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是阿斗我不用人扶-第2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葛恪一见王睿,气得眼中充血,亲提大刀,真扑王睿。

王睿下令迎战,两军战在一处,这一番交战,丹扬兵皆知不战则死,各个拼了命。王睿昨日轻取诸葛恪,有些轻敌,原想凭季汉军马之强在,挟大胜之威。战诸葛恪疲备之师,还不是手到擒来,结果此时才发现,诸葛恪能在人才济济的东吴名列前茅,并得孙权重视,绝非幸致,虽处绝对劣势之间,依然防守的密不透风,不但几次打退了季汉军马的进攻,还顺势猛冲,险此冲出包围圈。

双方战了有一个时辰,季汉援军未到,诸葛瑾突然出现,在王睿背后下了手,王睿腹背受敌,被诸葛恪逃脱,这时虽然陈到诸人也已赶到,但再想全歼诸葛父子已不可能。

诸葛恪临去之时,向王睿大声骂道:“奸诡小儿,今日所赐,他日我必十倍奉还!”

王睿故意一缩脖子,颤声道:“两国交战,没有私仇,你怎能这样吓唬我?我生来胆子小,听了你地话,我晚上会睡不着的!”

季汉诸将尽皆放声大笑。

诸葛恪悻悻而归。

这时巴郡友太守庞宏庞巨师前来请罪,宠宏乃是季汉军师中郎将庞统之子,他奉命动员巴郡百姓,以疑兵惑敌,令诸葛瑾不敢增援,哪知诸葛瑾最终还是突破了他们的疑兵,救走了诸葛恪。

王睿摇头道:“此事并不怪你,此皆王睿之过,我一则轻视了诸葛恪背水一战之力,二则忽略了诸葛瑾爱子之心,在这种情况下,就算你当真率领正规部队,他也肯定会来救诸葛恪的,这就是父子亲情吧。”

众将默然。

王睿却又笑道:“不过无论如何,我军大胜了。而且吴军就算逃了此劫,我们还有计策对付他们呢。”……

诸葛恪幸得其父诸葛瑾引军相迎,这才安然回归。

诸葛瑾其人谨慎,与诸葛恪的意兴飞场不同,他向来是内敛的,低调地,作事情未虑胜,先虑败,未虑得,先虑失。此次入川,他认为进入的过深了,执意分兵保护后队和粮道,他的想法自然是对地,几次汉军对东吴粮良的突袭都被他破坏,诸葛恪在前线的胜利,在很大程度上有着他的功劳,父子完全不同的性格也得到了完全地互补,保证了东吴在益州深入作战的情况下的节节胜利。

本来益州作战,是一个连续的战役,诸葛父子攻入益州之后,东吴却一直没有再派援军。好象孙权对中原的感远在益州之下,仗打到一半,居然就把诸葛父子放在这里。开始与季汉议和了,诸葛瑾明白是朝中太子孙登的势力失利了,此次大败之后,他更不再对益州有任何奢望,立即整顿军马,挥师……行到中途,收到孙权和襄阳太守,右将军潘璋地书信……知,若诸葛父子兵败。军权交由右将军潘璋之手。

潘璋却是孙虑的人……其实,由于孙虑一直主战,甚得东吴武将之心,除了陆逊,诸葛瑾等聊聊数人之外,大半武将皆是心向孙虑,而孙登为人仁慈善良,不喜征杀,却得到文臣地普遍喜爱,视为英主。

右将军潘璋是为东吴宿将,字文佳,从孙权以来,屡建功业,由别部司马,加武威校发尉,与曹操军战于合肥之役,操将张辽掩杀而至,吴将不备,陈武战死,宋谦,徐盛皆败退,潘璋原子在后队,此时,驰马急进,横马斩宁谦,徐盛败兵。败兵皆回头再战,孙权因此壮之,拜为偏将军。夺荆州破关羽之役,潘璋也立下大功。被封为襄阳太守,平北将军。孙权称帝后,拜为右将军。

潘璋其人粗豪猛恶,禁令肃然,其军士惧之如虎,他好为功业,所领兵马,不过数千,而其所在常如万人,作为军人,他喜欢以军市谋利,每当征伐停止的时候,他便立下军市,买卖物资,大是赚钱,这在三国时期也算是一个特殊的例子。

此时得知自己父子将归渊璋节制,瑾葛瑾父子不由一声长叹,这或许是一个证明,证明着陛下有可能要放弃太子了,不然的话不会这样干脆的将自己的权力拿回去。

诸葛恪望天痛哭:“太子,是我无能,是我害了你啊!”

诸葛瑾一脚把诸葛恪踢倒:“你就这点出息不成?不错,我们是败了,但不是败在季汉手中,不是败在楼船之下,而是败在孙虑的手中。若是我父子攻下巴郡之时,东吴大军长驱直入,如今益州在谁之手还不知道,可是眼下东吴的大军在哪里?在扬州!在徐州!不知朝中那般大臣如何鼓动陛下,居然让他在战略上犯下如此地重在失误,让我们被胜利捆往手脚,与季汉与正面交锋,都撕破脸了,还以为拿个和约就能让季汉不来进攻我们,季汉眼下在益州的兵力是我军的数倍,看样子人家早就想报这一箭之仇了,看样子什么北对疆再乱,什么冀州动荡,都是骗人的!季汉早就磨快了马,想要拿咱父子开刀了,可东吴有些人,却一个劲儿的把咱父子往刀口下送,好狠啊!”

