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田园美娇娘-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手就想快步回去。
  卫七郎任由她拉着,脸上却是笑意盈盈的,一直看着她,董如被看的不好意思,羞道:“看我做什么?”
  “他日何盼兮,心有千结望君知。”卫七郎望着她,笑意加深,将伞收起来,轻柔说道:“没想到我娘子才情满腔啊,只不知这句话是说给相公我听的?”
  董如脸蛋粉红更羞了,偏着头不去看他,双手也绞在一起攥着帕子,半晌才回道:“便是说给你听的,你难道不愿?”
  没想到她刚说完,脸蛋上就被卫七郎重重亲了一口,只听他的笑声朗朗穿透而来,听起来高兴无比。董如却是一下子抬起头来望着他,连羞涩都忘了,记忆中这还是卫七郎第一次在她面前朗笑出声呢,她不禁感到不可思议,便惊奇地望着他。
  卫七郎只是笑了一会儿,便收了声,但是他却低下头认真望着自家娘子,伸手捏了捏她的脸蛋,认真回道:“愿意,怎能不愿意呢。”
  他说着,也是伸手到一旁,摘下了一片柳叶,然后放到唇边,吹了起来,声音抑扬顿挫,冲破九霄。董如细细听着,不禁吃惊,却是卫七郎将她先前的那首诗歌在短短时间里,编成了一首曲子,现下便是吹了出来。
  卫七郎吹着,眼睛看着她,里面是满满地温情,她很是害羞,心里却是有些跃跃欲试,犹豫了一会儿,她便放开了胆子,又是将方才那首诗歌迎合着现在的曲调,唱了出来。
  雨水停歇,空气朦胧,两人便就这样在空灵的曲调中相伴着慢慢走向客栈。
  
  ☆、第四十八章:百岁花甲
  
  一年一度的回婚节终于在这一天盛大来临,邺城整个城池的城墙被披上了一条条的少数名族彩带,这些彩带五颜六色,迎风飘扬,将整个邺城装点的好像是在过年一般。人流如水的大街上在今天更是拥挤不堪,肩擦肩脚碰脚,而人们脸上却是兴高采烈,红光满面的互相和认识的人打招呼,送祝福。
  小夫妻俩早早就起来了,现下卫七郎正扶着董如坐在妆台跟前给她梳头。
  一缕秀发在他手指上灵活绕动,他的手法先前并不是很娴熟,但日子久了,经常给她梳头,卫七郎给她梳的头发倒也逐渐看得过去。
  董如望着镜子中正在给自己梳头发的相公,他脸上神情平静,眼眸带笑,她忍不住也跟着笑开来,柔声问道:“你说穿什么衣服出去啊?成亲那天的新衣服是我娘亲手给我做的,可是现下我身子沉重,却是穿不了了,该怎么办才好?”
  “节日虽重,但重在参与,心里安稳即可,不必在意形式。”卫七郎将最后一缕头发给她拢好,然后轻拍了拍她的脸蛋,笑道:“两人心中有情,表面这些都是虚的,你何必看得太重。”
  董如见他虽然笑盈盈地,但说话逻辑丝毫不变,若是旁人听了只怕会觉得这人如此不重视,盛大节日当然要穿得光鲜亮丽才可突出,但只有她知道卫七郎的真正意思。
  心中有情,彼此相爱,何必在乎旁人如何说,只求活的安稳,问心无愧。
  “也是。”董如跟着点头赞同,她抬头望着卫七郎,后者也是坦然相望,良久后相视一笑,不说话,但彼此间默契流露,一切只在无声。
  吃过早饭太阳已是高升,将一切都收拾好,卫七郎便领着董如出了客栈。
  走在大街上,她个头足足比卫七郎矮两个头,身量又是笨重,卫七郎便将她护在自己身旁,自己走在外面,街上人流太多,时不时便将他碰一下。她看着心疼不已,有心想拉他过来些,可奈何自己都照顾不好自己,便只得作罢,只悄悄拉紧他的手无声关怀他。
  卫七郎回以微笑,轻声说道:“别管我,我虽是护着你,可街上人太多,你也要长点心,照顾好自己才是。”董如点头,他以下巴朝前方人最多的地方点了一下,又说道:“那里只怕是今日回婚节的重头戏,我带你过去看看。”
  董如也看见了,那是位于邺城最大的一条街上,此刻人们,尤其是一对对的年轻小夫妇,都是双双结伴朝着那条街走去,想来应该是有节目开始了,人们都争相恐后地前去观望呢。
  “走慢些吧,我虽然也想去看看,但不能伤了孩子。”她身子笨重,走得便慢些,便跟卫七郎说道。
  他们俩人都穿着平日里的衣衫,唯一不同的是,卫七郎在临出门前给董如披了一件薄氅,和周遭赶来参加节日的人们相比,就显得有些普通,毫不起眼。
  卫七郎便托着她,将她护在身旁,慢慢走着。
  街上叫卖声此起彼伏,董如也是不看,并不是她不喜欢,相反,邺城很多东西对她来说都是新鲜的,可是她怀着孕,有些东西就是想尝鲜,为了肚子里的小家伙也得思量下,因此,与其勾引的自己心痒难耐吃不着,还不如不看。
  走得近了,人们也是将大路围堵的水泄不通,四周彩带飘扬,人头攒动,小孩子更是在街上嘻嘻哈哈地乱跑,董如看不到里面的情形,但她也不生气着急,只握着卫七郎的手站在后方听着前面人们大声的说话声。
