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影响力-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此时客户会说,‘是的,非常有用。’这时候,我再问第二个问题:‘在未来的两个月内,您会坚持每天都结合孩子的兴趣找到一个条目讲解给他吗?’由于前面讲解过习惯的形成,以及坚持使用《大英百科全书》的好处,也讲解过如何在使用中提高孩子的智力、知识以及视野,所以,此时客户表示愿意坚持使用,直到孩子养成自己使用的习惯。在问过这两个问题的客户数中,15天冷静期内退货比率在25%以下。”这是为什么?
几名加拿大的心理学家曾做过一项实验,结果在赌马者身上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赌马者一旦下了赌注,他们立刻对自己所买的那匹马的信心大增。其实这批马获胜的概率一点也没有改变,马还是原来那匹马,赛道还是原来那条赛道,赛场还是原来那个赛场。但在这些赌马者的眼中,一旦下了赌注之后,这批马获胜的希望就大大地提高了。虽然这种转变乍见之下有点让人迷惑不解,但其成因却与一种常见的社会影响力的武器有着密切的关系。像其他影响力的武器一样,这种武器也深藏在我们当中,不漏声色地指导我们的行为。简单地说,这种武器就是一种要与我们过去的所作所为保持一致的愿望。一旦我们做出了某个决定,或选择了某种立场,就会面对来自个人和外部的压力迫使我们的言行与它保持一致。在这种压力之下,我们会采取某种行为以证明我们之前所做的决策。
让我们再来看一下赌马者的实验。在下注前的半分钟,他们犹豫不决,对下注的马屁能否获胜没有一点把握;然而下注之后,他们马上变得乐观起来,对下注的马匹信心十足。令其态度发生根本转变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他们所做出的最后决定(在这个例子中是下注)。一旦选择了某种立场,必须保持一致的压力迫使这些人产生要与他们过去的所作所为相一致的想法。他们只能说服自己他们所做出的选择是正确的,而且毫无疑问,他们对此的感觉相当地好。
{专家解读:美国总统大选前,候选人总是想方设法进行筹款也是同样的道理。而这就是为什么筹得款项较多的人都赢得了最后大选的背后的原理。筹得款项越多说明支持这个候选人的捐款人就多,这些捐了款的人一定会力推自己用钱支持的候选人赢得大选。这也是为什么希拉里要在2006年就开始为自己的2008年总统大选筹款的道理了。}
并非只有赛场上的赌马者才会自欺欺人,我的邻居莎拉也是其中之一。让我们看看她和她的男友--蒂姆的故事吧。他们是在一家医院里相识的,蒂姆是那家医院的X光技师,而莎拉是为营养师。他们约会了很长时间,即使蒂姆丢了工作以后也没有停止过。最后,他们终于搬到了一起。对莎拉来说,这场恋爱从来就没有十全十美过。她想和蒂姆结婚,想要蒂姆停止酗酒,但蒂姆都不答应,为此他们总是吵架。最后莎拉终于下定决心,结束了这段关系,蒂姆搬了出去。就在这时,莎拉以前的男友回到了镇上并打电话给她。接着他们开始约会,而且很快就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他们定下了婚期并向亲朋好友发出了请柬。然而就在此时,蒂姆打来电话。他说他很后悔与莎拉分手,希望两人能够言归于好。当莎拉告诉他自己打算结婚时,他恳求莎拉改变主意,因为他希望能像以前那样和莎拉生活在一起。但莎拉拒绝了他的要求,她说她再也不愿像以前那样生活了。蒂姆又说他愿意和莎拉结婚,但莎拉说她更喜欢现在的男友。最后,蒂姆说,只要莎拉能原谅他,他保证以后再也不喝酒了。莎拉觉得,如果蒂姆真能做到这几点的话,他还是有他的优势的,因此决定解除婚约,取消婚礼,收回请柬,并让蒂姆搬了回来。
不到一个月,蒂姆就告诉莎拉他觉得自己没有必要停止喝酒。一个月以后,他又决定他们应该“等一等,先观察一段时间”,然后再考虑结婚。两年过去了,蒂姆和莎拉仍像以前一样生活在一起。蒂姆仍然酗酒,仍然没有结婚的打算,但是莎拉却比前更加忠心了。她说,由于她必须要在蒂姆和另一个男友之间做出选择,她才意识到蒂姆在她心目中的位置是不可替代的。所以,在选择了蒂姆而不是另外一个男友之后,莎拉变得更快乐了,即使那些让她选择蒂姆的条件没有一条变成现实。显然,那些赌马者并不是唯一对自己所做出的艰难抉择深信不疑的人。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时不时地欺骗自己,好让我们的想法和信仰与我们已经做出的决定或采取的行为保持一致。
{专家解读:在我们的生活中平时也经常遇到类似的事情。如果让孩子将自己承诺要做的事情写下来,那么他做到的可能性比他不写下来要大得多。因为书写下来的承诺更容易得到一致性。}
心理学家们很早就认识到了一致性原理对人们行为的巨大影响力。很多著名心理学家,如利昂等,都将这种保持一致的愿望看做是主宰我们行为的一个主要的原动力。但是,这种要保持一致的倾向时不时真的强大到令我们原本不想做的事情来呢?毫无疑问答案是肯定的。这种要保持一致的驱动力会持续转化成一种杀伤力极强的社会影响力的武器。在它的影响下,我们经常会做出一些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情来。