诸葛恪爬起来擦擦眼泪,恨声道:“哼,想取我父子性命,只怕也没有那么容易,一个粗鲁不文的潘璋,就想夺了咱地军权,他是作梦!父亲,儿有一计,必令潘璋死无葬身之地。”

诸葛瑾想了想:“眼下情势,皆你我父子分析所得,实情未必如是。眼下我在益州,陛下在建邺,相隔万里,不可能这样快就得到消息,夺你我兵权,若你我就此而和敌意,未免对不起陛下,不过,我父子一心报国。若有人当真敢蒙蔽陛下,欲害你我,你我父子,说不得要代陛下,代吴国清除奸臣了。”

“那我们眼下怎么办?”

“退守白帝城,以包车封锁长江,居高临下阻击季汉楼船,向潘璋要支援,让他为帮我们,看看他是帮我们,还是害我们!”……

徐州前线。

司马懿来报孙虑:“殿下,有个不好的消息要告诉您。”

孙臣此时与司马懿已算得极为熟悉,几个月来按照司马懿的部署,他在孙权面前连连得分,眼下三国交锋,孙吴没有出什么大力,反而得到了最大的实惠,这使得孙虑在孙权面前的威望与日俱增,而太子孙登在这种情况下根本毫无反击之力,作为储群,他的作用只能是如一个花瓶一样摆在那里,根本没有孙虑一样上阵杀敌地机会,眼下孙虑手下兵强马壮,徐盛,丁奉,孙韶,朱然,朱桓,全综诸将,无一不是东吴精锐中的精锐,放眼三国,也没有哪个国家还有着这样多的正值盛年地一流武将,更何况还有司马懿这样的超级将领兼谋士为他出谋划策,眼见得在不动声色间,已一步步将太子打压的抬不起头来,孙虑简直是喜不自禁。

此时见司马懿前来,孙虑亲自相扶:“眼下我军正处于上风,曹魏根本无法对我军形成危胁,有什么不好的消息居然惊动了将军?”

司马懿道:“诸葛瑾父子兵败巴郡,退守白帝城。”

孙虑愣了一下,嘴角一分分的上扬,忽然间大笑起来:“将军,你还真是风趣啊,这才是真睚地好消息啊!”

司马懿亦大笑道:“既然殿下以为是个好消息,那就的确是个好消息,但有些人却不一定以为是个好消息。”

孙虑笑道:“你是说我大哥?”

“还有陛下。”

孙虑一下子收了笑:“我父皇,他会不会发现其中的问题呢?”

司马懿道:“睿智英明如陛下者,岂会久为人欺?”

孙虑怒道:“你原来可没有说过父皇可能知道此事!”

司马懿不为所动,悠然道:“殿下原来也未曾问起过陛下有没有可能知道,那时殿下曾言,只要骗过太子就可以了。”

孙虑在殿中来回急行,怒不可遏。

司马懿复一笑道:“殿下何必惊疑,眼下吴国上下,皆图曹魏,谁还有心去理会益州一场半场的征战?就算陛下察知,也要在平定徐州之后了,到那时,将军之虑威,远在今时之上,又何惧陛下知晓?”

孙虑停住脚步:“好,我就先平定徐州,然后再处理此事,父皇向来关照于我,一个没用的孙登,怎比得上我,就算察出我对付了孙登,他难道还能对我如何不成?”

司马懿笑道:“这是自然。”说着话,司马懿眼中笑意之后却有寒光一闪,但随之被更浓的笑意遮住了。

 第七十三章 陈群父子

“老爷,前面就是陈府了,不过眼下战乱,在少将军回到家中,以军法治府之后,等闲人等不敢轻易靠近,

所以,小人也只能带到这里了。”引路的少年手指着前面一处高大的门楼和层层的武士,憨厚的笑着。

“如此,多谢小哥了。”石韬笑着,打赏了几个铜钱,然后与姜维迈步向里。

前方正是故曹魏尚书令陈群的家。陈群自辞官回乡之后,一直住在家中,后来其子陈秦与司马懿交恶,一怒间

也离开司马懿,引军回返家乡,石韬此来,就是想要劝降陈群和陈秦。

吩咐从人上前叫门,就说故人来访,时间不久,却见陈秦迎了出来。

陈秦认识石韬两人,见面一愣,下意识的握住了腰中的宝剑,姜维略一滑步,已站到石韬前面,在战场上无数

次交锋的两个人,如同两口宝剑互相凝视着,放出夺目的光彩来。

“很好,你们居然还敢到我家来,今天,陈泰就送你们两个归天!”

“很好,”姜维同样凛然的看着陈泰,“在战场上,你没有一次能胜过我,我倒看你,你手中的剑是不是能胜

过我!”

“伯约,怎么如此沉不住气。”石韬叫道,接着笑唤陈泰的字道,“伯玄,我二人此来,乃是探访故友,将军

如此,岂是待客之礼?”

陈泰冷笑道:“我家累世忠良,岂有你们这样的客人!”

姜维亦冷笑道:“累世忠良?替奸臣卖命的忠良!”

陈泰国勃然大怒,宝剑出鞘半尺,寒光闪动,姜维冷笑:“与你交战,你让你三十招。”

陈泰再也受不住如此嘲讽,长剑出鞘,如怒龙如海,滚滚寒光,向姜维扑去,姜维不慌不忙,猿臂轻舒。十指

连弹,当当之声不绝于耳,那剑被他连连弹中剑脊,根本攻不进***。

陈泰也算当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