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影响力-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例子极好地说明了这一点。这是一个大规模的、经过精心设计的、为了让他们顺从的计划。这个计划最引人注目的一点就是,它在几十年前就已经系统地使用了这些因素。而在那个时候,心理学家们根本还没有发现这些因素呢。
那是在AB两国交战期间。当时很多被俘的A国士兵发现,自己被关进了由C国人管理的战俘营。他们很快就发现,C国人对待战俘的方式与其盟友B国完全不同。B国人更乐于通过野蛮的行为和残酷的处罚来让战俘们顺从;而C国人却有意避免野蛮行径的出现,他们采用的是所谓的“宽大政策”,其实质就是对战俘展开一种精心设计的心理战。战争结束后,为了搞清楚战俘营中到底发生了什么,A国的心理学家们对这些回国的战俘进行了仔细的盘问。之所以会进行这种密集的心理调查,部分原因是因为C国的一些战俘政策所取得的成功令A国人非常不安。例如,C国人成功地做到了让战俘们相互揭发,这与二战期间A国战俘营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于这个原因,再加上一些其他的因素,战俘们逃跑的计划经常败露,越狱行动几乎从来没有成功过。“当战俘们打算逃跑的时候,”负责调查AB两国交战中C国人的战俘改造计划的A国首席调查官埃德加博士写道,“通过将给高密者一袋米的办法,C国人能轻而易举地将逃跑的人抓回来。”事实上,据说几乎所有在C国战俘营中呆过的A国战俘都与C国人有过这样或那样的合作。
对C国战俘改造计划的一项调查表明,战俘营的管理人员主要依靠“承诺和一致”带给战俘们的压力来获得他们顺从。当然,C国人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让这些A国人与他们合作。这些人都是受过严格训练的军人,除了姓名、军衔和编号之外,他们是不会提供其他任何信息的。如果不对他们进行严刑拷打,这些管理人员怎样才能让他们提供军事情报、告发自己的同伴或者公开诋毁自己的国家呢?C国人的答案很简单:从小事做起,循序渐进,慢慢积累。
{专家解读:在营销中也是一样,从小事做起。我们办公室所在的办公大楼的物业服务如同中国的许多物业一样,其态度并不令租户满意。但是,即使是再恶劣的物业服务人员在遇到我们公司提出的要求时,总是尽他们最大的努力给予满足。因为,他们的物业主管喜欢集邮,而给我们公司写信的人很多,于是,我们平时主动给积累邮票,因此,他们上上下下都知道主管可以从我们公司得到邮票,所以格外照顾我们。这是一件小事,然而却可以让我们与众不同得到让我们满意的服务。从小事做起,循序渐进,慢慢积累。}
比如说,他们经常要战俘们发表一些很温和的反对A国或者返回战争的言论(比如“A国并不完美”,“和平是美好的”等等)。然而,一旦战俘们答应了这些小小的要求,他们就会发现,自己要被迫面对更多的与此有关的要求。如果一个战俘同意了C国审讯官认为“A国并不完美”的观点,那么这个审讯官就会要他举出一些不完美的例子。一旦他举出了例子,审讯官又会要求他将这些“A国存在的问题”列在一张纸上,并在上面签上自己的名字。稍后,在与其他战俘进行小组讨论时,审讯官可能会要求他宣读自己所写的这个清单,并问他,“你真的相信你所写的一切,是不是?”再后来,他们又会要求他以这个清单为基础写一篇文章来更详细地讨论这些问题。
随后,C国人可能会自爱一个反对A国的广播中提到这个战俘的名字并宣读他所写的文章。不但整个战俘营的人能听到广播,就连B国的其他战俘营和A国军队也能听到。突然之间,战俘发现自己成了一名给敌人帮忙的“合作者”。由于意识到自己写的那篇文章并不是出于胁迫,于是他会开始改变自己的形象,以便使自己的形象与他的所作所为以及新贴上的“合作者”的标签相一致,这样一来又导致了更多更广泛的合作。因此,薛恩博士说,“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完全避免合作,绝大部分的人都曾做过一些看起来无关紧要的事情,但这些事情却被C国人转化为对自己有利的因素……这种方法在让战俘们坦白交待、做自我批评以及提供情报时特别有效。”
许多商业机构经常会用到这种方法。对于销售人员来说,这个策略就是放长线、钓大鱼。第一笔生意再小也要做,因为我们的目的不是为赚钱,而是为了获得对方的承诺。一旦获得了对方的承诺,那更多的生意,甚至是更大的生意,自然会从这个承诺中源源而来。贸易杂志《美国销售员》上的一篇文章对此做了简要的描述:一般的做法是通过获得小笔的订单为以后的全面销售铺路……不妨这样来看--当一个人和你签订购买合同时,即使利润少到几乎不足以弥补你在他身上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他也不再是一个潜在顾客了,而已经成为你的客户。
