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女主江山-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趁着这会儿没事,云若辰刚好找段贵妃解答下她的一个小疑惑。
来到大庆后,云若辰大多通过翻看靖王书房里的书籍和与靖王、黄侧妃、曾嬷嬷等聊天,逐步了解大庆自上到下的各种世风与人情。但她的疑问太多,又不能整天问个不停惹人怀疑,有些不太上心的疑惑就留在心里等待合适的时机再问了。
每当这种时候,她就十分怀念万能的网络,更怀念万能的搜索引擎。
她对大庆宗室制度的认知,就是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逐步补完的。
庆朝太祖对自己的子孙后代很是照顾,自开国起就专设宗人府,负责管理皇族本家宗室一概事宜。又有专门记载皇族、宗室繁衍传递和生死娶葬的玉牒,十年一修,务求让自家人得到最全面最完美的呵护。
事实证明,无敌的庆太祖做到了……
云氏宗室分为亲王、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八等。
成年皇子封亲王,每年俸禄一万石,可以开府并拥有自己的田庄……总之是各种优待。若仅仅是皇子得到这么多好处也就罢了,问题是庆太祖是个很贴心的老人家,他给每一级爵位都规定了很丰厚的待遇,然后这些宗室们就以滚雪球的速度——或者说难听点,老鼠蟑螂繁衍的速度——在暴涨。
郡王俸禄两千石,镇国将军一千石,辅国将军六百石,镇国中尉四百石,辅国中尉三百石,奉国中尉两百石。公主及驸马两千石,郡主以下逐级递减……
如果宗室子弟人数不多,那么国家要奉养这些皇亲国戚也不太难,好歹也是号称幅员辽阔物资丰富的大庆朝呀!怎么能养不起几个主子呢,丢份!
可云家的人,真的……太能生了!
因为大多数宗室不能参政带兵,整日无所事事,又不差钱,庆朝的皇子王孙们往往广纳妻妾,繁衍出众多的龙子龙孙。在医疗水平相当落后的这个时代,坚强勇敢的云家人表现出了伟大的生育能力!
例如元启帝的堂兄,封地在西南的陈王之子西平郡王就知道厉害了——西平郡王共有四十五名妻妾,生有一百多个儿子,全封了镇国将军!
与地方宗室超强的繁衍力相比,本家皇族这一系倒是很奇特的人丁稀薄,也不知是什么原因。或许,也和激烈的宫廷斗争有相当大的关系吧?
总之,在元启三十五年的今天,见载于玉牒的宗室人口,已达十五万七千余人。
云若辰记得她曾听顾阁老和靖王在书房偶尔谈过一次,说去年全国春税秋税一共才收了两千多石粮食,各王府的岁禄开支就多达八百多万石。多么可怕的数字?
是以这一次,她从聂深送来的情报,已明知这许多宗室都是被天命教的人在背后怂恿鼓动,依然冷眼看着他们大闹。
闹吧,闹得越大越好。
这群只懂得躺在老百姓身上吸血的蛀虫,既然你们亲手将罪状送到皇帝面前,我为什么要阻止呢?

段贵妃哪能想到云若辰一心想着的都是朝堂大事,还以为小孩子好奇心重,笑道:“那都是太祖爷的老规矩了。这些年来,也不大有人提起,许多宗室都是常常进京的。”
云若辰印象中,宗室诸王没有朝廷命令是不能“来朝”的。像那些比较下层的将军、中尉、庶宗等更没有出城的权利。而将军中尉等有事要上奏,如非机密,还得通过郡王、转行亲王,最后才上奏,不允许越级上奏。
不过就像段贵妃所说,这些都是老黄历了。从段贵妃口中,云若辰得知这祖制早成了一纸空文,那些中下层的宗室们已经能自如进京也没人管。只有树大招风的亲王,还是不能擅动罢了。
宗室们进京的理由很多,比如死了亲爹嫡子却迟迟得不到朝廷封号,在家等不及了,赶紧冲到京城来打点关系,以求早点继承爵位提高待遇。比如家族纠纷,嫡庶争端,这种虽然不多也不是没有。
这一次进京的,是京城附近的河南、河北两地的宗室,理由很统一,就是怕皇上真的要大动干戈,认真削减宗室待遇。
段贵妃也不可能说得这般详细,大多数内容还是云若辰从她的只字片语里推敲出来的。
至于为什么他们除夕还不消停,这个云若辰倒不需询问大人们也能想通。
因为明天就是元旦大朝会。
今天不赶紧和皇帝谈判出个结果,万一明儿皇帝直接在大朝会上宣布啥关于宗室的重大决定,还让不让人活了?
如果客观条件允许,云若辰很想像在靖王府里时常偷听靖王与顾阁老说话一样,去看看那些宗室们怎样保住老皇帝大腿痛哭流涕。但在守卫森严的皇宫里,她决定还是不要作死了。