要证明这一点,不妨让我们来看一下心理学家托马斯在纽约的海滩上所做的一个关于偷窃行为的实验。这个实验的目的,是要观察旁观者会不会不顾个人安全去阻止一起犯罪活动。在这个实验中,研究人员的一位同事会在海滩上随便找一个人作为实验对象。这位同事会把浴巾放在离他大约5英尺的地方,然后很放松地躺在浴巾上,听着便携式收音机传出来的音乐。几分钟之后,他会从浴巾上爬起来,向海滩走去。过了一会,第二位同事来了,他假扮成一个小偷。他会悄悄走过来,拿起收音机,然后赶快离开。你可能会猜到,通常情况下,实验对象都不愿冒险去阻拦那个小偷的。在20次的实验中,只有4个人挺身而出。随后他们将这个实验的程序稍微做了一点修改,又做了20次,但结果却截然不同。这次,在第一位同事起身离开之前,他会简单地要求实验对象帮忙照看一下他的东西。每一个实验对象都答应了。现在,由于受到一致性原理的影响,20个实验对象中有19个人都变成了挺身而出、阻止犯罪的孤胆英雄。他们追赶着小偷,叫他停下来,要求他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解释,而且大多数人都会冲上去拉住他,或者干脆把收音机从他手里夺过来。
为什么人们会有如此强大的动力去保持一致呢?要想了解这一点,我们必须认识到在大多数情况下,保持一致都是一种最具适应性、最受尊重的行为。前后不一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不良的品行。一个在信仰、言辞和行为上前后矛盾的人,很有可能被看做是优柔寡断、是非不分、两面三刀,甚至被看成是有精神病。而高度的一致,则是和坚强的个性、超凡的智力联系在一起的,代表着逻辑性强、理性、坚定和诚实。伟大的英国化学家迈克尔·法拉第曾说过一句话,表明保持一致的认同度有时比做的正确的认同度还要高。在一次讲演之后,有人问法拉第,他是否在暗示他对手的观点总是错误时,法拉第不屑地答道:“他可不是那么始终如一!”
因此,在我们的文化中,我们非常看重始终如一这种优秀的品性,而且也理应如此。因为它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合理,而且为我们的世界带来更多的利益。在大多数情况下,如果我们能够前后一致地去做事情,那我们能够得到更好的结果。否则的话,我们的生活将会是困难的、没有规律的,甚至有时完全乱了套。
{专家解读:如果对同事的一次好的行为给予公开赞扬,那么他下次做类似行为的可能性就远远高于不公开赞扬的情况。这也是企业组织行为中可以有效应用一致性的技巧。}
但是,正因为保持一致往往对我十分有利,所以我们也极易养成不分青红皂白地保持一致的习惯,即使当保持一致是在不理智的情况下也是如此。不加思索地保持一致,有时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即便如此,盲目地保持一致仍有它吸引人的一面。
首先,就像大多数其他形式的机械反应一样,保持一致也是我们应对忙碌的现代生活的一条捷径。一旦我们对某件事情做了决定,固执地坚持这个决定就成了一件对我们非常有吸引力的事情,因为我们真的不需要再为这件事情左思右想了。我们不必从每天得到的大量信息中辨别出相关事实,我们也不必动脑筋去权衡利弊,更不必再做任何困难的决定。当我们再碰到同样的问题时,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启动保持一致的磁带,随着“哗”的一声,我们马上就知道自己要信什么、说什么或做什么。我们需要做的仅仅是使我们所相信的、所表达的或所做的事情与我们之前的决定相一致。
{专家解读:这就是作者高超的地方,再一次提高到人类基本行为原理的高度,从而让读者再一次确认一致性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质,如果你不有效地应用,那么别人就会在你的身上应用,从而达到他们的目的。}
我们不能小觑这种吸引力对我们的诱惑。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却非常有效的方法,好让我们能够应对那些严重挑战我们的智力和能力的复杂的日常环境。所以,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下意识地保持一致是一种难以控制的反应,它给我们提供了一种逃避冥思苦想的方法。正如乔舒亚所说:“没有任何手段可以让人们避免真正地思考。”因此,当保持一致的磁带转动起来时,我们就从痛苦的思考中解脱出来,就可以开开心心地做自己的事情了。
机械地保持一致还有第二个更致命的诱惑。有时候,让我们逃避思考的不是思考过程的艰辛,而是思考得出的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