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不称职的兽医-第1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效果,一听说我准备将来对俄罗斯用兵,并且惩罚日本那些该死的异教徒,三个人都十分兴奋,摩拳擦掌,就是我所提出的要求罗马教廷全力支持我,划分势力范围也满口答应。 
  “李,教皇会很高兴接受你的建议的,你是我们天主教的朋友,对于你的势力范围不经过你的允许我们是不会擅自布教的,这点你放心吧,相信有你的支持那些异教徒们会迷途知返的。”汤若望虔诚的说道,并且憧憬着未来。 
  我心里也暗笑,不知道日本人都信仰了天主会什么样子,会对他们所犯下的罪行忏悔么,野兽终究是野兽,但是和野兽斗最好的是猎枪和猎犬,我才不会让一个汉人为了这些卑鄙龌龊的日本人而丢掉他们宝贵的性命呢! 
 
 
 
  
第五卷 惊涛骇浪 第三章 生动课堂
 
  经过安东尼奥和高卡乌斯的修正我的这幅世界地图就算是炮制出来了。我命令画师将其复制多份,以备将来所用,这幅地图上在澳洲和南极洲的地方我标注成了大海,而且首次描绘了美洲,可以说这是目前最准确的世界地图了。带着这份地图我来到了平壤大学的军事学院。 
  这次在塘沽登陆,军事学院的很多学生都参加了,他们的表现是十分优秀的,否则这次登陆也不会如此完美。回到朝鲜后,我要求他们各自总结,在今后的课程中不断的探讨这次作战的成败,吸取教训。 
  像这样以真实战例为基础的教学我安排了很多,尤其是近些年的战例,我尽量找参加过这些战例的当事人来叙述当时战场的真实情况,从敌我双方的态势来分析战事的发展。 
  袁崇焕来到朝鲜后我并没有给他安排任何军职,以他执拗的性格即使我给他元帅作,他也不会答应的,于是我将他安排在了军事学院,希望他能从担任一些教学工作开始,可是尽管这样他还是不愿意,于是我干脆带他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战史课。 
  课堂仍然是按照杏林书院的方式布置为阶梯教室,门开在最后面,也是最高的地方,我和袁崇焕推门而入的时候,教师里的学生正在聚精会神地听课,没有注意到我的到来,讲台上的老师看见了,我示意他不要声张,拉着袁崇焕坐在最后一排。袁崇焕不明白我的用意,只得坐下来和我一起听老师的讲课。这节课讲的是情报工作在战场上的作用,所用的战例“恰巧”是宁远一战和刚刚结束的北京保卫战。只听得老师在台上讲道: 
  “如何“用间”是兵法中很重要的一门学问,对此孙子曾用整整一章的篇幅加以论述,为将者应当都有这个常识。战场上瞬息万变,对于情报的掌握也就变得至关重要,往往是谁先得到了情报,谁就能处于优势。下面我们就以宁远大战和今次的北京保卫战作为这堂课的讨论主体,来讨论一下情报工作在这两次战役中的作用。” 
  老师话音一落,下面的学生开是纷纷议论,一时间整个教师里乱哄哄的,更没有人注意到我们了,袁崇焕没有想到这一堂课居然是讨论他的,也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授课方式,十分有兴趣,但是又有些紧张,双目不断的巡视着教室,耳朵也是立了起来,全神贯注。下面讨论的差不多了,首先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发言道: 
  “早在战国时代赵国的李牧对付匈奴的一条重要措施就是“谨烽火,多间谍”。在这一点上八旗做的曾经很不错,明军虽有劣势,但是一段时间内也是有进步的,尤其是袁崇焕初战宁远的时候曾复信戳穿努尔哈赤声称有二十万大军的牛皮,指出其真正的兵力大约是十三万。由此可见明军不是没有自己的情报来源,而且情报来源还是很准确的,如此一来稳定了军心,这一仗袁崇焕胜在情报上,这个情报不光是他所获得的八旗的详细军情,也在于八旗的情报极不准确。之所以八旗在宁远大败我看主因就在这个情报上面,袁崇焕初到宁远这时不足两年,权力不大,远不像北京一战有训练有素的关宁铁骑,这一仗他唯一可以凭借的就是红夷大炮。八旗之输也就输在了这个红夷大炮上,由于战前八旗没有注重情报工作,尤其是明军火器的改变,所以才会败得那么惨,败在没有准备,他们一直认为明军的火器和以往交战没有什么两样,可是一到战场上才发现不是那么回事。火炮给他们带来的震撼是无法估计的,不在于杀伤力,而在于对心里的打击,让八旗措手不及。” 
