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帮扶苏当皇帝(系统)-第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空间不说,还要时时刻刻的担心着来自四国的侵略和威胁。虽然这之间曾经因为兵器之力称雄一时,但毕竟只是昙花一现。
    韩国的每一任君王,都处在这样的忧心之中:如果周围四国中的两国不和,他要担心这两个国家打起来殃及池鱼。如果有两国关系很好,他又要担心这两国联合起来侵略自己。一旦周围的国家出现争端,韩国首先就要面临他们的侵占和欺压,长此以往,自然给人瞻前顾后,胆小怕事的感觉。
    然而无论如何,韩国始终存在了一百七十多年的时间,而每一任君王,也都尽心竭力,保持韩国领土的独立。
    耗费几代人心血的成果,最终一朝为秦大秦铁骑踏破,国土沦丧,君王惨死。对于韩国的遗民来说,这自然hi刻骨之恨。尤其是像张良这样,出身韩国大贵族,在这一次亡国之战中,不知有多少亲戚故旧死去,让他怎能不仇恨大秦?
    而此刻,听到荷华提起他的旧主,张良也知道,就算自己如何辩白,也都没有用了。所以索性不再掩饰,直接将自己的仇恨和厌恶明白的表露了出来。
    面对他这样的态度,荷华忍不住挠了挠头。
    其实她对张良还挺佩服的。因为在这个时代,人的国家之念,似乎还比较淡薄。毕竟大家原本都是从周国分裂出来的,往上细数,说不定几百年前还是一家人。在这方面,表现得最为明显的,便是那些谋臣智士们。他们学了满身的能耐,最期望的是能够找到一位明主辅佐,至于是哪个国家的,反而不那么重要。
    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往往经常出现这个国家的人在那个国家做官,而且很得皇帝信任,位极一时的情况。
    比如现在大秦的丞相李斯,他原本也不是秦国人,是以客卿的身份来到秦国做官,然而现在,却已经是大秦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统领群臣。
    但是张良跟这些人却不同。他同样是个谋臣,被称为谋圣的他,智慧和眼光都不必怀疑,所以他不可能看不出韩国的积弊,不可能不知道,韩国就算不被秦灭掉,也可能被别人灭掉。
    就像同样身为韩国人,甚至还是王子的韩非子,在韩国灭亡之后其实也是打算效力于秦的,奈何他跟李斯不和,最终才会被下狱处死。
    毕竟在韩国灭亡之后,所有人都是秦国的子民了。只要张良愿意,他可以在大秦做官,而且可以做得很好。如果他不愿意做官,也可以隐居乡野,著书立说,悠然一世。
    但他选择了最艰难的那条路,刺秦,反秦,为韩国复仇。
    这是一种近乎迂腐的执念,但是……荷华个人却更加欣赏,乃至偏爱这种执念。在“爱国”这两个字面前,别的任何理由和借口,都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
    上辈子张良命好,正赶上了胡亥□□,官逼民反的时候,然后顺利的辅佐他的恩主刘邦登上了帝位,也算是彻底推翻秦朝,为韩国报仇了。
    但是这辈子,荷华不会给他这样的机会。但是与此同时,她又觉得,张良满身才华,一腔抱负,如果就这么抹去了,太过可惜。
    所以她是有心要帮扶苏把这个人纳入麾下的。奈何张良这样的态度,却是有些油盐不进,让他无从下手。
    不过荷华还是不打算放弃,她继续耐心的劝说,“以张先生的智慧,想必也很清楚,就算不亡于秦,恐怕也很难存续,迟早都会走上这条路的。何况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自然之道,无法反抗。既然老天让大秦一统中国,自有其道理,若是张先生你能放下成见,便会知道,统*,一文字,结束分裂内乱,才能让天下大治,百姓安居乐业。”
    要让张良不再仇恨大秦,就要把韩国灭亡的责任推给别人。“自然之道”就这么背了黑锅。
    张良闻言,神情一怔。他低声念叨着“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一句陷入沉思,连周围有其他人都顾不得了。
    荷华心中得意,这可是《三国演义》中的经典名句,不知道集合了多少古人的智慧才凝结出来的大智慧,也难怪张良这样聪慧的人,听了之后,立刻陷入纠结之中。也许等他想清楚之后,扶苏身边就能够多一个谋士了。
    话说太子詹事已经由吴选担任,是因为他跟在扶苏身边的时间最长。不过还有一个太子詹事的副手,太子詹事丞的职位空着呢。
    刚才荷华说的这一番话没有避着人,这里都是聪明人,很快就明白了她的目的。
    扶苏微微挑眉,看向荷华,“你对他这样看好?”