  “出来了出来了,快看!王大人出来了。”
  “两位百岁老人也出来了。”
  哗啦一声,也不知前方谁高喊了几声,人们一下子喧哗开来,竟是兴高采烈异常,同时从前方传来一阵锣鼓喧天的敲打声和一阵清幽亮丽的歌声。
  董如不禁跟着抬头望去,只见前方是一座气势宏伟,白墙红瓦,有五层之高的雄伟高楼,楼的最顶端挂着一块烫金牌匾,上书龙飞凤舞的四个大字:青州首府。
  这建筑是邺城最高的建筑了,董如仰头望去,只觉得那楼背衬阳光,雄光四射,而在楼的前方有一片广阔的平台,正是被人们围的水泄不通的地方。
  此刻那片台子上站着好几个人,俱是身穿锦衣华服,其中一个老者花白头发,眼睛却炯炯有神,看向台下的人群,脸上始终带着和蔼亲近的笑容,人也是站在最前方,后面的人都离得他身后几尺开外,显然此人身份不同一般。
  董如认得他,此人正是青州地界的抚台大人王首府,百姓们见他出来,都是高呼着就要跪倒行礼,而最后方的卫七郎却是身姿笔挺,直直望着台子上方的人不动弹。
  她是第一次见到自己家乡最大的朝廷命官,老百姓本身就心底惧怕官爷,她本能地脸上闪过尊敬,也想跟着跪倒,却被卫七郎一把拉住胳膊,她动作一顿,转头看去,却见卫七郎正盯着她,满眼怒气,甚至于董如还有些害怕,虽然他没说话,但他的气度却在这一刻散发着强劲威势,压迫董如竟然比台子上王大人的威信还要来的恐怖。
  而恰在此时,台子上王大人两手虚抬,含笑示意人们不必拘礼,和蔼地说道:“今日是我青州一年一度的回婚节,盛况空前,大家不必拘礼,我出来也只是主持大局,最重要的人物可不是我,是他们。”
  他说着,微笑着身子向旁边一让,将后面挡着的两个老人让了出来,却是两个早已年过花甲的枯瘦老人,但两个老人却是两两相对,眼神交融,岁月虽然在他们身上留下了痕迹,但在世人眼中,坐在椅子上的他们,好像世界已远去,眼中只有彼此。
  待那两个老人暴露在人们的视线中,人们一下子喧哗起来,尤其是周遭的年轻夫妇,双手更是两两相握,彼此看着俱是幸福非常,再望向台子上方那一对老人时,眼神中是浓浓的崇敬,双双按照习俗向着他们行礼表达祝福。
  董如一见到那两个老人,便将先前卫七郎生气的事给忘到脑后了,一双眼睛牢牢看着那一对老人,满眼的艳羡倾慕之色,听着身旁人们对他们的祝福声,嘴里呢喃道:“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我们若是能像他们一样,相伴到老那该多好啊。”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卫七郎将董如没说完的话接上去,低头凝视着她,温柔笑道:“娘子为我良人,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走吧,开始了,既然来了,我们便也去拜一拜吧。”
  董如见他不在生气了,也是心里一甜,看着人们排成长龙俱是向着他们致敬,便也点点头,牵着他的手跟着人群踏上了台阶。
  一对对的小夫妻双双结伴,向着那一对老人行礼表达敬意,同时老人也将自己最真诚的祝福回赠,台子上洋溢着欢声笑语。董如手扶着卫七郎的胳膊,慢慢走着,只听王大人在一旁说道:“这一对老人俱是过了百岁高龄,是我青州整个地界年岁最长,也是最恩爱的一对夫妻,今日请了过来,便是要你们怀着敬意向他们祝福,同时也是对你们自己一个祝福,望你们能像他们一样,生生世世相伴到老。”
  他说着,高抬双臂,双手相握成拳,向着京城的方向敬了一礼,高声说道:“万望你们以家庭为重,以楚国之民为豪,不负我大楚,当今圣上爱戴百姓之心意,日夜操劳国事之辛劳!”
  这些话就是个过场,也是必不可少的提醒,但是从王大人这样身份的人嘴里说出来就带了信服,带动的感染力量。登时,人们沸腾起来,欢声雷动,整个城池彩带飘扬,昭示着回婚节的正式开始。
  城池里各处都是欢声笑语,有些地方还在跳舞,哪里都有老年夫妇,都是可以赠以祝福的,但只有台子上这一对老人却是最隆重的,他们穿着新婚时的衣衫,坐在椅子上接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祝福,两手始终相握,等轮到董如他们时,两个老人已经有些疲惫了。
  在场怀着孕来过节的夫妇不少,但像董如这样快要临盆的还真是头一个,是以两个老人俱是双双站起身子,伸出枯瘦的双手扶住了董如将要下跪的身子,老爷子和蔼得笑笑,说道:“快起来,身子这样重,不能跪的。”
  董如还以为他们不会说汉化,却没想到老人虽然年岁大了,说话却是口齿清晰,当下,也不在推辞,只更加尊敬,和卫七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