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大形势-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美国经济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就一直走下坡路,90年代的新科技革命让美国又重新繁荣了一下,但也造成了巨大的泡沫,而科技泡沫破裂后,美国又创造了房地产泡沫和金融泡沫,实际上是用更大的泡沫还掩饰之前较小的泡沫。

人们喜欢谈美国模式,我认为美国经济模式主要由四个主要方面,那就是职业经理人制度,消费型经济模式、金融服务业主导经济、和经济政策上的新自由主义,美国的这些特色都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形成的,实践证明美国这套做法都是失败的,而且照搬美国做法的国家也都以失败告终,相反德国、北欧这些没有实行美国模式的国家反而取得了成功。

现在美国自己也意识到了他们这套做法的失误,而开始转向,比如开始鼓励居民储蓄、提出“出口战略”、加强金融监管等,可惜在我国,仍然有部分的经济学家还对美国模式抱有幻想,本章就结合华尔街危机来谈美国模式的失败。
第二节 华尔街金融危机七大根源之一:—高利贷的不可持续性导致金融危机
济危机往往以一种商业模式的溃败为导火索,而导致美国本次经济危机的商业模式就是“高利贷”这一最古老的商业模式。

好的金融工具让穷人与富人一起分享利润,股票就是这种;次一点的金融工具可以实现民众间的互助,保险就是这样的金融工具;而最坏的金融工具几乎对人类没有什么帮助,纯粹是为了骗钱,而高利贷就是这样的金融工具,放高利贷的人将钱高利息贷给那些还不起债的人,更可恶的是在放高利贷时,一般还会用到暴力和欺骗等手段,而美国的“次债”实质就是高利贷,只是在金融创新的幌子下变换了些花样而已。

穷人赚富人的钱,可以长久,因为富人有钱。富人赚穷人的钱是很难的,因为穷人根本没有钱,这个游戏早晚玩不下去。美国的次级贷款就是富人利用高利贷,来赚穷人钱的游戏,这个游戏的失败是早就注定了的。

为什么会出现高利贷?

美国是个信用社会,有一套完善的信用制度,美国信用评级公司将个人信用分为五等:优(750~850分)、良(660~749分)、一般(620~659分)、差(350~619分)和不确定(350分以下)。 

按照借款人的信用状况,美国房屋贷款分为三级:(1)优级,(2)近似优级,(3)次级。信用在一般以下的人的贷款就被称为次级贷款,由于穷人经常失业,收入低,不稳定,且交不起首付,信用都非常的低,因此穷人的贷款都属于次级贷款。

在美国优级贷款围绕平均利率波动,差别不大。而次级贷款,由发放机构自己定利率,且以浮动利率为主。在2001年,这种浮动利率贷款仅占10%,到了2004年这一比例就飙升至30%,到2006年,被证券化的次级贷款中,浮动利率贷款占40%,与浮动利率贷款相关的产品达到74%,因此信用在一般以下的人,实际承受着更高的利率,而美国的总体利率不可能永远维持在低位,当美联储提高利率后,穷人这些贷款的利率也跟着上浮,因此到还款的时候,这些贷款已经是彻头彻尾的高利贷了。

如何骗穷人借高利贷?

大约从10年前,贷款公司的广告就开始铺天盖地的出现在电视上、报纸上、街头或在你的信箱里: 

“你想过中产阶级的生活吗?买房吧!” 

“积蓄不够吗?贷款吧!” 

“没有收入吗?找贷款公司吧!”

“首次付款也付不起?我们提供零首付!”

“担心利息太高?头两年我们提供3%的优惠利率!” 

“每个月还是付不起?没关系,头24个月你只需要支付利息,贷款的本金可以两年后再付!” 

“担心两年后还是还不起?哎呀,你也真是太小心了,看看现在的房子比两年前涨了多少,到时候你转手卖给别人啊,不仅白住两年,还可能赚一笔呢!再说了,又不用你出钱,我都相信你一定行的,难道我敢贷,你还不敢借?” 

在这样的诱惑下,无数美国市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贷款买房。

与中国情况不同,美国买房人和贷款机构之间并没有直接联系,他们必须通过“经纪商”办理贷款,经纪商不仅认识多家贷款机构,还了解上百种贷款产品,信用不好的人能通过经纪商得到更多的贷款,但必须付出高利息,经纪商业是次级贷款的主要推动力量。

另外,次级贷款利息高,经纪商的利润也就更高,因此经纪商更愿意把高利息的次贷产品推荐给借款人,为了获得最大的利益,贪婪的经纪商甚至推出了“零首付”、“零文件”的贷款方式,即借款人可以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购房,无需提供任何与偿还能力有关的证明,如工资条、完税证明等。通过篡改信用记录、隐瞒债务数据等各种欺诈手段,不负责任地帮助更多没有还款能力的人贷到款、买了房。

