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从赤手空拳到亿万富豪(修改版)-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上有一定权势、或有一官半职的人家。不久后,国内建厂引进国外生产线,开始生产黑白电视机。至此,电视机才开始作为一种昂贵的大众消费品,逐渐地走进了普通百姓之家。

有一天,胡大海在外面与在生意上往来的朋友们喝酒。闲谈中,他从一个朋友口中获知这样一条信息:北方某省有一家“红光”电视机厂大批量生产黑白电视机,但因其产品投放市场的时间不长,其品牌还不为各地市场所熟知,因此其市场销售渠道极不通畅,厂家正为大量积压着的电视机发愁呢。说者本无心,听者有意。在酒桌上随便闲聊而得到这个情况,使他若有所思。这时,他的脑子飞快地转动起来,越琢磨越觉得有门儿:自己现有店面,如果能够搞来一批电视机出售的话,说不定还能挣上大钱呢。于是,胡大海在立即做出了一个非常大胆的决定。当晚,在酒桌上与朋友们分手后,他就直奔火车站买了一张特快车票。翌日下午,他便提着简易的行李包,从容地登上北去的列车。

三天之后,胡大海风尘仆仆地来到某省“红光”电视机厂销售科。他毛遂自荐地提出为该厂代销十四寸黑白电视机,还不忘说起南疆市的市场上如何缺货的情况。最后,他主动向厂家许诺,保证在三个月内付清所有的电视机款。厂里供销科科长姓洪,五十出头的样子,头发花白,身材高大魁梧。他凭着多年与人打交道的经验和眼光,感觉胡大海不仅能说会道,还是一个有能力、有办法的人。洪科长又将他的相貌端详了一番,心里已认定此人是可以信赖的,便低下头来仔细翻看着他前来联系和洽谈业务的有关手续。胡大海见状,赶忙趁热打铁,不失时机地与他套着近乎,还自吹自擂自己是商店经理。由于当时该企业的销售渠道过于死板、单一,以至于大量生产出来的电视机堆满了厂里所有的仓库。洪科长发现他的商店是集体所有制企业的营业执照,便放下心来,终于拍板同意了胡大海提出代销电视机的合作要求。当天下午,双方签下了一纸黑白电视机的代销合同。就这样,没给厂家一分钱,得到了电视机的代销权。之后,胡大海自己掏钱到火车站办理了有关托运手续。前后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厂里给的一百台黑白电视机被他分批托运回了南疆市。

胡大海真可谓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的全不费功夫”。尽管事情的开头异常顺利,可这一笔买卖的生意经,其实真不是这么容易高声朗读的。半个多月过去了,店面里摆出来的电视机却仅售出三台,销售出人意料的冷落,把一直处于兴奋状态的胡大海愁得满脸皱纹,唉声叹气,开始暗自抱怨起自己先前的轻率和鲁莽了。

当时的情况是,市面上的国营商店大都只出售仅有的几个国内知名品牌的黑白电视机,但因其价格相当昂贵,而当时人们的生活收入水平又普遍很低,零售的日销量并不是很大。一台十四寸黑白电视机的价格,大都在三百五十元至四百五十元之间,而这毕竟不是大多数老百姓家庭能够很轻松、一次性就可甩出来的数目。

这一天,街坊邻居的一位老头儿来到胡大海商店里买东西。宋老伯已六十好几了,但身板硬朗,能吃能睡,精气神十足。他原是市建筑公司的一名老工人,早些年已经退休了,如今正在家里养老呢。他先是买香烟、散装白酒、食盐等东西,然后来到摆放着电视机的柜台前,站在那儿左瞧右瞅看了很久,不时地伸出那满是老茧的手摸一下那台电视机的外壳。心里涌出的一种强烈渴望,竟会使他一时爱不释手。

“呵,好东西呀。”宋老伯不禁自言自语地说道。

“宋伯,怎么样?”胡大海接待完店里的其他顾客有了空闲,走过来招呼着他,说道:“你老也抱一台回去看看?”

胡大海从裤袋里掏出一盒进口的良友牌香烟,递了一支给宋老伯,还替他点上火。这时候,两人就坐在店里的木板凳上随意地闲聊了起来。
第八章 物换星移(之下)
“胡老板呀,这电视机我是真想买一台,可我手头上哪儿有这么多钱呀,”宋老伯似乎有什么想法,但几次都欲言又止。他坐在那儿大口地吸着烟,不时地在胡大海的脸上瞅一眼。最后,他还是决定把自己的主意当成一回事,很认真地讲了出来:“胡老板,你看我们能不能商量一下。你卖的电视机三百八十元一台,与国营店卖的比,倒也不算贵。不过,我现在手头上的现金不够呀。你看这样行不行,我先付给你二百块钱,你先让我抱一台回去看,剩下的一百八十块钱,我每月还给你二十五元,七个月内我保证付清全部欠款。嘿嘿,你看这办法可行不?”

