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将血-第10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了,你可以跟我说说,现在草原上,到底是个什么情形了吗?”

额尔勒已经不知道该怎么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了,他重重的点了点头,想了半天,才道:“自从那些该死的家伙背叛了我们,鞑靼人的日子便不好过了。”

“这些年,金人好像并没有怎么出现过,到是麻里部,被卡勒部联合乃蛮部,偷袭了他们,他们被赶去了很远的地方,不过那些该死的家伙不值得同情……”

“现在,卡勒部是鞑靼人中最强大的部落了,不过他们在为乃蛮部作战,听说和东边的克烈部正在厮杀争斗……”

赵石插话道:“现在鞑靼人怎么样?”

额尔勒摇了摇头,黯然的道:“我们已经失去了天神所赐予的荣光,如果不是小王子找到了我们,我还以为,天神已经遗弃了我们,草原上的鞑靼人部族已经越来越少了,我听说,连一个超过千人的大部落也很难再找到了,许多部落被卡勒部吞并,然后年轻的战士便会被派到东边去,去为乃蛮部流血,但却什么也得不到,该死的卡勒部,将来他们一定会被天神的怒火烧成灰烬的。”

赵石心想,克烈部竟然还在,那么东北的蒙古诸部在做什么?那位雄才大略的成吉思汗变得仁慈了吗?

随后他便问道:“听说东北的蒙古人越来越强大了?”

额尔勒点了点头,草原上的消息传的比赵石想的要快的多,随着一些迁移的部落,消息往往在不经意间便会传出很远。

“是的,听说成吉思汗打败了他的兄弟札木合之后,又征服了强大的塔塔尔人,金国人还要给他封号,但他拒绝了金国人,铁木真已经成为蒙古人中真正的英雄……”

赵石想了想,神色温和的问道:“那么,你觉得鞑靼人现在还能不能恢复当年的荣光呢?”

额尔勒想也不想,重重的点头,“会的,有您的承诺和帮助,鞑靼人早晚会重新成为草原的主人……”

赵石似笑非笑的道:“那鞑靼人对于帮助过他们的人,会有什么回报呢?”

额尔勒冥思苦想,他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对,能无私帮助你的,只有你的兄弟,显然,这个尊贵的人并非鞑靼人的兄弟,那么要求回报也就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了。

半晌,他终于涨红着脸道:“额尔勒只是一个百夫长,不知道怎么说……但我想,现在鞑靼人能回报您的……只有他们的忠诚……”

赵石瞅了额尔勒几眼,不由哈哈大笑,拍打着额尔勒的肩膀道:“额尔勒,你比那些所谓的尊贵的人,看的可都要清楚的多啊……”

第十一卷 张弓北望射天狼 第917章 论赏

大秦成武二年九月,接连两场大雪下来,北地已是银装素裹,一片雪白了,而天气也进入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北风呼啸着,在北国大地上掠过,卷起积雪,肆意的炫耀着自己无与伦比的威能,将整个北国大地变成冰雪的世界。

大雪一降,也彻底断绝了诸国动兵的可能,大同守备终于可以松懈下来了,又有近半数秦军南返,到太原过冬,让大同又冷清了几分。

二十万大军,终于散的差不多了,燃烧了多半年的北地烽火,在此时也彻底落下了帷幕,秦人以辉煌的胜利,尽情的展示着自己的强盛。

不论后周,还是西夏,金国,都被秦人的强悍所震惊,本来以为秦人内乱,日渐高涨的主战之声在各国朝堂上迅速的消失了,接着便是议和的声音席卷朝野内外。

即便是损伤惨重,半壁江山都没了的金国,也再没有了往日的骄横声音,女真,契丹贵戚们,惶惶不可终日,好似最后一块遮羞布也被彻底撕下的女人,暴露出来的都是柔弱的内在。

陈腐的气息飘荡在金国上下所有的地方,已经被金银女色,朝堂争斗耗尽了所有的力气的金国权贵,终于放下了那点最后的狂妄和矜持,在九月中的时候,议和使臣来到了太原,向太原秦军递上了议和文书。

金国的反应如此迟钝,在于大秦将领来说,已经是司空见惯,正好赶上种怀玉率兵回镇太原。

雄武军此战出力不多,但连年征战,京军的战力彻底已经被边军所抛开,种怀玉回镇太原,雄武军也要拔营回京。

经此一战,京军参与对外征伐的机会将越来越渺茫了,即便是所谓京军精锐的雄武军,在战阵上的表现也只能用不堪大用来形容了,遑论其他跌经变故的京军各部了。

当年风光一时的羽林左卫,更是已经风流云散,却是为边军各部提供了不少的人才,如今北来各部中,羽林左卫出身的将领可着实不少。

以大将军赵石为首,杜山虎,张锋聚等,却都是出身羽林左卫的朝廷大将,但相比如今左卫的落魄,这些人却已经都成为大秦之栋梁,军中之干城,不得不说,世事变幻,无人能够预测的了。

而金人议和使臣来的也是正好,雄武军回京,顺便将这些使臣送到长安便是,一年过去,又是北地冰封的时节,但金人使臣的心情以及境遇却只有比上一次更坏。

这一次,他们也没了什么底气,唯一反应激烈的言辞,也不过是指斥秦军北来,一路上对女真人,契丹人的屠戮令人发指云云罢了,但曾几何时,契丹人,女真人席卷北地的时候,又何曾手下留情过?

