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八零年代-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重生八零年代》作者:夏季里里

文案:
清末,昆溪世代书香张家老宅的张晓云,死后重生到了80年代。为了守护张家最后一点根基而嫁给军人周城的故事。

内容标签:重生 铁汉柔情 婚恋
搜索关键字:主角:张晓云周城 ┃ 配角:沈秋阳韩馨 ┃ 其它:


 第一章 重生、决定 (小修)

    重生18年了。张晓云执桃木梳的手指慢慢放下了,静静看着菱花镜里的自己,仍有种不真实的感觉。曾经上一世经历的种种,恍若南柯一梦。

    昆溪是江南有名的水乡,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昆溪人家因水而筑,粉墙黛瓦的深宅大院,雕梁画栋的临水小阁,比比皆是。尤以张晓云所在张氏老宅,屹立在昆溪上游,气势非凡,历经百年风吹雨打,风姿依旧。

    张家为世代书香,祖上出过很多大官。一直到清末,身为张家长房长女的

    张晓云身死之际,仍为昆溪本地的名门望族。

    然再大的官在乱世来临之际也没有用。

    清末往后,长达百十年的动荡不安 ,悄然消耗了张家的元气。待张晓云百年重生后发现,在昆溪,偌大的张家俨然日渐式微。

    虽自从重生之后的十余年里,张晓云竭尽办法地维护日薄西山的张家,但经十年□

    重点“照顾”后的张家 ,还是落败了。张晓云和张家那位精明的老太爷都知道,这一代的张家没有可当大用的人。张晓云的爸妈不过是人民教师,张晓云上头的两个哥哥还是没出过校门的学生,根本没有那个能力撑起整个张家。而没有自保之力的张家将犹如拔去了外层的蚌肉那样仍宰割。旁的不说,光占地几十亩的张家老宅就够招人眼红。更别说后山几百亩上好的茶园。所以张家急需外援,来打退一些别有用心的眼光。80年代,有钱的不如吃公粮的。经介绍从B市过来相亲的周城就这么入了张晓云的眼里。

    周城这人,家境很不错。家里父母都是国家干部,周爸听说在B市,还是一个挺大的官。而周城本人也是一名在职军人,生得人高马大,硬朗正气。除了年龄有点大外,在张晓云看来算是的对象了。不过话说,在张晓云这个内芯是清朝古人眼里,见多了人到中年还娶美娇妾的事情,真没把周城大自己近一轮的年纪放在眼里 。

    嫁给周城,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上苍既然让自己重生在张家,自己的命运怕是早与张家紧密相连。百年前的张家如何,百年后的自己无论如何也要看着张家走下去。

    小阁楼上,菱花镜前,张晓云拿起桃木梳,又珉了珉额边的刘海,确保头发无一丝紊乱后。才走到一旁的雕花香木大柜里,取出为老太爷做的襦衫,折叠整齐拿托盘装了,才带上阁楼的小门,沿着长长的走廊,慢慢往后院去了。

    张家老宅为明清时期张家老祖一代代精心营造的居舍。外围高大厚实的马头墙使老宅免去战火和硝烟的洗礼,又在□期间保护老宅内部免受冲击 。大宅占地近三十亩,多则九进七落,与园林巧妙结合。分为西园、中园、东园。园内亭台楼榭临水而建,小桥流水纵横蜿蜒,庭院深邃,花木繁盛。

    张老太爷即张晓云的爷爷,年纪大了,又经历了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身子骨有些垮了。自□结束后,老人就一直在东园的“归田园居“ 修养。家里人也尽量不拿外面的烦心事去打扰了。 

    穿过戏雨亭往前走,左转弯,长廊的尽头,有一小花园。彼时,绿柳已抽出绿色的枝条,几丛矮松郁郁葱葱,前些年新移植的几株牡丹俨然已吐出了几朵小小的苞蕾,只等时机一到便绽尽芳姿。

    张晓云的爷爷张远行正在花圃旁的一方石桌上,用墨笔蘸着浓墨,在宣纸上画着一旁快要枯死的老墨梅枝干。整个过程,没有停歇,将老墨梅在生机盎然花园中的衰败,表现的淋漓至尽。

    停下笔,张远行没有说话,依旧看着这幅墨梅图。张晓云上前一步,把托盘放置一旁的石凳上,也细细观摩起了墨梅图。

    良久。

    才抬起头来,抿了抿嘴,轻声说道:“爷爷,我已经决定了,。”头发 、胡子已然须白的张老太爷张远行显然已经知道自己才18岁花一样年岁的孙女说的是什么。他没有说话,只是微微侧了一下身子,看向了花园另一旁假山石。

    在他心里,并不好过。老头一辈子与天斗,与人斗就从来没有退缩过。哪怕在□时期被批斗,被游行示街也从来没有怕过。唯独在这时,却不敢看孙女那张还带着稚气的小脸和纯真的眼眸。

    说到底还是为了张家啊。老头发出一声叹息,转过身,沉默地看着,石凳上黑色襦衫上精美的绣文。

 第二章 来临 相见

    “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昆溪水乡,舟桥相连。想要入镇,机动车辆只能在镇外的桥头停下,到桥头下的水码头,乘小船溪行。

