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将血-第10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女性的温柔,在这样一个危险的男人面前,根本毫无用处。

在等待中,时日一天天过去,终于,鞑靼人的会盟之期到了,但忽难还是没有回来,但北边却已经出现了乃蛮部骑兵的身影。

这是一些斥候,草原上称之为游骑,秦军的时候毫不犹豫的扑上去,将他们驱逐开去,来来往往间,两族的战士终于第一次交上了手。

两族骑兵的优劣在这一刻彻底的暴露了出来,用秦军士卒的话就是,这些家伙跑的像兔子,当然,这么说的时候还要尴尬的在心里嘀咕一句,射术也还过得去。

但对于乃蛮部的骑兵来说,这些汉人的骑术马马虎虎,但他们的弓箭射的实在是远,至于准头嘛,只要靠的别太近,也不用畏惧他们什么。

互有优劣,也互有伤亡,但长时间纠缠的事情,双方都有顾忌,不会做出那般没脑子的事情,所以根本不会有近身搏杀的机会,也无从知道,对方马战的本事到底如何。

但在鲜血和尸体面前,敌意却已越来越浓,战争的节奏在加快,这是谁也控制不了的事情……

到了五月,鞑靼人的会盟终于在一个天高云淡的日子里召开了,草原上到处都是鞑靼人的欢呼声,当成为汗王的不颜昔班,在鞑靼人各部贵族的簇拥之下,出现在所有人面前的时候,鞑靼人的欢呼啸叫声,响彻天地之间,并扩散到这片草原的每一处地方……

大秦成武三年五月,鞑靼人在大秦帮助之下,再次推举出了自己的汗王,但在他的安达,木华黎的建议之下,并未立下汗号,而是修书于大秦皇帝,言明世代为大秦守边之意,立意称臣,并请求大秦皇帝赐下封号……

经过这些时日的思索,不颜昔班也放弃了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接纳了木华黎的建议,并将此事宣告于鞑靼诸部。

顺理成章,根本未曾激起多少波澜,便征得了鞑靼各部贵族们的响应,击败了金国人,并帮助鞑靼人结束内乱,惩罚了背叛者的汉人强国,理应获得鞑靼人的敬意以及忠诚……

不得不说,那些怀揣梦想的鞑靼人,在汪古部覆灭,卡勒部背叛,麻里部被赶走,勒察部分裂的时候,便多数已经绝望,接下来的内乱,更让大部分这样的人越发的少了,到得现在,新晋的鞑靼贵族们,只渴望赶紧结束战乱,至于会受到谁的荫庇和护佑,他们其实并不算太在意,但话说回来了,还有比秦人更合适的吗……

如此,继吐蕃低地内附之后,又一个异族臣服在了大秦脚下,这样的荣耀,对于大秦来说,这是振奋军民士气的最好功绩,甚至于比灭蜀还要来的震撼几分,这是足以让大秦成武三年记入史册的大事。

虽然,没有吐蕃低地内附那么干脆,不留首尾,但分量上,却也差相仿佛,甚至于在战略上,比之吐蕃低地内附要好处要多的多……

所以也就可想而知,这样的消息一旦传回大秦,将引起大秦上下怎样的震动了……

不过那到底是将来的事情,按照赵石的估计,修书一定会得到答复,但比起不颜昔班亲自带领部落贵族入京觐见来说,引起的震动还要差上几分……

而现在,也不到真正高兴的时候,他已经做好了两手准备,作战还是暂时退却,都还要看东边的消息,最终的结果,还是一个等字而已……

第十一卷 张弓北望射天狼 第964章 安达

大秦成武三年五月中的时候,乃蛮部决心与鞑靼人开战的迹象已经越来越明显,云外草原北部的乃蛮部部落正在集结他们的战士,在云外草原东北部,乃蛮部的游骑也越来越多,出现也越来越频繁。

两方根本没有再派出任何的使者,对战和之事上也就不用再说其他什么了。

在越来越频繁的接触冲突中,战士的鲜血开始流淌,虽然只是斥候间的较量,但战争的气氛已是越来越浓郁,鞑靼人也开始在他们的大汗的征召之下,纷纷加入到大汗的旗下,准备与秦军一起,跟强大的乃蛮人交战。

但外人无法知晓的是,秦军将士,已经做好了撤退的准备,因为赵石已经有些等不下去了,迟迟未到的消息,以及乃蛮部的强硬,都昭示着这场战争的激烈和残酷。

没有克烈部的牵制,光凭麾下的两万余大秦铁骑以及乱的好像草原上的杂草一般的鞑靼骑兵,付出多少的代价才能取得胜利,或者是一败涂地,赵石心里没底,不过一旦战争开始,秦军将士的鲜血必将染红草原。

而如果这么做却换不来任何的好处,赵石是不会将大秦最精锐的一支军队扔在这里的,每一个秦军将士都要比十个百个胡人的性命还要重要的多,秦军将士的鲜血绝对不能白流……

在等待中,日子一天天过去,赵石的脾气也变得焦躁了许多,他甚至能清晰的感觉到来自北方的风越来越冷了。

事实上也是如此,当乃蛮部王子曲出律带领着使者回到乃蛮部之后,老老实实的将鞑靼人的回答带给他的父亲,两族的战争已经不可避免。

因为塔阳汗当即便是大怒,而后部落贵族们便来到汗帐中,这些从来不曾瞧得起鞑靼人的贵族说些什么,也就可想而知了,不久之后,从乃蛮部汗帐出发的传令快马,便奔向了南边各个乃蛮部部落。

