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落魄嫡女升职记-第2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得先脱一层皮。”
拦轿之人又忙连连叩首谢过霍榷的大恩。
在场之人,只要不是瞎子,是都瞧明白樊安过这是有意在维护这拦轿之人,让霍榷不好借此惩治打杀了拦轿之人。
想明白这些,端坐在轿内的霍榷挑了挑眉,隐忍着下了轿,却理会拦轿之人,对樊安过道:“樊大人说笑了,那大汉律法岂不成虚设。”
樊安过眉头一皱,此时拦轿之人却道:“草民愿领罪,只要青天大老爷能收下草民的状书。”
此时,再看樊安过又眉开眼笑了,“都是死的?还不把状子呈给你们伯爷。”
乔达等人自然不会听从樊安过的调遣,只是樊安过早知如此,樊家家丁上前去拿过血状,两手恭敬递予霍榷。
樊安过这番做作下来,霍榷也知这状子怕是不好接了,自然不会伸手去拿,只是樊安过也不用他去接,佯装扫看了血状几眼,回头立时就大喊道:“大胆刁民,可是吃了豹子胆了,竟然敢转告锐敏王。按我大汉律,民告官,如子弑父,先坐笞五十,虽胜亦要徒两千里,更不论你如今竟敢状告皇亲,罪加一等了。”
听罢,霍榷面上虽不显,却暗道:“不好,中计了。”
而拦轿之人,却泣血控诉道:“锐敏王游历期间,鱼肉百姓,杀草民父母,辱草民妻女,独留草民一人忍辱负重,只为有朝一日能告成天冤,让草民一家老小死得瞑目,草民不惜性命。”拦轿之人一副义愤填膺,视死如归的模样。
“那好,本官就成全你,来人,拖下来先杀他一百杖。”樊安过连忙道。
寻常人就是五十杖都难受的,莫说要是行刑之人故意下重手,一百杖下去,人一准就没了。
樊安过这是见霍榷已被逼着接下状书,要杀人灭口了。
霍榷如何能让樊安过得逞的,立时阻拦道:“慢着。”
可樊安过的人那里会听霍榷的,拔刀就要砍向拦轿之人。
只是樊安过忘了,威震府的侍卫和乔达可不是,樊安过那些家丁能比的。
就见乔达几步上前,抽出腰上长鞭一甩,生生将逼近拦轿之人的刀给缠上甩开。
侍卫就将那敢贸然上前的樊安过的人全数砍伤在地。
而乔达早趁骚乱之时,也顾不得这拦轿之恩是不是同樊安过一伙了的,就将拦轿之人的下巴脱了,以防咬舌自杀,再捆绑结实。
樊安看着躺了一地的手下,大怒道:“霍榷你想做什么?”
霍榷不慌不忙道:“既然状书是我接下的,该如何处置这人,还轮不到樊大人过问,还是说樊大人怕我处置不公,想接这官司?”

2798日的8更新在这里
第四三回自掘坟墓(四)
除了四个轿夫;樊府其余人都一概受伤;而拦轿之人亦束手就擒,
见难再有作为;樊安过冷哼了一声;磨牙切齿道:“好;我等就静观威震伯明察决断。”
说罢,樊安过一甩衣袖;走了。
待樊安过走远;乔达捡起地上的血状;上前请示道:“伯爷,这该如何处置?”
霍榷睨了拦轿之人一眼;拿过血状来扫看了一眼;上书表明拦轿之人叫张有剩;湖广醴陵人。
小心将血状收进衣袖中,霍榷道:“小心收押,有胆敢贸然近其者,只管杀无赦,自有我顶着。”
“是。”乔达领命,带着一半的侍卫将张有剩押送离去。
罢了,霍榷又向旁一人轻声道:“给我查这叫张有剩,他祖宗十八代都给我查清楚去。”
那人领命亦走了。
当霍榷赶至宫门,城楼钟鼓正刚敲响。
而樊安过似乎已将霍榷在半道之上接下血状之事,宣扬得百官皆知,有意要让霍榷无可私下暗藏这案子。
被人一再算计,没谁会高兴的,只是如今被人有心算无心,霍榷一时也只能按兵不动。
如今二月里,冰雪已慢慢消融,经一冬的消耗,胡丹怕是早已按捺不住了,再举来犯就在眼前。
故而早朝之上,商讨如何用兵应对,就成了重中之重。
这些现下对于樊安过而言无关紧要,于是就显得有些漫长。
好不容易待到战事商议作罢,樊安过不禁幸灾乐祸地期待着霍榷的启奏。
可在数人上奏后,眼看就要退朝了,霍榷却似系无旁骛的,眼观鼻,鼻观心。
让樊安过着急上火的,频频射来威逼的厉光。
樊安过过于频繁的目光,霍榷自然有察觉,只是这等时候比拼的就是谁更能沉得住气,按捺得住心思。
此案同忠守王绝脱不了干系。
“想让我做你忠守王的出头鸟?没那般容易。”霍榷心中暗道。
而忠守王此番欲借这案子打击锐敏王,怕是也知班不倒锐敏王,不过是以此阻拦锐敏王再率军出战罢了。
忠守王如此的司马昭之心,霍榷更不能让他如愿了。
这时殿中,都察院副都御使正好上奏弹劾完毕,祯武帝当下便下旨拿办了被弹劾之人,罢,再问可有奏报。
群臣皆看向霍榷。
只是霍榷依旧视若不见,处之泰然。
不说樊安过,就是忠守王亦不禁有些心浮气躁了。
祯武帝居高临下,底下群臣百态,他自然亦有察觉,只是霍榷不动,他便当不知,“今日既然再无本可奏,便退朝吧。”
听这话,樊安过再沉不住气,出列躬身作揖,“启禀皇上。”
樊安过慌忙不迭的出列上奏,让不少人哗然,忠守王更是暗骂开来。
霍榷松了口气。
樊安过也知鲁莽了,可此时已由不得他回头了,干脆道:“臣昨日赴刘大人宴席,留宿刘大人家中,故而今日早朝路上巧遇威震伯。”
“哦?”祯武帝半眯着睥睨着樊安过,又睃了霍榷和忠守王一眼,“可是你两人一同遇到什么新鲜事儿了?”
