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飞读中文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将血-第1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待得丫头出去,张世文才又开言道:“表弟,家里可还安好?也有些年没见姨母了……”

说到这里,脸上毫不掩饰的露出些尴尬之色,不过很快就收拾了个干净,“姨夫去的时候我这个外甥也没回去祭拜他老人家,表弟不要见怪才好。”

赵石摇了摇头,他来这里不是讲这些废话的,但一些事情这个时候当着李老的面也问不出口,只是淡淡道:“大哥有这份心就行,没什么好见怪的,我母亲身体不错,只是姨娘身子好像不大爽利,大哥要注意些,临走前三哥还说呢,姨娘总是念叨大哥,说你一去便是几年,连回也不回去一次,很是惹人牵挂,在这里小弟却要劝大哥一句了,做官儿尽可做得,但若是做成了孤家寡人,可就没什么意思了。”

说这么一番话毕竟不符合赵石的性情,所以说的有些僵硬,不过那位姨母他也见过的,很是慈祥亲切的一个人,他虽是冷酷无情,但前世时自小失母是他最大的遗憾,便是如今有了母亲,有了姐妹,隐隐补上了这个缺憾,但那时的记忆过于深刻,便是用几辈子估计也忘不掉了的,这时不免多上了几句嘴。

一句话将张世杰说成了官迷,不说张世杰面色变得通红,便是旁边的几个人也是愕然,这兄弟俩儿可是有意思了,一个彬彬有礼,如对大宾,一个出言讥讽,几乎不留脸面,这是哪门子兄弟见面的场面?

张世杰嘴里却是有些发苦,所谓子欲养而亲不在,他读了那么多的书,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但他从小便聪慧勤奋,后来出外游学,为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能一朝进士及第,能光宗耀祖吗?但世事总不尽如人意,他虽自负才学,奈何几次榜上无名,他也不愿终日读书,作那皓首穷经之事,最终是进了侍御史府里当了幕僚,少年时的锋锐实是已经磋磨去了大半儿,有心想回乡作个富家翁,侍奉父母,但这心里却怎么也不甘心,便是如此,才在京师留了下来……

现在被表弟说中了心事,心中却是半点恼火也无,只是觉得黯然不已,气氛这时不由有些怪异,有些僵硬了起来。

李老却是个人精,一见不是个事儿,立即说了几句朝中见闻以及趣事,将话题叉了开来,气氛才从新活络了起来。

时到晌午,张世杰又命那个叫香兰的丫头做了一桌饭食,取出酒水,殷勤招待,他既然有了心事,这酒也就不会少喝,连连和赵石碰杯,赵石喝起酒来就是一个酒到杯干,他是没事,不一刻张世杰便已经醉态可拘了,主人既然如此,客人哪里还喝得下去,菜还没吃多少,大家就都有了去意。

赵石自然不能就此离去,让狐狸伴着李老先回王府,自己和杜山虎却留了下来,说要叙叙兄弟离别之情,李老也不好阻拦,心里却是暗暗叫苦,娘娘给他的命令便是紧紧跟住了赵石,看看他喜欢什么,性情到底怎样,这下可好,人家兄弟要叙叙兄弟情谊,他在这里死赖着不走到也不是不行,但也太着痕迹了些,无奈之下,千叮咛,万嘱咐,才恋恋不舍的走了。

第四卷 虎入长安聚风云 第121章 顽劣(一)

张世杰这一觉直睡到夕阳西下,红霞满天的时候才醒过来,赵石耐性上佳,一直在这里等着,只是杜山虎耐不住寂寞,对于出来一趟,除了找人就是等人很不满意,不过那个小童自告奋勇,要领他出去转转,杜山虎立即大喜,告诉了赵石一声儿,和那小童一起出去到附近闲逛去了。

张世杰醒来之后,见赵石没走,其他人却都不见了踪影,知道这个表弟有话要说的,他也不是拖沓之人,也正想跟赵石谈上一谈的,两人便即在榕树之下相对而坐,但先开口相问的却不是赵石。

“表弟这次来京师,是打算在这里常住,还是不日将返?”

赵石想了想,“说不定,不过短时间内是不会离开京师的,而且现在我进了景王府,要想走也不是那么容易了。”

张世杰这次没有再掩饰自己的担心,紧皱着眉头道:“表弟是如何和景王相识的?”

赵石也不隐瞒,除了几件隐秘之事,其他的都跟张世杰说一遍。

听他说完,张世杰这时到没再露出什么意外之色,他自小游学在外,这见识可要比那些只知闭门苦读的迂腐书生强的多了,赵石这些经历虽然有些离奇,但在他看来却多半出于巧合,并不值得大惊小怪的。

“表弟到真是练的一手好兵,际遇……也很不错。”先是赞了一句,接着才正色道:“不过你过于鲁莽了,三司使曾大人和景王有旧怨在,这事儿你不应该掺和进去,景王虽得圣上宠爱,但一直以来都没有差遣在身,在京里的名声也不怎好,那曾氏父子在京师却是很有清名的,不管他们心性到底如何,得罪了他们,他们也许不屑跟你为难,但哪怕他们稍微跟旁人提上那么一句两句的,下面这些人为了讨好上官,那可是什么事儿都干得出来的。”

赵石笑了笑,心里想的却是曾家还有功夫跟自己为难?过些日子,曾度失踪的消息传过来,朝廷还不定怎么个乱法儿呢,心里想着,嘴里却道:“既然已经作了,就没什么好后悔的,大哥还是为我说说京里的情形吧,我听说京里有些乱?”

