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每天一堂口才课-第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的朋友便问他:“你没想到的东西怎么会存在呢?可见还是心外有物呀。”
王阳明无言以对。
王阳明开头说“心外无物”,后来又说“心外有物”,因为他“没想到的石头”绊了他一跤,将他前后的话放在一起,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冲突,对方自然也就理屈词穷,无话可说了。
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要达到驳倒论敌论点的目的,最有效的办法是针锋相对地列举大量确凿无疑的事实,在铁的事实面前,任凭对方信口雌黄、摇唇鼓舌也无济于事。
第279天 借题发挥的论辩技巧
核心提示
只有抓住对方话题中的辫子,用锋利的言辞驳斥对方,才能一招制敌。
理论指导
接过对方的话题发挥论辩口才,关键要抓住借来的话题与自己说的下文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一个词语或一句话去关联两种原来毫不相关的事物,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并对对手所提的话题进行易位,以借题发挥的方法使自己摆脱被动处境。
在论辩中,对方故意刁难时,你要善于抓住一切机会,或接过对方的话头,或借助论辩环境中的各种事物、场景加以联想,找到它们与自己所要表达的观点之间的关联性和相似性,抓住一点尽情发挥,引出对方未曾预料到的新的思路,从而达到征服对方的目的。这就是借题发挥的论辩技巧。
借题论辩运用掌握得好的人,可以借对方的话题来封住对方的嘴巴。
明朝绍兴知府的小公子有一天抢了一个小孩的毽子,把人家惹哭了,刚好徐文长路过,就把毽子从小公子手里夺过来,归还给那个小孩。谁知小公子由于平时娇宠惯了,哪受过这样的气,他一下子大哭大闹起来,还说徐文长欺负他。于是,家丁就把徐文长押上堂去面见知府。知府厉声喝道:“你欺侮我的孩子,就是目无本知府,你可知罪?”徐文长冷笑道:“据我看,大人您才是不知罪呢!”知府大喝道:“我有何罪?”徐文长说:“你家小公子一早在踢毽子,大人谅必知道这毽子上有羽毛,下有铜钱,铜钱上印的是嘉靖皇帝年号。小公子如今竟然手提毫毛,脚踢万岁,岂不是欺君罔上?常言道:‘子不肖,父之过。’大人又该当何罪?”徐文长这一招果然厉害,他针对知府借题发挥的做法,借来了更大的题——脚踢万岁,来整治知府,使知府无论如何也吃不消如此“大罪”了。不得不赶忙赔笑道:“好吧好吧,大家谁也不要为难谁吧!”徐文长这才罢休。临走的时候,知府还客气地亲自把他送出衙门。
论辩双方往往会各不相让,如果不能给对方以有力的打击,自己就会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只有抓住对方话题中的辫子,用锋利的言辞驳斥对方,才能一招制敌。
第280天 让对方不知不觉跟着你的设计走
核心提示
只有精心设置语言陷阱,在对方大意时冷不防地发动攻击,对方才会跟着你的设计走。
理论指导
朱元璋命画师周玄素画“天下江山图”。周玄素担心难如圣意,便说:“我未走遍九州,不敢乱画。请陛下来个草图,我再润色一下。”
朱元璋便画草图让他“润色”。但周玄素又说:“陛下山河已定,一点儿也动不得!”朱元璋大笑作罢。
能让朱元璋作画,多亏了周玄素的“不敢乱画”和“一点儿都动不得”。周玄素分两步走巧设圈套,由易到难,顺利脱身。
一位著名演员和一位颇负盛名的剧作家就“是演技重要还是剧本重要”这件事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这场争论发生在某宴会席上,由于他俩争执得面红耳赤,惹得其他的宾客亦对这件事产生了巨大的兴趣。然而,你一句,我一句,争论双方互不相让。
这时,那位演员想出一个计策来。他说:“你说剧本比演员的演技重要,而我却一直相信演技比剧本重要得多。但是,我们这样争论下去是没有结果的。我看就这么办吧!你不妨利用一张菜单来考验我的演技。”
这么一来,剧作家可高兴了:“菜单上面又没有剧情,想必你是要以一种古怪的方式把它读出来,博得宾客们一笑,以便收场而已。”于是便同意他这样做。
然而,事情出人意料地往下发展。
那位演员,以极悲凄的语调把该菜单朗读了出来。宴会席上的宾客们无不深受感动。
这个故事中,演员巧设圈套,骗取剧作家的“信任”。然而,剧作家乐极生悲,他为演员提供了一个表演的好机会,演员充分地发挥了自己的演技特长,获得胜利。
设置论辩圈套时,你必须根据对方在活动中对客观事物的不同的情绪反应,不断地调节自己的表情、语调、音色、手势。只有精心设置语言陷阱,在对方大意时冷不防地发动攻击,对方才会跟着你的设计走。
第281天 把握进与退的时机
核心提示
一个雄辩的人必须审时度势,把握进与退的机宜,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理论指导
论辩过程中,当你发现形势对己方不利时,就必须明智地撤退。退却看起来是软弱的表现,但这却正好可以用来麻痹对手,消除对方的戒备,掩盖自己准备进攻的意图,或者有利于向对方发起“绵里藏针”式的进攻。
晋文公有一次吃烤肉,发现肉的外边缠绕着头发,于是大怒,唤来烤肉的厨子。厨子知道,烤肉上边有头发是对大王的不敬,如果是厨子失职,就可能被处死。厨子到大王面前,连忙认罪。他说道:“臣该死,臣的罪有三条:其一,我切肉的刀锋利得如宝剑一样,肉被切断,可是没有切断肉外边的头发;其二,我用铁锥串起来烤,反复翻动,却没有发现头发;其三,肉被火烤得赤红,最后被烤熟,可是缠在肉外边的头发却不焦。我想,所以如此,是不是有人嫉妒我呢?”