樊安过回道:“启禀皇上,臣同威震伯的确遇上一事,竟有人拦下威震伯的轿子,告冤屈。”
话至此,祯武帝也听出这里头的门道,一时也有了兴趣,道:“告的何人?”
“告的正是当朝锐敏王。状告锐敏王旧年在外游历,仗势欺人,鱼肉百姓,杀其父母,辱其妻女。”樊安过义正言辞,铿锵有力。
登时殿内哗然再起。
这等诬告,让锐敏王和骁勇侯萧宁一时气愤不已,几次三番欲要上前辩解,却见霍榷暗中示意,让他们稍安勿躁。
而殿上,樊安过还在含血喷人,“那人写下血状,一路投告无门,才到京城冒险拦轿告状。血状正在威震伯手中。”
祯武帝看向霍榷,“威震伯,果然有此事?”
一早上未动分毫的霍榷,此时终于动作了。
只见霍榷一步出列上前,从衣袖中取出血状呈上,“樊大人所言不虚,正有此事。”
祯武帝从王永才手中拿过血状,看了眼,后又朝锐敏王处扫了眼,对霍榷道:“既然真有此事,为何爱卿隐而不奏?”
不待霍榷自辩,樊安过抢先道:“状告天家子弟,事关重大,威震伯却隐而不报,难逃徇私舞弊之嫌。”
这厢樊安过凛然弹劾,霍榷却一派从容,持笏淡然而望,不见丝毫慌乱。
祯武帝眉头动了动,“威震伯?”
霍榷这才又长揖回道:“启禀皇上,正如樊大人方才所言,刁民状告天家子弟,事关天家尊严,事非小,如何只凭刁民一面之词,不严加查实,便问罪起皇亲宗室。倘若开此先例,日后是个人就敢状告问罪天家,此风不可长,故而臣不敢鲁莽,暂时隐下,待查明再上达天听。”
此话一出,多人附和,就连最是刚正不阿的都察院都御史郑琦,亦赞同。
霍榷四两拨千斤,化解了樊安过的发难。
祯武帝点点头,道:“但事已至此,定要给天下一个交待。状书威震伯已接,威震伯你以为该如何?”
霍榷又长揖道:“臣自知年轻,不能服众,故恳请皇上准都察院,刑部,大理寺,协同我兵部,四司会审。”
祯武帝一拍御案,“准奏。”
罢了,祯武帝又下旨,锐敏王暂免除一切职务,留守府中。
此番用计,虽有不足之处,却到底让忠守王达成所愿,回府少不得弹冠相庆一番了。
早朝散去,群臣贯出千和殿。
萧宁欲上前询问,却又碍于避嫌,几番吞吐的。
霍榷正同都察院都御史郑琦,刑部尚书周亢威,还有大理寺卿齐光良一并而走,简单交待案子。
见萧宁踟蹰不决,便同三位大人一块过去道:“骁勇侯放心,我等定会秉公办理,但若是让我知道,有人拿我威震伯当枪使的,我定要让他知道,什么叫偷鸡不成蚀把米。”
霍榷说这话时,正好忠守王和樊安过等人从旁而过。
忠守王佯装未闻,倒是樊安过轻声应道:“那我就拭目以待,威震伯明察秋毫。”
回到威震府,霍榷不敢拿这些个糟心事告诉袁瑶,一人独承。
而忠守王府里,樊安过虽有被忠守王说训诫,可到底计成,也不过是几句口头罢了。
有幕僚道:“只怕如今威震伯已打发人去醴陵查访了。”
忠守王自信道:“只管让他去查。”
这厢忠守王府里自鸣得意,东宫内,太子亦在幸灾乐祸。
“老大那傻子,以为嫁祸江东神不知鬼不觉,却不知此番已是整冠纳履。”太子一面说,一面不住嗤笑,“要整治老三便罢了,却还多此一举地撩蜂剔蝎。威震伯这人岂是好惹的,他虽不愿归于谁的麾下,可到底也不好得罪了去,生生把他推给对家不是?”
太子众心腹连声附和。
此时有人悄声报太子,“启禀太子殿下,贺之中找到了。”
这贺之中,正是当初马邑之战时通敌卖国,最后叛逃去胡丹。
太子面子上一喜,又问道:“可还有旁人察觉?”
那人道:“回殿下,贺之中那人最是贪生怕死,行迹隐秘得很,若不是屠不是那小子在胡丹停留了一冬,还寻不到他的。”
“好,太好了。”太子狂喜不已,“战无不胜如何,功勋卓著又如何,本宫就让你们如愿,‘死得其所’,千古留名,哈哈哈……”
对胡丹用兵在即,案子霍榷自然是想速战速决的。
可不管是明里暗里派人查探,都寻不到丝毫破绽,霍荣闻之亦束手无策。
霍榷就有些烦躁了。
因着还在月子中,袁瑶不能盥洗,一头长发纠结,霍榷便时常给袁瑶通头。
只是这日,霍榷见案子毫无进展,着实过于烦躁,给袁瑶通头之时,不慎撕痛了袁瑶,袁瑶这才不得不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