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师傅,今日你可给朕送了一份大礼啊!如此利器,利国利民,功在千秋啊!朕在这里谢过孙师傅了。”杨改革给孙承宗拱了一下手,算是谢过孙承宗了。

“陛下不必如此,臣惶恐,愧不敢当……”孙承宗急忙也给皇帝作个揖,避让皇帝的行礼。

“孙师傅,该受此大礼,不必谦虚,朕还望着孙师傅给朕找更多的人才呢。”

“陛下严重了……”孙承宗也只好随皇帝的意思了。

……

“启禀陛下,老臣有一问题,不知道该问不该问。”孙承宗问道。

“孙师傅有什么事只管说。”

“启禀陛下,老臣见皇上定了两种火铳,长短两种,不知皇上是如何打算的?”

“呵呵,孙师傅啊!是这样的,朕觉得,这长枪,给普通军士拿,作为正面杀敌的武器,那手铳,配给小旗,总旗,百户,这样的军官,作为和普通军士的区别待遇,孙师傅以为如何?”杨改革看过如数的打仗片。自然知道这军官都是配手枪,普通士兵配长枪的道理,这在后世是流行、趋势,现在,自然要给自己的新军这样配置了。

“皇上大才!”孙承宗抚摸着胡须,思索了一会,笑眯眯的称赞着皇帝。

杨改革对此,也只能笑笑了事,毕竟,自己是抄袭的。

……

杨改革和孙承宗在校场上走了一圈。边走边谈话。聊一些最近的情况。

“孙师傅,这几日袁崇焕如何了?”杨改革很关系袁崇焕的现状,这个家伙,不会被自己骂怕了吧?

“启禀皇上,袁自如他今日整日都在家中闭门思过,自从他被皇帝教训过一次之后,就在没出过家,据说整日都在家中苦思,悔过。”

“哦,是这样啊!袁崇焕忠心还是有的,可惜,就是做事太冲动了一点,好好培养一番,还是可以独当一面的……”杨改革对于这个历史名人,也不希望他就这样“烟消云散”了,希望他能帮自己成就事业。

“陛下说的是,自如缺乏大局观,此次陛下严厉的教训,想必能让他有所收获,有所成长的……,老臣也老了,后继乏人啊!陛下可要早日寻找栋梁之才啊!”孙承宗已经快七十岁了,衰老的很厉害,如果不是要给崇祯撑着局面,早就回家养老去了。但是生老病死,这是人生规律,也是无法避免的,所以,也就有遗言一样的劝说,劝皇帝早日寻找可代替自己的人才,不然,自己一死,这个帝国就更加的危险了。

“……”杨改革一阵沉默,是啊!这孙承宗也老了,而且是很老了,虽然身体还硬朗,但是……,唉,“古来稀”啊!快七十岁的人了……

杨改革一想到孙承宗古来稀的年纪了,还要帮自己训练新军,给自己撑着大明朝的局势,心里不是滋味,又想到,明年野猪皮进了关,自己还的依靠这样一个快七十岁的老人帮自己度过难关,杨改革心里更加不是滋味。

年轻人呢?靠得住的年轻人呢?在那里?杨改革想到了袁崇焕,这个人还需要磨练,想到了少年吴三桂,自己还要提防他有可能的反叛。想到了自己的新军,还刚刚开始训练。杨改革就是一阵的无奈,自己还需要更加的努力。

……

杨改革和孙承宗走了一圈,谈了些话,然后有找那些陪练的学员,一起锻炼了一回,也算是感情投资了,也许,自己日后的大将,就在这个里面。

 第六十八章 历史上的无名小卒

'''cp|w:284|h:328|A:c|u:file2。/cpters/201010/22/17058456343766370871250489078。jpg'''(图为皇帝罩甲,仔细看,对襟的。 /)

崇祯元年。

二月的最后一天结束了。

这一天。杨改革的经历了大出血,大丰收。

杨改革这个崇祯帝开始是被群臣坑了五十万两银子,然后,一小言官顶撞自己,虽然被自己弄到起居注里面去了,但是被群臣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小输了一阵,后来李来福又搞出了刮刮卡,这多少另杨改革有点收获,等到了孙承宗这,则是大丰收,收获了燧发枪,收获了一个人才,可以吸收为自己人的人才。

历史,又进入了新的一页。杨改革这个穿越者,现在的崇祯帝,使劲的搅动着明末的历史局面。期望着,自己这只小小的蝴蝶,能煽动历史的风暴。改变历史的走向。

……

崇祯元年。

三月初二。

杨改革穿了罩甲,准备去新军的训练场去培养枪杆子。

“启禀皇上,那刘吉善还跪在午门外,已近两天了。”王承恩在杨改革穿罩甲的时候在一旁小声的提醒道。【刘吉善:胡掐的一名字。】

“谁?刘吉善?什么事?”杨改革对这个名字一点印象都没有,通常,遇到处理政事,处理公务,这种自己没有印象的人或者事,就直接交给内阁去处理了,自己直接就pAss,只有自己记得一点皮毛,或者有点印象的人或者牵连的事,自己才会注意和关注,毕竟,能让自己记得,有点印象的人或者事,那都是对历史有影响的,必须重视,那种在历史上没有留名,没有记忆的事,就直接丢给了内阁去办理,或者直接丢给各部。

