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度心术-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朕操劳国事,日以继夜,不敢有丝毫松懈,听你之言,难到是朕有失吗?”
杨士奇叩头说:
“陛下的恩泽虽然衣被天下,然而流放的尚未还乡,疮痍尚未平复,百姓的粮食也不充足,如此种种,距太平盛世尚远。如果陛下听人媚言,心无戒意,满足现状,就会不思进取,那么天下的局面实难一新了。”
仁宗听罢大悦,他对众臣说:
“杨士奇深谋远虑,他出语苛刻,却一片忠心,他警醒得好啊。朕若听任他人不实的美言,当误大事了。”
众大臣惭愧谢罪。
明宣宗即位不久,汉王朱高煦造反,宣宗亲征,平息了叛乱。回军途中,侍郎陈山迎接谒见宣宗,说汉王、赵王乃是同谋反叛,请求乘胜袭击彰德擒拿赵王朱高燧。
杨士奇见众大臣同声赞成此议,连忙对宣宗提醒说:
“谋反大罪一旦加之,其祸非小,陛下还是要谨慎从事。万一有错,赵王蒙冤不说,于陛下的声威也是大损。”
大臣杨荣愤怒地对杨土奇说;
“有人指证赵王造反,你还想包庇不赦之人吗?”
杨十奇毫不退让,他针锋相对地回敬道;
“没有证据,岂能轻易断人反罪?这个时候最需要头脑冷静,否则又何以治天下呢?”
宣宗心神不定,犹豫不已,杨士奇私下力劝宣宗说:
“赵王和陛下最为亲近,说他造反,定是别有用心的阴谋。陛下若听信馋言,大错便铸成了。”
宣宗渐渐平静下来,他命使臣把众臣的奏章封好转给赵王看,赵王接到书信,大喜过望,他哭着说:
“我可以活命了。”
赵王当即上表文谢罪,并献还护卫军队,议论方告平息。后来事情真相大白,赵王纯属遭人诬陷,宣宗动情地对杨士奇说:
“保全赵王的功劳,都是你力谏之果,朕险些犯下大错。”
宣宗嘉勉不止,还赏赐了扬士奇许多白银,以示慰抚。
宣宗喜欢微服出行,体察民情。众大臣劝谏无功,杨士奇也为宣宗安危担忧。一天午夜时分,宣宗突然驾临杨士奇府中,杨士奇又惊又怕,俯伏在地说:
“陛下一身系天下安危,不该轻率行事啊。陛下如此不自重,怎保他日无患?此事看似微不足道,但关系重大,焉能不戒?”
宣宗见他说个没完,以为小题大作,遂笑着说:
“朕兴之所致,无碍大事,你过于担心言重了。”
杨土奇神情严肃,叩头又说:
“小处不慎重,大处就有风险,臣只想提醒陛下,事情总有不测之变,不时时谨慎,听人劝试,结果就难以把握了。”
几日后,杨士奇和宣宗谈话时,又进言规劝说:
“陛下不可轻动,陛下的恩泽不一定能布遍每—个角落,万一有一两个‘怨夫冤卒’在暗中窥视,相机行事,陛下岂不是大危险了吗?不早做防范,后患必生啊。”
十几天后,锦农卫捕获两个盗贼,审问之下,盗贼交待他们还想趁皇上去玉泉寺时作乱。宣宗得闻此讯,深服杨十奇的先见之明,他感叹说:
“杨士奇处处用心,时时为朕示警,朕该如何感谢他呢?”
【原文】
意可曲之,言虚实利也。
【译文】
意图可以曲解,说假话为了获取实际的利益。
【释评】
在特定的场合和时期,善意的谎言是不该被指责的。为了使人猛醒,从迷途中解脱出来,故意曲解他人的意图,牵强附会,以达到劝戒的目的,也是一种智谋。再好的忠言也有不被接受的时候,适时变换一个方法,加上一个全新的角度,效果就会大不一样了。正面猛攻的人不一定会得手,学会迂回之术,胜率就大增了。
【事典】狄仁杰的曲解
武则天称帝之后,武姓宗戚把持了朝政,他们联合起来,多次请求武则天废除李旦的太子之位,立其侄武承嗣为太子。
武则天也有了废除太子李旦的念头,一日,她在朝堂上公开提出此事,让大臣们发表见解。她还有意说;
“李代江山天不佑护,朕为皇帝当是明证了。武氏兴旺非人力所能阻止,朕也不能逆天行事啊,”
武则天其意甚明,众大臣深怕劝谏招祸,无人说话。宰相狄仁杰心中一痛,不避风险地劝谏说:
“李氏江山来之不易,太宗皇帝栉风沐雨,征战无数,方有天下。先帝以二子托陛下,实指望陛下传位给子孙,若是陛下把大位传给外姓宗族,李氏宗祖自会不悦。何况陛下传位给儿子,乃天经地义,百年之后可以配食太庙:如果立侄为太子,世上又哪有立姑母为宗庙的呢?”
武则天听之心厌,怨声说,
“这是朕的家事,朕自有主张,你就不必干预了。”
狄仁杰正色说:
“天子以四海为家,四海之内部是陛下的家事,臣身为宰相,为国为私,都该直言进谏呐。”
武则天并没有听从秋仁杰的劝谏,她改立太子的念头一天比一天强烈,狄仁杰见之心急,便想方设法进言,无奈效果不佳,狄仁杰一时也彷徨无计。
有人生怕狄仁杰遭难,私下对狄仁杰关心说:
“皇上性格刚强,行事果决,你一再直言相劝,不仅无助太子,且有性命之忧。你当静下心来,另图他策,不和皇上正面相抗。”
狄仁杰痛定思痛,连连点头。
一天晚上,武则天做了一梦。她梦见窗外飞进一只硕大的鹦鹉,在飞行中突然折断双翅。武则天惊叫中醒来,心中奇,一时也猜不出此梦何意。她对此梦不能忘怀,第二天就对狄仁杰说了此事,还问他说;
“梦都有它的征兆,朕不得其解,你认为如何呢?”
