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女性主义-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使用男性的话语,好像不使用男性话语的女性就要受到惩罚;好像女性主义的理论也必须从男性理论中推衍出来,并不是一种基于女性经验的新知识。  批评者还指出,后现代主义是男权制的新的文化资本,例如福柯最喜欢的作家是尼采和萨德 (Sade)。虽然福柯批判了异性恋霸权,对这一所谓性的自然秩序表示质疑,但由于他是一位男同性恋者,所以他没有也不可能看到异性恋霸权对女人的伤害。她们还批评福柯在强Jian者 (男人) 和被强Jian者 (女人) 之间,是为前者辩护的。总的来说,她们认为福柯基本上还是男性中心主义的 (androcentrism)。  有批评者认为,虽然福柯的身体论可以帮助女性主义克服本质主义和生理主义,但是福柯对性别的决定性影响注意不够。此外,他把人仅仅视为“身体”,对个人其他方面的经验过于忽视。还有人批评福柯只强调自我,忽略了他人,好像个人是孤立的。福柯虽然讲到权力和知识的统治致使身体受到制约而成为驯服的身体,但他从未直接提到过“男性统治”这种状况本身,他所讲到的权力总是针对着所有人的。此外,当福柯讲“身体”时,没有把身体分男女,而男女的身体是有区别的。女人的身体比男人受到了更多的限制。女人不仅同男人一样,受到对身体的种种禁制,还要去刻意追求正确的尺寸和体形;如果女人不够驯顺,就会失去男人的宠爱和亲近,会失去获得后代的机会。这些问题从未进入过福柯的论域,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缺失。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书包网
四、后现代女性主义(9)
福柯与女性主义的关系十分奇特,他仅仅表达过这样一个观点,即:女人在同男人的关系中处于生理上的不利地位。除此之外,他从未研究过女性问题,只研究过自我的性别认同。他认为,性别认同不应当成为自我的基础;性实践也不应当成为权力统治的对象,这一权力包括去为性下定义、命令它和为它分类的权力。因此,有的女性主义者甚至认为,福柯之所以受到女性主义的注意,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是一种侥幸,因为他究竟做了什么值得这种注意的事并不很清楚。他不像同时受到后现代女性主义关注的思想家拉康和德里达那样直接讨论过女性问题。有些人甚至认为,福柯式的女性主义 (Foucauldian feminism) 这种提法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一个人不可能既赞同福柯又是个女性主义者。  但另一些人却反驳说,福柯式的女性主义是完全有可能的,因为这二者确有相吻合之处,福柯关注的许多论题都与女性主义关注的问题不谋而合。例如,女性主义者和福柯都看重文化而不看重自然;二者都十分重视性的质量和行为规范;二者都把性的问题视为###的关键领域;二者都把政治的领域扩展到了与个人领域有关的社会经济形式上来;二者都批判生理决定论和传统的人性论;二者都怀疑人文科学中隐含着统治的现代形式;二者都不把知识的增长与进步联系在一起,而是指出,随着知识的一些特殊形式的增长——如医药学,精神病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的发展——出现了一种微妙的社会控制机制;福柯向“性别是自然的”这一观念提出挑战,女性主义亦如是。  比较温和的批判者提出,对后现代主义应当持批判性吸收的态度。一部以《反对福柯:福柯与女性主义之间的紧张关系》为标题的论文集中说,女性主义反对福柯的武器之一就是他对知识和权力的性质提供的与传统不同的思维方法,特别是关于现实与真理、因果关系、自由与体制的关系这些自启蒙时代以来在西方思想史中已经固定下来的想法。正是福柯使女性主义开始怀疑这些一向以为是真理的东西。福柯并未直接向女性主义挑战,其本人似乎还同情女性想要改变目前权力关系的欲望。由于他的著作对于女性主义思想和女性主义政治有着特别的意义,所以女性主义应当特别注重对福柯思想的批判性吸收。  此外,后现代女性主义提出,要防止人们把后现代女性主义搞成一个大杂烩,忽略了许多持有相似立场的人们及其观点之间的差异。巴特勒指出:“许多立场都被归之为是后现代主义,好象它是一系列观点的载体:所有一切都是话语,仿佛话语是某种能构成一切的一元论物质;主体消亡了,我再也不能说‘我’;没有现实,只有再现。这些描述以各种方式被归之于后现代主义或后结构主义,它们二者常常互相合并,有时与解构主义合并,有时又被理解为不分青红皂白地把法国女性主义、解构主义、拉康式的心理分析、福柯式的分析、罗蒂的会话论和文化批评组合在一起。在大西洋的此岸,在最近的话语中,‘后现代主义’或‘后结构主义’一笔勾销了这些观点之间的区别,提供了一个实体,一个名词,容纳了这些观点并使其成为自己的各种形态或变体。”(巴特勒,王逢振,第69页)其实,在这些观点和立场之间有很多区别,不应对它们做过于简单化的理解。    