张世杰声音一下沉厚了起来,“表弟,我们虽没见过几面,但却是姨表之亲,份数兄弟,我知道你对大哥有些生分,大哥也不怪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哥自小离家在外,上不能奉养父母,下不能照拂兄弟,确实是有亏德行的。

但大哥现在还是要劝上你一句,京师如今乃是不测之地,便是朝臣也都如履薄冰,一个不小心便有没顶之灾,何况我等?大哥在武学中有一位昔日同窗好友,你既然已经身在军旅,不若入武学等待来年的武比,搏个正途出身,最主要便是避开如今京师的风云变幻,至于景王那里,大哥去求老师,总要让你远离这些纷争才好。”

这番话说来是情真意切,维护之心显露无疑的了,但赵石的心思不同,又不能说与他听,所以只是摇头道:“大哥不必费心了,所谓富贵险中求,听三哥说,大哥是有大志向之人,此时便没点心思?”

张世杰心里一阵恼怒,只觉得眼前这个表弟年少无知,不知轻重,语气不觉便带了几分严厉,“富贵险中求?你知道个什么?当今皇上年纪已老,太子权位不固,皇子们的夺嫡之争已经越演越烈,一不小心便有抄家灭族之祸,旁人都想方设法的避着,你可倒好,偏偏要自己凑上去,你知不知道?现在你不是求的富贵,而是求的祸患,趁着陷的不深,赶紧抽身是个正理,不然祸无日矣。”

在这之后,不管张世杰再说什么,赵石也不与他争辩,只是摇头,张世杰说来说去,见这个表弟是铁了心想往这漩涡里掺和,一副怎么说由你,但我主意已定的样子,在心里长叹了口气,说道:“你想知道什么?问吧。”

这一谈,便是谈了一夜,张世杰到底是在长安呆了数年,又在侍御史府上入幕,对于当今形势以及军政事务都算了解,虽然一些关节因为身份低微,不可能判断的那么准确,但在大体上不会出什么差错的。

从京中诸皇子派系之争,到朝堂人事变幻,再到京师军政体系……这一夜功夫也只是说了个大概而已,而赵石问的最详细的还是太子一系的事情以及京师驻军事宜。

张世杰心中忐忑,这个表弟到底要干什么?他心中没底,但还是尽自己所知,一一回答。

等到对京师形势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赵石终于问出了自己最想问的,“为什么说太子权位不固,太子的势力看上去最强,还有什么权位不固的?”他到底出身下层,不管前世还是现在,对于政争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虽然他对人心的把握十分透彻纯熟,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便能准确的把握这些常年身居高位,一举一动都若有深意的朝廷大佬们的动向以及一些只有上位者才能参与的规则,他更像是一个局外之人,有时看得清楚,但却并不明白其中的含义。

张世杰到也耐心,缓缓道:“太子的位置看上去显赫无比,但却也是一个尴尬的位置,上受制于皇上,下则有朝廷百官相挟,不过如今的太子殿下,便是历代的太子在即位之前都处在这么个尴尬位置上。

朝廷百官还则罢了,最多也便是私下里埋怨上几句,做事之时阳奉阴违罢了,这皇家继承之事最重要的还是要看当今皇上的意思,百官无权干涉的。

不管太子如今权势如何的大,依附之人如何的多,但最终还是要看皇上是不是有心让太子继承大宝。

而如今看来,皇上任由诸皇子相互争斗,却不出来制止,这个意思还不明白吗?若是像后周等南方诸国那般采取立长之制也就罢了,但我大秦袭祖宗之制,立贤而不立长,当今太子以不到十岁之龄而被立为太子,便已经是个异数了,如今当了二十多年的太子,看得见的功绩可以说是半点没有。

前些年更是克扣潼关守军军饷粮草,军前夺权,差点引起兵变,失了潼关要隘,虽然只斩了一个王世泽,但大家都看得明白,此事和太子脱不了干系的。

再有两年前庆阳兵变,你那时不是也在军中?太子监军君前,援军却未出平凉一步,又有折木河闹出的将帅不和之事,这哪桩哪件能拿得出手?也不知太子府那些幕僚是怎么辅佐太子的……

不说这些,便是太子掌理户部,职权不明,任人唯私,办事拖沓跋扈,在朝中都是有名的,这又哪里能让人心服?哪里像是人君的作为?”

张世杰说到激动之处,言语上也不在顾忌什么,“别看如今朝堂之上太子好像权势越来越大,但那些依附于太子的朝臣心里都和明镜儿似的,多半都是迫于形势罢了,当真要是有了什么事情,能指望上的人不会很多,只有折种两家是一直站在太子一边儿的,不过种从端去位流放,折木河削职为民,势力已经大不如前了,现在虽然又多了个李家,再加上皇上一副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