  说到这那个学生点了一下头,坐了下来,周围的学生都报以热烈的掌声,袁崇焕也陷入沉思,这一战之后他也曾反思过,确实这战他胜得侥幸,若是八旗得悉红夷大炮的秘密那么也不会那么盲目的攻击了,更不会因努尔哈赤受伤而撤军,那么最后的结果确实令人担忧,想到这里他如芒刺在背,对于这个学生的发言印象深刻。要知道我所选择的这个班,是整个军事学院里最精锐的一个班了,这里面的学生很多都读过书,并且历经战阵,再经过一年多的军事理论学习和训练,他们的水平自然不会很低。说起来也会头头是道,再说我很重视资料的收集和编撰工作,每次大战结束都会专门着人将其资料汇总收编,供军事学院的老师和学生研究学习,以往的战事大多只是史书记载并不详细,所以一切自然以身边发生的事为主,这样所得的效果自然不一般。 
  那个学生刚坐下又一个站了起来朗声说道:“吴雨龙说的我赞成,可我要说的是北京一战,北京一战袁督师所表现的让我很失望,至少这一战他没有重视情报工作,八旗六月初开始行动,可是袁崇焕直到月底才得到消息,这说明了什么呢?熟读兵书历史的袁督师不会不知道情报的重要性,也不会不意识到危机的存在,但是在已经洞察到危险的情况下没能加强情报侦查工作,这应算是个令人遗憾的失算,以至于晚了二十多天才抵达京城,所以才会造成他和他的部下忠心勤王却遭到上至皇帝,下至百姓的误解和猜忌。为什么北京百姓能为被魏忠贤陷害的左光斗、魏大中等人鸣冤叫屈,为被冤杀的功臣熊廷弼写演义小说加以歌颂,却唯独对袁督师变得那么冷漠残酷?光用民众的盲目和愚昧来解释好像也不够全面。我看问题就在这个情报上,袁督师情报工作没有做好,救援来迟再加上谣言和皇太极的反间计,这样的下场是必然的。”那个学生刚说到这里,立刻有人反对。 
  “孙福亮,你说的我不敢苟同,我看不是袁督师情报工作做的不好,也不是他不够重视,而是当时的情况使然。当时明军欠饷严重,永平、遵化等地刚刚发生兵变,袁督师的主要精力都在忙于安抚军心,防止兵变,而且军费不足情报工作必然也要打折扣。再加上皇太极精于谋略,又有范文程这样的重量级谋士划策,时机的选择和行动的保密工作可能都经过了周密安排。另外袁督师对皇太极的行动之大胆迅速可能也估计不足。这才是导致救援来迟的主要原因,真正应该下狱和对整件事情负责的应该是蓟辽总督刘策和办事不力的兵部尚书王洽。特别是王洽没有根据袁督师的多次上疏和崇祯帝的批示及时采取有力措施防患于未然,罪责最大。”这个学生话音一落,立时课堂里再次乱了起来,学生们纷纷对自己的主张发表看法,有的甚至争执不休。 
  此时袁崇焕的脸上青一片,红一片的,坐在那里很不自在,他没想到学生们如此直接和尖锐的分析问题,更是没想到,学生们的军事素质已经达到了这种高度,开始学会思考和分析,尽管他们对整个战役的脉络把握的并不十分清晰,但是对局部的分析已经很精辟了,让他不禁汗颜。像这样言辞锋利,极具深度的战术讨论他还是首次遇到,为了保护袁崇焕,除了重臣以外,所有的人都认为袁崇焕在北京已经死了,对一个死去的人,众人谈论起来甚少顾忌,所以才让袁崇焕听起来这么不得劲。 
  “静一静,静一静!”那老师见下面如此混乱,在我面前有些不好意思,于是开始约束学生们的讨论,学生们都很听话,逐渐的静了下来。 
  “同学们,很荣幸的告诉大家,这堂课我们的摄政王殿下也有参加,下面请他来作总结,作为这堂课的结束,你们说好不好啊!”那老师话音一落,教师里立刻想起雷鸣般的掌声,所有学生都起立,四处寻找我的身影,见到我后更是大声欢呼,他们已经好久没有见到我了,其实这些学生我在开学时就给他们讲过课,已经很熟悉了,刚才发言的那几个,都是班里的精英,否则也不会如此精辟,那几人可都是我着力培养的对象,将来要堪大用的。 
  我笑着摆了摆手,饶有深意的看了一眼袁崇焕,才缓步走上讲台。 
  “同学们,好久不见了,你们当中有人随我这次到了中原,相信收获一定会不小吧!”我话音一落众人都哄笑起来,这个收获大家自然都明白,打仗发财已经深入人心,一切为了利益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当然必要的正义感和使命感也是要宣传要树立的,但是光搞思想教育也不一定成效好,好像我这样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手一起抓,两手都要硬,成绩就不错么! 
  “刚才你们的发言,我都听了,不错,很有进步,比年前你们刚进军校时进步很多,看来你们都很用功也很善于思考,这两场仗我不想说的过多,我只想提醒大家从战略的角度思考问题,看待问题。正如你们所说的那样,北京的这场仗袁崇焕袁督师在情报工作上有些落后了,但是各位请想,袁督师经营辽东已经不是一年两年了,皇太极如此大规模的调兵遣将真的是不会被发觉么,我看不可能吧! 
  就如同刚才王明建所说他已经多次去信提醒崇祯皇帝了,但是明朝的官员们并没有重视,同时他的管辖范围内发生了因为欠响而导致的兵变,使得军心不稳,这也是遵化、永平一线那么快失守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