“这个嘛,呵呵,”胡大海听完宋老伯提出的建议,觉得不太妥当,用手挠了挠头,不无推托地说道:“宋伯,你看我这小店,本小利薄,哪里赊得起欠帐呀。那样,我的资金怎么周转得过来嘛,真是不好意思呀。”

“老胡呀,看来你是信不过我,怕我赖你的帐,”宋老伯闻听此言有些坐不住了,心里一急,话也就强硬起来,说道:“你要是不放心的话,我可以立字画押给你嘛。”

“宋伯,你这是说哪儿的话呀,”胡大海见他下额的短白须都抖动起来了,十分歉意地说道:“唉,我不是那意思。街坊邻居几十年了,我能信不过你老人家吗?可你不知道,就为了卖这一批电视机,我已经是焦头烂额,吃不香,睡不着,头痛得紧呀。弄不好,我也得关门大吉了。”

宋老伯原认为蛮有把握的事情,这才硬着头皮、厚着脸皮开口。这时,遭到胡大海的婉言拒绝,他的脸面上有些挂不住了,心里很不舒服,但听胡大海这般诉苦叫难,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

望着宋老伯失望地离开店铺的背影,胡大海叹息了一声,苦笑着摇了摇头。

说实话,宋老伯主动提出这个先赊帐、后用分期付款还贷的购物方法,当时听起来十分新鲜,细想起来也不是不可行的。胡大海自知宋老伯忠厚老实,相信他一定会在日后如数还清这笔钱款的。可是,如果真的用这种赊账方法来销售电视机,那么,自己又怎么能在三个月内把全部钱款付清给电视机厂家呢?这确实是让胡大海感到左右为难,十分苦恼和头痛的事情。

这天夜晚,胡大海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他心烦意乱地坐起来,点上了一支烟,脑里又想起了宋老伯提出的要求。他反复地思来想去,最后还是拿不准主意。这样又过去了一个星期,商店里也没卖出一台电视机。这一回,他再也坐不住了,自己主动上门来到宋老伯的家中。

“宋伯,你上次说要买我一台电视机的话,还算数吗?”

“胡老板,来了,”宋老忙着给他让座欲倒茶,说道:“呵,怎么能不算数呢?”

“好,你在家等着,”胡大海连椅子也没坐,转身就往外走,把话扔在屋里:“我这就给你把电视机抱过来。”

其实,胡大海的这种做法也实在是迫不得已。不过,这样做至少能让宋老伯无话可说了。没料到,胡大海如此销售电视机的事情,竟一传十、十传百地在街坊邻居中传扬出去了。两天以后,就有七、八个熟人主动上门来找胡大海,都提出以同样的分期付款方法来求购他的电视机。就这样,在此后的十几天里,胡大海竟然销售出了二十多台电视机。赊买到他电视机的人们,一个个兴高采烈,笑得合不拢嘴,犹如抱回家一个宝贝似的。其间,有的人给胡大海出主意,让他到一些单位去联系。并且还断言说,这种销售电视机的方法肯定会被很多家庭所接受,能让他在很短的时间里卖出手上所有的存货。

此时,胡大海是又喜又忧:喜的是,手中的电视机不愁没人要;忧的是,向电视机厂付款的限期只剩下一个多月了。而今每台电视机收回的钱款数额还不到一半,剩余的钱款要一年之后才能到手,他又如何实现对厂家的许诺呢。为了要补足这笔钱款,胡大海开始想到了借债。可亲朋好友当中,谁又有这么一大笔钱借给他呢?有人提醒胡大海说,是不是可以考虑跟银行借贷。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若说到银行给私人贷款做生意,几乎是闻所未闻的事情。而缺一大笔资金来周转的胡大海,此时已经走投无路了。无可奈何之下,他还是硬着头皮试着与银行方面接触。“人算不如天算”,没想到几经周折之后,事情竟然有了转机。银行方面说货款是没问题的,但是,你用什么抵押物来担保呢?胡大海坦言自己手上有七十多台电视机,还有二十多台电视机欠款的的凭据。银行方面对此不感兴趣,但又告诉他说,只要有国营单位做担保人,还是可以发放贷款的。这样,他不得不转而去找一些单位洽谈。就这样,他骑着一辆旧自行车,在银行和某些单位之间来回奔波。半个月后,终于与两个单位谈成了这样一个结果:由该单位里想要电视机的职工先付三分之一的现款,余下的数额以一年时间来分期付款,而后从他们每月的工资里扣除。实际上,这就是以单位出面采用团购方式来买下胡大海的电视机,而银行方面事实上等于贷款给该单位。银行方面欣然接受了这个方案。

胡大海利用手上掌握着的七十多台黑白电视机,通过与个人、单位、银行三方的经济合同来达成合作,使这些电视机都有了欲购的主人。他把这些黑白电视机用汽车拉到上述两个单位里,通过单位人员登记核对姓名之后,便让认购的人们抱着电视机回家去了。他手中七十多台的黑白电视机,最后是一台不剩,一下子全部售完了。最终,胡大海从银行那里拿到了销售电视机的全部现款,而此时离向厂家交款的限期还有二十多天。

此后,胡大海粗略地计算了一下,销售完这一百台电视机,除去支付运费和一些其它费用,每台电视机净赚五十元,前后在两个多月时间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