五、文化女性主义(1)
1、 文化女性主义对女性价值的重估  文化女性主义于1970年代在美国女性主义中出现,它的主要目标是创造一种独立的女性文化,赞美女性气质,限定男性统治文化的价值。主要著作有金堡(Gayle Kimball)编辑的《女性文化:70年代的女性文艺复兴》(1981年),内容涉及在视觉艺术、音乐、文学、戏剧、宗教和政治社会组织中的文化女性主义表达。  文化女性主义主张重新估价与女性有关的价值,开创女性的精神空间,弘扬女性的精神。文化女性主义认同被压抑的女性与男性不同的质量、经验和价值。认为这些是女性地位低下的原因。它不强调推翻男权制,而致力于认同、复兴、培育女性品质,使之超越男权制,弘扬那些被贬低的女性价值。建立女性中心的文化和亚文化环境。因此,文化女性主义又被称为价值重估派。  文化女性主义主张重估女性的重要性,认定女性价值高于男性价值,如果将社会建立在女性价值之上,将使社会变得更加“富于生产力、和平和正义”。它还认为,由于女性所拥有的母性本能,女性在生理上优越于男性。女性的性格特征是人类行为最可贵的形式。它反对男权制社会为女性所贴的反面标签,使用正面框架定义女性。  文化女性主义主张重新估价传统女性的技术和观点,重新估价女性对文化的贡献,超越男性的思维框架。它们批判男性中心的宗教,提出各种女神崇拜的宗教。坎贝尔(K。 Campbell)在《男人不会为她说话》一书中重写了女性历史。凯勒(E。 F。 Keller)的著作使人们重估基因学专家麦克林托克(Barbara McClintock)的工作,写作了一部更加完整、更加准确的科学史。  文化女性主义主张重估女性的活动和伦理特征。吉利根重估女性的关爱价值,认为男性只看重公平和个人权利,而关爱并不比公平低下。吉利根提出:女性的关怀伦理、母性思维、和平和关爱是最有价值的伦理。如果我们能够将女性的形象确立为社会保护者的形象,高扬女性和母性——关爱、养育和道德感,社会将会变好。因此西方出现了母性运动。母亲的经历具有双重意义:它既是女性自身的经历,又是男权制的经历。  文化女性主义认为,由于自然(生理)和养育(社会化)过程,或由于二者的结合,男女两性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女性注重建立和保持深入的亲密的关爱的关系;男性更愿意表达其个人性和对他们所属物及他人命运的控制。文化女性主义拒绝男性气质对政治权力、经济地位和医学专业的追求,希望改变竞争的制度关系,将个人利益导向合作的制度关系,以达到共同目标。女性编织亲密关系的能力是女性在私领域和公领域都拥有的能力。文化女性主义所主张的女性建构知识策略是,将分离(线性的、权威基础的)与联系(同情、个人基础的)结合在一起的模式。  文化女性主义在某些方面与结构主义女性主义有重叠。结构主义女性主义认为,女性与男性不同,但不是先天而是后天建构而成的。女性留在家庭中的传统使她们更富于养育性、支持性、合作性。文化女性主义从立场理论出发,为女性争取特殊法律保护,要求法律承认,由于只有女性生育,男性不生育,因此只有女性才有与此相关的特殊需要应由加以法律保护。这种新的法律实践的一个副产品是将女性的价值观推广到整个社会。  2、 文化女性主义的女性优越论  文化女性主义的观点有过一个演化的过程,其女性优越论的形成也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个演化过程可以被概括为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她们主张消除和减少男女两性的生理差异,以便消除性别歧视;在第二阶段,她们谴责男性的生理特征,主张排斥和脱离男性;在第三阶段,她们转而赞美女性的生理特征,主张女性的生理优越和道德优越。  在否定男性本质之后,文化女性主义进而肯定女性的本质。此时她们认为,即使男女两性差别的生理基础真的被铲除了,还是不能保证女性就一定能够获得解放。因此,她们不再主张铲除两性的生理差别,而是去赞美女性的特征,呼吁整个社会和男性重新评价和接受女性特征。  文化女性主义不像自由主义女性主义那样认为女人同男人一样是由于她们分享了那些男性的能力,而是赞美女性气质中的独特之处,她们认为,这些特征不仅不应当被否定,而且应当大力肯定,并认为男人也应当接受和培养这些女性特征,例如被动性,乐于照料别人的抚育性,富于感情,对他人的依赖等。她们为此列举的原因如下:被动性可以避免人与人的暴力冲突;抚育性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