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史上第一大盗-第1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末将陆军第二混成协协统杨丰,参见制台大人!”他一本正经地说道。

 第二一二章 汉冶萍

张之洞此时已经年过七十,穿一身一品官服,须发花白,不过看上去精神矍烁。

他早已经知道了彰德秋操的结果,也知道自己的部下很大程度上是败在杨丰之手的,不过老于事故的他倒对杨丰一脸的客气:“杨协统真是后生可畏啊,公镶老弟幸甚。”。'

“运气,运气而已。”杨丰赶紧讪笑着说。

“杨协统不必过歉,单凭几百绿林之众,败俄军,建新军,可工厂,这些只凭运气可做不到。”张之洞淡淡地说,这老头看来对杨丰的确下过功夫,毕竟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奉天军械所,应该是汉阳兵工厂最大的竞争对手,尤其是他所生产的武器,还远比汉阳兵工厂要先进。

杨丰嘿嘿一笑,没有多说话。

“好了,咱们过江,回去慢慢聊。”张之洞笑了笑,拍着杨丰的肩膀说。

湖广总督衙门在长江南岸的武昌城里,而汉阳钢铁厂和兵工厂都在汉江以西的汉阳,至于汉口实际上是以租界为核心的商业区。

由此可见张之洞不愧为晚清第一能臣,由他经营下的武汉三镇,现在已经是实上成为了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区。

虽然他的钢铁厂,兵工厂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使中国第一次拥有了现代工业体系。

在湖广总督府中,凭借杨丰忽悠的本事,倒是跟张之洞很是谈得来,尤其是他暗示奉天军械所的产品根据与毛瑟公司的协议,只能供应东北的新军以后,张之洞对于这小子的上道,很有几分好感。

汉阳钢铁厂因为经营不善,一直以来并不盈利,汉阳兵工厂的政府订单非常重要,如果被杨丰争去,那么钢铁厂的处境会更困难。

在得到杨丰的保证以后,老头非常高兴,当晚就设宴招待他,同时把张彪和黎元洪等人也叫上,缓和一下双方的关系。

另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清末的头号买办盛宣怀,他现在正在负责汉阳钢铁厂,正被工厂亏损搞得焦头烂额。

席间自然不可避免地谈起了钢铁厂的现状,现在的汉阳钢铁厂已经改成官督商办。

但他这个官督商办,可是真正的官督商办,把个工厂搞得跟衙门一样,就像当年的国营企业。

而杨丰那官督商办完全是挂羊头卖狗肉,只不过是为他开私人兵工厂提供名义,赵尔巽对一切经营都不过问,说是官督商办,实际上完全是纯商办,当然官督商办该享受的优待,还是一点也少不了杨丰的。

“哎呀,其实这钢铁厂还不如改成纯商办的,咱们政府方面不去干预,纯粹由经营者自己负责。”听完盛宣怀的介绍,杨丰不由说道。

“杨老弟真是一语中的呀!”盛宣怀笑着说道。

“盛大人,您就别难为我了,您一个六十的老人,跟我们赵大人也是平辈论交,您叫我老弟,这不是害我吗?”杨丰赶紧笑着说道。

“哈,哈,杏荪啊,你就跟我一样,叫他一声贤侄吧!再说了,你叫他老弟,不论是赵公镶,还是裕朗西他可都没法交待了。”张之洞笑着说,看来他对杨丰的绯闻也是很清楚的。

“哦,此话怎讲?”盛宣怀好奇地说,他对杨丰的光荣历史还不甚清楚。

“不说了,不说了,一言难尽。”杨丰脑袋都快杵桌子上了。

盛宣怀见此情景,也不好再问这个问题,便接着他原来的话题说道:“我现在也正筹划,将大冶铁矿,萍乡煤矿和汉阳钢铁厂,合办成一家纯商办的汉冶萍煤铁联合公司,唯一担心的就是这募股方面不好办啊。”

“这法不错,这样一来从原料到生产,就完全形成了体系,只要在管理和技术方面能跟上,绝对能够大赚。”杨丰一听,立刻说道。

“可是现在的商人们,不一定能这么看啊!”盛宣怀苦笑着说。

“需要多少银子?”杨丰问道。

“一旦改成纯商办,就必须还清朝廷此前的投资,再加上此前的债务,一共得一千万两。”盛宣怀说道。

杨丰沉吟了一下,一千万两,艾薇尔那里暂时还拿不出这么多资金,不过盛宣怀所说的事情也不是立刻就能开始的,而且自己只需要控股就行。

汉冶萍必须拿下,这可是后来日本八幡制铁最重要的来源,自己已经控制了歪头山和大孤山铁矿,如果再控制住汉冶萍,那么就等于攥住了日本钢铁业的脖子。

想到这里他说道:“盛大人,如果您能把这事办成,我愿意出至少一半的股本。”

他此言一出,满座皆惊,盛宣怀面色凝重地说:“杨贤侄,你此话当真?”

