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商诈--又名;商之梦-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萧支平说;“我会做那傻事吗?你不知道行贿、受贿是同罪呀?”

……。

萧支平又拿到银行1千1百万后,将佳佳大酒店以每月20万的纯收入转包给别人经营。他用这20万作为归还银行的利息的专项资金。他未付出任何代价,手中又多了1千多万的流动资金,他的圈子越划越大。

正当各行业深化改革之际,金融行业也在不断的加大改革力度。五花八门的城市信用社像雨后春笋般涌现。

他们为了拉拢业务,想出了个他们所认为既安全又拉动存款额度的新举措。这种貌似利人利己、有助于发展经济的融资方式,把胆小的人拉进了万丈深渊,让胆大的人有了可趁之机,最后还是把自己搭了进去。

他们不去考虑贷款人有没有偿还能力,错误的采取“以存定贷”的方式发放贷款,使得敢于冒险而又缺乏经济实力的人们,不惜用5%月利息的高利贷融资。

在生意场上确实是人算不如天算,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原本算好周转一个月可以盈利10%的买卖,很有可能拖到两个月或三个月才使资金回笼。尤其是长线投资买卖,借用高利贷融资简直就是往火坑里跳。

善于投机取巧的萧支平利用自己手上大量的流动资金去帮别人存款,直接获取利差。然后又用存款单作抵押等方式,先后在工行、中行、交行等各大银行获取贷款达1亿之多。一下子又成了名不副实的亿万富翁了。

如果按照经济规律良性循环,这种敛财的方式道是可取,可这违背经济规律的融资方式只能是导致恶性循环。利用高利贷款的冲动人士还不了银行贷款,萧支平他们这帮“投机倒把”的人就无法取出巨额存款,这样的连锁反应就有可能都变成呆账、坏账、死帐。

精通法律的萧支平并不害怕,他自己觉得自己始终是坐在中间渔翁得利,自己既是债务人也是债权人。还不了自己银行的债务,官司打到最后还得由他的债务人城市信用社负责帮他去偿还。反正还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当时流传着一种说法;现在杨白劳是爷爷,黄世仁是孙子了,现在的萧支平不需要去求银行,银行会主动求着萧支平,只要萧支平有资金需求,不管需要多少贷款,他们都会满足他,他们可不希望萧支平的这座大夏坍塌而让他们的贷款打水漂。

这样,萧支平倒成了各大银行重点扶持的对象了,他们也只好心甘情愿的让萧支平牵着鼻子走了。

……
与世俱进
袁玫一直是从事教育工作,是在某中学长期担任班主任的语文老师,就工作能力而言,也是位响当当的角色。工资不低,就是工作太过于劳累。

萧支平的“服装学校”升级为“服装学院”后,他考虑让袁玫辞职去管理“服装学院”和“仁和服装厂”,袁玫非常乐意。这样,她给萧支平减轻了不少负担。

袁玫接手管理这两个企业井井有条、成绩显著,让萧支平很开心。当下之际就是“仁和服装厂”产品如何开发问题。萧支平从“维维豆奶”企业的管理模式中得到了启发。

“维维豆奶”企业是全国率先利用自己的配方、包装,委托别人加工的杭州一家私营企业,浙江人就是聪明,这种管理模式非常可取。他们只要打造好一支强大的销售团队即可,不需要投资设备就可以在全国各地拥有自己的加工基地。

经过数年的改革开放,人们对品牌意识也在不断的加强,萧支平通过朋友在法国的亲戚注册了个法国“罗特兰”服装品牌。然后在全国各地招募专卖店代理商,这一招非常成功,使得他的服装厂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品牌。

当然,这种品牌只是唬到哪些不知底细的消费者。他们还真的以为自己是穿上了正宗法国品牌服装。其实全是委托加工贴牌而已,这种巧妙的经营模式既合理又不违法。

其实有时候细想起来,不少的中国人也挺傻的,喜欢追求些国外的品牌服装。这些垄断性的品牌服装一般都是暴利,价格远远高于普通服装。可不少的中国人总是有“好货不便宜,便宜无好货”的消费理念。似乎觉得自己穿上了价格昂贵的服装就显得自己比别人高贵一般,这完全是虚荣心在作怪。

就拿美国的“耐克”球鞋来说,一双正宗的耐克球鞋要1000多,其实,这种品牌鞋基本上也都是国内的鞋业加工商为耐克公司代理加工的。就算它经久耐用,它再“耐克”也总比不上10双鞋耐穿吧?

当然,我们应该承认,名牌的东西无论是在款式、面料、工艺等都做的挺精致,但价格也高的惊人呐!非怪有很多的人,宁可冒着被打假的风险,也要克隆山寨版产品出来唬弄老百姓,实在是它的利润太高了呀!

