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不是教你使坏-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后接下来要这么说:“哎呀,我怎么说出这种私人的事情,真是抱歉了。为什么会跟你说这样的事情呢?这样的事情我可从来没有在别人面前说过啊。” 
这样的说辞会让对方有“他只对我说”的优越感,以及会跟自己说“这么重要的事情”的信赖感,因而对方会有这样的解释:“这就是因为他对我有好感的缘故。” 
女职工跟上司商量个人的事情,两人因而变得亲密起来,甚至演变成外遇,这是经常耳闻的事情。这就是因为被赋予信赖的上司,对对方产生了好感的缘故。 
当然,也有一些存心不良的上司巧妙地利用这种隐藏在商量背后的看不到的好感,来笼络年轻的女下属。 
无论如何,找对方商量什么事情或诉说自己的烦恼,便是一种常见的笼络手法。 
所以,如果你有想要笼络的对象,却不得其门而入的话,或者想要笼络的那个人,却总是心不向着你的话,就可以用商量某件事情为借口来接近他。而商量的内容是关于工作的事情也好,私人的事情也好。认识的人想来商量什么事情,会拒绝的人是不多的,所以这个方法其实是很有用的。  
 
 
 
 
 

  
 第三部分对被瞧不起的人更要亲切对待
 
真正有“心机”的人对于那些被别人轻视而不放在眼中的冷落者,也会亲切友好地对待。 
在组织或团体当中,一定会有一两个总是被领导或其他伙伴轻视、瞧不起的人。 
人处于团体当中,要学习在团体中保护自己的能力。不论是社会或什么样的团体,尤其是在组织当中,优劣的区别是很重要的。 
在这样的状况中,比一般水平还要低下的人,是会被拿来当牺牲品的。 
因为人性原本就是恶的,总爱找借口或制造机会让牺牲品的缺点或愚蠢显得更加醒目,嘲笑他的无能,极尽凌虐之能事。 
不少人在一对一的人际关系上是会亲切待人的,然而一旦到了团体当中,性格便转变了。这是因为保守本能、自卫本能发挥作用的缘故。 
所以,在团体当中,如果不小心和受到集中炮火袭击的牺牲品有相同意见、类似步调的话,有可能会被其他人视为同类。而人是绝对不想沦为被凌虐的对象的。人的本能以及经验告诉他,靠向多数人的那一边是比较安全的。 
不过,有智慧的人是会站在被瞧不起的人那一边的。大多数的人都将被瞧不起的人当作牺牲品,而惟独你用平常的态度与之接触,总是被别人瞧不起的那个人,应该会对你抱有好的感情,心怀感激的吧? 
在这种状况下,对那些瞧不起人的人义正辞严地说“不可以瞧不起别人”,这是没有用的,而且这么正面冲突也不是什么好对策。 
在没有其他人注意到的情况下,极为自然地、理所当然地亲切对待那个被瞧不起的人,这是让事情顺利的要诀。在团体中一直被瞧不起的人,心中的怨恨是会累积的。太欺负人,总有一天就会受到报应。老是被欺负的人有一天突然爆发进行反扑,是经常耳闻的事情。 
此外,从团体当中的虐待事件,可以看清团体中的人的恶劣之处或坏的一面,这些资讯或许在将来会有什么用处也说不定。 
对于在团体中被瞧不起的人,更应该很平常地、亲切地对待,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第三部分黑脸开场,红脸收场
 
第七章学会耍点“心计” 
做人不能太老实 
黑脸开场,红脸收场 
人际交往中,没一点脾气的人是被人欺负的对象。有时候,在处理一些事情时,适当地耍些“心计”使点“坏”,是可以让你打圆场的。 
做人要有一股子脾气,做事更要有一股子硬气。狭路相逢,“硬”者胜。 
人际交往中,最忌生气发火,动怒泄愤。尤其是在长辈面前,小辈们更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语,切记不可失晚辈之礼。但有时会遇到某些或有恃无恐或刁蛮耍横的倚老卖老之人,一味地回避退让,忍辱负重,反而会使对方以为你软弱可欺而得寸进尺。 
1963年,因父亲遗产问题,曾宪梓在远在泰国的哥哥曾宪概的多次催促下,动身来到了泰国。曾宪梓的叔父曾桃发闻之,以为曾宪梓定是与其哥哥联手来对付他。于是便有了这么一个场面: 
一天早上,三个笑容可掬的客家长辈来到了曾宪梓的小店铺里,执意要请曾宪梓去喝喝茶、吃吃饭。曾宪梓客气了一番后随他们来到了曾桃发的公司里。待所有人严肃就位以后,叔父们便一改初始亲切温和之相,对曾宪梓纷纷大加指责:“你看你,像什么话,一点道理也不懂。来了泰国这么久,也不来拜见叔父、叔母。你这算什么?真没规矩” 
其实,曾宪梓来泰国的当天便执晚辈之礼拜见了叔父叔母。 
因此,叔公们的劈面训斥令曾宪梓一头雾水。叔公们见曾宪梓无言以对,认为其真的是那么大逆不道,毫不留情地把曾宪梓骂个狗血淋头。原本极富自尊心且血气方刚的曾宪梓终于忍耐不住,大发雷霆:“你们简直是太不像话了” 
曾宪梓一番义正词严的刚言相向,令原本气势汹汹的叔公们顿时气萎势缩,哑口无言。但是,倘任其怒火信马由缰,刚言怒语如决堤洪水一泄不收,便有可能使原本已有的胜势转瞬即逝。 
于是,曾宪梓又接着有理有据地摆事实,讲道理,扮起了红脸好人,不失时机地给叔公找台阶,进入了收场的好戏。“叔父是凭着自己的劳动,凭着自己的智慧,一点一滴地建立了像今天这样庞大的事业。现在叔父有钱有势,那不过是叔父的能耐、叔父的本事,我只会从心里感到佩服。叔父现在大可不必为了这些财产的事情绞尽脑汁,你是我叔父,你有话跟我说,喊一个小孩把我叫来就可以了。” 
曾宪梓这番赞美,既充分肯定了叔父于商场中的本事,又由衷地表明了自己对叔父的佩服之意,言不巧语不媚,不坏刚直不阿之节,不涉阿谀奉承之嫌,从而拉近了两代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令叔父叔母激动得喃喃自语:“好侄子,好侄子!”原本剑拔弩张的气氛已化为乌有。 
曾宪梓在人际交往、家庭纠纷中所表现的人情操纵自如、红黑脸相间恰当的深厚功夫,表明了他在商场中的出色作为绝非等闲得来,而是名副其实。 
看来在人际交往中也要玩点“心眼”,适当地发发脾气不是不可以的,但一定要记住发脾气要适度,而且要掌握技巧。  
 
