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6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也还是很便宜的,朕如今在江南对造船进行补贴,也并不拘盐商造船,呵呵呵,这也算是降低了运盐的成本吧……”杨改革笑道。

林钎直点头,抬头看了皇帝一眼,眼睛里,充满了敬佩的光芒,这位皇帝为了国事,当然是没少谋划啊!想了想,又道:“那陕西之地,陛下打算如何?陕西无江南河道之便,运盐困难。”

“陕西,其实也有河,不过,不能和江南相提并论罢了,好在这些运盐不便的地方也不是很多,于大局并无太多的挂碍,即便是因为运盐导致盐价稍高,即便是每斤盐高个三五文,也是在合理范围之内。”杨改革解释道。

“陛下大才,如此设计,果然jing妙,天下只有几个固定的地方制盐,都摆在了陛下的眼皮底下,如果有人从中做手脚,则必定暴露无遗……对于制约官员从中营私舞弊,官shānggou结倒是有相当的效果……”林钎对皇帝的这个票盐法给予了一定的肯定。

杨改革相当自信的笑了笑。

“不过,臣再想问陛下,又如何防备私加盐价?又如何防备私盐?不能防备盐商胡luàn加价,百姓总享受不到陛下的德政,百姓总还被盐商盘剥,不能防备私盐,陛下坐地收税的打算,怕要落空了。”林钎对新盐课再次提出了疑问,显然,这是一位脚踏实地的官员。

“对于防备私盐的问题,朕目前有两个方面的准备,第一就是从数据入手,天下制盐的地方不过那么几处,向某个地方销售了多少盐,都有记录可查,人吃盐几乎是恒定的,如果不出意外,还会逐渐增加,如果某地销售的食盐骤然减少或者大减,则说明此地有私盐流入,则需要详查;第二就是是对私盐持高压态势,严防私盐,头几年比较难一点,可能需要比较大的jing力,一旦待各地吃盐的数量稳定下来之后,则可以根据数据的变化推断出私盐流入,当然,朕也不指望能完全杜绝私盐,些许损失,朕也不会放在心上……”杨改革说了自己的打算。

林钎直点头,看来,皇帝对于盐课的事,还是想了不少办法的,考虑到了方方面面了。不过,还是继续问道:“臣再敢问陛下,对于私加盐价之事,,陛下又有如何打算?”林钎又问道。

“呵呵呵,此事就恕朕卖个关子,暂且还不方便说,日后卿家自然就明白了。”杨改革没说,但是准备是有的,那就是琉璃斋,有了琉璃斋这个武器,那个地方的盐价出现问题,根据票盐法的规矩,大家都可以随意的贩卖食盐,只需要以琉璃斋向这些地方“倾销”食盐,还有什么盐价是跨不下来的?天下抗得住琉璃斋食盐“倾销”的人,又有几个?

林钎再次抬头看了看皇帝,既然皇帝说有办法,林钎也就不打算再问。对于皇帝这个新盐法,已经基本赞同了。

“启禀陛下,臣再无疑问了,陛下此法,果然是大善,施行天下,天下百姓俱得实惠,陛下圣名,必将为天下百姓所传诵,盐课也能收足,更是防止了诸多弊端,臣拜服……”林钎问完了,没了疑问,立刻深深的叩头。

刘周宗一直在目不转睛的听着皇帝和林钎谈论如何改盐课,听到妙处,也为之叫绝,盐课收得越多,他能得的办学款也就越多,盐法越稳定,他办学也就越稳定,这圣人的事业,也才能办得下去,不至于半途而废。

 第四百七十五章 办学党之刘宗周

第四百七十五章 办学党之刘宗周

林钎已经将涉及盐课的方方面面都问了个遍,刘宗周也听了个明了,今日朝议上没能阻止皇帝办盐商,这盐商已经完蛋了,盐课的事,看皇帝准备的如此充足,改也是必定,办盐商都没能阻止皇帝,更何况是盐课?此事一但到明日,盐商就是千夫所指,万人唾骂,改盐课不过是顺势而为,皇帝跟自己说这样多,意思已经够明白了,就是让自己替皇帝鼓噪,替皇帝说话,替改盐课张目而已,其好处就是办学的事有足够的银子,自己在办学之事当中,有足够的地位,日后留名青史,也就不是件难事。/

想明白了的刘宗周感慨颇多,又思索再三,知道自己在这件事上,除了顺势而为,已经没有其他路可走,皇帝已经借着办盐商成了大势,想阻止皇帝改盐课,几乎不可能。自己不顺势而为,除了不能阻止皇帝,还将失去在这几千年以来的盛事当中的地位,错失名传千古的机会,而皇帝,不过是换个人去做这件事,孰轻孰重,已经不需要再做更多的对比了。

“启禀陛下,臣拜服,对于改盐课之事,臣完全赞同,盐课已经到了必改的地步了,敢问陛下要臣如何做?陛下只管吩咐,必定让天下人都认识到盐商的险恶;认清盐商贪得无厌,误国误民;认清盐课到了必改的地步……”刘宗周想明白了,也感慨过了,很快就下了决心,既然不能逆天而行,那就只能顺势而为了。

