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将血-第10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在乎的。

王虎父子为什么掉了脑袋,大家伙都清楚,相比鲁莽而又愚蠢的王虎,大家也自信不会重蹈其覆辙。

不过当宫里传出,谁谁谁在陛下面前碰了一鼻子灰之后,那些起了攀附之心的人,顿时便都偃旗息鼓,没了为了大长公主择选良人的声音。

不过大长公主殿下的门庭却还是渐渐热闹了起来,因为这位殿下不但深受当今太皇太后喜爱,更是深得两朝帝王看重,使得朝野动荡丝毫不能影响其人,而且,这位殿下还与权势显赫的大将军赵石交好。

这样一个人,其实已经脱离开了公主身份的束缚,很多时候都可以逍遥自在的过活了,如果想要参与朝政的话,也没有谁能阻止得了,更没有人能够忽视她,甚至连皇帝陛下也不成。

所以说,能得这位殿下青眼相看的人,于仕途的助力不言自明,趋炎附势,乃世人之本性,当初景帝在位之时,便有多少人以见靖佳长公主殿下一面为荣,而今只有更甚,前些时,朝野动荡不休,多少人都想要拜于殿下门下,以求庇护,而长安城西的公主府,俨然便是第二个香侯府般的存在了……

但今日公主府的热闹景象,却并非为了这个,而是因为大长公主殿下有添丁之喜,这么说容易让人误会,不是说大长公主殿下生了孩子,而是这位殿下终于难忍膝下寂寞,收养了一个女婴。

其实很多人都知道,这个女婴在公主府已经有些日子了,但今日,大长公主殿下终于决心收养这个女婴作女儿,更有那知情之人还知道,这个女婴有个很有趣儿的闺名,叫实心……

如果跟着母姓的话,就叫李实心……

这算是大喜之事,不但已经在皇室报备,而且宫中的贵人们纷纷备礼贺之,太皇太后娘娘还送来了重礼一份儿,给这小小的孩童,之后封为公主或郡主,县主什么的,都是题中应有之义。

这孩子生下来命虽然不太好,却实有大富大贵之像,不用想就知道,大长公主殿下百年之后,很可能便是这个小小的婴儿继承公主府基业,至于能不能保住长安城西公主府的荣耀,就要看将来际遇了,当然,没有谁怀疑,只要大长公主殿下还在,这孩子锦衣玉食,荣华富贵一样都不缺的。

而今日,就是大长公主殿下收养螟蛉的大礼之日,真正能知晓这个消息,并能来贺喜的人不多,却也绝对不少,大多都是皇亲国戚,当然了,许多人都是送了贺礼,为了避嫌起见,并未亲来。

不过即便如此,公主府门前也足可以用车水马龙来形容了。

能够在旁观礼的人寥寥可数,还是那句话,有资格的人大多没来,没资格的人想进去瞧瞧而不可得。

不过也有人怀疑,这是驸马的遗腹子什么的,算算岁数也差不多,至于为什么闹这一出儿,也好理解啊,王虎父子犯的什么事,谁都清楚,那不但将当今圣上得罪的死死的,而且还是大将军赵石的死敌,得罪了这么两位,抄家灭族都轻的……

要真是驸马的亲生女儿,任是大长公主之尊,也不能不委曲求全,要真是那样的话,这孩子呀,活不长……但这心思也就只能在心里想想,可断不敢跟旁人说。

其实这才叫知道的人不猜,不知道的人瞎猜,他们也不想想,长公主殿下若是有孕在身,当初怎么会一点动静也没有……

不过这都无关紧要,随着府内传出礼成的声音,大长公主府就又多了一位女主人出来,因为国丧还没有过去,公主府也不便留客欢饮,所以热闹过后,许多人便都兴致勃勃的说笑着纷纷离去。

没什么不高兴的,公主府大喜,多数人不过是来凑个热闹,更有许多人是不想失了礼数,真正想要攀附的反而没有几个……

公主府正厅之中,观礼之人到都还在,除了宫里派来的太监女官之外,礼部尚书方谦赫然在座,这里就数他地位最尊,其他王府,郡王府派来的世子什么的,位份虽尊,无论权势还是地位,都不能与他相提并论。

礼毕之后,多数人贺喜几句,便都纷纷告辞,方谦却是除了礼节性的起来,目送这些皇亲国戚走远之外,并没有半点离去的意思。

喧嚣过后,今日一身盛装的大长公主殿下也露出了疲色,本来今日心情便并不怎么好,总是时时想起那位已故的闺中好友,难免要黯然神伤,又闹了这一阵子,确实有身心俱疲之感……

不过尚书大人亲来主礼,已是有些出乎意料之外,人家不走,肯定是有事相谈了,她自也不便撵人……

第十一卷 张弓北望射天狼 第994章 朝野

待得人都走的差不多了,靖佳公主让人将尚书大人引到偏厅,奉上香茶,自己到后宅换衣梳洗,这才重又来到偏厅与尚书大人叙话。

方谦也无不耐,端坐饮茶,只是偶尔有些愣神……

见大长公主殿下来到,赶紧起身施礼,靖佳公主回礼,两人坐定。

靖佳公主换下了盛装,此时一身翠绿色的宫裙,少了几分雍容,多了几分闲适,细长的丹凤眼微微眯着,捻起茶碗,抿了一口香茶。

这才随意的问道:“尚书大人公务繁忙,却能拨冗前来主礼,本宫在这里多谢了。”

