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鬼吹灯之牧野诡事-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20节:林蛙

  我曾听一位客户讲他老家五六十年代度荒年的经历。他说农作物历来有个春种秋收的时令,乡下有句民谚道得好:“神仙难过二八月。”那时节正是地里青黄不接的日子,老百姓们靠山吃山,便时常去山里捉“虾嫫”,山沟子里有几道淤泥河,每当暴雨之后,山上便有许多大虾蟆为了躲避洪水,都从淤泥河里逃上山坡。

  当地人说的“虾蟆”,就是咱们所说的“蛤蟆”,淤泥河中的蛤蟆,因着水草丰厚,都生得又肥又大,雨后大群蛤蟆蹿上山坡,正是村民们解决粮食问题的大好时机,一个人拎几条麻袋上山,随手去抓蛤嫫,一天下来,能装满几大口袋,家中吃不了这许多,便趁着蛤嫫兀自鲜活、尚未憋闷而死的时候,运到城里换些油盐茶叶。城中酒楼饭馆里有讲究的做法,放在砂锅里用花雕煨了,文火慢炖,加入冬菇、火腿、笋片等物相佐,整得香熏可口、五味调和,专给那些使得起钱的达官贵人享用,也算是道上册在谱的名菜。

  普通人家只不过是用大锅将水煮得滚沸,那些活生生的肥大蛤蟆,也并不用宰杀洗剥,趁着活蹦乱跳猛性不消,直接抛进滚烫的水里,不等它们跳出锅来,就用锅盖压住。这时就听蛤蟆们在锅中挣扎扑腾不休,须臾之间,热水滚开起来,锅里异香扑鼻,揭盖看时,被活活煮熟的蛤蟆,每只都是张口瞪目,紧紧抱住一块土豆或萝卜,盖因蛤蟆在锅里被水火煎熬,死前痛不可忍,有万般的苦楚,只好拼命抱住了土豆或萝卜,至死不放。

  乡间吃煮蛤蟆,惯常都使这般残忍的法子,将热腾腾的死蛤蟆拎出锅来,连同它怀中的土豆萝卜—起啃吃,味道鲜美胜似肥鸡。

  当时我并不太相信这种说法,毕竟从没听说过蛤蟆可以这么吃,下锅时不洗不涮,连内脏都不去,吃完了能不得病吗?

  直到前年春节,我坐火车去大连,在车厢里听两个大学生聊天,其中一个家里就承包了一条河,每次下过雨,全家老少都会拎着水桶去捉蛤蟆,吃法也同我那位客户朋友说的很接近,这是他们当地的一项重要副业,一年到头能够增加不少额外收入。我觉得很好奇,就向他详细打听,这才知道原来是一种“林蛙”,营养价值很高,可以出口到日本等地。

第121节:眼力

  听我家里的长辈讲,我们家在清末民初的时候,最为兴旺发达,这里边也有一段很传奇的创业故事。

  我祖上是个包工头,土木工程都能做,手艺很精湛,但实际上手底下只有十几个工人,因为这个行当竞争非常激烈,又身处社会底层,没有任何背景,揽不到大活儿,只能起五更爬半夜,零敲碎打修修补补,赚几个辛苦钱养家糊口,也是整天啃窝头咸菜度日。

  当时天津卫的租借地很多,到处都是领事馆租借地,从哥特式到巴洛克式,从罗曼式到拜占庭式,中世纪的南欧风格、19世纪的折衷主义风格,可谓万国风格,无所不包。

  有一次,英国营盘里挂出个告示,原来是修铁路的时候要在山里打条隧道,英国人决定公开招标,凡是社会上的施工队,都可以参加投标,怎么投标呢,就是估计一下整个工程的费用和周期,拿出一套具体方案来,英国人看哪个合适,这项工程就包给哪家。

  谁不想赚英国人的钱?一是英国人开的价码高,二是没听说英国人有拖欠工资的习惯,于是各方施工队争相赶来投标。

  张记自知竞争不过人家,也没存太大指望,只是想跟着长长见识,队里有个老师傅,跟着到现场一看,觉得那山有些古怪,回来就跟掌柜的说这工程可以包,然后就投了标。

  英国人看所有工程队提出的方案和计划,都差不多,惟独张记的投标书,费用和周期仅是别家的五分之一,就将工程包给了张记施工队,其余那些家都挺不服,也不相信费用和时间能压缩到这种限度,大伙就等着看热闹吧,看看张记究竟怎么折腾。

  原来张记的老师傅懂得地理形势,实地勘测时,拿眼一看那山体结构,就知道是座“沙板山”,外边是石头壳子,里面全是沙土,要凿条隧道还不简单?以别家估算的费用和周期五分之一,已经是往高处说了,因此很快竣工,而且活儿干得很漂亮,英国人大为赞叹,以后就算认准张记了,大小工程不再对外招标了。

  张记也就是由此起家,当时还特意打造了两把太师椅,用来纪念这件事,一直保留了许多年,我小时候曾亲眼看过这对椅子,对其深沉典雅的质地记忆犹新,后来因为我家一个亲戚欠了债,只好忍痛割爱把这对太师椅让给了别人,估计要是留到现在,那可值老鼻子钱了。