这种无意义的指责,也只能表明,金人色厉内荏,已经被秦人杀的怕了而已。

赵石并未随军回转,而是留在了大同,来年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一来一回徒耗时日而已,再者,如今和景帝在位时有了很大的不同。

成武皇帝李全寿对他的信重非是当初景帝可比,让他可以放心的施展拳脚,但皇家之人,谁说的好呢,当今陛下是那么好相与的人吗,赵石是万万不信的,能面不改色的弑父杀弟的人,又岂是表面上看来那么简单的。

不过是情势使然罢了,皇帝陛下需要他这样一位大将军震慑军中异声,而他赵石,也需要来自皇帝陛下的支持,放心的在外征战,所以才是这么一副君臣相得,其乐融融的样子。

这个时候,确实要比当初景帝在位时要舒服的多,不用时刻警惕来自长安的风刀雪剑,更不用担心,皇帝陛下突然间动了疑心,便弄出许多的幺蛾子出来,那种如牵线木偶般的日子,赵石可是记忆犹新。

景帝陛下的那些手段,让他难受的厉害,也正是如此,最终才闹了个一拍两散。

不过成武皇帝李全寿的心思,他也猜不很透,他只是知道,经历过那场大乱,应该能平静几年才对,不过将来的事情,不好说的很,后路还是要留足才行,将自己的身家性命寄托于皇帝陛下身上,那无疑是最愚蠢的想法。

他写了几封家书,让种怀玉顺便捎到太原,由刘忠国带回去,等到两场大雪下来,赵石在大同的日子其实是更加的清闲了。

军中粮草齐备,过冬的物什也早已预备好了的,加上太原府知府,大同府知府也已经到任,之前都到大同来拜见过了,然后才去上任,如此,民事也也就不用他再操心什么了。

到是大同府知府到来的时候,圣旨也一起到了,加大将军赵石为河东宣抚使,总领河东军政事,嗯,和唐时朔方节度使差不多,管的地盘也差不了多少。

当年平蜀时,赵石也曾领过这样的职务,行的也是节度使事,但这一次,不同之处在于,那时是临危受命,地方官吏虽也在他的辖下,但他可顾不上什么地方政事,其实还是领兵将领。

但这一次,却属于论功行赏,如果他愿意,整个河中已经都姓赵也不是没有可能的,新鲜地道的一个节度使就此出炉了,只是没人那么叫而已。

听着大同府知府左一个使君大人,右一个使君大人,被人叫惯了大帅,大将军的赵石觉得分外的新鲜,同时也觉得很别扭,心想,这是一下子成了文人头子了不成,想想自己那一手自己都看不过眼的书法,顿时觉着,这个文人头子自己可能名不副实的紧,还是不要太过狂妄才好。

而这位曾经任过太子少傅,后来被赶出东宫,到南边转了一圈的成武皇帝心腹之臣,还带来了成武皇帝李全寿的口谕。

却是开玩笑般的在解释,论功行赏之际,朝堂上又吵了很久,症结之处还在他这个大将军的身上。

有的说加其爵位便好,但有的人又说了,现在已经是一等侯,再加可就是公爷了,这才打下一个河东,之后以那位的本事,战功一定还会接踵而来,难道最后要封王不成?

有人则说,一等侯其实还可以加上开国两字的,但接着又有人反驳,区区两个字,能赏大将军今日之功?

最终争论的焦点还是回到了大将军的职位上,三品大将军,在职衔上已经不可能再加了,国朝没有一品二品大将军的旧例,开国太祖皇帝,也曾经说过,之后三品文武臣工,已是位极人臣,何需再有尊荣,前车之鉴不远,此为国朝祸乱之源矣。

由此,大秦文武大臣,具以三品为终,不再有一二品文武大臣的职位。

而赵石的冠军大将军号,已经是三品顶阶,无法再加,既然虚衔不成,便只有实打实的职位了。

这又是一番争吵,最终才定下了河东宣抚使的职位,有的大臣歪嘴,说大将军功高,可以荫其子孙家眷嘛,不用那么费事,这个提议却是得了许多人的支持,不过最终,皇帝陛下还是以激励前方将士为由,为赵石选了这个职位。

说到这儿,这位四十多岁的大同府知府大人,还神神秘秘的压低声音道了一句,陛下让我转告使君大人,之前旧约,陛下一刻不曾忘怀,还望使君大人放心任事,将来陛下必不负当初之言。

瞧着这位知府大人的神色,好像什么都知道了似的,但赵石却明白,这位也就是传个话而已,什么天下群山,吾与君共之的话,就算李全寿再没脑子,也不会对旁人说起的。

这些在赵石看来,都不算什么,皇帝陛下笼络人心,加官进爵什么的,都是信手拈来,实在算不得什么。

到是最后这位知府大人的一句话,让赵石心中微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