    80年代,在连自行车都少见的昆溪。当汽车特有的长长的鸣笛声在桥头响起时,大半个昆溪都轰动了。人人都想看一看只有电视上才有的汽车,长得是啥摸样。穿着开裆裤的,光背子的小孩耷拉着鼻涕,齐窝蜂地挤在车屁股后面,瞪大眼睛,看着黑色小轿车考究的车面映出的人影。旁边临水人家闲事的也拉长脖子,热切地瞅着热闹纷扬的桥头。

    黑色烤漆的车门一打开,最先下来一个,身着墨绿色军装的高大男人。

    只见他有着和南方水乡人不同的蜜色的肌肤和高大的身材。棱角分明的脸加上一双沉寂的眼眸。即使看到那么多人围着自己,眼神也没有波动一下。只是沉默着迈着大长腿,绕到车的另一边,打开车门,让车里的人下车。

    这个沉默高大,看起来不好接近的男人就是周城。已经快30岁的周城,知道自己是时候需要组建一个家庭,生一个孩子了。每次从军区回家,周爸周妈欲言又止的样子,让他知道,不能再继续这么下去了。即使过去如一堆腐烂的伤疤曾让他痛得麻木,让他斩不断,忘不了,那就把它放在心底的最底层吧。在夜尽天明之际和满室的烟尘中,周城打开房门,做出了决定。才有了这次相亲之事。 

    “吴树依依吴水流,吴中舟辑好夷游”。

    周城和周妈妈坐在小船上。在柔和的晨风和氤氲的水汽中,沿着曲曲折折的水巷,划破一汪绿水,徐徐北上。迎面而来是,被雨水侵蚀斑驳的石拱桥,两岸随着小风飘飘荡的垂柳,以及掩映在绿树繁花中,粉墙黛瓦的明清风格的古民居。

    在暖匝匝的阳光下,驳岸上,有在藤椅上慢慢摇着藤椅晒太阳的的老者;有沿街摇着拨浪鼓,拖沓着长音叫卖着小吃食的货郎;有沿河街,跑来跑去,脑袋后留着挂着铜钱长长小辫,戏耍着玩的小孩;水淋淋的码头台阶上有一边大声交谈一边用棒槌使劲敲着衣服,忙着洗衣的主妇…

    周城静静地看着这一切,水乡小镇的安静祥和,让他的心里感到一阵重未有过的平静。年轻时的热血和留下的代价,让他的心头一直宛如压了一块沉重的包袱。有多久没有这么轻松了呢?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了。

    坐在船上的周妈妈,一直在留意儿子的表情。她看周城一路上沉默着脸,心就一直揪着,生怕儿子会中途反悔不去相亲,那样双方都会很难看的。然现在看周城上了船,周妈妈心已放下了一半。脸上也渐渐有了笑意。

    侧耳仔细听着,这次主导相亲的人,也就是是张晓云的大姑,一个昆溪本地的女子。细细说着张晓云及她家里的情况。

    小船溯源而上,缓缓渐近张家的水码头。在船头已然能看见临水而建的张家老宅。

    整个张家老宅掩映在绿树繁花当中。高大的马头墙,飞翘的观音兜山脊,高低错落的屋脊房檐,气势宏伟乌黑色的沉水大门雕着铺首衔环的椒图,之上是书有“诗礼传家”的玄色漆地真金字匾。以及门前两尊硕大光静的石鼓,黝黑地反着光。

    眼前保存得如此完好,没有随岁月变得沧桑,惟余下历史的厚重。看起来依旧宏伟大气的张家老宅,可见张家作为世代书香世家,的底蕴之深厚。

    为了这次相亲,张晓云的爸、妈,几天前就开始忙碌、准备了。迎客用的正厅重新打扫、装饰。又从家里很少开启的内库淘了几件古董大花瓶,插上新开的鲜花,摆放在角落里,增加生气。招待周城他们用的茶水、吃食也是用最好的,早早的备下了。一家人又重新换洗了一身新衣裳,才老早打开大门,在门口等着了。

    这相,张晓云一家子已经看到在船上的周城一行人了。同样的在船上的周城和周妈妈也看到了等候在门口的张晓云一家子了。

    张晓云没有随张爸张妈等在门口,而是在正厅待着。这是老爷子的意思。即使张家没落了,自家的孙女也不能没有女孩家的矜持,平白让人觉得不尊重。

    所以,只有张晓云的爸、妈和两个哥哥在门口等着周城他们的到来。让没有看到张晓云样貌的周妈妈有些失望。 

    小船蹼一靠岸,张晓云的爸、妈就迎了上去,经过简单的介绍后,就寒暄着把周城及周妈妈让进了大门。穿花拂柳一路在前面带路。 

    张家老宅正厅前是一片挖成半月形的荷塘。彼时,还没到荷花开放的季节。满塘只是层层叠叠翠绿的荷叶和几只悠闲在水面上觅食的水鸟。

    此时,张晓云正坐在荷塘边的石凳上,手拄在石桌上侧着头,出神地望着着水面上觅食的水鸟。小小的白色鸟儿长长的细腿,划破平静的水面,溅起一道道小小的涟漪飘荡开去。 一如张晓云此时并不平静的心情。 

    张家已经历经几百年的历史了。没有消湮在历史的长河中,是一代代张家人的心血维持的。身为张家人,张晓云知道自己需要为家族联姻,来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