“盛大人,我们的钢铁厂根本不可能不盈利,先抛开技术方面的因素,只要我们把管理方面搞好了,就算光往八幡制铁卖铁砂也能赚钱,更何况我们还有庞大的国内市场。”

原本历史上汉冶萍到最后,就是沦为了八幡制铁的粗加工基地,但问题是那时候汉冶萍本来就已经被日本控制了,赚钱也是日本人的。

但如果自己控制了汉冶萍,那么就算在技术上依然短时间无法同日本竞争,但我可以通过提供原料赚钱,而且是高价提供原料,八幡制铁的原料供应渠道可不多呀。

他此前已经盘算过,如果开发东北的铁矿,危险性太大,毕竟那里现在已经是日本人的势力范围。

说句实在话,就算自己建设起来,如果如果没有足够的军力保护,日本人豁出去,直接出兵吞并东北,自己哭都没地方哭去。

但如果暂时不要动东北的铁矿,而是多花些成本,先以汉冶萍为目标,那么就安全得多,这里可是英国人的势力范围,一战结束以前,借日本人个胆子,也不敢在这儿用强。

想到这里,他又说道:“盛大人,说句实在话,一千万两并不算多,如果我认购五百万两。

那么也就还剩一半,朝廷方面张大人可以帮忙,把还款时间拖长一点,然后再募个二三百万两,就完全可以解决。

比如盛大人您自己,我就不信您拿不出一百万两银子。”

笑话,盛宣怀死后其家产经过核算,达到了一千多万两,虽然现在离那时候还有十几年,但要说盛宣怀拿不出一百万两,那纯粹是笑话。

别说他了,让张之洞拿个百十万两,都轻而易举,二十年的总督,在这个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时代,一百万两就像是笑话他。

“二位大人,我们在国内是独此一家,二位在南方有强大的人脉,而赵大人和小侄我在北方也有点关系,中国的市场上粗钢我们基本可以垄断。

我们怎么可能不赚钱?钱财这东西是用来生钱的,不是用来发霉的,给子孙留一堆鸡蛋,哪赶上留一群生蛋的母鸡?

如果二位同意,我还可以回去拉上赵大人,袁大人,我们完全可以一起把汉冶萍变成我们子孙后代用不完的钱柜。”杨丰很有蛊惑性地说。

“管理方面的确有很大改革的余地,但技术方面呢?我们的技术毕竟和西方甚至日本都有很大差距。”盛宣怀皱着眉头说道。

现在才算切入了正题,他很清楚汉冶萍的现状,所以自己本身就对它心存疑虑。

“我们有时间,只要钢铁厂在我们手上,想怎么改革它,那还不是由着我们自己?现在我们的技术不行,可以后呢?

日本人的八幡制铁一开始和我们有什么差距?他们用了几年发展起来?凭什么我们就不能?”杨丰说。

 第二一三章 标准的国企改革

“如果二位大人愿意,明天我们就可以开始行动,进行这方面的考察。我杨丰在工业方面多少还懂点,说句实在话,我的部队所使用的毛瑟步枪,很大一部分都是我亲手加工出来的。

虽然对于钢铁行业不算精通,但也不是两眼一抹黑。”杨丰又说道,他在钢铁厂打过一年工,虽然不能说懂炼钢,但也的确不是两眼一抹黑。。'

张之洞沉吟了一会儿,缓缓说道:“杏荪,那明天你就带杨贤侄到处走走,看看该如何改革。

我手上倒的确还有点养老钱,与其留给儿孙糟蹋,还不如为他们留个饭碗。”

第二天杨丰立刻给赵尔巽又发了一份电报,把这里的事情说明,同时另请了两个月假。

随后,他便跟盛宣怀一起,开始了全面的考察,其实在这个时代,汉阳钢铁厂完全有足够的能力发展成中国的八幡制铁。

它不愁原料,不愁销路,用工成本低,当然是工人的成本,而不是养活的那些累赘的成本。

一开始张之洞让英国人骗了,的确没有生产出合格的钢材,但经过盛宣怀的改造以后,现在已经可以产钢,技术方面虽然差点,但至少卢汉铁路用的钢轨全部由它提供。

杨丰一边在煤矿铁矿,钢铁厂之间考察,一边在阿兹猫地帮助下研究改革计划。

在这里忙碌的同时,他还没忘了关注朝中的情况,东三省总督的设立已经基本成为定局,甚至三省巡抚已经确定下来,吉林巡抚朱家宝,黑龙江巡抚段芝贵,奉天巡抚是一个让他天雷滚滚的名字,裕庚。

而且据张之洞在京城的耳目传回的消息,这是裕庚自己活动来的,他顶掉了原本内定的唐绍仪。

但总督的职位一直悬而未决,庆那公司有意让徐世昌,但慈禧那边却没有立刻同意。

原因方面张之洞给他分析得很清楚,新军。杨丰在彰德秋操中的表现极其抢眼,而现在汉臣手中几乎掌握了所以新军精锐。

如果再让杨丰这支几乎是实力最强悍的部队掌握在汉人手中,好像已经不太合适,即便这个汉人是以老实出名的徐世昌也不行,要知道他可是袁世凯最好的朋友。

这样一来最好是一个满人出任东三省总督,但问题是满人中,好像还找不出能处理东北这样复杂的形势的人才。

这样一来赵尔巽或许真就成了最好的选择,他虽然是汉人,但却是汉军旗人,而且忠诚度连慈禧也放心。

不过庆那公司在慈禧那里也有足够的影响力,所以才悬而未决。

“看来真得加把火了。”杨丰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