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不称职的兽医-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妖术,这是妖术!”另外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家伙瞪大了眼睛大喊道,随后其他几个年岁大的御医在看过涂片后也纷纷的大惊小怪。一时间研究所里乱糟糟的一片,余人被这种气氛感染,甚至有人痛哭流涕,这是怎么了? 
  “镇静!”我大声喊道,屋子里渐渐的静了下来,这些人均将目光投向了我,眼睛中充满迷惑。我该如何向他们解释呢,心中不免有些后悔,观察什么不好却要先观察血液,历史上显微镜是荷兰人列文虎克率先发明的,并且用它观察了软木塞上的死亡植物细胞,随后才发现了血液中的红细胞,这就给了人一个思想缓冲的时间,而且虎克发现这些细胞的年代比我现在还“晚”了将近50年呢,欧洲的文艺复兴都快接近尾声了,人们对新鲜事物的接收能力普遍较强,可是这如何能和现在的中国比呢,上千年的思想僵化,造就的都是一大批御用文人和只会被八股文的酸秀才,以至于各种革新发明都是在民间靠劳动人的智慧积累形成的,那些发明者也同样得不到尊重,这些人大多都是被称作匠师而不是科学家之类的尊称,正是这种机制严重的阻碍了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任何改进和发明都会被那些儒酸们称为奇淫技巧,并且不屑一顾,试问这种机制下又如何鼓励发明创造,技术不落后才怪呢。 
  “诸位镇静,刚才诸位看到的并不是什么妖术邪法,这个简易的装置称为显微镜,是可以观察人眼看不到的细微东西的装置,夷人早就发明并使用了,而且大家看到的那个圆饼状的东西称为红细胞,它是人血液中必不可少的成分,这些都是夷人率先发明发现的,所以大家不要慌张,这是自然现象,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不信的话可以滴一滴自己的鲜血在上面,看看各人是不是一样。”我解释道,这时候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发明专利权,把它归还给外国人,并以此解释希望这人可以接受这一事实。果然,有一些年轻胆子大的人将自己的血液滴了上去,观察的结果和我的完全一致,那些老古董们坚持不信,于是一个个滴血观察,最后当在场的人几乎都观察到了自己的红细胞时,传出来的已经不是大惊小怪的声音了,而是啧啧称奇。毕竟这些人都是学医的,接受起来肯定要比普通人快一些。 
  “今后凡是我的课程都改在研究所上,我将向大家介绍一些世人所不知道的东西,当然这些有很多是西洋夷人发现的,还有一些是我自己发现的。”为了避免再发生今天这样的事情,我将这些知识的来源无偿的推给了外国人,当然一些有建树的价值极大的发现还是要占为己有的,要不然我不是亏了么。此后研究所成了我授课和科研的场所,显微镜也再次被改进,更加精确和清晰了,并且由一台变成了数台。 
  不得不佩服这些古代人,玻璃的制造和显微镜的发明仿佛是推开了一扇大门,尤其是在我给了吴能一笔丰厚的奖金后,研究所的其他工匠都发疯了一样,利用玻璃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器皿物件,粗制的眼镜,玻璃杯,玻璃瓶,甚至还包括了一部望远镜。看看吧,这才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潜性,在没有任何压力和束缚下,他们将极大的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有的时候我真想打开他们的脑子研究一下,看看到底是什么结构,居然可以有这些奇思妙想。 
  玻璃的制造和显微镜的发现可以说是杏林书院极具标志性的事件,是件划时代的大事,对近代科学的发展也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些天来学生和老师们纷纷使用显微镜观察一切可以观察的周围的事物,从一根毛发到唾液、树叶乃至脱落的皮肤淋淋种种不一而足。显微镜将人们带到了一个未知的世界,这让人们对内部世界有了更浓厚的兴趣,学生和老师都开始不务正业起来,课堂上讨论的都是最近某某人的发现,并且将这些发现联系起来试图以某种学说来解释这些观察到的现象。对这样的现象我没有阻止反而大加倡导,那些极具意义的发现我更是命人将之记录在案,历史将会记住这些人,就像他它记住安东。范。列文虎克、罗伯特。虎克、马尔比基、施旺麦丹等人一样,不过这些人的发现和成就将换成一个个鲜亮的中国人的名字。伟大的东方正在孕育着一场伟大的变革,这个变革是由一个最被人看不起的小小的兽医在关外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引发和催生的,一想到这里我心中激动不已,不论前面有什么样的坎坷和曲折我都要走下去,摧毁一切敢于阻挡我的力量,哪管是使用最卑劣的手段,只为了一个目的—华夏文明的伟大复兴。 
 
 
 