 
 
 
 

  
 第三部分该装傻时要装傻
 
在一场斗争中,想要得到最后的胜利,在结局未定之前,适当地使“坏”,装一下傻,也是高人所采取的高招之一。 
学学猫头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你说我糊涂,其实我不傻 
做人切忌恃才自傲,不知饶人。锋芒太露易遭嫉恨,更容易树敌。功高震主不知给多少臣子招致杀身之祸。有点“心眼”适时地装傻,既能有效地保护自我,又能从容地观察形势,实在是一种聪明之举。 
商代末期,商纣王通宵喝酒而忘记了当时是什么日子,问左右的人,都不知道,派人去问箕子,箕子对他的从人说:“身为一国的主人,而让一国的人们都忘记了月日,国家就很危险了。一国的人都不知道,而只有我一个人知道,我也就很危险了。”于是对使者推辞说自己喝醉了酒,也记不清是什么日子了。 
齐国的隰斯弥去见田成子,田成子和他一起登上高台向四面眺望。三面的视野都很畅通,只有南面被隰斯弥家的树遮蔽了。 
田成子当时也没说什么,隰斯弥回到家里,叫人把树砍倒,没砍几下,隰斯弥又不叫砍了。他的家人问:“您怎么又这样快改变主意了。”隰斯弥答道:“谚语说,知道深水中的鱼是不吉祥的。田成子是有篡位野心的。如果我表现出能够在精微处察觉事情的真相,那我必然会有危险了。不砍倒树,未必有罪。而知道了别人的隐秘,那罪过和危险就不得了。所以我才决定不把树砍倒。” 
有时候,装傻也是迷惑敌人、以退为进的策略。 
魏明帝曹睿死时,太子年幼,大将军司马懿与曹爽共同辅佐太子执政。曹爽是皇室宗族,自从掌握大权后,野心勃勃,要独揽大权,但司马懿是三朝元老,功劳高,有威望,而且谋略过人,在朝廷中有相当大的势力,因此,曹爽还不敢公开与司马懿斗。 
而司马懿也想夺权,他早把曹爽的举动看在眼里,但表面上仍然装糊涂,后来,干脆称病不上朝。 
曹爽虽然一人独揽朝廷大权,可他对司马懿仍然不放心:司马懿虽然自称年老多病,不问朝政,可他老奸巨猾,处事谨慎,谁知他是真有病还是假有病?当初武帝曹操创业的时候,听说司马懿胸怀韬略,多次派人请他出来为官,可司马懿出身士族,自视高贵,瞧不起出身寒门的曹操,不愿在曹操手下做官,就装病在家。后来见曹操的势力强大了,才出来跟随曹操,为曹操出力。这一次有病,谁知他是不是故伎重演呢?因此,曹爽对司马懿不敢掉以轻心,他经常派人打听司马懿的情况,可就是摸不到实情。 
河南尹李胜讨好曹爽,得到曹爽的信任,曹爽就把李胜召到京城,任命他为荆州刺史。李胜临去上任时,曹爽安排李胜以探望为名,到司马懿府中去探听虚实。 
李胜在客厅坐了很久,才见司马懿衣冠不整,不断地喘息着,由两个侍女一左一右地架着,从内室慢慢走出。 
李胜连忙站起身来,向司马懿行礼问安。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对李胜说:“李大人免礼罢,家父身体难支,还要更衣。” 
旁边走过一个侍女,用盘子端着一套衣袍来到司马懿面前,请司马懿更衣。司马懿颤颤抖抖地伸手去拿衣服,刚拿起衣服,他的手无力地往下一垂,衣服掉在了地上。侍女赶忙拾起衣服,帮司马懿穿上,两个侍女搀扶着,小心地让司马懿躺着坐在躺椅里。 
司马懿喘息了一会儿,慢慢地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