对于崇祯帝的这种超级“放权”的行为,内阁,各部,百官,都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就算偶尔皇帝过问一下某些事,有些奇怪的要求,众大臣也觉得这是皇帝该有的权利,对此给予相当的“谅解”。皇帝的要求,一般都不会为难皇帝。一般还能容忍皇帝的某些“胡作非为”,一般不会给皇帝难堪,所以,君臣之间,难道的一片“和谐”。

能引起杨改革关心的还有一种人或者事,比如王承恩,孙承宗介绍过来的人,这些人,是值得杨改革注意的。自己身边的人如果没有一点特殊的权利,谁又肯给自己卖命?

如果是某位其他人对杨改革说刘吉善,杨改革未必会关心这事,毕竟精力实在有限。皇帝也不是万能的,不可能有无限的精力和时间。但是王承恩提起这个人,杨改革出于各种考虑,也会关注一下的。给自己手下的人撑腰,给自己手下在别人面前涨脸,是获得别人忠心的不二法则。

“……皇上可还记得前几日,陛下早朝的时候,一言官顶撞皇上,让皇上难堪的事?”

“哦,想起来了,就是他吗?”杨改革想起来前几日那个说自己是瞎胡闹的那个人。当时自己可是相当的愤怒,恨不得把他碎尸万段,但是后来好歹也忍住了。没有把他怎么样,只是让史官记录他的言行,“不准、反对、批评皇帝提倡节俭、节约”。这样一来,他的名声算是彻底的臭了,而且还是遗臭万年,以后都是别人的反面教材,耻笑的对象。

“回皇上,是的,就是他,叫刘吉善,已近在午门外跪了两天了,估计快撑不住了……”

杨改革看看王承恩,撑不住了?跪了两天?自己好像没有叫他跪在那里吧?

“大伴,你的意思是让朕赦免了他?”杨改革疑惑不定,不知道王承恩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启禀皇上,奴婢是说。刘吉善他很可能会跪死在午门外,这样有污陛下名声。”王承恩小声的说道。

“嗯,朕知道了,大伴,这件事朕反正也没打算记在心上,不打算追究他的责任。大伴叫人去跟他说一下吧,说朕不怪他就是。”杨改革对这个人没一点印象,所以,不打算在他身上浪费很多时间,即使这个人曾经让自己很愤怒,气愤。

想一想到自己日后的命运,要面对天灾,野猪皮,李自成他们,杨改革就觉得自己没有时间和这些无名小卒npc吵架,随他去好了,自己该忙自己的事。既然能说动王承恩求情,杨改革不介意卖个人情什么的。反正也就一句话的事。

王承恩听了崇祯皇帝的话,心中大窘。心道:你是皇帝,赦免他,可他本身也没什么罪啊!也不需要赦免,就算是得罪了皇帝您,但是也不是死罪。别人也不见得就害怕您,人家那是害怕你把他的名字写进史书里,遗臭万年。那样他活在世界上还有什么意思?不如早早的死了算了,不过就算现在死,也是背了一个遗臭万年的名声。所以,人家那是求您放过他,别把他的言行放进史书里呢。

“……启禀皇上,那刘吉善恳求见皇上一面,说有重要的事要面奏皇帝,希望以实际行动换回皇上收回把他的话写入史书的事。”王承恩解释着。

“见一面?这个?实际行动?收回那句话?”杨改革一连串的问号在脑中盘算。考虑要不要见一面,这种历史上的无名小卒,自己有那样多时间去关注吗?这个?既然王承恩求情,那就见一面吧。算是给王承恩撑腰,给面子了,让他在宫里,宫外显得有面子和能力,能请动皇帝。

实际行动?难道还行把写了字的那也纸给吞下去?这似乎不算什么啊?饿极了连观音土也能吃呢,何况是纸。收回那句话?呵呵,看样子,自己那样搞,杀伤力实在太大了,这文人,有时候他不关心自己的身体,自己的生命,但是最关心自己的名声,特别是死后的历史名声。

……

“既然大伴求情,那就见一见那个叫什么刘吉善的吧。”杨改革决定见一见。

……

“微臣刘吉善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杨改革看着地上的那个人,声音微弱,面色惨白,疲惫不堪,身体虚弱,不住颤抖着。似乎随时会扑倒在地一样。和自己前几日在太和门大殿上看到的那人完全不一样,想当初,那个人可是身穿官服,头戴梁冠,精神抖擞的和自己战斗呢。现在,一身的白衣,披头散发,身形疲惫,好似在牢里关了好几年的模样,那里还有当天的风采?这才几天?

“你就是刘吉善?”杨改革看着这个历史上的无名小卒,问到。

“启禀皇上,微臣正是刘吉善。”声音微弱得很。带着一点气若游丝的味道。

杨改革忽然怕起来,怕这刘吉善就这样扑在自己跟前,那样,自己可就是黄泥巴掉裤裆,不是也是了,说也说不清了。别人就要说自己这个皇帝记恨做臣子的,在皇宫里“杀害”了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