两人喝喝茶,聊聊天,时间过得倒是快。
终究是在宫里,黄侧妃歇了大半个时辰,便赶紧起身赶过来了。见段贵妃和云若辰两人比起之前又熟稔了不少,黄侧妃也只能陪着笑顺着段贵妃的口气夸奖云若辰两句,心里却有些不是滋味。
也不过在大半年前吧,她对云若辰这名义上的女儿并没有太深刻的感觉,只是在尽庶母的义务和她好好相处。可随着云若辰在靖王府内外越发被人看重,黄侧妃的心态渐渐发生了变化。
当然,连她自己都说不清为何会越来越不喜欢云若辰。
到目前为止,她们并没有什么利益冲突啊。可黄侧妃心里这种淡淡的厌恶感,却是愈来愈强烈。
也许是对靖王太过宠爱云若辰感到不满,也许是云若辰在皇帝、贵妃们面前的谈笑自若让她生出了自卑。
习惯常年在靖王府女眷中占据独尊地位的黄侧妃,下意识地排斥云若辰这样耀眼的存在。但她还是能控制住自己的,无论心里怎么想,表面上还是待云若辰一如当初。
除夕的下半天,果然像段贵妃所说的那般,人人都比先前又忙碌了好几倍。
各宫都要放花粉、扎灯山、挂灯笼,又要按时辰放花炮。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在和泰殿里和皇上一齐用年饭的,所以各宫还得负责自己的伙食,太阳还没下山就开始烹饪摆桌。
段贵妃这边还好,她是有资格到和泰殿守岁的,所以清华宫起码比别的宫里清净不少。但静心殿又来了圣旨,说皇上留宗室们在宫里用年饭,段贵妃身为六宫之主只能匆忙赶去安排各项事宜了。
等到天色终于暗下来,和泰殿上的团圆年饭才正式拉开帷幕。

“每上一道菜都要鼓乐鸣鞭,这坑爹的规矩……”
云若辰内心不断吐槽,跟着大太监的指引起立又坐下,坐下又起立,整个人都要不好了。幸好这些日子以来黄侧妃体力好多了,不然肯定撑不住啊。
今儿的年饭属于重要宴会,整套礼仪繁琐无比。尚食局与光禄寺、教坊司都倾巢而出。
宫女、内侍、侍卫们分立和泰殿东西两面,教坊司在殿内外都设乐舞,一时间真是鼓乐喧天。司壶、尚酒、尚食等都在旁服侍。
云若辰侧耳倾听,敬酒、上菜时教坊司演奏的乐曲都还不一样。曾嬷嬷说过,每一项步骤演奏什么曲子都是有规定的,可惜她还没开始学乐器,具体是些什么曲子她完全不知道。
好容易折腾得告一段落,元启帝象征性地说了几句吉利话,并表示既然今年难得“一家人”吃饭,大家就不要拘礼了,好好享受这顿饭吧。
“这还叫不拘礼!”
云若辰真想翻白眼。
和泰殿外广场上,搭着一座极大的鳌山灯,周围又燃着九堆香木,真是异香阵阵。北风一吹,浓郁的香气传入殿中,闻者欲醉。
云若辰低着头,小口小口吃着面前的菜肴,却在轻轻抽动着鼻翼。
这奇特的香气带着浓浓的异域气息,完全不同于她平时在宫里闻到的香料味道。
“皇爷爷,这些香木好香啊,都是沉香木吗?”
云若辰呵呵笑着问元启帝,引来诚王一家的侧目。这丫头居然在用膳的时候问皇上话,太失礼了吧!
元启帝却毫无愠色,还挺温和地和云若辰闲聊起宫里燃香的规矩来。
“哦,这些香木都是成晖郡王今儿送进宫来的?”
云若辰好奇地往殿外望了望,心中却掀起了阵阵波澜。
她终于完全推断出天命教的阴谋了……
果然是大胆又狠辣的毒计!

第五十六章:惊变(二)
夜色渐浓,香风更盛。
旧的香木被焚成焦炭,又有新木堆上,火堆越烧越旺。
据说前朝有位奢侈的君主,除夕一夜宫里就要烧去檀香、沉香二百多车,燃烧时火焰冲天,高达十余丈,整座京城都清晰可见。
不过庆朝的皇帝们还不至于这般浪费,当然这和大庆如今国库并不富裕也有很大的关系……
据说往年只架三座香木堆,今年是成晖郡王新送了三十车香木进宫,是以才临时加到了九座。
也是因为成晖郡王打着远道而来给宫里送香木的招牌,元启帝才没法抹下面子让那些宗室们进宫来和他谈判了。谈判的结果云若辰不得而知,但她想元启帝也不是那么好商量的人,不会一下子就同意宗室们的条件。
现在那些进宫的宗室代表们都被留在熙华宫用晚膳,估计皇帝是在用拖字诀吧?
拖吧,拖过今晚,很多事就不一样了。
云若辰的目光又落在殿外烧得正旺的香木堆上,轻轻咬了咬下唇。
事态……会向对己方有利的方向发展吗?

和泰殿两边燃起一排排牛油巨烛,荧煌如昼。教坊司的舞者们在席前跳着傩舞,丝竹声声热闹非凡,乍一看也像是歌舞升平的盛世气象。
今晚的元启帝似乎比往常兴致更高了些,频频举杯饮酒,脸上笑容都多了几分。
过去他总忌讳着那句“二龙不相见”,既怕自己克死儿子,也怕被儿子们克死,对几个儿子置之不理极为冷淡。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近年来身体每况愈下,老皇帝的想法有了些许转变。
所以今年他才会召集两个儿子带家眷入宫吃年饭,这在过去是绝不可能的。
“皇爷爷,您别喝那么多酒了,伤身呢。”
正当皇帝再次举起酒杯时,云若辰忍不住出言相劝。
诚王这回学乖了,紧跟着云若辰说:“是呀父皇,您要多保重龙体。”
谁知他这马屁又拍在了马腿上。
元启帝把脸一板,从鼻孔里“哼”了声,冷冷地看着诚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