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唐乱-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魏征感激涕零,热泪盈眶。
  情不自禁之下,魏征跪倒在地,叩首高呼:“皇上英明!…臣当辅佐圣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李世民连忙上前扶起魏征,脸上露出了笑容。
  ……
  贞观元年九月十五,谏议大夫魏征奉旨出京巡察大唐各州县的政务。这次预计将耗时半年的巡察将以北方灵州为第一站,继而南下经大唐西部的凉州、兰州,再东行经大唐南部的益州、柳州、泉州,最后再折向北上经扬州进入最后一站————冀州地区。
  ***************
  民以食为天。
  若老百姓吃不上饭,那就必然会导致社会动荡。李元霸发现粮价的不正常后,立即就派遣凌敬对粮食市场作了一番调查。之后,李元霸召集几位心腹臣子进行了紧急会商。
  冀州刺史府的书房已经成了李元霸与臣子商议要事的聚集地。此时房内那大大的书案上规矩地放着一页写满蝇头小楷的毛边纸,李元霸手指书案对侍立一旁的雄阔海、尉迟恭、苏定方、徐世勣和凌敬说道:“你们都过来坐下吧!……这是凌先生搜集整理的一些资料,大家一起议议!”几人依言来到书案前围坐翻阅。
  七月初二,洺州城内仅有的两家粮行之一,城西申源粮行开始在洺州城外周边地区,甚至包括邯郸等地大肆高价收购粮食。由于耕农贪利,在留下必须的口粮后,将多余粮食尽皆售与粮行。使粮行所购入的粮食为城郊耕农八成储粮。
  申源粮行陆续将所购的粮食囤积在其城西的俞口粮仓。
  七月初九,申源粮行停止售出粮食。而城中仅有的两家粮行中的另一家,城北鸿发粮行开始在城内抬价销售粮食。及至八月十三,粮价已经从七月的九十文一石涨至五百文一石。
  在此之间,有人曾多次看见鸿发粮行的伙计在属申源粮行所有的俞口粮仓出现。
  八月初九,冀南郡辖地邯郸、信都粮价亦涨到四百八十文一石。
  八月十一,冀东郡有粮商欲运粮至邯郸、信都发售,皆在半途遭遇劫匪,如今已经没有粮商敢运粮前往。
  ……
  众人一阅之下不由叹道:“好计划!”
  洺州的百姓多数都属于自耕农,只有少数城内居住的百姓才是出资购粮。但在申源粮行在洺州甚至周边地区高价收购粮食后,决大多数的耕农、甚至地主都将手中余粮卖出,导致了户无余粮。待到粮行将粮食囤积之后,城中百姓已经是无可选择,只得向粮行购买不断涨价的粮食。在此时代,竟然有人大量收购粮食,并且联合起来哄抬粮价!对此大感头疼之余,李元霸不得不佩服其始作俑者的智慧和魄力。如此跨地区大量收购粮食,并且使用强力截断粮源,这不但需要周详的计划,还要有庞大的资金和人力……究竟是粮商们为利益驱使所为,还是有人针对新政权所为?
  徐世勣当先开口:“王爷,从凌先生搜集的资料不难看出,此次哄抬粮价应该是针对洺州而来,而且,是有人针对咱们而来!……所有短粮的地区以洺州为中心四散开,而且如此大手笔不是普通商人能够做得到的,属下以为此事很可能与朝廷有牵连!”
  凌敬点点头赞同,道:“徐将军所言有理!……王爷,今日刺史府接到邯郸、信都两地属官的急报,他们请王爷准开官仓放粮以压低粮价,不知王爷以为如何?”
  正在闭目聆听各人见解的李元霸听得“官仓”二字,猛然睁开双眼,道:“定方,你立即调动近卫军暗中守护洺州官仓,如有人意图不轨就给我拿下,记住,要留活口。”转头对尉迟恭说道:“尉迟将军,你速速率领风旅三卫军接管城防,若有人哄乱,杀无赦!……雄将军,冀南郡属你冀南军区,你速拟急令通报冀南郡下各县驻军,命他们派下重兵把守粮仓,若有闪失军法处置!”三人得令而去。
  “凌记室,”瞥瞥书案上的毛边纸,李元霸对凌敬说道:“还得烦劳你去查一查这两家粮行的背景和最近与朝廷官员有无接触。”转过头,李元霸对徐世勣说道:“徐将军,你要督促制造局统领齐善行,让他将横刀成批量的制造,尽快送上前线进行实战检验……此中所需财物可不经本王审核直接支取…”顿了顿,李元霸道:“府库财务的你就要多费心了……”
  ……
  遣走了几人,李元霸斜躺在大椅上陷入了沉思。
  粮食,历来就是一个国家最根本的东西。在这个劳动工具落后、生产力低下的时代,粮食的重要性显得更加突出。掌控着粮食就是把握着国家的命脉。自己一直以来都只考虑到军事方面,完全忽视了经济和民生。管理一个地区甚至国家可不是儿戏啊!
  唉!好烦琐,好累!……可在命运的驱使下自己已经走到了这一步,那就得继续走下去。不但是为了自己的生存,还为了身边信任自己、跟随自己的人。李元霸手按大椅扶手,坐直了身子,然后缓缓地站了起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前路遥遥,努力吧!
  这日天色渐黑,位于城南的官家粮仓————建南仓也慢慢地被笼罩在了夜色之中。看守粮仓的是驻防冀南军区的冀州第二混合军属下的一个中队,共有一百五十名官兵。虽然这里不大可能有战事,可是官兵们也没有懈怠,仍然循规蹈矩地进行着例行的防务。
  夜色渐浓,粮仓外围往复巡逻的两个十人巡逻队碰面。“没有异常。”在简略地交换巡视情况后,两队官兵交错而过。就在此时,突生异变!“嗖嗖”声中,瞬间,密集的箭矢铺天盖地而来。两队二十名官兵还来不及反应,惨叫声中,尽皆被射杀于箭下!随即,黑暗中闪出上百名手持军用制式单弓弩的黑衣蒙面人。当头的一人沉声说道:“每二十人为一组冲进去,见人就杀,杀了就放火……要记住,动作一定得快!”
  然而,就在此人话音刚落之时,黑暗中响起了冷冷的语声:“放下弩弓,弃械投降!”当头之人受惊之下运足目力向语声传来之处望去,夜色朦胧中远处仿佛有一名黑袍战将站立。“黑袍!…不好!这里有风旅官兵!快逃!”可是已经来不及了。随着黑袍战将的语声落下,夜色中至少有好几百名风旅官兵仿佛幽灵般出现,手中弩弓对准了前方已被风旅威名吓得魂飞胆丧的一干蒙面人。
  冷冷的夜色下,精铁制成的箭头上隐约闪动着寒光。冷冷的语声再次响起:“放下弩弓,弃械投降!”
  手中握着与风旅官兵相同的弩弓,弓上的弩箭也同样闪着寒光,可蒙面人们就是没有勇气举起弩弓来同风旅官兵一搏。在风旅的强势压迫下,终于,有人抛下了手中的弩弓。由一及十,所有的蒙面人都抛下了手中武器。那当头之人扔下手中弩弓,长叹一声:“时运不济啊!”
  …… 
 
