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黑太阳-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世代的人畜,滋润着两岸大片的良田。这道泉水绵延数百年,所冲刷出来的河道被称作鲍河。

有人肯定会问,都知道这儿方圆几十里根本没一家姓鲍的,怎么会把这条河道称作鲍河呢?就是关于〃姓鲍〃这一问题曾产生过一个笑话;在光县很〃普及〃:那是温吐噜闹的___温家从河南逃荒到光县城;想到鲍河落户;温吐噜想当然地认为;只要打听到一个姓鲍的;就不难找到鲍河了;于是逢人就打听这一句;他们一家人在一个饭馆吃饭时;温吐噜就问给他端饭的女服务员:〃请问你姓鲍吗?〃服务员脸一红;以袖掩脸;扭身跑了;温吐噜又找到厨房问大师傅:〃请问你姓鲍吗?〃大师傅愣了一下;回答说〃不姓〃;温吐噜还不死心;追问:〃哪你妈姓鲍吗?〃大师傅一听;回他一句:〃你妈才行抱呢!〃掂大勺就要跟他急。

其实鲍河根本没有姓鲍的;而之所以叫鲍河;原因是这样的:就是因为当年人们在给那相公挖穴时,竟意外发现了一口古井,便清浚泉眼,在淤泥中翻出一块古碑,那碑正面刻“鲍井”二字,背面详记史实:齐桓公率八国之兵伐楚,军队在此扎营,军马急需饮水,便派大将鲍叔牙负责掘井,数万军士日夜挖掘,在营中垒砌了两口深井,齐桓公亲口赐名鲍井。可想而知,大军之力,自非一村之力可比,挖出来的井自然即深又阔,下及石壳,连通银汉,纵使沧桑之下井塌碑陷,也有泉水洇出。自明代发现鲍井后,从那儿发源的泉水所冲刷出的河道自然就叫鲍河了。

1968年,光县人民政府组织全李镇的群众在李湾会战,把伏龙山和九里岗绵延的弓形上拉上一根“弦”,筑起了一座长长的坝堤,把泉水蓄聚起来,也抬高了水位,使它更充分地造福群众。

坝竣之后,仅两日两夜,满盈盈一坝绿玻璃便镶嵌到群峦之间。群众在坝里养鱼。至于坝外:高处筑梯田种稻谷荸荠,低处挖堰塘种藕植菱。神奇的是,这泉水育出的作物特别好吃。单说这里出产的稻谷做出的米饭,端上桌就打鼻子香,不要菜,人人能吃三大碗。

坝竣之日,县委屈书记正式给这个小山村定名为鲍河七队,并在堤上栽了七棵垂柳,以记其事。柳树天生喜水,栽在这里正投其好。七棵柳不几年就长成了大树,枝叶郁郁苍苍,披披拂拂,蔚为风景。站在山梁上看坝,俨然一派青云汲水,更像七仙女临镜梳妆。由于七队的山美水美,更加上柳美,远乡近里的人们便不约而同地称七队为柳沟,以前的李湾鲜有人提,便渐渐被淡忘了。

据老人们传说,隋朝末年,有一位客商从现在的柳沟经过,觉得累,于是坐在村中的一棵榆树下歇歇。他背靠树干睡着了。不知睡了多久,竟恍恍惚惚作起梦来。梦中他看见一头大野猪正在舔他的脖子。他能真切看到那野猪:毛如松针,根根直立;獠牙参差,黄垢斑斑;大嘴翕张,涎水涌流。几欲要咬断他的喉管。淅淅沥沥吓了他一身冷汗,从梦中惊醒,伸手往脖子里一摸,摸到一个小疙丁,拿到眼前一看,是一只猞子,已吸了个半饱。他正准备手指一动把它拈死,却突然念头一转,没拈。有句话说,天下事成于初念,败于转念。他大起童心,从身上掏出一片纸,把猞子折叠在里边,揉成阄儿,塞到身后的树洞里。

三年后,那客商又从此地经过,又靠在那棵树下休息。无聊中,他圆圈斜眸,突然看到那个树洞,笑了——那种种豆得豆式的笑。树洞让他记起三年前他曾在这儿藏了一只猞子,今日正好看看它是死是活。他找了个树棍儿把纸阉拨出来,边绽边想:它死的可能性大些,因为三年了,不吃不喝,早该饿死了。绽开,猞子依然还在,把它倒在左掌心上,细看端详。他见它已饿成了一个薄皮皮儿,翻来倒去也不动,想必是死了。

由于赶路疲乏,看着看着,倦意袭来,不由得他头一耷拉,昏昏睡去。一睡非小,千年的种子让他焐发芽了,万年的蛤蟆让他暖活了。

不知睡了多久,睡梦中他觉得掌心奇痒难当,强睁二目观看,见那猞子已不再是个瘪子,而吸成饱夯夯一个圆珠,足有绿豆颗那么大,肚子里黑紫的血像暴风雨前天空上的乌云一样翻卷。该商人中了那猞子三年的风霜雪露之宿毒,就死在那榆树下了。

翌日,雷轰电闪,追着一员骑马的战将屁股后头打。该将乃是尉迟敬德。据说他战功太大,杀伐太重,雷今天非要把他打死不可,以践上天昭昭不可欺之志。赖得他的宝马良驹脚程好,每一雷都贴着他的后脑勺马尾稍炸响,险极。

尉迟恭也是个敢做敢当的汉子,逃到李湾的这棵榆树下,勒缰不跑了。他跳下马,盘腿坐地上,闭目等死。心说:“再跑也无益。某一生杀人无数,真可谓‘一将成名万骨枯’,今日收命债的找上头来,我怕它何来?偿付它就是。大门前头一棵树——这也是我的该锯(结局)。说树这儿还真有一棵树喂!生有处死有地,树若有知,就让它看看我大老黑的收圆结局吧!”