如果广大消费者都能用“性价比”的思维去衡量一个产品的话,那就不需要成立什么“打假办”来对付这些冒牌货了。而哪些绞尽脑汁的仿冒者,就会把智慧和时间用到自己的产品开发和创新上去了。

萧支平把学校和服装厂完全交给袁玫打理后又在扩张自己的事业计划,他一方面着手在九江长江码头建立大型液体化工储罐,另一方面在省城涉足房地产开发。他花巨资在靠近长江的码头上建了五个1000吨的储罐。其目的,就是能够从海运货轮中直接灌装液体化工原料。成为一手的代理商。

改革开放初期,为了城市的环境和市政建设考虑,政府鼓励开发商进行旧城改造,那时的房地产开发只需要缴纳适当的地皮开发税即可。所以,商品房只买到500多一平米也就不奇怪了。

任何生意最要讲究的是成本,降低成本是提高效益最佳途径,房地产行当也不例外。如何降低成本这里面的学问可大了。建筑造价是死的,那是有统一规定的定额。如果不是违背设计要求标准偷工减料的话,找不出多少技巧来降低成本。

降低成本最大水分的就在于地皮价格上,有的时候政府管理机制往往让人看不懂,也无法理解,地皮的价格浮动性特别大。官位的大小不同,优惠的价格就不同。据说有位市长级官员签批优惠了上亿元的地皮价格,这上亿元的资金涵盖了多少回扣就不得而知了。

现在的萧支平可不比从前了,他可是脱胎换骨的成了名副其实的“奸商”人物了。他“打太极”的功夫已经到了如火纯清的地步了。

九十年代中页,萧支平搞房地产开发是一幢楼、一幢楼的开发,他几乎不需要投入多少资金就能完成他的开发项目。

他首先会通过一切手段找到最高决策者拿到最廉价的地皮。然后利用建筑承包商垫资和预收购房款等手段“空手套白狼”。他玩的手段及其高明。

建筑承包商也是最赚钱的行当之一,这是因为建筑施工伸缩空间非常大。基础的深浅,水泥标号,混泥土比列,螺纹钢大小,线材圈密度间隙等,都有空子钻。因此,建筑施工行业竞争非常激烈。一项工程往往卷入几十家施工单位竞标。

由于利润空间大,竞争又激烈,所以,这一行当既是“贪腐”的重灾区,也是诈骗的多发地。

建筑施工的招标和其他物质采购招标有所不同,不是谁出价低就给谁施工,而是谁接近标的谁就中标。所以,了解标的就至关重要。施工承包商往往不惜重金来获取标的信息。

萧支平对于回扣返利的兴趣不大,他明白“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道理。建筑工程是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他要求建筑承包商先垫资建两层看看质量,他把丑话说到前头,质量不合格立马调换施工队伍。建筑承包商岂敢偷工减料?

萧支平这一招真够损的,既能保证质量,又能减少资金的投入。其实建筑质量官司是最难打的,等到官司打完,资金早已回笼。他的“空麻袋背米,空手套白狼”的技巧玩得是得心应手。

……。 。  。。  最好的txt下载网
丢卒保车
九十年代中期,经济建设的发展真可谓是“摸着石头过河”。刚刚解决好“双轨制”弊端全面走向市场经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国有经济和私有经济在激烈地碰撞,形成矛盾的对抗。流通贸易领域的私营经济在不断扩张。管理机制的弊端必然导致经济秩序的混乱。中国人的悲哀就在于喜欢一个极端走向另个极端。

原来吃大锅饭时代很难调动人的积极性这是实事,可一切向“钱”看,似乎又会让更多的人变得越来越自私,越来越变得没有人情味。

国营生产企业采购员们为了得到回扣,不惜加大进价成本。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加上外资企业的不断渗透,国有的中小型企业在竞争中摇摇欲坠。个体经济的经营者们,为了原始资金的积累也在不折手段的造假制假,滥竽充数,回扣返利,贿赂权力人物。使得国有的中小型企业举步维艰,原本效益不好的企业更加雪上加霜。

决策者们为了摔掉包袱,最佳的办法就是要进行企制改革,企改首要解决的前提就是用人制度的改革。老的用工制度已经不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需要。老工人下岗,新工人实行合同用工制度。工人阶级别说是领导阶级,他们生存是否能得到保障都很难说了。

反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只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意愿。跟改革开放没有多大牵连。中国人民为了自己的解放事业,有多少烈士前辈;抛头颅、洒热血。今天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牺牲一些工人阶级下岗、也算是革命事业的需要了。总比那些牺牲生命的革命前辈要合算的多了。

萧支平在这场前所未有的企改中大量吸收有用的人才。只可惜他没有去大量吞并国有企业,他主要是考虑自己不具备一支强大的管理团队,兼并来了也是个负担。

其实这点他失算了,他只要能充分利用好原有管理团队就能够使企业正常运作。那时候的企业实在是太便宜了,有的企业只要帮助他们归还企业欠贷就行。

国资委的改革家们他们可不会去考虑国有资产的流失问题,只要他们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