随之而去的便是乃蛮部汗王的征兆令,汗王征兆战士的命令一下,实际上已经等同于战争的开始,随着战士的集结,那么之后所做的一切,就是选出带兵的将军,以及准备后战士们的饮水食物以及刀枪弓箭了。

虽然草原上的战争准备起来比汉人要快的多,但也还需要一些时日,不过汗帐骑兵却可以随意调动,其实,出现在秦军斥候面前的游骑,便是乃蛮部的汗帐骑兵……

就在赵石已经有些等不及,想要下达撤兵军令的时候,忽难终于风尘仆仆的回到了额拉姆河河畔。

随同他一起回转的,竟然还有卡勒部四千多骑兵,这些骑兵,都是卡勒部派出去同克烈部作战的战士,他们随同忽难一起回到了自己的草原,随即便对赵石献上了自己的忠诚,加入到抗击乃蛮部的进攻中来。

忽难以及在他率领之下回到部落的战士们,都是衣衫褴褛,无论人马,都疲惫的好像一倒下就不可能再站起来一样,而且多数人身上都是伤痕累累……

没错,他们在归程当中,经历了一场场的战斗,直到他们脱离了乃蛮部和克烈部交战的那片草原,才算能一心赶路。

按照忽难的叙述,乃蛮人杀死了前去传信的所有信使,直到忽难在克烈部战士的帮助下,才让这些卡勒部的战士知晓,卡勒部已经不存在了,没有人怀疑忽难说的是真是假,因为忽难的名字中有着把阿秃儿的称号,是卡勒部中最强大的勇士之一。

于是,正在和克烈部交战的卡勒部战士立即分裂了开来,属于卡勒部王帐的一部分战士,加入到了乃蛮人的那一边,对一心回归的同族展开了不死不休的追杀。

归程是如此的艰难,不少战士倒在了乃蛮人的弓箭之下,也有不少人重伤死在了途中,留下断后骚扰的人很少能够回来,在那片草原上,鞑靼人扔下了无数战士的尸体。

几个带领战士回来的首领在见到自己部众无恙之下,根本不用忽难再说什么,他们没有任何犹豫的,便向大将军赵石献上了自己的忠诚,并发誓要向乃蛮人复仇……

而忽难也带回了克烈部的消息,他见到了克烈部的汗王王罕,也见到了他的儿子桑昆,克烈部的情形并不算好,年老的王罕受了伤,即便是这样,王罕也还怀疑他传来的消息的真假,而他好像更愿意向自己的义子铁木真求援,而是不相信西边有着一个莫名其妙的盟友存在。

那是一个多疑的老人,甚至可以称之为残暴,因为忽难听说过,这个老人杀死了几乎所有的兄弟,才登上了汗位,要知道,他可是有四十几个兄弟呢。

幸好他受伤了,克烈部的战士大多都在桑昆的带领之下,跟乃蛮部作战,也就是说,克烈部实际上已经处在桑昆控制之下,而直爽勇武的王子,好像比他年老的父亲更加的让人心悦诚服。

于是,几经碾转,他终于找到了正在带兵作战的桑昆,并将赵石的话语说给他听。

这个已经跟乃蛮部作战多年,并屡次挫败乃蛮部大军的王子,已经瘦的不成样子,脏的不成样子,看上去更像是流浪在草原上的孤狼一般。

但他终究是克烈部的王子,如今克烈部的支柱,在听到忽难的话之后,他毫不遮掩的表达了自己的惊喜。

他更是直爽的向忽难陈述,当初一时兴起,跟合撒儿,赵石结为了安达,这么多年过去,他差不多已经忘了还有这么一个汉人安达。

他和他的父亲截然不同的是,即便多年未曾见面,他依旧宁愿相信这个汉人安达能够帮助克烈部击败乃蛮人,而非是他身后那个和自己的兄弟争夺草原的铁木真安达。

按照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那是一个狼一样的家伙,谁靠近他,都要小心被他连肉带骨头吞吃下去,显然,他对那个统领着无数蒙古战士,声望在东北草原再没有对手的安达怨念已久,根本不存在任何的信任了。

他的决断也令忽难十分敬佩的,他立即召集和他一样疲惫的战士,吸引开乃蛮部主力的注意力,并帮助忽难找到了鞑靼人战士聚集的所在,让他说服一部分鞑靼人战士跟他回去,而且,他还将自己的儿子,图撒合以及自己身边的亲信,奎帖木儿交给了忽难,作为自己的使者,随同忽难一起来到赵石面前。

用忽难的话来说,那是一个天生的汗王,让人一见,便有效忠于他的渴望产生,克烈部的战士,之所以还有作战的勇气,也是因为他们拥有这样一位首领。

不过,不管他怎样钦佩赞美这个人,也改变不了如今克烈部的劣势,桑昆让他转达了对自己的安达的敬意,以及听到他消息的欢喜之情,但他也让忽难转自己的安达,他还能带领剩下的战士坚持两个冬天,或者是三个,但绝对无法坚持的太久了,即便是两个冬天,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