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钗布裙-第2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崔珩笑起来:“你把宫中说得多可怕。”

云华不解崔珩心思,俯首不敢答。

“带就带进来罢,”崔珩道,“能蒙你喜欢,那丫头想必没大错,宫中规矩不懂的,你教起来便了。”

云华喜出望外,连连叩首谢恩,崔珩挽她起来,看她果然喜上眉梢,那动人颜色,比往日又不同,看得崔珩也笑了:“谢尚令……”

正说到此处,外头,自西边来的加急奏报,快马送进宫门,换了腿快的小太监,腿不停的跑着奉进来。

正文 第十七章 大灾来了

大太监看了奏表上红彤彤加印,知道不寻常。虽然皇上难得心情好,打扰真是太不应该了……但皇帝也下过严旨,一等事态的奏表,不论时辰、不避厕上马上,到即奏!

太监把这奏表捧进来,恰打断了崔珩没说完的话。

一见这加印、还有来的地方,崔珩云华两个,都知非等闲。崔珩接奏表,云华告罪,敛袂退下——这顶顶紧急的国务,她到底要避嫌。

她下去安排了洛月进宫的事,又处理了几件宫务,云裳已知有西边紧急奏表进来,遣人对她道:我这里不知那边有何事,你呢?

云华回道:我也不知。只不过西边一向民生是紧张的,却夏种秋收,本该是松口气的时候,有什么紧急事态,要这时候送来?

云裳一听,民生,非关人事,也就不上心。云华倒心里一动,往清源馆这里伺候。

崔珩图方便,新的御书房也安在清源馆旁边。云华方回来不久,太监已传话叫了。

云华前去,停在书房门外、珠帘底下。

“你猜一猜?”帘子里头,崔珩道。

“蝗灾还是……旱灾?”云华悄声问。

一般来说,蝗灾比较可怕,但对西部目前的状况来说,旱灾,会更恐怖。

“大旱。”崔珩颓然道。

夏天的热浪,把西边的水脉烤得奄奄一息,已经有一些请求减税、免赋的奏表递到崔珩这里,崔珩也都准了。照道理,秋天应该可以支持过去,冬天,已准备好从南方调些粮接济他们,等到明年春天,再作道理。

但夏天还没有过完。可怕的沙暴起了来。

沙暴从没起得这样久、这样大范围、甚至侵入关内。

往常,碧绿的飞萧山挡着沙,山以内的居民,总觉得旱沙离着自己很远,而未城等关西城池,那一点点艰难的绿,也总撑着些儿。

但戎人占了关西之后,大量掠夺黑油、煤矿,连那点可怜的粗铁矿也不放过,他们大量驱赶汉人原住民。把地挖得蜂窝也似,一点后计都不留。他们退去之后,关西遍地疮痍。为着就地炼矿,把树木能砍的都砍了。再加上余秋山征讨阿逝时放的那把火!

再砍再伐,怎有火烧来得快。火烧起来后,本来将士人手就不够,余秋山根本就没有发兵救火。飞萧山已被烧得光秃秃了。

夏天。沙漠里白天极热、晚上骤然降温,温差大,本就容易起风,风卷尘沙,是谓沙风,风大了。便称作沙暴。

今年关西对沙风毫无缓冲能力、飞萧山也没有抵挡作用。沙风连绵不绝。所谓话赶话,风也赶风!到夏末,沙暴发展为前所未有的大暴风。将飞萧山上的砂石也刮起来,全往关内灌。现如今关内的农田,也给毁了,眼看秋收要完蛋!

当地的官员再不敢压着,快马加鞭急报送往京城。

急报的信封里。都夹着沙。那边的风大到这样的程度,隔着窗缝往里灌。官员写信。都避不开沙。

崔珩神色凝重。

云华也竟无一字可替他宽解!

大灾年,来了。

外头的官员也陆续听说了消息,一个个进觀,跪在御书房外头。云华猛然省觉,她是什么时候进了御书房?要出去困难了。

崔珩抓住云华的手腕,不让她走。

这里只有她见过大漠的沙、斗过西边的旱,只有她屡经磨难、死里逃生,只有她心怀恻隐、又脚踏实地。崔珩抓她,如抓一块救命的浮木。

他不敢出珠帘,怕臣民看见他脸上的神情。

大战他尚且撑得住,凭血气之勇。他知道全国也不乏这样的血气之勇。但大灾……本朝经过大战,已然虚弱不堪,再难经这样一击,而熬苦,比打战更难。

你可以勉励几天几夜没睡觉的战士,再翻上城墙,与敌人决一死战,但你怎样面对遍地嗷嗷求粮的灾民,从夏至秋、再至冬?

崔珩是个明白人,所以他心情更沉重,那颗心一直往下沉到肚子里。

外头的大臣等了一会儿,看皇上不出来,他们就在外头进谏了。

有些是真的忧心,有些只想表达一下忧心,有的借机要踩异己,有的趁这机会想得到皇帝的重视,嚷来嚷去,其实也没个一帖灵的神奇办法拿出来,反都逼着崔珩定主意。

崔珩看,自己要不早点镇住这些家伙,甭等饥民闹腾,京中这些白痴们就先要给他搅事!