第122节:拔鸡眼

  游医指的是流动的土郎中,没有固定的诊所,全套家当就一个破木箱子,里面有些瓶瓶罐罐,再挑面幌子,上写“家有祖传秘方,专治疑难杂症”之类的字样。

  江湖游医从古就有,直到现在也能见到,因为现在医疗体系完善,江湖游医那套骗人的土方子逐渐没人信了,所以这类人只能做些“小活儿”,诸如点个痣、拔个鸡眼什么的,表面上看着很简单,里面的水却不浅。

  我家附近就有一位游医,常年摆个摊子,最拿手的绝活就是“拔鸡眼”,卫生不卫生先不提了,据说手艺倒还不错,另外大医院里对拔鸡眼一类的小手术不太重视,没人愿意做,因此他不愁没有主顾。

  游医收费也不高,有个主顾来了一寻价,他便说:“不管是点痦子还是拔鸡眼,都是一个三块钱,肉刺一根十块钱,早几年一块钱,更早的时候还便宜,以前报纸还五毛钱一份呢,现在可都是一块钱一份了,水涨船高嘛,没办法的事。”

  主顾一听是这么个道理,再说三块钱确实不贵,到医院里去挂个号至少也得三块钱啊,就坐下来脱了鞋袜,让那游医拔除脚底的鸡眼。

  所谓“鸡眼”,是由长期摩擦或受压引起的角质层增厚,有角质中心核尖端深入皮内,基底露于外面。如果鸡眼尖端压迫神经末梢,会使行走时感觉疼痛。说白了就是脚底下生出一个圆锥形肉垫,一走路就会觉得很疼,就像穿了双不合脚的鞋子,要多别扭有多别扭,鞋小裤裆短,谁难受谁自己清楚,可没长过的人,还真难想象这种感觉。

  那游医果然使得好手段,抹了些药水,一刀就剜下一个鸡眼,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也不会使人感到疼。

  最后一数剜出来二十多个,一个三块钱也得六七十块钱了,但那主顾落得脚下轻松,摸出钞票欣然付账。

  不料那游医却说,且慢,六十块钱您可走不了。他不紧不慢地数了数,张口便要四千块钱,吓得那主顾险些心肌梗塞,脚底下不疼了,心疼。

  原因是鸡眼和痦子都分公母,母的里面有许多肉刺,不拔的话越长越多,拔除了能永绝后患,一根肉刺十块钱,拔掉一个母鸡眼,少说一百块。

  其实根本没这么回事,游医用的药水可以腐化角质层,本来是一个肉垫,被药水侵蚀之后,就变出几百根粉红色的肉刺,他就指着赚这份黑钱,而且告到哪里也都有理,事先说好了一根肉刺十块钱的,知内情的人,到这儿只能吃哑巴亏了。

第123节:黄大仙

  我有一个远房表哥,以前经常在一起玩,后来他进了部队,开始了军营的生活,这让我非常羡慕。

  春节的时候,大家还都是一样相聚在一起庆祝新年,我们都已经长大成人,所以再见面都会聊一聊生活工作上的事情,他通常给我讲一些部队上的事。有一次讲了一个比较离奇的事情,使我印象很深。

  他驻扎在某团的野战部队,操练模抢射击都是很平常的事情,但是如果能赶上演习,也是让他们兴奋的一件事。有一次由于部队搞军事大演练,需要在演练场地挖掘一些壕沟来进行对抗,表哥接到了这个命令,并派出他们连队执行这项任务。在部队中流行着一句口号,不仅要有过硬的军事技能,在生活中也要做一个强者。所以在部队里除了军事训练外,这些体力活战士们也早已经习惯了。这次给的任务期限是3天,壕沟必须挖好。挖制的第一天很顺利,到了第二天的清早,大家都在忙自己的事情,忽听一声叫喊,只见一个小战士脸色苍白,双手颤抖,原来他挖到了一个黄鼠狼的窝,而且用工兵铲将一只母黄鼠狼拦腰切断,黄鼠狼当场断气。小战士操着浓郁的山东口音哆哆嗦嗦地嘟囔着说,黄鼠狼在他们老家是大仙,这下惹到了黄大仙肯定会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旁边的班长不停地安慰他,可这小战士还是感到很恐慌,就在紧张的氛围中度过了剩下的两天,但一直很平稳,也没有什么怪事发生。

  回到驻地后的晚上,班长回来换班站岗,接下来该是那个小战士执勤,班长回来叫醒了他示意该他去上岗,然后倒头就睡下了,没过多久,小战士突然跑回来叫醒班长,说又该他去站岗了,班长和他说了半天他也不理睬,只是不停地重复着同一句话,而且眼神发直一动不动地盯着前方,班长觉得不对劲,就把大家都叫了起来。

  这时候小战士开始发狂,胡乱地摔打吵闹,大家把他绑起来,拼命地摇晃试图让他清醒,却没有任何作用,随后小战士的声音眼神也变了,居然说要为死去的母黄鼠狼报仇,接下来便倒地不起,被战友们送到了医院。经过几日的休息,他的身体逐渐康复,再度询问起当时的情况时,小战士却已全然不知。医生说是他精神太过紧张,导致自己出现幻象支配自己身体做某些事情,所谓失魂落魄,是梦游的一种症状。

第124节:吊坠

  2006年公司组织我们到云南旅游,坐长途中巴车从泸沽湖前往丽江,前天下了一夜的雨,路况很恶劣。

  司机开车前让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