 
 
  
 第三卷 冀州风云 第三章 阴谋(2)
 
  为了不授人把柄,李元霸从不在原大夏国皇宫大殿召开朝会,他只会针对性的传召相关官员至刺史府处理政务。可是今日显得有些不同寻常,李元霸竟然选择在皇宫大殿面见官员,而且,不但是政务各部的重要官员,就连冀南军区的重要将官也全都到了。
  就在众官心中诧异的时候,久未露面的主母曹氏竟然同赵王一道驾临。众官更是讶异:到底发生了什么大事,为何主母的脸色竟是如此难看?
  大殿中的龙椅早已拆除,只在高台上设了两把大椅。李元霸不顾曹氏推辞,恭敬地请她坐了上位。待得坐定,李元霸开口吩咐曹章道:“传令下去,将带一干人犯带上来!”在李元霸洪亮的语声中,堂下众位官员面面相窥,而端坐大殿上方的曹氏脸色显得更加难看……
  一队风旅近卫军押着五名人犯进入了大殿中。待得看清楚人犯模样,众官员中多数竟然忍不住惊呼出声:“啊!大王!……右仆射!……”
  只见大殿中,窦千帆和两个面相富态、一身锦衣的中年人低垂着头,脸上满是沮丧和恐惧神色。而曹旦则与一名黑衣人左顾右盼,神色自若。曹旦甚至还在微笑着和一些平日交好的大臣打着招呼,只是没有人敢搭理他,哪怕是递上一个小小的眼色。曹旦身旁的黑衣人看在眼里,忍不住哈哈大笑:“哈哈哈!……老曹,你平日里不是常常自夸交了不少仗义朋友吗?哈哈!……看来,除了我没有别人吧!”曹旦脖子一拧,就要出言。这时只听得堂上李元霸沉声喝道:“大胆!议事朝堂岂能随意喧哗,来人!将此人拉下去杖责三十!”黑衣人吐吐舌头,笑骂道:“乖乖,三十棒啊!还不得打死我?…嘿嘿!你就是赵王李元霸吧?听你喝声中隐带金戈之意,内力果然深厚,怪不得能为天下第一!”
  见黑衣人身为阶下囚却还能泰然,李元霸心中对其颇为欣赏。当下李元霸淡然问道:“报上名来!”
  黑衣人呵呵一笑:“屈不归!”
  李元霸冷冷笑道:“屈不归,曹旦能放心让你去毁官仓,看来你也是一身本事了?”
  屈不归又是一笑:“倒也将就!”
  “那你可知道毁了官仓的后果吗?”李元霸冷冷问道。
  屈不归怎会不知道:官仓一毁,粮价居高不下,百姓买不起粮食之后自然会乱,其后再以赵王治理无方请得曹氏出面主持大局,最后利用在百姓和官员中颇有影响力的曹氏为号召反了大唐,继而复辟夏国……这就是曹旦的计划。
  李元霸叱道:“你可知若是毁仓成功将会造成洺州局势动荡、继而整个冀州局势动荡吗?你可知到那时候冀州百姓极可能会陷入战乱之中吗?你可知你如此所为就是在助纣为虐、为祸百姓!”
  屈不归笑容停顿,默然不语。李元霸心道:“嗯,还有一点良心!”不再理会他,李元霸将目光转向了窦千帆。
  “窦千帆,你可知罪?”李元霸沉声问道。感觉到李元霸语声中的寒意,窦千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