗力几乎没有,所以,训练一只新军已经刻不容缓,只有这样,才能承担起保卫我大明朝的重任。孙师傅您看呢?”

“唉~陛下,臣尽力而为吧,陛下对新军肯定是有些新想法的,不知道陛下有哪些要交代的?”孙承宗和杨改革聊了蛮久,自然知道皇帝陛下对于训练军队有很多自己的看法,所以就先问问杨改革有哪些地方需要遵从杨改革的新想法。

“给,孙师傅,这是我这几天根据一些心得写的一点东西,孙师傅看看。”杨改革递给了孙承宗一本薄薄的小册子。

“这是?”孙承宗翻看小册子,扉页上写着。

“这是朕最近一段时间的心得,把它写了下来,就集成了这一本下册子,孙师傅看看,有哪些不妥。另外如果新军招来,还请孙师傅按照册子上面的内容来训练新军。”杨改革给的那个小册子是根据他印象中军训的内容和看了n多年小说得出的内容。无外乎就是加大体能训练,天天吃肉,作死的训练,列队,站军姿,行进,等过了一两个月之后进行格斗,武器训练,最后进行实战演练,大约半年的时间,就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士兵了。

孙承宗刚开始看的时候还是皱着眉头,但是看了一会,却是越开越心惊,这分明是一本集成了历代练兵大家的精华之作,没想到皇帝会有如此的才华,真的是天降大幸于大明朝啊。

孙承宗是越看越激动,居然激动的拉着杨改革的衣袖道:“陛下真的是天纵之才啊,真的是天佑我大明,有这本小册子,陛下训练出的新军,必将是一只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强军。”

杨改革看孙承宗,几乎能从他的眼睛里看到小星星,就是崇拜的那种感觉,这让杨改革觉得很有感觉,被崇拜的感觉,还是历史名人。

孙承宗丝毫没有发觉自己拉扯皇帝的衣服是怎么样的犯忌讳。

“孙师傅不要急着走,朕这里还有话要问孙师傅。”孙承宗已经急着要走了,杨改革却像起来还有话要问孙承宗。

“陛下,还有什么事要问微臣?”孙承宗只想快点阅读那本校册子。

“孙师傅,您对这次新军的招兵有什么看法?”

“呃,新军的招兵?难道皇帝不是从各卫所中抽调精锐?”孙承宗的想法很好,直接从各卫所里抽调精锐,这样训练下来的兵自然是精锐中的精锐。

“孙师傅,是这样的,我认为新军最好是没有沾染卫所军那些腐烂气息的农民比较好。”

“陛下,这是为什么?难道大明朝几百万的卫所军中还抽不出几千人来吗?”

“孙师傅,不是的,我觉得,抽调卫所精锐,固然能很快取得很好的成就,但是,孙师傅,您不觉得这几年的天灾和这招新兵有什么关系吗?”孙承宗也是一头雾水。

“孙师傅,我准备在受灾的地区招兵,这样一来,那个地方有能力,有些不甘愿等死的年轻人就会被抽出这个地方,也就降低了这个地方造反的可能性,另外赈灾效果孙师傅也知道,但是如果有几千人领军饷,我想这个地方的人更加容易活下去,孙师傅以为呢?”

孙承宗沉凝了一下,拍手赞道:“妙啊!皇上,这样一来,那些因为饥饿准备造反的人因为没有成年男子的参与,造反的动力和能力会大打折扣,如果再加上皇上的军饷撒下去,如果是一州一县之地就招几千人的话,就凭军饷,的确基本就可以平息叛乱的可能啊!陛下,这真的是好手段的。另外,这些饥民自然比卫所精锐的要求要低,要好训练啊!他们得皇帝陛下的救助,怎能不效死力给陛下,陛下真的是天纵之才。好主意。”孙承宗觉得这个办法是在太妙了,即可以降低叛乱的可能性,又可以得到一批忠心的士兵,一石数鸟啊。

 第六章 议新军

'''cp|w:250|h:190|A:l|u:file2。/cpters/20109/12/1705845634198928421817026594791。jpg'''(图为鸟铳)

“孙师傅,其实这也不是我的独创,宋朝的厢军不是也是如此吗?那个地方遭灾了,或者是叛乱了,就招安过来,用钱平息叛乱,这样朝廷也不会为叛乱大伤脑经,饥饿贫困的人也有个安身之所。///”

“陛下所言极是,不过厢军的战斗力可不怎么高,而陛下对新军的战斗力可不是一点半点的期望。”

“孙师傅,您手上不是有练兵手册吗?哈哈哈……”

“那倒是,陛下,就凭这本手册,我相信一定能练出精兵。只不过,陛下,有句话臣不知当讲不当讲。”

“说吧,孙师傅,没事,您是两朝帝师,也有责任指正我的错误和缺点。”

“陛下这新军的军资从哪里出?”

“朕自己出,不准备走户部。”

“这还好,不过若是一千两千还好,如果一万两万,十万八万,那陛下如何负担得起?臣也知道这几年几乎都是内帑支援户部。恐怕也是个非长久之计啊!”

对于孙承宗的提醒,杨改革是门清的,这不,第一手就是要在魏逆案中大撈一把钱,再就是准备拍卖家当,有了这两样的起头,加上自己原来哥哥皇帝留下给自己的几百万两,应该能够支撑到第一波新军练出来了。等新军练出来了,自己就有了枪杆子了,干什么事也就不用怕了。

“孙师傅,朕感谢你的提醒,不过朕已经有了对策,孙师傅就不用担心了。至少现在支持一两万新军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那陛下准备练多少新军?”

“朕准备从受灾的一些县当中招募一些,人数不过两千,朕准备以他们为基本,以后将来新兵又由他们带出来,这样就可以形成老兵带新兵的传统。”

孙承宗想了一会,道:“陛下,这恐怕有些不妥,陛下的新军第一批几乎是从同一个地方聚集的,这样一来,日后打了胜仗,升迁是必定的,日后的将门那几乎是在同一个地方,这就比较危险了……”孙承宗的话没说完,但是意思已经表达出来了,就是日后新军必然立功,新军高层必然会是同一个地方的,这样的军队皇帝如果作为依靠,很容易出现问题,比如串通。那样皇帝就悲剧了。防范未然说的就是这个。

“呵呵,孙师傅,这朕知掉,朕还有一项举措,朕准备招天下舍人进京,做朕的侍从。也用新的方法训练他们,让他们参杂在新军当中,你看如何?”

“招天下舍人进京!”孙承宗的声音陡然提高几个档次。这个主意是在是太疯狂了,也是在太妙了。

孙承宗拍了拍手,赞道:“陛下,这真的是一个绝妙的主意,这样一来,陛下的新式训练方法必定很快传遍全国,将来如果有事,有这些舍人在皇帝身边,天下的军将门必定会更加忠心的,等将来这些舍人们回去做了千户指挥,必然会紧跟陛下的身边,这样天下的军队都会归心于陛下啊!真的是一举多得的好主意。”

(舍人:这里指明代军卫应袭子弟,例如卫所指挥使,千户们,他们大多是世袭的,他们会在儿子当中选一个继承自己,一般都是长子,他们就称为舍人,等他们的老子死了或者退休了,他们就会是新的指挥使和千户。)

孙承宗那张老脸上的皱纹已经全舒展开了,从这几件事看来,皇帝陛下的智慧真的是无与伦比,很聪明,自己也就不担心陛下会吃亏了。

看着孙承宗走了出去,杨改革松了一口气,心想这军事这一头总算是有了着落了,心想着,崇祯二年还有一年多的时间,自己训练新军时间从理论上来说还算充足,半年一期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