风雨交加中,雪亮亮一个电闪,照得玉树临风、银枝狂舞,树上的一只只哀蝉藏所尽现。与亮同时,咔嚓一个脆雷直劈下来,若大一个树膀子被齐腋斩下,把个敬德埋在里边。

尉迟敬德闻到一股子血腥味,想:自己定是被劈死了。但不明白的是:死人的神智怎么如此之清?伸手一摸,摸了一个粘湿的东西,拿到眼前一看,原来是个破肚子猞子,染了自己一脸乌血。

那猞子也身负罪孽,倒霉地躲在尉迟恭头顶,替他垫了一雷,乃使尉迟没死。

等天下平定,尉迟恭向李世明请旨,在榆树遥对的伏龙山头建造帝唐寺,以酬榆树的荫庇之恩,亦超度死在他手下人们的亡灵。

第一卷 第五章 感冒药治好癌症

今天午饭时(1969年7月28日),就在这棵具有传奇色彩的大榆树下,二万津津乐道,侃侃而谈,村民们听得津津有味。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这棵榆树下边是人们天造地设的纳凉所在,是本村的“人民大会堂”。人们吃饭时都爱聚到这一块儿,一人端一海碗饭,蹲地下一边吃一边闲扯,野风吹拂着,竟然不觉得多么热。

万家是1962年下放到该村的。老万名金,祖籍河北,身形高大,板栗色四方脸,剑眉大眼,悬胆鼻方海口。他膝下三子,长相都和他一般相似。长子万佛光,次子万佛笑,三子万佛童。据万金高兴时透露,他是原国民党西北军的图书管理员,所以他家藏书很多。三个儿子中两个不爱摸书,唯老二喜欢研读,所以学识渊博,故而村人捧颂他为“二先生”。因为以前有个孔明先生的缘故,所以村人习惯性地把有学问的人称作“先生”。

二先生只要端碗一出门,他妻子龙玉香就要说:“肚里的货要烧酵,又要拿出去晾晾。”

人群中有位美丽的少妇叫龙玉瓶,是龙玉香的二妹,也就是二万的姨妹子。玉瓶肤白如玉,貌若天仙,虽然如今夯着个大肚子,却不掩风韵雅姿,反而又增添了一番美态,那叫孕相。她的“孕”味十足乃!

玉瓶头伸得像锄头钩,正听得带劲,不料那句“‘生而为人不能免于此’的浪漫”竟撩动了她的思绪,有股力道失禁,冲动了穴锁,小腹立时疼痛起来,疼得钻心。她咬紧牙关,愁眉紧拧,心道:“冤家,早不生晚不生,当着人场里要生了。不生会把我疼死,生了会把我羞死。可咋办?”

正在她大汗淋漓、身心俱痛得无以复加时,葛妈是过来人,看出了苗头,吆喝男人们赶快回避,捋袖子挽胳膊帮她接生。

玉瓶正在盼地上裂道地缝藏进去时,不料天上却出了大变化,对她有利的变化:天突然黑下来,对面不见人,伸手不见五指。她心中大慰,谢天谢地,总算把身子藏起来了。

葛妈接生已毕,关大炮把玉瓶刚背进家门,太阳就从黑暗里冒了出来,就像鸡蛋从母鸡屁股里生出来一样,带着温度。

二先生的儿子万山、巴结的儿子巴山在伏龙山下剜猪草。离这俩孩子三丈远,有两套牲口犁耙停驻在地头,两个掌鞭的坐在土块上吸烟歇歇,一个是关大炮,一个是溜光锤苟屁。

俩小山清清地听到苟屁说:“关三哥,教点经验吧!”

“什么经验?”

“那事,一光一光的,怎么进不去?”

“坏蛋,又招惹谁家闺女呐?”

“不正在给你说吗,没弄成!是这回事儿:就在你得儿子的那一天,我到九里岗上办件小事,碰到了这个奇遇。‘晌午头,鬼玩猴’,真是不假!我清清地看到一个年轻漂亮的女鬼从相公坟里冒出来。估计鬼也怕热,她脱得通体不粘一根丝线,仰到水面上凉快,还摆弄些花样姿势,好看死了。她耍了一会儿,觉得百无聊奈、了无情趣,竟羡慕起山垭子里的母牛来。母牛正在结婚。她飘落到牛群中间,对着手心吹出两道‘魅力’,两头公牛马上不争母牛了,转而争她。我也着了她的道,管她是人是鬼,不顾死活地冲过去,抱住就捂,一光一光的,进不去。她故意想把我吓死。一摇身,变成了男鬼,也伸出个“弹簧”,反过来要耍我。亏得我跑得快,也亏得我胆子大,总算没被她吓死。最后她‘咿——呀’鬼叫一声,放了个屁。她的屁不同凡响,太厉害了。‘哧——哧’,从她的光腚下不断冒出浓重的黑烟,迅速把太阳遮住了。等烟子散尽,她已把三头牛吃得骨头都不剩,回坟去呐。直到如今我还后悔,后悔没经验。从那以后,我每天晚上幻想:要是有经验,当时进了,她一满足,也许就不会吓我呐,或许还要跟我回来做长久夫妻呢!换成你,你咋进?”

“你以为我是三岁娃儿,编几句鬼话就想套出我们的房事,然后叫你说出去当笑话传,作梦吧,我才没那么二蛋哩!”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苟屁的“一光一光的”五个字,像五枚铅弹一样射入两个小男孩的脑袋,无论分量和杀伤力,对于五、六岁的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