放贷机构间的竞争也催生了多种多样的高风险次贷产品。如只付利息贷款,允许借款人在借款的前几年中只付利息,不付本金,借款人的还贷负担远低于固定利率贷款,这使得一些中低收入者纷纷入市购房。

美国某咨询机构曾对100笔此类“零文件”贷款进行了一项调研,发现60%借款人虚报收入。德意志银行的一份报告称,在2006年发放的全部次级房贷中,此类“骗子贷款”占到40%。

那些借款人高高兴兴地陷入了这场金钱骗局,但几年之后,高额的还款利率才显现出来,每月还款负担不断加重,从而埋下了借款人日无力还款的隐患,一旦他们的生活发生一点变故,没有钱还月供,就面临被收回房产、无家可归的困境。 

当然穷人的侥幸心理也是借高利贷的重要原因,因为穷人相信自己虽然借了高利贷,但如果房价总涨,最终还是有可能还上的。 

此高利贷与传统高利贷的区别

传统高利贷都与黑社会绑在一起,穷人还不起钱,就动用暴利手段进行讨债,而美国的大银行不可能也雇佣黑社会!于是创新出现了,银行利用“资产证券化”将高利贷转让出去,因为他们知道这些人早晚还不起钱,这些债属于“烂债”,因此他们将这些债转让出去,也就将风险转嫁了出去,自己还可以从中赚取一些利润。

如何将高利贷转让出去

银行把这些贷款打包成按揭证券,向市场出售。 银行从市场拿回现金后,再发放贷款,不需要承担任何损失。房贷风险已经分散到众多投资者身上。因此,商业银行可以无节制地做房贷,而不需要担心自有资本够不够。

而对购买按揭证券的人来说,证券的收益靠贷款的还本付息来支持,而且还有物业作为抵押品,因此,视其为很安全的投资工具。 由此,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便水到渠成。

随后,在抵押证券的基础上,又进一步衍生出各种其他金融产品,无限制地创新金融衍生品,产生了令人望而生畏的杠杆效应,创新规模呈几何级数膨胀,风险被无限放大,一旦房价发生波动,就必然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从而给广大投资者造成巨大冲击。

为了让全世界购买美国的次贷证券,美国政府直接出面进行推销。比如,美国政府曾派遣住宅和城市发展部部长访问中国,招揽中国外汇储备这一大客户,同时,与中国的商业银行接触,商谈购买房贷证券事宜。 

评级机构是另一个欺骗环节。为了让投资者了解这些次贷证券的风险,评级机构给这些证券产品打分、评级。然而,评级的费用却由次贷证券销售机构提供,它们之间的这种利益输送关系,最终导致大量不良贷款被评为AAA级投资产品。

时间走到了 2006 年年底,风光了整整 5年的美国房地产终于从顶峰重重摔了下来,这条食物链也终于开始断裂。房价下跌,先是普通民众无力偿还贷款,然后贷款公司倒闭,避险基金大幅亏损,继而保险公司和贷款的银行巨额亏损,同时各大投资银行也纷纷亏损,然后股市大跌,民众普遍亏钱,无法偿还房贷的民众继续增多,最终次债危机爆发。

借高利贷买房的人有了梦寐以求的房屋,当他们欢天喜地地享受这种拥有住房的*时,却发现这*竟然是如此短暂。 在2008年上半年,美国343 159个人失掉住房,让穷人买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由于穷人的信用情况不够贷款资格,更不够资格享受贷款优惠,这需要各个环节和多种条件的配合,这一切好像是市场自发做到的,实际是被一只黑手操纵着 ,这只黑手就在华盛顿。

对中国的启示

目前,在我国中国高利贷主要以民间不受法律保护的形式出现,但是中国的“信用卡”已经形似高利贷,甚至比高利贷还狠,据广州日报报道,广州一位关老伯,两年多,钱透支2万元,利滚利,滚到了20多万元的天文数字,其信用卡负债以每月大约的复利递增,照此计算,再过16个月,这位关老伯的欠款将达到万元。很多银行在办理信用卡时都没有尽到最基本的风险提醒和条款解释义务,不少银行的信用卡发卡业务都外包出去,发卡就像发传单一样,闹市区、商业区、工业区,只要人多的地方都能看到信用卡办理人员,笔者也曾使用过广东某银行的信用卡,深感其提现功能的可怕,后来注销了该卡,读者您只要在百度中输入“信用卡,高利贷”一组关键词,其相关信息多的不得了,可见中国的商业陷阱到处都是,目前中国在这方面都没有太多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方法,也许这些商业陷阱不至于酝酿成一场危机,但其对民众的伤害确是显而易见的。书包 网 。  。。  想看书来
第八节 华尔街金融危机四七大根源之七:制造业空心化导致金融危机
所谓“产业空心化”,是指制造业资本大量、迅速地向利润更高的行业转移,使工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急剧下降,造成产业比例失衡。美国多年形成的“产业空心化”问题对本次金融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