林钎看了一眼刘宗周,没说什么,只是将头埋下来,皇帝演的这出戏,已经越来越jing彩了,拉拢了一个东林党的大儒去对付那些和盐商关系极深的东林党,这……,当真是有意思,看着刘宗周那认真、真诚的模样,林钎这个老实人也忍不住憋在心里笑了起来。

“呵呵呵,卿家当真是识大体,其实,如卿家所言,朕要做的,无非就是让天下人明白,盐商有多无耻,有多贪婪,有多可恶,不办盐商,上对不起祖宗,下对不起黎民,亡国就在眼前,也就顺着将盐课里的弊病,贪腐问题说出来,将改盐课的必然说出来……”杨改革笑着说道,这位大儒,果然是个“识大体”的人,到了这份上,很乖巧的就顺势而为了。

“回禀陛下,臣明白,臣一定按照陛下的意思,斥责盐商的贪婪和无耻,让天下人都认清盐商的嘴脸,也必定让天下人都知道,盐课到了必改的地步……”刘宗周已经选择了投靠皇帝了,也就无所谓了,开始认真的站在为皇帝办事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给皇帝办好了事,他的事,也才好办,刘宗周不住的在心里安慰自己,这事,其实皇帝挺大方的,每年拿几百万两银子给他买功绩,算起来,他可绝对没吃亏。

杨改革笑看着点头。

“启禀陛下,万一有人问起如何改盐课,是否要将陛下的票盐法说出来?”林钎很实在,又将问题问到了点子上。

“这个倒是无需,你等只需要极力的为此事张目和造势即可,其他的问题,朕自会安排……”杨改革想了想,就回答道。

“臣遵旨。”林钎答应道。

“此事一旦做好,这办学款也就有了着落,朕也绝不食言,每年从盐课里拿二百万去支撑办学,让办学之事再无后顾之忧。”杨改革笑着道,既然条件已经说好了,那该做的承诺就得做下。

“臣谢陛下隆恩!”刘宗周见皇帝已经应下银子,心也落地了,有了银子,就好办,这办学的事也就有了着落,有银子启动,这千古盛事,终于是要开始了,他日自己必定是要名传千古的,皇帝果然是够大方。

“启禀陛下,如今办学之事还才刚刚启动,还处于试行阶段,这二百万两是够了,可日后一旦全面铺开,这二百万或许就不够了……”林钎是个实在人,是个认认真真办学的人,不是光光为了虚名,并没有给那二百万两银子给冲昏头脑,将办学以后的问题也问了出来。

“呵呵呵呵……”杨改革笑了一阵,又道:“不如这样吧,朕将这二百万改成盐课的二成,日后凡是盐课,必定有二成拿来支撑办学,如此,也好让天下人都监督着盐课,谁敢贩卖私盐,在盐课上动手脚,就是与天下人为敌,窃天下人的财富,何如?……另外,明年的盐课可能不足一千万,二成可能不到二百万,缺多少,朕额外的给补足,相信到了后年,老后年,这盐课就该逐渐的稳定下来的,二成二百万也基本不会少,这办学款也就算是稳定下来了,这盐课有很大一部分,朕要拿去支撑赈灾、移民,待得几年,不移民了,或者无需那样多钱了,还可以将一部分转拨到办学款里,如此,办学款会更加有保障,……朕相信,若干年后,在这满朝的文武的共同努力下,我朝定会再现汉唐盛世,到了那时,人口必定会再次增加,呵呵,吃盐的人多了,这盐课也就会跟着涨上去,……呵呵呵,要是有二万万人吃盐,这二成盐课,可就是四百万两呀……”杨改革笑呵呵的说道,遇到一个较真的部下了,这老底子都给翻出来了。

“陛下大德,臣佩服!”林钎听了皇帝说的话,再次认认真真的给皇帝叩首,如此一来,这办学款的事,倒是真真切切的有了保障了,即便是日后大面积铺开,银子也有了来路了,也着实给皇帝这种真心办学的情怀给打动。

刘宗周开始警觉起来,对林钎这个老实人另眼相看起来,原本在他眼里,林钎不过是个老实人,不过因为老实才被皇帝看中出面做办学这件事,完全就是因为他老实,皇帝要怎说,他就怎么办,是个木头人,可今日真真切切的听了林钎问皇帝的诸多话,刘宗周才开始意识到,这个林钎,可不是自己想象中那般是个木头人,可不是皇帝手里的一个木偶,才能可是在自己之上的,皇帝对他的在意和重视,是在自己之上的,刘宗周开始意识到,办学这件事,或许,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般,自己能将林钎去而代之,成为办学第一人。那么,这地位问题,日后名声问题,刘宗周开始焦急起来。

“启禀陛下,臣敢问……”刘宗周这才焦急起来,林钎可是名正言顺的钦点办学的人,而自己是什么?名不正,言不顺的掺和这事,日后岂不是落个ji飞蛋打?费力不讨好?

“哦,有何事?”杨改革问道。

“回禀陛下,林大人乃是陛下钦点的办学之人,可臣……”刘宗周立刻将这事提了出来,这可是个很大的问题,现在不提出来,错过了这个讨价还价的机会,日后自己岂不是什么也没落下?

“呵呵呵……”杨改革笑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