大王听了这番话后,猛然醒悟,派人调查,果然有人陷害厨子。
晋文公是一个拥有生杀大权的专制君王,而厨子则是一个任其宰割的奴隶,稍有不慎,自己就会被杀掉。在这种极其严峻的形势下,厨子巧妙地采用了以退为进的方法。
由此可见,退并不是消极地逃跑,而是将退和进有机地结合起来,即退之中蕴涵着进,表面是退实质是进。比如烤肉的厨子宣布自己的三条罪状,表现了自己的驯服,这是退,但这三条罪状却又正好证明了自己无罪,这是进。使用以退为进论辩方式的高明之处恰恰就表现在这儿。
中国有句古话:“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面对不利于自己的情况,避其风头,保全自己的“退”也是另一种形式的“进”。因而在论辩和反论辩过程中,一个雄辩的人就必须审时度势,把握进与退的时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第282天 避重就轻,模糊应对
核心提示
模糊应对的妙用在于其答所不能答,在进退两难的窘境中得以进退自如。
理论指导
论辩中,问题的提出随机性强,内容包罗万象。尤其是在一些质询性的辩论中,经常可以碰到一些不能直接回答但又不能不回答、一时无法回答但又必须回答的问题,这时候,论辩者可以说些语义不明确的话,避重就轻地进行模糊应对。
模糊应对,是一种常用的舌战技巧。它以收缩性大、变通性强的词语,回答一些不能直接回答又必须回答的问题,从而化解矛盾,摆脱被动局面。
它在应对刁难时,令人捉摸不透辩者话语中的真正内涵。它总是给人似是而非、雾里看花的印象。同时由于语义模糊,使得论辩具有伸缩性、变通性,变不可能为可能,使不可容的问题变得相容和一致。
模糊应对的核心是恰当地使用模糊语言,从而使自己有一定的灵活性,争取主动。词语“方便”、“最近”、“大约”、“前后”等即是模糊语言。
比如,朋友邀你去他家做客,你自己无法确定具体时间,就可以说“大约在中秋节前后,我一定去一趟”,这样很灵活,可以在中秋节前,也可以在中秋节后。又如有的单位领导为了纠正某种不良倾向,又不至于使矛盾激化,便使用模糊语言说:“最近一段时期,我们单位的纪律状况总的来看是好的,绝大多数同志比较自觉,但也有极个别同志表现较差……”这里,最近、绝大多数、极个别就是模糊语言。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模糊应对,只是一种权宜之计,使用此法时,你只能表面模糊,内心则应该十分清楚,要做到心中有数才行。
第283天 修炼自己利用环境的能力
核心提示
一个雄辩家除了要善于利用环境、再现环境、创造环境、虚拟环境外,还必须注意自己的论辩形式要与论辩环境保持完美的统一。
理论指导
一个雄辩家要在论辩中制胜,除了必须具备敏捷的思维能力、灵活的口头表达能力、高超的应变能力外,还必须善于充分利用论辩双方共同置身于其中的环境或论题所涉及的环境。
元浩到镐州任职那天,发生了一桩命案,在某园的井中有个死人。元浩就把大家召集来到井边辨认井下的尸体。因为井太深,大家无法识别是谁,这时一个女人突然哭哭啼啼说:“我丈夫出门几天不见回家,这就是我的丈夫啊!”
元浩责问道:“既然大家都无法辨认,怎么你能认出是你的丈夫?”
女人无言以答,经过审讯,果然交代了她与奸夫一起杀害丈夫的罪行。
元浩根据当时的环境,“井太深,根本无法辨认尸体”,一下就驳得这个奸妇哑口无言,只好低头认罪。
为了反驳论敌的虚假论题,有时可以通过再现特定的环境来达到目的。
一天晚上8点30分某市发生一起凶杀案。警方对一名嫌疑犯进行审讯。
审讯员:“那天晚上8点30分你干什么去了?”
嫌疑犯:“那天晚上我7点从家里出来去看电影,7点15分到达电影院。影片很长,10点30分才完,这段时间从未离开电影院。11点到家后睡了。”
审讯员:“那天晚上我和妻子也去这家电影院,当电影放到向女主角开枪时,片子突然断了。坐在第一排的一个秃子从座位上站起来拼命喊叫。就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