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嗜血的权杖-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岳飞是武将,秦桧是文官,按照大宋的规矩,武将和文官走得不能太近,防止文武勾结,夺权乱政。 
再说岳飞常年在外带兵打仗,秦桧常年在朝廷里面侍奉皇帝,两个人没什么直接见面的机会,相互的了解只能通过第三方,别人怎么说,自己就怎么看。 
误解是难免的! 
在绍兴七年(1137年)以前,岳飞与秦桧两人只是互知其名,没什么工作往来,也没什么事情将二人联系到一起。 
相安无事! 
到了绍兴七年(1137年)正月,秦桧被高宗任命为枢密使,掌管军事,两个人的专业就对口了,一个在朝廷替皇帝处理军机事务,一个在外面替皇帝打仗御敌。 
在一个领域做事,不发生关系是不可能的! 
这一年,刘光世解了兵权,他的部下王德、郦琼归谁统辖,是个棘手的问题。高宗原本打算把他们直接划归到岳飞麾下,事已经当面跟岳飞说了,诏已经下了,就差执行了。 
在这个时候,秦桧站了出来,反对把兵权交给岳飞,理由是岳飞现在已经手握重兵了,如果再给他增加兵权,恐怕会使他更加骄纵,朝廷更加难以控制,在出兵北伐的问题上,即使高宗不答应,掌握宋军精锐部队的岳飞也可能采取极端措施,置诏令于不顾,执意北伐,到那时候,试问满朝文武,谁能阻拦得了?再说,当前宋金议和之事取得重大进展,如果选择这个时机给岳飞增加兵权,势必会使他更加反对议和,助长反对议和阵营的嚣张气焰。 
秦桧这番话触动了高宗敏感的神经,使他不得不重新考虑王德、郦琼的军队归属问题。 
到手的军队整没了!岳飞能不生气吗?能不痛恨秦桧吗? 
这个秦桧也太不是东西了,跟他无冤无仇,干吗把我的好事给搅和黄了啊!岳飞对秦桧的做法很不满! 
再看秦桧,他并不是跟岳飞有什么私人恩怨,也不是嫉妒岳飞兵权扩大,他只是站在为高宗负责、维护高宗皇权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当时大宋也发生了不少武将拥兵叛变的事例,他不了解岳飞,不能判断岳飞是否忠于高宗,所以,他把自己的担忧向高宗作了陈述,是一个臣子应尽的义务,是合情合理的。 
扩军的事情没弄成,岳飞一气之下,不辞而别,回家给母亲守孝去了。这事在当时,闹得很大,高宗是费尽心机,才把岳飞找了回来。整个事件过程,秦桧不能不知晓,高宗的所作所为,他也看在眼里。 
这个岳飞啊,组织纪律观念太差,棱角太多,是个刺儿头,别看高宗现在好言劝慰他,将来总有一天高宗会跟他新账旧账一起算,不信咱就走着瞧。秦桧把这事看得很透。 
绍兴八年(1138年),赵鼎被秦桧排挤出朝廷,岳飞知道后,经常当着幕僚的面,为赵鼎打抱不平。 
赵鼎这样的贤臣都被排挤掉了,这秦桧也太阴险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岳飞阅读到了秦桧的奏章,里面有“德无常师,主善为师”这句话,岳飞十分愤怒,认为秦桧这是在蒙蔽皇上,他说:“君臣之间的伦常,根源于天性,做臣子的怎么能欺骗他的主子呢!” 
岳飞对秦桧越来越讨厌,认为秦桧蒙蔽高宗,祸国殃民! 
他把高宗想得太傻,把秦桧想得太奸,其实,这里面玄机无限。 
这年秋天,岳飞入朝觐见高宗,为了稳住岳飞,打消他急于北伐的念头,高宗安排他见了皇子。 
尽管高宗安排得巧妙,但岳飞仍不忘北伐,仍强烈反对议和。 
议和是高宗的主意,秦桧是奉旨办事,岳飞不把矛头对准高宗,却对准了秦桧,认为秦桧在谋划国家大事上,犯了严重错误,会遭到后人的唾骂。 
秦桧听了岳飞这番言论,很生气,你们这些人反对议和,怎么都攻击我,议和的事情,又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那是皇帝老子定的事情,我只不过是奉旨办事而已,有本事你们去骂高宗啊!跟我这个跑腿的干,算什么英雄? 
好,好,你们反对议和,都把气往我身上撒,那我也不能客气,跟你们斗到底!我是宰相我怕谁!咱有皇帝做后盾! 
人在政坛,身不由己啊!谁叫咱玩政治呢?你岳飞要跟我斗,我奉陪到底! 
绍兴九年(1139年),宋金议和成功。岳飞上书进行讽谏,还要求带兵深入敌后,去祭扫先帝陵墓。 
秦桧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还了得,议和刚谈成,岳飞就打着扫墓的名义去窥探敌情,这要是让金人知道,又有了南侵的借口,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搞定的议和,又废了! 
岳飞这是唯恐天下不乱啊! 