云华已经滑到他脚下坐着,借龙案挡了,耳闻官员的七嘴八舌,手中拿纸笔给他写应对建议,后来嫌纸笔还慢,贴着他的腿,悄悄儿跟他说话。

崔珩恍惚回到作太子的时候,读书时先生拘得严——或者说先生不是那么严,但他急着要作个好成绩给父皇看,迫切想要有个好成绩,有时对着题目,急得简直要哭起来,也有那么个特别机伶的小内侍,趴在他腿下帮他一起答题。

那小内侍,后来自然飞黄腾达。崔珩知道他有些不法之事,但安了心给他富贵。可惜他后来实在太不像话了,崔珩也只好赐死他。

一晃这么些年了……这么些年,崔珩赐死了多少人?

到头来居然还有人肯贴在他腿边,与他共度难关。这算是上天对皇帝的特别优待?崔珩有些恍惚。

他们一起,到底把大臣打发了,拟定初步的对策,此时抗风沙是来不及的。受灾严重的居民先往内撤,南边的粮先往西边调。等风沙定一点,除沙复田、补种抗旱作物,一样样再慢慢的来。

大臣退后,云华方要起来,四皇子来了。

云华只好又钻回去。

四皇子一听说大臣进宫,他也进来了,不敢穿过大臣站到父皇旁边,免得像要侵夺父皇权势,也不敢站在大臣这里,免得像帮着大臣逼宫。他侍立得远远的,看大臣走了,连忙出来跟父皇问安,表示他顶顶关心国事、也顶顶关心父皇。

崔珩支着额,问他:“都听见了?有什么想法?”

四皇子就躬着腰谈了点想法,很中正,很中正。

崔珩强打精神,就几个要点作了启发,四皇子表示:父皇英明仁德,真是人所不能及!

崔珩忽然深深的疲倦了:“皇儿!想我作皇子的时候,陪侍在你皇祖父身边学习政务,也是夙夜匪懈,不敢多一步、生怕少一步,累得很。”

四皇子不知父皇怎么忽想起当年来,只好躬身唯唯喏喏。

崔珩道:“我如今叫你,是不是比我当年更累?”

四皇子连忙叩头,又回奏道:这几年国家的积疾都恰巧起出来,亏得父皇怎么英明神武能治下来的,他作儿子的在旁边看了,学习得很多。料这一两年把难关度过,国家又能欣欣向荣,父皇可作江山千秋万年,他能作这样父皇的儿子,就已经觉得很荣光。

回答得真好。崔珩想自己作人家儿子,也不过回答得如此这般了。但这些回答里,有几句是真心?假是不假,可要论起真心来……

他挥挥手,很慈祥的说:皇儿你还年轻,做到这种程度已经很不容易,再学学,父皇很看好你。

四皇子叩首退了。

云华悄悄的从崔珩腿边退开。

她如柔云依在崔珩腿边,这样久了,一退,崔珩觉得腿边一凉,想也不想伸手拉过她。

“皇上?”云华骇然。

“不准告罪。”崔珩含糊说着,将她一把拉进了怀里,抱着。

他的鼻子埋在她的肩窝里。

她不敢动。她的身体出乎他想像的柔软,像一片云。无情的云。她虽然没有反抗,但也不主动给他提供任何的柔情。

她对他是没有温度、没有滋味的,如一件没有生命的东西。

他慢慢放开手,道:“走罢!”

云华退开。退到外面才开始发抖,望见清源馆,如见蛇蝎,忙忙从旁边擦过了,回到尚令的所在,又有好几个宫人来问事,都是不得不当场处理、或者给出章程意见的。听说洛月已经来了,真快,她分不出身来去见洛月。

她能休息时,已经是月儿高挂。洛月连忙伺候她上床,有宫人已把宫中就寝的其他规矩跟她说了。云华只有力气握握洛月的手,就把头陷进枕头里,恨不能就此长眠不起。

宫人不得不把她叫起来:太后也听说了西边的事,发愿要于佛前持斋念经祈福,三帝姬随她,很有几个嫔妃也要随愿。

这种时候尚令怎么能不在?

于是云华又扎挣起来,匆匆戴了女冠,领了人过去,奔走了几个更次,回来时,东方已发白了。

洛月候着。

云华用跌倒一般的姿势躺到床上。累成这样,原以为一放平就该打呼了吧?可是不。脑袋被使用过度,呼噜噜的转,没有事情也空转,停不下来,转着转着想起白天有什么事确乎没完结,那更停不下来了。

洛月给云华掖被角。

云华拉住洛月,让她躺在自己旁边,抱住她,头埋到她怀里,咕噜了一声:“洛月。”

“是的,小姐,我在这里。”洛月轻声回答。

云华终于睡去。

正文 第十八章 膝袱伤人

之后几天,宫里宫外都忙。灾事一时没个平定,物议纷腾,余秋山到底是烧山的罪魁祸首,百姓本不懂,不知谁捅出来的,把他编进戏词里说,于是街头巷尾都知道了。他是英雄,但饿肚子是眼前的——西边饿死人,流民往南来,南边本来就已比往年少的粮,还要往西边运呢!怎生得了?

这样对余秋山的不满就越来越多了,有些倒念着旧情,不多说余老将军,说说别的文官武将——甚至抱怨起天老爷,也就是影射起天子来。

崔珩和其他文官武将不得不叫余秋山老实点顶一下民怨。

余秋山深刻的对他烧山的鲁莽行为作了忏悔。这么一大把年纪,身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