方谦已五十出头年纪,鬓发花白,不过这些年权位稳固,礼部又不像兵部,户部那样忙碌,人保养的很是不错,皮肤白皙,目光凝聚,没有半点的老态,加之一身的儒雅,威严内敛,着实让人一见之下,就有风采卓然之感。

不过对着这位十几年来,一直荣宠不衰的公主殿下,他不敢有一点的怠慢,凛凛然如对大宾,此时更是赶紧谦逊道:“殿下德厚有福,而今膝下有依,不但了了宫中贵人们一桩心事,下官等也是欢喜非常,此来主礼,正是下官分内之事,不敢劳殿下记在心上。”

靖佳公主转了转眼珠儿,自那冤家出京,开始时都以为去了吐蕃,后来才知道去了河东,跟金人打仗去了,她这里可是被唬了一跳,之后书信来往,多有埋怨之语,还道他只瞒了自己。

想着他在两军阵前,军务繁忙,又颇多凶险之处,心中忧虑,但只要一想到他府中那几位定是知情,只让自己在这里担惊受怕,她便有些不舒服,所以鸿雁传书之余,却也在字里行间透出醋意。

不过后来也知道,他府中那几位也都被他瞒着他,这才重又欢喜,偏又觉着之前所作所为有些不妥,别让他觉着自己倚仗身份,傲慢无礼,偏好歪缠才好,接下来传出去的书信,便规规矩矩,让定军侯府那边带过去了。

不过这两年过的虽是清净了些,但府中有了个小丫头,又能时常接定军侯府中几位过来说说话,日子到也不算寂寞。

只是她也记得,当日长安大乱有着怎样的凶险,自己束手无策,还需他来分心照看,所以这两年虽少出府,但宫中却去的很勤,于朝野间事也颇为关注。

这两年朝野动荡之势渐息,要说大秦帝位更迭,总要闹出一些乱子来,但这一次,闹的太大了,先有大将军赵石被构陷入狱,后有数万边兵涌入长安。

接下来,景帝遇刺身死,皇贵妃成了凶手,长安王氏,百年世家,一朝过后,便是抄家灭族,烟消云散,之后的事情就更不用提了,人头滚滚而下,一位大将军掉了脑袋,一位大将军被从阵前调回,接着便被打发去了西北。

如此种种,遍观大秦历代帝位传承,也没闹出过这么大的乱子,看上去,几乎就等同于谋逆。

不过让人吃惊的是,如此天大的乱子,朝野纷争竟然在短短两年之内便平息的差不多了,当然,逢有吐蕃低地内附,算是略略压下了朝野不安到了极点的气氛。

之后西北捷报频传,大将军赵石更是率兵北进,下太原,陷大同,直接便夺下了金国半壁江山,如此大捷之下,也终于让朝野群臣们意识到,窝里反没什么意思,目光也都转移到了别处。

加之这两年李圃,汪道存相位稳固,六部尚书,参知政事,参知军事,这些朝野重臣,多还是当年景帝一朝的老人,并没有多大的变动,所以人心渐稳之下,朝野间的气象,也终于平静了下来。

尤其是景帝年间,越演越烈的派系之争,也是一扫而空……

有见识的人这个时候也终于意识到,当今陛下虽然年纪轻轻,但雄才大略之处,并不让于先帝,而就其心胸决断而言,连最挑剔的人也不得不承认,先帝可能要逊色不止一筹……

这些都是朝野大势,在如今靖佳公主的心中,说是洞若观火有些夸大,但多数都是了然于心的。

话再说回来,眼前这人也算是景王府旧人出身,这在景帝一朝,是一朝可以富贵,一朝可以身败名裂的身份。

景帝对景王府旧人多念旧情不假,但遍观当年景王府中人,其实处人头地的,也就那么几位,其余皆是碌碌而已。

当这几位,王虎弄的几上几下,最终还是掉了脑袋,其实只看他这一个,便知当初景帝到了最后,竟然是无人可用……

也许不是无人可用,而是没有谁真正值得他信重了,景帝用人之意,她也不好评说什么,但最后竟然用了王虎这么个蠢物,加上居心叵测的韩文魁。

一朝身死,李承乾,方谦皆是漠然以对,大将军赵石更是与之反目成仇,中间又有王氏,曲氏,折氏兴风作浪,真真是众叛亲离,而像李圃,汪道存,张培贤,种从端这样的能臣大将,最后也没再说什么。

可见,景帝一朝到了最后,派系之争已经弄的人们筋疲力尽,群臣隐隐已是多有不满在心,只是不敢表露出来而已。

而这几个景王府旧人,在景帝一朝却饿弄的各个疏离,其实也多是景帝用人之故了,齐子平在国武监逍遥,李承乾与赵石素有间隙,方谦游离在外……

这么说来,那个时候过的最是安逸的就要数这位礼部尚书大人了……

靖佳公主心里暗笑,任你不粘不靠,这下也该是到吃苦头的时候了,她是知道的,相比兵部尚书李承乾,这位礼部尚书大人好像更不好过一些。

当今陛下的性子,她的清楚的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