    荷华眨了眨眼,总觉得扶苏这个问题似乎还有其他的深意。她想了想,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细细解释道,“张良的能耐公子应该多少也知道些吧。若是能为公子所用,不知要节省多少心力。再说现在公子身边的人,毕竟还是太少了。”所以多多益善嘛。
    项羽也道,“虽然不知荷华姑娘为何如此看重这张良,不过太子殿下身边的人,的确不多。”
    目前已经被荷华挑出来的那些人,除了萧何之外,没有一个是留在扶苏身边的。都被他打发到了其他的地方去。但是在经过了今日之事后,项羽也觉得,他身边的人太少了,不太保险。尤其是在武力这一方面,如果今日自己不在,那就危险了。
    而这个张良,既然能够安排出这样的刺杀来,险些成功,足见是个人才。虽然他本人没什么武力,但是如果把人员安排交给他,应该无忧。
    只是这个人能否劝降,还是未知之数,所以他也没有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扶苏见状,不由笑道,“看来你们都十分看好他,既然如此,我就再给他一个机会。”
    说话间张良已经回过神来,看向荷华的神情又是一变。如果说以前是因为荷华是扶苏的女人,所以得他高看一眼,那现在就是将荷华当成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而不是谁的附庸。
    “难怪太子殿下这样看重姑娘,连来北疆都要带上你,在下佩服。”张良叹道。
    荷华囧。她能说来北疆这事儿是她自己偷偷来的,为此还挨了扶苏几顿骂咩?这真是个美丽的误会,她还是不要解释了,就让别人这么以为吧!
    扶苏闻言,看了项羽一眼,项羽便亲自走过去,将张良身上的绳索解了下来。然后扶苏才道,“其实以先生大才,天下何处皆可去得,若非必要,我也不想与先生为敌。只是不知道是否有幸,能得先生帮助教诲?”
    这算是将姿态摆得极低了。也是看在荷华的面子上,不然扶苏就算高看张良一眼,也不用这样做。
    不过饶是如此,张良也没有立刻答应,他脸上露出几分迟疑之色。今天发生的事情,听到的话,对他的冲击都比较大,他还需要细细的思量一下,整理清楚,才能知道答案。
    好在扶苏也不强求,没听到回答,就请他在行辕里住下,还特意将萧何叫了过来,让他安排张良住下,平日里就由他陪伴张良,有什么事情不要怠慢了。
    见此情景,荷华忍不住一笑。张良跟萧何也见面了,不过,他们的命运跟从前完全不同了,也不知道刘邦知道了这件事,心里会怎么想。
    不过现在的张良,对刘邦来说就是手下的一个刀笔吏,有和没有,大约差别不大吧?
    ……
    始皇三十年夏七月,朝廷派来修筑长城的民夫终于到了。虽然扶苏是打算要将长城推到阳山一带,但是那里比基尼刚还不是大秦的地方,所以只能暂时搁置。
    但这也并不是说他就没事情可做了。因为长城非常长,从陇西起,经北地,九原,云中,雁门,代郡,上谷,右北平,辽东等八个郡,横跨大秦北面所有疆土,之前扶苏虽然将工作重心放在了与匈奴接壤的九原北地一带,但是其他地方毕竟也要修筑长城,不过因为只需要将原本的拒胡长城连起来,所以工程量并不大,扶苏也没有亲自去考察,只是派人前往。
    但是现在修筑工作既然要开始,扶苏也不能继续消极怠工,要前往巡视,检查修筑的工作和成果。
    于是现在有个比较严重的问题,要不要带上荷华?
    虽然扶苏曾经在心里暗暗发誓,以后不论走到什么地方,都一定会带着荷华。但是此去路途遥远,千里跋涉,条件十分艰苦,他不忍荷华跟着自己去吃苦。但是要把荷华留在九原,他更加不放心。
    为此揪心了好几日之后,扶苏索性叫来荷华,将此事告知于她,让她自己选择。
    荷华听了这个事情之后,双眼闪闪发亮,毫不犹豫的道,“我跟着公子去!”
    扶苏:不知道为什么,听了这个答案之后丝毫不感觉意外,并且心情也不错呢。
    不过他还是施施然问道,“为什么一定要跟去?你应该知道,这一路其实没什么危险,况且跋涉千里,风霜雨雪,十分辛苦。我却不愿你受此劳累。”
    说这话的时候,他坐在荷华身侧,握着她的手无意识的摩挲。纵然是炎夏七月,他的手也微微泛着凉意,荷华原本就已经习惯了这样的亲近,这会儿为着怕热,更是不会在意这些,反倒叫他占尽便宜。
    也许是看透了扶苏心中真实所想,荷华忍不住笑道,“如果我真的不去的话,你不会生气?”
    扶苏惩罚性的捏紧了她的手,不忿的问道,“还学会试探我了,嗯?你若不去,我自然也放心不下,所以难以抉择。”
    “难怪让我自己选。既然如此,我选了跟着去,怎么你看起来好似又不太高兴?”荷华笑着打趣他,“我本来就是跟着你到这里来的,你去哪里,我就去哪里。”
    说完微微垂了头,两颊上渐渐漫上了火辣辣的感觉,看在扶苏眼里,便是一片嫣红。
    他深吸了一口气,才堪堪忍住了想要将她纳入怀中的冲动。
    还不是时候,扶苏告诉自己。这是他选定的妻子,在他们成婚之前,可以亲近,却不能狎昵,否则未免显得不够尊重,反倒把她的一片真心轻贱了。
    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