{专家解读:在美国,与销售有关的各种实战策略都是这样指导销售人员的,先给客户一些好处,获得微小的承诺,比如同意接见、同意推荐其他的客户,然而才向更加持久的关系发展。中国的人际化社会更需要通过有效的、有操作性的策略来实现销售人员的目的。}
这种开始时提出很小的请求,为的是让对方最终答应那些更大的、与之相关的请求的策略叫做“先诱敌上钩法”。社会科学家们第一次认识到这种策略的威力是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当时心理学家乔纳森和斯科特公布了一组惊人的数据,他们将一项实验的研究结果公之于众。在这个研究中,研究人员假扮成义工,在加州的一个居民区内挨家挨户地向居民们提出一个荒唐的请求:希望这些居民允许他们将一块公共广告牌竖在他们门前的草地上。为了让这些居民了解广告牌竖起来之后会是什么样子,他们给居民们看了一张照片。在这张照片上,一栋漂亮的房子几乎被一块很大的广告牌遮得严严实实,广告牌歪歪扭扭地写着几个字:小心驾驶。同一地区的其他居民大多理所当然地拒绝了这个要求(83%),但有一组人却对此特别地赞同,他们当中有76%的人同意将他们门前的草坪贡献出来。
这些人之所以会如此地顺从,主要是与两周前发生的一件事有关。两周之前,另外一个义工登门拜访,请他们接受并设法展示一块3英寸见方的小牌子,上面写着“做安全司机”。这个请求实在不算什么,所以几乎所有的人都答应了。但这个请求所产生的效果却是惊人的。就因为几个星期之前他们不经意地答应了一个微不足道的安全驾驶的要求,致使几个星期后他们轻易地答应了竖起一块超大的广告牌的请求。
但是,弗雷德慢和弗雷泽的研究并没有就此结束。他们又在另一群居民身上做了一个大同小异的实验。他们首先请这些居民在一份名为“让加州保持它的美丽”的请愿书上签名。当然几乎每一个人都签了名,因为一个州的美丽,就像高效率的政府或健全的产前保健一样,几乎都是没有任何人会反对的问题。两个星期之后,弗雷德曼和弗雷泽又派了一个新的“义工”去这些居民家里要求把那块巨大的、“安全驾驶”的牌子竖到他们门前的草坪上。从某些方面来看,这一组人的反应是最令他们始料不及的,因为差不多有一半的人答应了这个请求。尽管两个星期之前他们做出的承诺并不是关于交通安全,而是关于另外一个公益事业主题--美化环境的。
刚开始的时候,就连弗雷德曼和弗雷泽也被自己的发现搞懵了。为什么一个签名支持美化环境的不起眼的行为会使人们答应另外一个完全不同而且分量也重得多的请求呢?在考虑并排除了其他很多原因之后,弗雷德曼和弗雷泽终于给这个难题找到了一个答案:这些人在美化环境的请愿书上签了名之后,就改变了对自己的看法,他们觉得自己成了按市民公约办事、充满公德心的人。两个星期之后,当有人要求他们为公益事业做另外一件事儿,也就是展示这块“安全驾驶”的大牌子时,为了使自己的行为和刚刚形成的自我形象相吻合,他们立刻答应了这个请求。按照弗雷德曼和弗雷泽的说法是:
这里,人们对参与的活动或采取的行动有了不同的感觉。一旦他同意了某个请求,他的态度就会发生改变,他会变成他心目中的那种人。他会答应陌生人的请求,会对自己所信奉的事情采取行动,会大力支持正当的事情。
{专家解读:在我们为企业提供培训的时候,经常有学员说,这是我听过的最好的销售培训课程了。我们的工作人员立刻会拿起一个本子,走到他前面诚恳地询问,你愿意将你刚才说过的话写下来吗?一般这样的人当时的情绪是激动的,肯定是愿意写的,而且写成文字甚至比当初说的还要好。于是,我们积累了大量的客户培训现场中的话,这些话也起到了影响那些不了解我们培训的其他人。而且,说过这样的话的人,自己事后还会向别人推荐我们的销售培训课程。这才是承诺达到的持久效果。}
因此,弗雷德曼和弗雷泽的发现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即使是对一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请求,我们也要保持警惕。答应这种小小的请求,不仅会使我们更容易答应相似的、更大的请求,而且也会使我们更愿意答应那些更大的、与之前小的请求无关的请求。而正是藏在这种小小承诺背后的、具有普遍性的影响力,让我觉得心惊胆战。
正是出于对这中威力的恐惧,我现在再也不愿意在请愿书上签名了,即使对我支持的立场也不例外。因为这种举动不仅可能会影响到我将来的行为,而且还会改变我的自我形象,而这种形象可能并不是我希望的。一旦一个人的自我形象发生了改变,就会给那些想要利用这种新形象的人带来可乘之机。
在弗雷德曼和弗雷泽调查的居民中,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