必须阻止他!秦桧立刻向高宗汇报,详细阐述岳飞此行的利害关系,请求高宗速速下诏,命令岳飞不得擅自行动。 
此时的高宗正在尽情享受议和带来快感,一听说岳飞要北上祭祖,心里就不高兴了,有我在,你去祭扫什么先帝陵墓呢?我还没说让你去呢,你就自己要求去,这不是在暗讽我不孝吗?绝对不能答应。 
岳飞的这个计划,又在秦桧的干预下,泡汤了。 
这个秦桧,真该死!岳飞恨恨地说。 
绍兴十年(1140年),金兀术撕毁盟约,分兵四路攻宋。高宗命令岳飞迅速出击,岳飞利用出兵之机,给高宗秘密上奏章,建议高宗抓紧立太子,来安定天下,向世人表明,报仇雪恨恢复中原的决心。 
虽说岳飞的奏章是秘密送达的,别人可以不知道,但作为宰相的秦桧,不可能不知道,凡是下面送上来的奏章,一般都要经过秦桧把关之后,才能报到高宗那里。就如同今天的文件一样,事先都要由公文处理部门领导签署处理意见之后,才能呈送到一把领导那里。 
看了岳飞的折子,秦桧能不震惊吗?这可是大忌啊!要杀头的!你岳飞再有战功,兵权再大,再敢说话,也不能如此放肆啊,在这个时候,给高宗上这样的奏章,分明是要挟高宗吗? 
闯了大祸了! 
后来,岳飞打到了汴京附近,扬言要渡过黄河,直捣金人老巢。高宗担心把线放长了,控制不了岳飞。让他打过黄河,迎回钦宗,还都汴京,那就麻烦了。 
况且,金兀术也放出消息来,准备接受议和谈判。 
高宗就和秦桧商量让岳飞班师的事情。 
秦桧就给高宗分析了一番,你看这岳飞,抗旨不遵已不是一回两回了,类似的事情经常发生,他早已经不把诏令当回事,自己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朝廷拿他也没办法。现在他打到了汴京,一直强烈要求北伐的他,怎肯轻易放弃。现在还有张俊、杨沂中两支军队在那边策应他,如果把这两支军队撤回来,岳飞就孤军作战了,到时候由不得他不班师。朝廷这边给他一个劲发班师金牌。让他看到皇帝的班师决心,看他还敢不敢再抗旨到底了! 
高宗就照岳飞说的办了,把张俊和杨沂中的军队撤了回来,一天之内给岳飞发了十二道班师金牌。 
硬生生地把岳飞给班了回来! 
岳飞又把这账算在秦桧头上,认为是秦桧主张议和,鼓动高宗给他发十二道班师金牌的。 
这个梁子算是结下了! 
绍兴十一年(1141年),在打退了金兀术的又一次南侵,宋金就议和达成了意向协议之后,高宗萌生收武将兵权的想法。 
内忧大于外患!高宗认为该到了解决武将威胁的时候了。 
经过一番分析研究后,秦桧建议高宗采取论功行赏的方式,把掌握军权的三大将领召到临安,授予高官厚禄,通过职务的调整,达到罢黜兵权的目的。 
岳飞的兵权,就是这样被解了。 
出师北伐,收复中原,匡复祖业,尚未成功,一腔志向,还没有实现,这兵权就给解了,以后还怎么施展宏图大志? 
都是秦桧这个卑鄙无耻的小人搞的鬼! 
罢了岳飞的兵权,高宗并未满意,秦桧隐隐约约感觉到高宗对岳飞要有大动作。 
这场硬仗是不是还交给我?岳飞名扬天下,扳倒了他,自己恐怕会身败名裂,这事还是躲着点好! 
躲?能躲过吗?要知道这个时候,高宗最信赖的只有秦桧了!



第33章 岳飞与张俊 

说起张俊这个人,容易让人与张浚相互混淆,这个张俊是员武将,从军以来屡立战功,特别是在拥立高宗一事上,更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从高宗在河北担任兵马大元帅的时候,张俊就跟随在高宗左右,一方面为高宗出谋划策,另一方面率兵保护高宗。对高宗是言听计从,忠心耿耿。 
高宗很器重张俊! 
常话说,文人相轻。其实武将也相互嫉妒,因为兵权、战功等经常明争暗斗,你不服我,我不服你。 
岳飞与张俊相比,是个典型的后起之秀,年轻有为,无论口碑,还是战绩,都盖过了张俊的风头,高宗对岳飞也是厚爱有加,岳飞经常口无遮掩、越职言事,甚至触犯军法,擅离职守,高宗也不怪罪,反倒不断安抚劝慰。 
张俊心里就很不是滋味,妒忌得很,你岳飞不过是个愣头愣脑的小子,我打过的仗,比你吃过的盐还多,凭什么你受到如此恩宠啊。 
其实,高宗对张俊也很宠爱,把他和韩世忠视为自己的左膀右臂,对他没有戒心,因为张俊做事都中规中矩,从不乱了规矩,不像岳飞,让高宗心里始终不踏实。 
正是由于张俊对岳飞怀有妒忌心,所以在与岳飞交往过程中,张俊处处留意,经常因为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斤斤计较,怀恨在心。 
而岳飞又是那种性情直爽、不拘小节的人,跟皇帝说起话来做不到谨小慎微,更何况跟张俊呢? 
当年杨么作乱,连续挫败宋军的进攻,高宗派张俊前去围剿,结果是损兵折将而返。没有办法,高宗只有指定岳飞前去平定。结果岳飞只用了八天时间就把杨么给摆平了,缴获战船一千多艘。岳飞觉得与韩世忠、张俊都是大宋将领,交情不错,就在缴获的战船里面挑了两个最好的楼船,武器装备一应俱全,作为礼物送给了韩世忠、张俊,韩世忠比较实在,没有多想,很高兴就接受了。张俊却很生气,认为这是岳飞故意在炫耀功绩,以送船的名义羞辱他。 
真是奇耻大辱啊!岳飞,我记你一辈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