狄仁杰心中一动,他略加思忖,故作愁苦道:
“此梦大不祥也,臣不敢明言,还望陛下莫怪。”
武则天心惊肉跳,惶惶道:
“有何不祥,快讲与朕知,朕不怪罪于你就是了。”
狄仁杰犹显不安,武则天又是催促,他才开口说:
“陛下姓武,鹦鹉就是寓音;鹦鹉硕大,当是陛下的自身。鹦鹉折断两翼,两翼便是陛下的两个儿子,可见必是陛下在有意无意中伤害了他们,故此上天才会以梦示警。陛下应体悟上天的告诫,好好保全陛下的二子,只有两翼无恙,大鹦鹉才能遨游蓝天啊。”
狄仁杰所言,乃是牵强附会,毫无根据之词,他只想通过此事巧言进谏,从侧面让武则天改变心意。武则天听了却信以为真,不禁对自己的儿子产生了恻隐之心,她也担心上天的惩罚,从此就打消了废子立侄的念头。
诛心第十
本卷精要
对敌人肉体伤害,不如摧残他的灵魂。
没有底牌可打的对手是脆弱的。
让人不能心愿得偿,心灰意冷是伤害的至毒招法。
虚荣心只会让弱者自卑,让强敌就范。
以名誉地位做诱饵,不仅廉价有效,且能让人死而无怨。
【原文】
诛人者死,诛心者生。
【译文)
杀死人的人有死罪,杀死人心的人却能活命。
【释评】
公开的暴行和罪恶,可以得到法律的严惩,但那些隐形伤害,法律乱奈何不了它了。摧残人的心灵,在精神上打击迫害,是不少人玩弄的整人招去,这既逃脱了罪名,也最能将人置于死地。肉体的创伤可以愈合,而精神的折磨却没有尽时,一个人如果到了生不如死的境地,无疑是最悲惨的。
【事典】耶律倍的逃亡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死后,皇太子耶律倍得不到皇后述律平的支持,无法承继大统。述律平一心想让她宠爱的次子耶律德光称帝,只因找不到太子耶律倍的过错,心中不免十分焦虑和难耐。
一日,述律平和她的心腹大臣说了自己的苦恼,她的心腹大臣于是说:
“太子名正言顺,并无过失,无端的废长立幼难以服众。依臣愚见,太后可严厉惩处拥戴太子的大臣,翦除太子的羽翼,这样太子必受震骇,精神压力极大,只要太子意志崩溃,他自不敢和皇后抗衡了。”
述律平连称好计,准备实施。
和太子亲近的大臣耶律迭里、耶律匹鲁等数十人联名上书,请求皇后准许让太子登基,述律平见书大怒。想马上下旨杀了他们,她的心腹大臣忙阻止说:
“这些人请太子登基,并无过错,皇后用这个罪名杀他们,只会让皇后理亏啊。好在他们通过此事暴露了他们乃是和太子一伙,日后再找个正当借口杀他们不迟。”
很快,述律平给耶律迭里等人安上谋反的罪名,杀死数十个拥戴太子的大臣和酋长。耶律倍果然心如刀绞,整日惶恐不安了。
耶律倍一日进见皇后述律平,述律平见他形销骨瘦,故意笑问说:
“太子精神不振,将来如何处理国事呢?如今叛党众多,太子凡事要小心了。”
耶律倍脑后生风,打了个冷战。他回到府中,急召心腹手下,他有气无力地说:
“我虽贵为太子,但手中无权无兵,想成大事也不可能了。拥护我的人被皇后或杀或贬,也许下一个就轮到我了。我夜不能寐,这样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我决心让出太子之位,保全我的性命。”
耶律倍的心腹手下也日久不安,听他一言,都如释重负,表示赞成,他们生怕耶律倍改变主意,还安慰他说:
“人生一世,图的就是快乐逍遥,只要太子安享富贵,自不必争权夺利了。”
耶律倍率领群臣,请皇后立大元帅耶律德光为帝。耶律德光称帝后,对皇兄耶律倍并不放心,他苦于找不到借口惩治他,只好仍封他为东丹王,暂时留在皇都,却不让他有行动的自由。有人献计给耶律德光说:
“如今陛下虽登基为君,但也不可心存大意。废太子精明强干,若不让他们彻底绝望,对陛下终是威胁。陛下可借关爱之名,以行控制之实。”
耶律德光采纳其计,于是在送哥哥去东丹国之时,他故作笑脸说:
“东丹地僻人稀,皇兄前去,实在是辛苦你了。朕无以为赠,只是见皇兄平日仪卫军姿不整,人数不济,又多是老弱者,难堪重任。为了皇兄的安全,朕特从近卫军中挑选强壮之士,组成新的仪卫队,侍奉皇兄的左右,望皇兄勿拒。”
耶律倍明知耶律德光的用心,却无理由相拒,只好谢恩。
在东丹国,耶律倍名为王爷,实际上他既无兵马,也不能过问政事,无异于笼中之鸟。耶律德光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