  
第一卷 始于辽东 第十四章 噩耗
 
  正当我雄心勃勃的策划改革的下一步时,一个噩耗传来,努尔哈赤病危,至于什么病也没说明,只是传我以最快的速度去给努尔哈赤救治。尽管是有心理准备,但是我还是被这突然传来的噩耗惊呆了。 
  “先生还想什么呢,快点准备药箱和我一起赶往清河吧!”前来传信的皇太极几乎是提着我快步如飞的向外跑去,他神色焦急,两眼赤红。尽管我不喜欢骑马,但是这时也不得不被皇太极按在马背上,两人快马加鞭的向清河方向赶去。 
  在距离沈阳以东40里隆恩门的鸡堡我们遇到了努尔哈赤的护驾队伍,这时已经是接近拂晓,密密的营盘上空传来了阵阵的哭声,一束束白绫迎着微风有气无力的飘荡着。遭了,我们来晚了,我下意识的认识到努尔哈赤已经归天了,心头不知道是什么滋味。是庆幸,自己没有赶上没否则难逃厄运;还是惋惜,一代枭雄就此撒手人寰。 
  皇太极此时以是泣不成声,顾不得我飞身下马奔入早已布置好的临时灵堂,我也快步走进灵堂,只见幔布低垂,一群人跪在努尔哈赤的灵柩前,嚎啕大哭者有之,低声抽噎者亦有之。皇太极也跪在人群中在那里以袖掩面,可能是他来找我的原因,耽误了些行程,代善、阿敏等贝勒大臣都已经到了,也跪在人群中形态各异。我远远的跪在一个角落,注视着努尔哈赤的棺木,命运真是捉弄人,本以为上次医好努尔哈赤能让他逃过一劫。没想到还是难逃宿命的安排。 
  正当我沉思时一个小男孩拽住我的衣袖,这孩子十二三岁的样子,已经超出同龄孩子的身高,脸上稚气未消。 
  “先生,请随我来,额娘有事找你!”小男孩拉着我的衣角把我往外拽。我悄悄地起身跟着他溜出帐外。 
  “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啊,你额娘是谁呀?”我轻轻的问道。 
  对于小朋友这个称呼,他显然很陌生,在那里愕然的望着我,但后面的话还是听懂了,他抬起头骄傲的说道: 
  “我叫爱新觉罗。多铎,我额娘是大妃阿巴亥。”一听到多铎这个名字,多少有些惊讶,这就是将来的多铎么,他可是很有军事天赋的,但也心狠手辣,还曾经有一部《荒唐王爷》的电视剧就是描写的他呢,那是我像他这么大的时候看的呢,对这个多铎我可是闻名以久了,至于他母亲阿巴亥找我何事却让人费解。 
  说起这个阿巴亥来她可是大不简单。和其他皇帝大汗一样努尔哈赤同样的妻妾成群。引妃带嫔是例代帝王共同的爱好和特权,他们欲占尽天下宝藏,也欲占尽天下美色。努尔哈赤一生取了16个女人。这些女人,于努尔哈赤18岁至62岁之间先先后走进了他的生活。他们的爱情,大多以外交和繁衍为目的,是怀柔和扩张的结果。外交需要势力,女人便成了部落与部落联盟的纽带。扩张需要人口。在那种古典的战争程式里,“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意义,大概是一切兵法的底蕴。战争是人口与人口的较量,增加子嗣,使战争的消耗得到相应的资源和补充,当然需要女人。 
  缘于统战的原因,努尔哈赤的女人,除了那个成婚最早的结发之妻佟佳氏哈哈纳札青似乎没有什么家庭背景之外,其余的都是女真首领的女儿和蒙古王公的格格。她们是各自部落的名片。叶赫纳喇氏孟古姐妹二人,是海西女真叶赫贝勒杨吉的女儿(姐姐是皇太极的母亲)。大妃乌拉纳喇氏阿巴亥,是海西女真乌拉部贝勒满泰的格格。寿康太妃博尔齐吉特氏,是蒙古科尔沁宾图君王孔果尔的公主。侧妃博尔济吉特氏,是蒙古科尔沁贝勒明安之女。还有那些个继妃、庶妃们,有谁不是出于或政治的或军事的势力依托呢?阿巴亥与努尔哈赤的姻缘,极富戏剧性。明朝末年,东北地区女真各部先后崛起,互争雄长。海西女真的乌拉部地广人众、兵强马壮,势力尤为强大,与努尔哈赤势不两立。万历二十年(1593),有乌拉部参予其中的九部联军,以3万之众攻打努尔哈赤的根据地赫图阿拉,企图把刚刚兴起的建州扼杀在摇篮之中。然而,努尔哈赤以少胜多,奇迹般地取得了胜利。乌拉部首领布占泰被活捉,表示臣服建州。努尔哈赤念其归顺之意,收为额驸,先后以三女妻之,盟誓和好,软禁3年后释放。布占泰在兵败回归、羽翼未丰的情况下,为了取悦建州,感激努尔哈赤的再生之恩,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将年仅12岁的侄女阿巴亥亲自送到赫图阿拉,嫁给了长她31岁的努尔哈赤。 
  这位来自乌拉部的稚嫩公主,既要博得汗夫的欢心,又要周旋于努尔哈赤众多的妻妾之间,难度够大的了。然而,阿巴亥是一位非同一般的少女,不仅仪态万方、楚楚动人,而且天性颖悟、礼数周到,言谈笑语之间,无不令人心悦诚服。43岁的努尔哈赤对这位善解人意的妃子,爱如掌上明珠。两年后,努尔哈赤便将幼小而聪明的阿巴亥立为大妃,独占众妃之首。子以母贵。她所生的3个儿子,努尔哈赤亦爱如心肝。他们年龄虽小,但每人都掌握一个整旗。当时做为后金的根本八旗军队只有8个旗,他们就占去3个,可见努尔哈赤对阿巴亥的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